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新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1)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5)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多少楼台烟雨中。

    (7)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 2、作者访问的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3、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纷纷(   )(   )   潸然(   )(   )(   )(   )人烟  (   )(   )

    (1)仿照画横线②的词语,写AABB式词语: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画横线①的词语,写含有反义词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 4、默写《天净沙·秋》(元·白朴)。

    ____

  • 5、看数字写成语。

    (1)9寸+1寸=1尺       ( )       (2)1 2 5 6 7 8 9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诗词曲鉴赏。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________________庭院的墙壁上的。

    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

    书:______________ 茅檐:____________

    无苔:____________ 成畦:____________

    排闼:____________

    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古诗词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作者辛弃疾是_________朝的豪放派词人。

    2下列选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神往。

    B.“稻花香”和“听取”两句,写诗人闻着稻花香,看着丰收的景象,欣悦之情,尽在言表。

    C.“七八个”和“两三点”两句中,七八个写出“星”的稀疏,“两三点"写出雨的细微。

    D.“旧时”和“路转”两句表现出诗人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

  • 8、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路转溪桥忽见。

    【1】在横线上填入所缺的诗句。

    【2】这首词中描述的地区位于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 )

    A.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3】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路转溪桥忽见”的是什么?流露出夜行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jì jí)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shuì suì)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 姿)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镜 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划去选文括号中错误的拼音或生字。

    2选文中画“ ”的句子采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3认真读文段,判断下面问题,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科学家提出那么多设想,人类完全有理由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_____

    (2)“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_____

    (3)读了这段话让我们明白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_____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城市的标识(节选)

    张抗抗

    城市与城市之间,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假如你在一个傍晚被掳掠到某地,你被关在一所封闭的房间里,仅仅依靠视线所及的建筑物和街道,你根本无法辨别自己的所在之处。你会发现这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它们彼此之间竟然是如此相像。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第二天天亮时分,你终于在楼角那儿,从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发现了一棵树。

    你知道那是一棵香樟树,北方没有香樟树,它立于江南,是杭州的标识。

    后来你看见了一排树,整整一条街的两侧,宽大茂密的树叶,如一条长廊遮挡了阳光,马路被灰黑色的图案覆盖了,那是树叶的光影。你明白你是在南京,但也许是上海。全程遍布蔚为壮观的法国梧桐,就像一排排绿色的盘扣,将城市偌大的袍子扣紧了。

    你看见了,街中央有一座绿色的小岛,垂挂着浅褐色的流苏样密密的枝条,构成一片完整的森林:那是榕树——你在福州或是广州。你看见婀娜苗条的椰树——你是在海口。你看见街边重重叠叠挺拔苍劲的油松——那是在长春。你看见一种树冠修整成一个圆球的矮树,那样的玲珑精致,那是你从未见过的圆冠榆——那是新疆喀什市特有的标识。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也许有一天,树将成为城市的灵魂。

    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吧,那是大自然留给我们最后的馈赠,也是城市仅存的个性了。

    【1】树不仅是城市的_______ ,更将是城市的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旨是唤起人们对树的爱护以及表达作者对自然的崇尚。

    B.不要因现代文明而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

    C.要爱护树木,这样我们生活的环境才会更美好。

    D.城市与城市之间唯一的区别是树。

    【3】用“——”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4】作者列举我国城市所具有的树木的品种的目的是(       

    A.突出树木所具有的旺盛的生命力,在任何城市都能生长

    B.说明树木的生存范围广

    C.显示出我国不同城市的不同风貌,流露出骄傲自豪之情

    D.突出树是每座城市不可置换的标识

    【5】作者说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像多胞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短文内容,请归纳出树对城市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中国结(节选)

    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一根根红色的丝绳,经他们的巧妙编结,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如果再配以各种饰品,如鱼,如古钱,如十二生肖,那更是变化无穷,令人叹为观止。它或象征着幸福,或呼唤着友谊,或赞美着生命,或标志着喜庆……总之,它代表着祥和,代表着幸福,代表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

    中国结由一根丝绳缠结而成,不管这根绳经过如何曲折的缠绕,总是不离不弃,始终围绕着它的起点。怪不得海外的华人特别喜欢中国结,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编织中国结的那根绳子的一部分。中华儿女同根生,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这个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因此,中国结又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中国结,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许多来华的外国人,离开时总不忘买几个中国结,准备送给亲朋好友。因为它带着东方的神韵,渗透了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向世界传递着祥和和喜庆。

    1中国结是      创造的杰作,              巧妙编结而成。它的象征意义非常丰富,同时代表着                      

    2画线句中的绳子包含了         ,它的指的是              。这句话的含义是            

    3我们中国人喜欢中国结,那么外国人为什么也喜欢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拾贝。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 )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内容填空。

    2从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

    近义词:( )--(   )反义词:(   )--( )

    3用“——”画出实实在在的事物,用“~~~”画出联想的语句。

    4听了这段音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选自( ),是(   )国著名的音乐家( )谱写的,他被尊称为( )。

  • 13、阅读大舞台。

    绑在柱子上读书的人

    19世纪30年代仲夏,红海上有一艘客轮,满载游客向欧洲行驶。谁知起航时还风平浪静,突然狂风骤起,天空乌云滚滚,客轮随着波涛忽上忽下,使人们几乎无法站立,一个个吓得胆战心惊。可是,唯有一个矮个头、戴眼镜的中国青年,毫不畏惧地拿着书,大声招呼服务员把他捆绑在甲板的圆柱上。人们还以为他是胆小怕摔跤,便找来绳子满足了他的要求。当人们牢牢地把他捆绑好后,他却聚精会神地读起书来。这时许多外国人才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个个伸出大拇指,连声夸奖说:“啊!这个中国青年真了不起。”

      这个青年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把《资本论》翻译介绍到中国、日本,成为著名经济学家的王亚南先生。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风平浪静——(  

    三心二意——(  

    2.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天气变化和人们反应的句子。这些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描写王亚南外貌的句子。

    4.“这时许多外国人才明白了他的用意”中“他的用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与理解。

    北京的春节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请你在文中找出表示“都是”意思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从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写出了元宵节灯多,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

    【3】请用“ ”划出文中最能说明家中“有声有光”的句子。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今文人写下不少描写春节的诗词,请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如果我们选择居住,就要考虑适合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件事一定得他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把下面两个句子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①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②地球会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那票据好像黄叶跳着优美的舞蹈轻轻地落到地上。

    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上河图》是幅画。(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被乡亲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一粒种子的力量很大。(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1)想想前线的战士们,我们还有什么缺点舍不得丢掉。(改成陈述句)

     

    (2)几只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改成拟人句)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都要经过勘测。(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修改意思重复的病句。当句子中出现语意重复或者重复的成分时,找出重复的部分,去掉其中一个。如下面句子中合适适宜意思相近,则任选一个去掉。

    3.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适宜的线路,詹天佑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表达。

    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请你用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凝视着它,那人、那事、那场景……就会慢慢浮现在眼前了。请你用心去体会,并把它记录下来。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