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只填序号)并从另外四个成语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成语写一句话。
(1)A.鞠躬尽( ) B.轻歌( )舞 C.别出心( )
D.余音绕( ) E.斩钉( )铁 F.全神( )注
(2)他说话办事__________,从不拖泥带水;他为社区服务,其__________的精神,令人感佩。
(3)我选的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再组词。
征( ) 崖( ) 眠( ) 执( )
证( ) 涯( ) 岷( ) 丸( )
3、先把词语补全,再按要求填空。
别出心(_____) 技高一(_____) 斩钉(_____)铁 威风(_____)(_____)
(_____)然大物 不(_____)思索 汹涌(_____)湃 (_____)(_____)不安
1.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的词语是________
2.选择一个ABCC式的词语填在下面,再根据积累补写两个。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写出画“ ”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反义词:______ 近义词:_______
4、名著导读。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描绘温酒斩华雄的英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请再写出他另外一个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清晰( )( )细腻( )( )
朴素( )( )温柔( )( )
6、请从下面的九宫格中识别一句描写黄河的诗句,再完成练习。
【1】我识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2】所识别的诗句与《浪淘沙》(其一)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将黄河源远流长、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写得出神入化。
【3】我还积累了其他描写黄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读着“烂漫”让我想到了这样的景象:_______。
【2】“百丈冰”采用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
【3】“俏也不争春”赞美了梅花_____、_____的精神。
【4】词中的“___”和“___”这两个字写出了梅花的坚强、自信。
【5】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风雨”“飞雪”通过描写自然环境的恶劣,反衬出了梅花傲霜斗雪、坚强不屈的精神。( )
(2)梅花在“丛中笑”是嘲笑其他花都凋谢了。( )
(3)这首诗中的梅花象征着坚强的革命者形象。( )
8、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词题是_________。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你认真读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习题。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梁启超,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运动领袖之一。《少年中国说》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少年强则国强”中的“强”在本句中意思是“强大”,读音是____,第二笔是____。(A.横 B.竖)
【2】下面选项跟本文表达的意境相似的是( )。
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D.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10、课内阅读。
《月光曲》节选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第二段中,第②、③句描写表现的音乐节奏是( )
A.高昂激越
B.清幽舒缓
C.气势磅礴
D.热烈高亢
【2】本文段主要写了什么?( )
A.海上生明月的美丽景色。
B.皮鞋匠和妹妹做梦听音乐的事情。
C.海上刮起了大风,巨浪翻滚的情景。
D.贝多芬因同情盲兄妹而为他们弹琴,继而创作出《月光曲》的过程。
【3】下面哪个句子是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 )
A.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B.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C.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D.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4】下面哪个句子的说法是错误的?( )
A.作者借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赞美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他卓越的音乐才华。
B.清幽的月光、波涛汹涌的大海让贝多芬有了创作的激情。
C.盲姑娘兄妹的手足深情,感动了贝多芬。
D.盲姑娘热爱音乐,又懂音乐,这种遇到知音的感觉让贝多芬产生了要为她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
【5】哪一个词语不是用以描写、表现和评价音乐的词语( )
A.古色古香
B.一唱三叹
C.天籁之音
D.余音绕梁
11、阅读感悟。
外婆的手纹
①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她的手艺好。
②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好看就是有美感,有艺术性。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她认为,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
③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一匹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也是激动充满着期待。A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的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坐得端正。外婆总是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她特别喜欢坐在院场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显得朴素、虔诚,而且有几分庄严。
④在我的童年,穿新衣只有在盛大的节日。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我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个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些打满补丁的岁月里,外婆依然坚持着她朴素的美学,她以她心目中的“样式”缝补着生活。
⑤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燕子和各种鸟儿飞过头顶,它们的叫声和影子落在外婆的心上和手上,外婆就顺手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舅舅说过,你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
⑥那年秋天,我上小学,外婆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鞋垫和一个枕套。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我说,外婆,我的脚泡在水里,会冻坏的。外婆说,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走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贴紧我的身体。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
⑦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我童年时的一双鞋垫。那是我的私人文物。我保存着它们,保存着外婆的手纹。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之久,它们已经变得破旧,真如文物那样脆弱易碎。只是那泉水依旧荡漾着,贴近它,似乎能听见隐隐水声,两条小鱼仍然没有长大,一直游在岁月的深处;几丛欲开未开的水仙,仍是欲开未开,就那样停在外婆的呼吸里。 外婆,就这样把一种花保存在季节之外。
⑧我让妻子学着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仿做几双,一双留下作为家庭文物,还有的让女儿用。可是妻子说 商店里多的是鞋垫 电脑画图也很好看 现在 谁还动手做这种活 这早已是过时的手艺了 女儿在一旁附和 早已过时了 我买回针线,我要亲手“复制”我的文物。我把图案临摹在布上。然后,我一针一线地绣起来。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
⑨我一针一线临摹着外婆的手纹和心境。B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着,含着永远的期待。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着外婆的手纹。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接通了我手上的温度。注定要失传吗?这手艺,这手纹。
⑽我看见天空上的云朵和月光。我看见水里的鱼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我隐隐触到了外婆的手。那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临摹(mú mó)附和(hé hè)淙淙(cóng zōng)
【2】给短文第8自然段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两次写到“样式”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婆心中的“样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外婆____________
【4】仔细品读文中划线的A句和B句,注意加点部分,体会其表达效果。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短文内容说说,“外婆的手艺好”具体表现在哪里?请分点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第⑦自然段中“我的私人文物”指什么?我“保存”复制”这个“文物”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短文题目能不能换成“外婆的手艺”?为什么?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生气不如争气
文/佚名
《资治通鉴》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苏秦游说各国失败后,用光了身上的钱,只能心灰意冷地回家。可是,回到家后,妻子不理他,哥哥嫂子不给他饭吃。苏秦没有和任何人辩解,他只是闭门不出,拿出之前的书,一本本重新苦读。
学成后,苏秦再次出山,成功游说了六国合纵,佩带六国相印,执掌六国之军,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真正的君子,不在情绪上较高下,只在能力上争输赢。格局越大的人越明白:斗气是最无用的消耗,斗志才是最成熟的表现。
清代作家李渔排解烦闷的方法是写字:“予无它癖,唯有著书。忧籍以消,怒籍以释。”
郑板桥更加直接,当郁郁不得志时,就提笔画竹,画完以后,心里就舒坦了,他的画技也因此愈加纯熟。
生气不如争气,不轻易大动干戈,是最好的修行。
(摘自《意林》,有删节。)
【1】先写出词语的意思,再填空。
心灰意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上面这个词语,我是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理解的。除此之外,我还知道其他两种理解词语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分别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来说明生气不如争气,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_的事例。文章列举事例时,有详有略,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秦最终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文中画线句子想开去,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②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请概括第①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运用的叙述方式是(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3】填一填。
这点微弱的光是________点燃的,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第②段中“举得高高的”,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我们班里的男同学很“封建”,一向认为“男女有别”,老不愿意搭理我们女生,连那几个男同学干部见了我们也常常避得老远。我常想找个机会改变这种局面。
机会终于来了,有位“封建”的小队长生病了。这回我可要去破破他的规矩。
那天下午放学后,我就去医院看他,可到病房前我犹豫了,一个女同学去探望男同学,真有些不好意思呀!但是“要下决心改变男同学的思想”的念头给我增添了力量,我迈了一大步,推开了房门。
他的神情真好笑:只见他抬起头看见了我,嘴巴张得老大老大,眼晴瞪得滚圆滚圆。我笑着上前,说:“怎么?不欢迎我来吧?”他半响才醒悟过来,低着脑袋,像蚊子叫似的低声说:“啊,欢迎欢迎,请坐请坐。”
我问了他的病情,并告诉了他学校里的一些情况,谈得还挺投机呢。最后我对他说:“你一定感到奇怪,我怎么会来看你呢?我就是想破破你们不理女同学的规矩,今天我们的谈话,不是很好吗?”
他摸了摸脑袋瓜,不好意思地笑了。
【1】这篇文章围绕“破规矩”写了____的事,反映了“我 ”______的精神。
【2】短文在写“破规矩”这件事中,具体写了哪些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所写的内容来表达中心意思的。
_________
15、学着用下面句子的表达手法,写一写你想象中的“风、雨、电”的样子。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写句子。
老师对我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改成不用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尼克,过冬的粮食不是都收藏好了吗?你还在忙什么啊?”其他老鼠问道。
(把其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尼克回答:“我在干活呀!”
(改为转述句)
(3)如果没有严冬,我们未必能觉察到四季的可贵。(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4)你已经表了决心。你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做。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8、写反问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
20、伯父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
21、妙笔生花。
我们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是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请你选取生活中战胜困难的事例,以“我战胜了困难”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题目自拟,4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