1、日积月累。
(1)弟弟唱歌老跑调,我笑他五音不全。他问是哪五音。我给他解释道:五音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徵、________,这五音是中国古乐的基本音阶。
(2)悠悠故乡情,淡淡思乡愁。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这样表达愁思:“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说:“____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请你再写两句思乡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以动写静,突出了乡村月夜恬静自然的句子是“_____,_____”。词中巧妙运用了嗅觉和听觉的句子是“____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yī jīn xuán yá shēn yín táo zuì
( ) ( ) ( ) ( )
zhān mào fèng xì pù bù líng luàn
( ) ( ) ( ) ( )
4、根据解释写词语
1.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____________)
2.极言数量很多。 (___________)
3.心里迟疑,想走不走的样子。 (___________)
4.形容大声喘气的样子。 (___________)
5.自以为聪明而乱做主张,过高的估计自己,办事主观。 (___________)
5、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1.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他的原名是________,我们学习了他写的《少年闰土》这篇课文,课文中闰土给“我”讲了看瓜刺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件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则是________(作者)纪念鲁迅的一篇文章,学完课文我知道鲁迅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启发我们要勇于开拓。
3.状状的爸爸特别爱状状,妈妈笑话他说:“你一个大男人,未免也太爱孩子了。”爸爸借用鲁迅的话反驳道:“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共______句,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3】“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表现在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上,其中五岭山和_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_和大渡河是“万水”的代表。
【4】写五岭山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诗中用的词是“___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很有气势,诗中用的词是“______”,可逶迤的五岭山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______,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______。
【5】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______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从诗中“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
【6】《长征》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
A.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死的精神。
B.表扬了红军战士非常乐观的精神。
C.赞颂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7、阅读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将这首词补充完整。
【2】关于这首词,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àn,意思是见到。
D.这首词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3】词中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词中读出来的。
8、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外, 。
,路转溪桥忽见。
【1】在上面的横线上,补写这首词缺的句子。
【2】读词的上阕,我们可以知道词人辛弃疾伴着清风夜行于黄沙道中,看到了_____________,闻到了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和_______,还有人们对_________的谈论。
【3】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江月”是题目。
B.“夜行黄沙道中”的“夜”是地点,“黄沙道”是时间,“行”交代了事件。
C.从“稻花香里说丰年”这一句可以看出,词人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D.词的下阕中“见”的意思与“现”相同,应读作xiàn。
【4】读词的下阕,你的眼前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着想象一下,并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提示,填写诗句。
诗词古风中,诗人们为我们拉开了亲近大自然的序幕。沐春风,朱熹踏青泗水,感受“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的万物生机;爱夏雨,苏轼畅游西湖,领略“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的奇丽景色;添新愁,孟浩然夜宿江边,引发“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的孤寂心绪;隐山林,孟浩然田园会友,做出“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的美丽约定。
9、阅读,回答问题。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suō)。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剥豆(bō bāo) 执著(zhù zhuó)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
敛声息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生怜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
答:①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画出短文的中心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阅读《少年闰土》选段,做题。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愿心—___________ 怕羞—__________
熟识—___________ 盼望—__________
【2】从“日日盼望”“好容易”“飞跑”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取一个小标题:_______。
【4】学习了《少年闰土》,你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孬(nāo)兵
①“你是我当兵三十年见过最孬的兵。你知道孬是什么意思吗?我来告诉你——孬,就是不好,就是懦弱,就是胆小,就是软骨头。”
②班长惶恐,连长害怕,营长焦急,团长也不敢说话,都站得笔直,看着气急败坏的将军。
③“我不奢求你是一名合格的军人,如果还是一个男人,就给我跳下去。你,是一个男人吗?”将军指着士兵,眼睛瞪得快要爆裂开来。
④悬崖上,所有的士兵仰望着将军,身旁一个士兵,在哆嗦,在发抖,双腿像是在筛糠,脸色苍白,双唇紧咬,血从嘴角渗出。
⑤团长轻脚轻手地走到将军身边:“将军,有些人先天恐高,这是正常的事……”话未完,将军怒道:“你说的是有些人,不是军人,战争不允许士兵有害怕的权利。”
⑥士兵依旧沉默,依旧发抖。将军没再说话,用力拉着士兵走向悬崖,系上安全带,挂好保险钩,脸贴着士兵:“孬兵。”士兵没来得及回答,将军反手一把将士兵推下了悬崖……
⑦三个月后,士兵养好了腿伤,连长报告,说士兵面对再脏的泥水洼,也能匍匐倒下了。将军白了连长一眼:“你很闲是吧?”半年后,营长请示,说士兵半年考核射击成绩第一名。将军冷笑:“比得过你,还是打得过我?”一年后,团长汇报,说士兵在野外生存中,生食了老鼠和蛇。正在坐着看地图的将军瞬间爆发:“如果你的团只是这个标准,你可以去新兵连报到了。”
⑧战争打响了,将军属下的团奉命奔赴一线。临行前,将军阅兵,指挥台上,将军的声音响彻云霄:“为了祖国,我命令你们——必须胜利。”士兵们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声音却如同炮声——是。将军走到士兵的队列前,他给一个兵理了理枪带,又拍了一个兵的肩膀,接着又帮一个兵把胸前的扣子扣上,一个一个看下来,将军看到了那个孬兵。士兵睁着钢铃一般的眼睛与将军对视,将军一拳捶在士兵的胸前,士兵纹丝不动,将军大笑。
⑨士兵随即上了战场,两天,五天,七天,半个月后,连长抬着那个孬兵回到了后方。军营门前,连长嘶哑着嗓子:“将军,我团奉命坚守,已完成任务,应到800人,实到5人,请您指示。”那个曾经钢铁浇铸的将军掉下了眼泪,温柔得像一个孩子:“请稍息。”
⑩医院里,将军面对中弹昏迷的士兵又一次发了火:“我命令你醒过来,如果你不服从,就是一个孬兵。”与当年不敢悬崖垂降一样,士兵再一次违背了军令。看着这个带领一个侦察班孤身杀入敌营,被敌方发现时用身体保护战友的士兵,将军喃喃:“你这个孬兵,我怎么跟你妈交代啊……”
【1】根据文章内容,照样子把小说的其他三个情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情节一:______
情节二:孬兵进步迅速,将军仍不满意。
情节三:将军战前阅兵,看到士兵们表现,满意大笑。
情节四:______
情节五:______
【2】文中两处画“ ”的句子主要是对“孬兵”的描写,从中感受到______。
【3】“现代高技术战争,要求军人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和优良的心态。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就没有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把握。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品格,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在轻松舒适的环境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和锻造出来的。”结合这份材料,说说你对“……将军反手一把将士兵推下了悬崖……”这一行为的理解。
____________
【4】读到文章的结尾处明白了将军与“孬兵”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5】将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结合小说中的情节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林中小溪
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
如果遇到大的障碍,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嘟哝声和从障碍上飞溅过去的声音,老远就可听见。然而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这些人类的感情,水是毫无所知的。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厄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
水惹动着新结的黄色花蕾,花蕾反又在水面漾起波纹。小溪的生活中,就这样一会儿泡沫频起,一会儿在花和晃动的影子间发出兴奋的招呼声。
有一棵树早已横堵在小溪上,春天一到竟还长出了新绿,但小溪在树下找到了出路,匆匆地奔流着,晃着颤动的水影,发出潺潺的声音。
有些草早已从水下钻出来了,现在立在溪流中频频点头,算是既对影子的颤动又对小溪的奔流的回答。
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途中有一片宽阔的洼地。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日子。……
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压弯了,现在有许多枝条垂挂到小溪中,煞像一只大蜘蛛,灰蒙蒙的,爬在水面上,轻轻摇晃着所有细长的腿。
云杉和白杨的种子在漂浮着。……
是的,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障碍,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生活和时间了……
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小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
一股股水流在两岸紧夹中奋力前进,彼此呼唤,说着“早晚”二字。这“早晚”之声整天整夜地响个不断。当最后一滴水还没有流完,当春天的小溪还没有干涸的时候,水总是不倦地反复说着:“我们早晚会流入大洋。”
【1】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当春天的小溪还没有干涸的时候,水总是不倦地反复说着:“我们早晚会流入大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短文,请写出文中描写对象所象征的两类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
(1)水塘、被冬雪压弯了的大灌木和漂在水中的树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溪: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在读到“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厄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这句话的时候,想到了《丁香结》一课的最后一句话。这两句话都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感悟。
《丁香结》中的感悟是: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中的感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暖》,完成下列各题。
暖
初春某个假日的下午,我在储物间里整理一家人的冬衣。9岁的女儿安娜饶有兴致地伏在不远处的窗台上向外张望,不时地告诉我院子里又有什么花开了。
这时,我无意中在安娜的羊绒大衣两侧的口袋里各发现了一副手套,两副一模一样的手套。
我有些不解地问:“安娜,这个手套要两副叠起来用才够保暖吗?”
安娜扭过头来看了看那两副手套,明媚的阳光落在她微笑的小脸蛋上,异常生动。
“不是的,妈妈。它暖和极了。”
“那为什么要两副呢?”我更加好奇了。
她抿了抿小嘴,然后认真地说:“其实是这样的:我的同桌翠丝买不起手套,可是她宁愿长冻疮,也不愿意去救助站领那种难看的土布大手套。平时她就敏感极了,从来不接受同学无缘无故赠送的礼物。妈妈买给我的手套又暖和又漂亮,要是翠丝也有一副就不会长冻疮了。所以,我就又买了一副一模一样的放在身边。如果装作因为糊涂而多带了一副,翠丝就能够欣然戴我的手套了。”孩子清澈的双眸像阳光下粼粼的湖水,“今年翠丝的手上没有冻疮。”
我欣慰地走到窗边拥抱我的小天使。草地上一丛丛兰花安静地盛开着,又香,又暖。
【1】安娜的口袋里放着两幅一模一样的手套的原因是( )
A.因糊涂而多带了一副手套。
B.觉得带上两副手套比较好玩。
C.两副手套叠起来用才够保暖。
D.把多带的一副手套给翠丝用。
【2】“平时她就敏感极了,从来不接受同学无缘无故赠送的礼物。”这个小情节可以看出翠丝的特点是( )
A.胆小怕事
B.自尊心强
C.悲观消极
D.自强自立
【3】下面能够体现“我”心情变化过程的是( )
A.好奇——不解——欣慰
B.不解——欣慰——好奇
C.欣慰——好奇——不解
D.不解——好奇——欣慰
【4】第四自然段和第七自然观两处画横线的部分相互照应,这两处是对安娜的什么进行描写?在表现安娜的形象方面有什么好处?请结合短文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尾“草地上一丛丛兰花安静地盛开着,又香,又暖。”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以“暖”为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桥(节选)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 )的老汉。
老汉( )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结合语境,将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爱戴清瘦
B.拥戴清瘦
C.爱戴干瘦
D.拥戴干瘦
【2】文章以“桥”为题,真正要表达的是( )
A.课文以桥为主要叙述的对象。
B.桥是群众逃生的唯一通道。
C.这是老支书为群众架起“生命桥”。
D.老支书在桥上牺牲的。
【3】以下不是本文写作特点的一项是( )
A.短句多
B.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C.结尾才点明人物关系
D.通过大量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4】请摘抄两个描写洪水和桥的句子。这些描写环境的句子,对表现老支书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情节设计巧妙,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老支书和小伙子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肯定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改写成肯定句:
(2)剧场坐着的每个角落里都是人。
修改病句:
(3)会场上爆发出掌声。
扩句:
(4)太阳早已下落。暑气并没有收敛。
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17、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
18、“被”字句改为“把”字句。“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1.我把《水浒传》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_____
(2)三黑看见自己种的养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仿写比喻句)
_____
(3)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伤写一个感叹句)
_____
(4)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安全和事故就有了保障。(修改病句)
_____
(5)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熙样子,写句子)
春雨中的竹笋,昨天 _____,今天 _____,明天 _____。
21、表达与交流。
习主席曾说:“绿树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不是一句空话,更应该转化成具体的行动,比如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做好垃圾分类等。请针对“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写一份倡议书。
要求:语句通顺,所倡议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