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咸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辨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描写战争场面的

    __________)的围歼战 (___________)的炮火

    __________)的时刻  ___________)的爆炸声

    (2)描写欢庆场面的

    ___________)的红旗 (____________)的掌声

    ___________)的宣告 ____________)的声音

    ___________)的欢呼 ____________)的火花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________

    ②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________

    ③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________

    ④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________

  • 4、读古诗,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_                    【唐】孟浩然

    (2)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_              【宋】苏轼

    (3)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___          【宋】辛弃疾

  • 5、用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1)如果我的伙伴中有谁被读者选中,我们会用羡慕的目光送走它,然后跃跃欲试地盼望着自己的主人来临。

     

     

    (2)虽然我们已经疲惫不堪,可是我们为人民奉献知识的热情并没有减弱。

     

     

    (3)一边念叨着选中的书名,一边把书放进身边的小车里搬走。

     

     

    (4)我所承载的知识,正以不可估量的速度传递给喜欢学习和思考的人们。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迢迢织女星》,做题。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民间故事《__________》,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_____________

    【2】解释字词。这首诗中多处运用了叠词,你认为这些叠词用得好吗?为什么?

    盈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脉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找出诗中眼见之实的景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谁?表达了他(她)怎样的一种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驮着老伴儿,

    看闺女,上东庄。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1】笑嘻嘻 笑______ 笑______

    【2】联系上下文内容,选文第一个小节写的是获得土地的三黑__________

    【3】从“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你体会到了三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到土地的三黑,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请简要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面的段落,完成练习。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A.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_______”在文中画出实际事物,用~~画出联想的内容。

    4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文片段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优美。在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参天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音轻灵,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1)这一段主要是写天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天山原始森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照样子写几个词语。(3分)

    越来越优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白皑皑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斑斑点点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  )的群峰 (  )的原始森林

    (  )的巨伞 (  )的密林

     

  • 11、阅读理解

    贺兰人的唱灯影子(节选,有删改)

    布幕后边,身材矮小的张进绪一旦入戏,便有股子霸气,好似天下事的兴衰,戏中人的祸福,全由他来主宰。后台是他的舞台。他略带沙哑的嗓子又唱又说又喊又叫,两只手把一桌子的皮影折腾得飞来飞去。看他的表情真像站在台上唱戏演戏一般,给我以强烈的感染。但在布幕那一边,却早化成戏中一个个性情各异的灯影子了。

    当我回到布幕前边,坐下来细细品赏,便看出他演唱的高超。他不单唱得味儿如醇酒,大西北的苍劲中,兼有黄河滋育的柔和;那些灯影子的举手投足,则无不鲜活灵动,神采飞扬,而且居然能随着说唱和音乐的节奏,摇肩晃脑,挺胸收腹;甚至连同手指头也随之顿挫有致。一时觉得,这唱不是张进绪唱,分明是灯影子在唱。于是,灯影、乐声和剧情浑然一体。如今的贺兰还有多少人有这种功夫?

    ……

    我忽然想到,这么好的贺兰人的唱灯影子,可千万别只叫我们这代人看到。

    【1】用“﹏﹏”从文中标出一句反问句,再给它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2】细读选文部分,思考:在布幕后边,“我”(____);在布幕前边,“我”(____)。(填序号)

    A.欣赏灯影的表演      B.感叹灯影的神奇      C.观察张进绪主演灯影

    【3】仔细品读画“   ”句子,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选文的最后一段话,你同意作者的想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甲: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丙: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1文中六次外貌描写都提到“瘦”,这样写的目的是(  )

    A强调鲁迅先生有病,身体很不好。

    B表示作者对鲁迅先生身体的担心。

    C衬托了鲁迅先生艰辛劳累地工作。

    D暗示了鲁迅先生的生命已经不多了。

    2从观察的角度比较分析,以上三处外貌描写有何不同?

    (1)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三段文字,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天安门前看升旗

    在琐细的日子里,人们不知不觉就变得淡漠,似乎只顾着一家三口的事情,其他的人和事都不再上心了。身处闹市,却如置身荒原,人冷静成一只涉水的白鹭,当年的那些激情和冲动怎就全然不见了呢?

    这回去北京,蓦然就想到当年第一次进京的情景,离天安门老远就在张望,一颗激荡的心几乎就要从心坎里跳出来。那真是如梦似幻的年龄呀!

    把这感觉说与同行的人,竟都是极相似的心境。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兴致,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何不去看看呢?

    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绝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独自倘佯,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五星红旗冉冉上升,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呼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

    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4钟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时,早来的,竟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

    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

    国旗班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赞叹不已。五星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便徐徐上升,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愈升愈高了。

    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地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

    刚才还喧闹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看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了创业的艰辛。

    国歌又令我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荡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能依然这么淡漠么?

    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的仪式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呢?

    1文中哪一个自然段与我们能依然这么淡漠么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作者多侧面地描写了天安门前看升旗的场景。写国旗班的战士,既写了全体战土潇酒的_____,又写了他们的______________,还刻画了_________抛旗的优美动作。写观众,既从场面上写了观众人数之多、到来之早、想看得更真切的心情,以及面对国旗上升时动容的场面,又有对___________的特写镜头。

    3这篇文章记叙了_________的情感变化,表现了作为一名普通公民____的思想境界。

  • 14、阅读《只有一个地球》选段,完成练习。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bó báo]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质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 赏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资源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用“√”为文中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或词语。

    【2】“资”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部。“资”的解释有:①财物、钱财;②供给;③智慧能力;④资历,指出身、经历 。“资源”一词的解释应选_______;“资质”应选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此比喻将 比作

    【4】从“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一句中体会到破坏矿产资源的 _____________和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

    【5】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__________________

    【6】“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针对这种现象请你分别设计一条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火星上是不会有生命存在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人们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中存在着生命。(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这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用不同的词代替“说”。

    ______________:“别过来,危险!”

    (2)围绕下面的关键句写一段话。

    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内心是复杂多样的,写出自己此时的心理活动。

    轮到我上场了。_____________

  • 17、写反问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词语与戏曲有关,请在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词写一句话。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___________

  • 19、照要求写句子。

    例:店里冷。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

    1)声音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几天的饭费。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饭是不能不吃的。

    变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继承和发挥老一辈的革命精神。(用修改符号在答卷的原句上修改)

    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截然不同”和“无济于事”两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以“__________的感觉真好”为题,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②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