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句子,想想说明了什么。
1.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着,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这句话说明了( )。
2.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的。这句话说明了( )。
2、根据提示或要求填空。
1.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焦_____不安 抑_____顿挫 囫囵_____枣 _____炙人口
2.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______,听取_________。
4.鲁迅先生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们鞠躬尽瘁,我想起他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
5.老师请你用名言警句布置教室的墙壁,你会选“________”这一句。
3、拓展积累
上面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的图片,看到上面的图片,我会想到这些成语:_________长虹、气势_________、气____轩_____、声势_________。我也想起了“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词句。
4、看拼音,写词语。
读了这一篇篇精美的课文,我们跟随作者生花的妙笔,游览了壮观的pù bù(__________),欣赏了dǒu qiào(__________)的悬崖,观赏了qiào lì(_________)的小花,倾听了大自然的yīn yùn(__________);从这些课文中,我们了解了当时京张铁路shī gōng(__________)时任务的jiān jù(__________),感受到了人们对祖国zhēn zhì(________)的爱……语文天地 yùn hán(________)着无穷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5、补充句子。
⑴八仙过海(______________)
⑵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白银盘里一青螺。
⑷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
6、日积月累。(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3】解释下面的词语。
寻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用横线画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的十种景物。
2.这两首小令都描写了秋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
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是 。白朴
的《天净沙•秋》却没有悲凉情绪,“ , ”
一句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
3.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
了烘托人。
D.从此曲题目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念之情。
8、课内片段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补充文中词句。
【2】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_》。
【3】词中描写的是_________季的景象。你是从“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4】“路转溪桥忽见”一句让你想起《游山西村》里的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9、课外阅读。
中国结
一根红绳,就这么三缠两绕;一份祝福,就这样编结而成。——题记
我喜欢中国结。我欣赏她正统的“中国红”,就如同上海世博会中的中国馆那样,在世界之林中焕发着鲜艳的色彩。
凡是优秀的传统的东西一定不怕年代的推敲。
也许在现代生活中,咖啡喝多了就觉得平淡;忙碌久了就希望有沉淀,有积累。现代人,被一种怀旧思绪牵引着,开始了对传统的搜寻。所以,中国传统工艺——中国结,就被发掘出来了。
悄悄地,“中国风”刮了起来。
于是,街头巷尾,我们常常会看见时髦的女孩子身着传统的中式服装:那些精致的盘扣,那些织锦的质地,让人一望之下,隐约品到了远古的神秘与东方的灵秀。遐想一番,挟着“中国风”,我们看见了那散发着传统芳香的中国结艺,也许是沉淀得太久,她的古色古香,让人不禁神往。
中国结艺分大型挂件、小型挂件,因其含义不同,所挂位置也不同。以前人们多挂于家中墙壁或门上,现在有车的人多了,结艺于是也成了一种车饰。
我记得我奶奶也会编这种中国结。小的时候,在奶奶编织中国结的时候,我总喜欢趴在奶奶的大腿上,吵着闹着要奶奶教。天真的小孩子,见着好玩,总要亲手摆弄玩玩。不过至今,我尚未学会。
如今,现代结艺早已不是简单的传承,它更多地融入了现代人对生活的诠释,加进了现代人的巧思。人们更注重结艺体现的现代装饰意味,将传统的各式技巧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使今天的人们更乐于接受。悠久的历史和漫长的文化沉淀使“中国结”蕴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它不仅是美的形式和巧的结构的展示,更是一种自然灵性与人文精神的表露。
我为生在长在这片富饶的土地而感到自豪,我为我是一名炎黄子孙而骄傲。我想,我们勤奋的华夏儿女终有一天会让“中国风”吹遍世界每个角落。
【1】中国结艺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所挂位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方。
【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结是一根红绳,但更是一种祝福。
B.中国结经常出现在家中的墙壁或门上,还有汽车内。
C.中国结不仅是美的形式和巧的结构的展示,更是一种自然灵性与人文精神的表露。
D.中国结因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所以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3】“我记得我奶奶也会编这种中国结。”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凡是优秀的传统的东西一定不怕年代的推敲。”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踢毽子
①踢毽子游戏流传已久,老少皆宜。
②我们小时候踢毽子,毽子都是自己做的。选两个小钱,大小厚薄相等,轻重合适,叠在一起,用布缝实,这便是毽子托。在毽托一面,缝一截鹅毛管,在鹅毛管中插入鸡毛,便是一只毽子。鹅毛管不易得,把鸡毛直接缝在毽托上,把鸡毛根部用线缠缚结实,使之向上直挺。鸡毛须是公鸡毛。我们那里养公鸡的人家很多,入了冬,快腌风鸡了,这时正是公鸡肥壮,羽毛丰满的时候。孩子们早就“贼”上谁家的鸡了,有时是明着跟人家要,有时趁人看见,摁住一只大公鸡,噌噌拔了两把毛就跑。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里都有一两只足以自豪的毽子。
③我们这里毽子的踢法花样很多,主要有“盘、绷、扬、磕”四种。“盘踢”是向内摆动小腿,用踝关节内侧踢硅子,使其在空中旋转。“绷踢”是指大腿向前抬起,脚背将毽子向前踢出,使其在空中直线飞行。“拐踢”是指小腿向身体后斜上方摆动,用脚外侧将毽子向侧后方踢出,使其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磕踢”是指提起大腿用膝盖将毽子向上磕起,使其在空中旋转。
④踢毽子是冬天的游戏。刘侗《帝京景物略》云:“杨柳死,踢毽子”,大概全国皆然。踢毽子是孩子的事,偶尔见到近二十边上的人还踢,少。北京则有老人踢毽子。有一年,下大雪,大清早,我去逛天坛。在天坛门洞里见到几位老人踢毽子。他们之中最年轻的也有六十多了。他们轮流传递着踢。一个传给一个。老人都腿脚利落,身板挺直,面色红润,双眼有光。大雪天,这几位老人是一幅画,一首诗。
(作者:汪曾祺,选文有刷改)
老师组织开展班级“阅读能手”大赛,给全班同学布置了三个阅读任务:
【1】为了完成任务一,林林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梳理了相关事情。
中心句:_________ | ||
找鸡毛做毽子 | 介绍毽子的不同踢法 | _______ |
【2】为了完成任务二,林林重点关注了第 自然段,并结合文中关键语句,画了四种路毽子的方法,请连一连。
盘踢 拐踢 磕踢 绷踢
【3】林林在文中勾画了两处重点语句,请你来品读。
(1)孩子们早就“贼”上谁家的鸡了,有时是明着跟人家要,有时趁没人看见,摁住一只大公鸡,噌噌拔了两把毛就跑。
这句话主要运用____________描写对人物进行细致刻画,让我感受到孩子们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大雪天,这几位老人是一幅画,一首诗。
读这句话时,我眼前仿佛出现______________的画面,所以说这几位老人就是一幅画,一首诗。
【4】请结合林林收集的相关资料,完成《鸡毛毽子制作指南》。
鸡毛毽子制作指南
11、阅读理解。
父亲乞讨的小女孩
①不久前,我到邻省的一个小城办事。办完事后,我便买了返程的火车票,离发车的时间还有一个多钟头,我便来到候车室,找了个座位坐下来。我刚坐下来,就看见一个满脸污垢的汉子带着一个小女孩走进候车室。汉子左臂架着拐杖,右手拿着一个铁皮盒子。
②那小女孩看上去十来岁的样子,有着一双黑亮的大眼睛,她蹙着眉,默默地跟在汉子的身后。汉子端着铁皮盒子向候车室里的人挨个要钱。他身后的小女孩满脸通红,咬着嘴唇,始终躲避着别人的目光。
③汉子走到一个围着黄围巾的妇女面前时,那妇女白了他一眼,恶声恶气地说:“没有没有,快走开!”
④汉子面无表情,兀自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妇女冲汉子大声吼道:“臭叫花子!叫你滚开没听见啊!”
⑤汉子默不作声,转身走时,故意踩了一下妇女的脚,那妇女“哎哟”一声,站起身来,大声责骂汉子。汉子也不吭声,照着她的脚又踩了一下,妇女大为恼怒,她一下扑到汉子跟前,夺下汉子手里的铁皮盒子就朝外走。汉子一瘸一拐,哪里能追上那个腿脚灵便的妇女。他呆愣片刻,一屁股坐到地上,哭诉起来:“我的钱都被那个臭婆娘抢去了,我们可咋办呀!孩子打早上起来就没吃一口饭,那些钱可都是我们父女俩好不容易讨来的。”
⑥小女孩站在那儿,低垂着头,揉搓着自己枯黄的发梢。我叹了口气,冲众人说:“刚才的事儿虽说也怪他自己,可他这个样子还带着一个孩子,也挺不容易的,我们大伙儿就给他们父女俩凑点钱吧。”说着,我从口袋里摸出钱包,想找些零钱给他们。
⑦就在此时,那小女孩倏地来到我面前,大睁着双眼瞅着我:“叔叔,你别给我们钱!”
⑧我与周围的人都愣住了,那汉子也是一脸蒙。我问小女孩为啥不让我给钱?她迟疑了一下,深吸了一口气,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道:“我爸爸与刚才那个女人认识,他们经常这样做……要是每次都能弄到钱,他们会总做这样的事儿……”
⑨听了小女孩的话,众人都是一脸惊诧,那汉子恼羞成怒,大声骂道:“臭丫头,你咋在这胡说八道!”说着,他抡起拐杖要打小女孩,我与几个人连忙制止了他。这时候,小女孩一下子跪在汉子的跟前,黑亮的眼睛里噙着泪花,她声音颤抖着说:“爸呀,我们不能老在外面要钱啊,你看人家都咋看我们,我们回家吧,我还想上学呢……”
⑩我听了,鼻子有些发酸,周围的人也都唏嘘不已。那汉子默默地看了一阵小女孩,目光也软了下来。几个女人上前把小女孩拉了起来,我与一些人还是给了汉子一些零钱,当然,那是看在小女孩的面子上。那汉子怯生生地瞅了瞅大伙儿,迟疑了一下,便收起了那些钱,拉着一脸泪水的小女孩,默默地向候车室外走去。
⑪从那个小城回家后,我常常想起那个小女孩,她那双黑亮的眼睛也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真诚地祝她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1】文章情节一波三折,请梳理事件的发展脉络。(每空8个字)
①______________——②妇女发怒,汉子哭诉——③____________——④女孩劝父,众人感动
【2】联系上下文,推测第⑧自然段中“蒙”的意思与( )相近。
A.惊恐
B.慌张
C.犹豫
D.迷茫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通过描写小女孩的外貌、神态、心理,表现出小女孩十分害羞。
B.第⑦自然段中“倏地”一词表现出小女孩的毫不犹豫,以及不愿别人受骗而产生的巨大勇气。
C.文中对小女孩“黑亮的眼睛”的描写重复出现,前后照应,突出了小女孩的品质。
D.本文主要情节是围绕小女孩展开的,小女孩在推动情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4】细读结尾部分,说说为什么小女孩“黑亮的眼睛”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片段一】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片段二】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1】片段一和片段二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片段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除非”“必定”写出了远离家乡的人们对除夕夜回家团圆的重视。
B.“万不得已”表达了不能回家团圆的人的无奈之情。
C.“守岁”只表达了人们希望时间停止、永远年轻的愿望。
D.这两句话蕴含着浓浓的亲情,浸润着孝亲的传统美德。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片段一和片段二都体现了浓郁的民俗风情。
B.片段二第一句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来说明腊八粥受所有人喜爱。
C.片段二第二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说明腊八粥的制作过程。
D.片段二中“塞灌”一词写出了人们吃腊八粥时的痛快淋漓。
【4】片段二中,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关于抖音,你有什么建议
材料一:抖音APP是一款可以拍短视频的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自上架以来,就深受人们喜欢。其原因是抖音的视频很短,通常不能完整地呈现一段音乐,视频也无法展现完整的故事内容,但因为人们本能有着将事情做完的驱动力,所以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多看几遍这些视频,甚至会对这些并不完整的视频记忆深刻。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指人们对那些尚未处理完的事情会比那些已经处理完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材料二:在抖音APP平台上,一些涉及危险、整蛊的视频也不在少数。比如,有用户分享高难度动作瞬间的视频,也有用户分享趁人不注意抽凳子整人,或者用刀背劈红酒等可能使人受伤的视频,但均未看到安全标注提示。
材料三:2018年3月1日至3月31日,抖音平台累计清理27231条视频,8921个音频,89个挑战,永久封禁15234个中小学生注册的账号。2018年4月10日,抖音正式上线“防沉迷系统”。2018年5月6日,抖音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广大用户代表和专家学者面对面地研讨拟定《抖音社区公约》。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抖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指的是什么现象?请在材料中用“ ”画出来。
【3】判断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
(1)在抖音APP平台上,一些涉及危险、整蛊的视频也不在少数。比如,有用户分享高难度动作瞬间的视频,也有用户分享趁人不注意抽凳子整人。______________
(2)2018年3月1日至3月31日,抖音平台累计清理27231条视频,8921个音频,89个挑战,永久封禁15234个账号。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参与拟定《抖音社区公约》,你会提出什么建议?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请写出两条。
(1)根据“提建议”这一阅读目的,应重点阅读材料_______和材料_______这两则材料。
(2)我提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拓展阅读。
一只猫
有一只猫,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而对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盖。
它捕捉老鼠时,一不小心让老鼠逃跑了。于是,它就说:“我是看它太瘦,才放它的,等它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脸说:“我本来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脸。”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全身沾满了污泥。看到伙伴们惊异的目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伙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吧?不,这是在游泳……”话还没说完,就沉没了。“走吧!”伙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在表演潜水了。”
【1】用“√”标出标下划线的字正确的读音。
捕(pǔ bǔ)捉 沉没(méi mò)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百般掩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惊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文中画“________”的部分,省略号表示( )。
A. 话被省略了
B. 话未说完
C. 说话断断续续
【4】文中的猫总是百般掩盖自己的过失,是因为( )。
A. 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得
B. 它不让伙伴们看到自己的过失
C. 它的过失是它成功的体现
【5】猫总是百般掩盖自己的过失。它去抓老鼠,却让老鼠跑了,它说:“________。”它掉进泥坑,却说:“________!”
【6】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
①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
②雨水把我的衣服淋湿了。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狼牙山五壮士身上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难道不美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那里常有被工人遗弃的装钉子的麻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尽量吧 店主微笑着说 保留一段时间——估计没问题 (加上合适的标点)
3.他虔诚地把两枚硬币放在里面。(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本对工人说:“求您了!先生。我现在就想卖给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扑向敌人,势不可挡。
这是一个________句,我能换一种喻体,不改变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
①地球是无私的,他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女孩被奶奶抱起来,搂在怀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改为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带病坚持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我们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在奔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刻苦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想象性练笔。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这段描写十分细致地写出了主人迎客时的场景。那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游人看到某处迷人景色时的场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