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阳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总结

    三黑做的是“细细打碎”___________,眼见的是自己种的荞麦开出的“白霎霎的像一片雪”的花,耳听的是___________,想的是“打完场赶着送公粮”等。这所见所闻所想,无不闪现出“翻身的人儿”的____________

  • 2、按课文填空。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 )

    (2)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 )的眼睛,她( )也看到了,看到了她( )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 3、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liánɡ              wēi                                shēnɡ         mài   luò

    ( )   ( )     ( )   ( )   ( )

  • 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

    (2)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

    (3)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

    (4)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

  • 5、我会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按要求改写古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请不改一个字,只动一动标点,将古诗改写成一个剧本。

    (清明时节 。 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不改一个字,只动标点,将古诗改成一首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每句删减一个字,不动标点,将这首七言诗改为六言诗。

    清明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童指杏花村。

  • 7、读古诗完,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还(huán hái)来就菊花。

    【1】在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他还写过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将古诗补充完整,并用“√”标出“还”字的正确读音。

    【3】诗中“鸡黍”“桑麻”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_

    A.美味的鸡腿 B.丰盛的酒菜

    C.桑树和芝麻 D.泛指农事。

    【4】读古诗,我们仿佛能看到美丽的乡村风光,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了诗人与朋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簸”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前两句凸显黄河的壮阔,赞扬它一往无前的顽强。

    B.前两句写黄河曲折和风浪之大暗示诗人仕途坎坷。

    C.诗歌后两句用典,主要表达诗人隐居避世的渴望。

    D.诗歌想象浪漫,表现诗人的百折不挠、积极进取。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文章。

    在十六七岁时学会握手

    ①出发前,我将班里56名十六七岁的学生分成了28组。我告诉他们,这次外出游玩,只能有28人参加,剩下的一半必须老老实实待在教室里自习。

    ②狭小的空间里顿时一片哗然。他们觉得我的安排严重不公,因为不论是谁,都不可能主动放弃这次机会,甘愿待在闷热的教室里。

    ③他们决定用沉默来抵抗我的不公,想用这种非暴力的手段迫使我就范。

    ④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台下开始窃窃私语。我严肃地说:“我绝不可能改变主意,你们是同学,不管我把你们56人分成了几组,带走了几个人,你们的情谊仍旧不会改变。你真就如此吝啬?连一次小小的机会都不肯让给你的同件?”

    ⑤这番话,再度使他们陷入沉默。在他们未出结果之前,我转身离开了教室。

    ⑥清早,旅行社的大巴开进了校园,班长将最后的名单递给了我,不多不少,整整28人。我惊奇地发现,这份名单的成员,竟是如此特别。他们的谦让,令我肃然起敬——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把机会让给了家庭拮据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把机会让给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强者让给了弱者,男生让给了女生。

    ⑦名单上有多处涂改的痕迹,不难看出,他们曾发生过激烈的争执。

    ⑧临行前,我要求外出游玩的学生主动握一握那些让出机会、甘愿留在教室里的同学。于是,感人的一幕出现了,56只十六七岁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他们相互寒暄,微笑叮咛,那么和谐,那么温暖,那么友爱

    ⑨旅行途中,我建议他们写一篇简单的游记,送给这28组里的另外一个人,让他们也充分感受到你的快乐以及这沿途的美景。

    ⑩回程后,不管多么顽劣、多么厌学的孩子,他们都极其认真地完成了这次作业。当他们把游记主动送给那位留在教室里的同学时,阳光忽然灿烂起来。我让他们再次握手 感谢那位心地善良的同学 让你有了一段开心的旅程 感谢那位胸怀宽广的同学 让你有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他们的右手又紧紧握在了一起 没有谁因错失了良机而沮丧,也没有谁后悔当初的抉择。

    其实,我想让他们见识的,并不是一次短途旅行中的见闻,而是让他们在如此不公的条件下学会把最宝贵的财富装进自己的人生行囊中。

    【1】给第⑩段画“﹏﹏﹏”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2】第②段中写到“狭小的空间里顿时一片哗然”,透过行为可见人物内心。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学生,听到“我”宣布这个消息你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人物说话时可不用“说”来表达,第④段画“ ”部分你想换成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声音的延长

    B.特殊含义

    C.解释说明

    【5】当“我”宣布只能有28人外出游玩后,同学们的表现有哪些变化?

    ______——沉默——______——______

    【6】第⑧段加点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可以从中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两次写到“紧紧握在了一起”,第一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文章内容来看,最后一段中“最宝贵的财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文中“我”的做法,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   热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移   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竟然   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1】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2】“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这里拿“行人”与“我”做_________,突出了“我”盼望__________的急切心情。

    【3】“我”为什么兴奋地回家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紫藤萝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日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 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题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语句,谈谈你的理解。(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并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7自然段中加点的“别的一切”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开头写“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作者为什么停住了脚步?结尾写“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作者为什么又加快了脚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十多年前的紫藤萝有什么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自然美。

    草原的绿: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1】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 把草原比作______________, 把羊群比作______________,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上鲜明的颜色, 给人以视觉上的美。

    【2】草原上的羊群还像什么呢?发挥想象写一写。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又下来,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使我联想到了诗句“天苍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统计)

    榜单名次

    书名

    榜单名次

    书名

    第1名

    《红楼梦》

    第6名

    《水浒传》

    第2名

    《百年孤独》

    第7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第3名

    《三国演义》

    第8名

    《西游记》

    第4名

    《追忆似水年华》

    第9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5名

    《瓦尔登湖》

    第10名

    《尤利西斯》

    材料二:我坐在从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子阅读器、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

    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微博和微信太过流行,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下一代?当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当中,显得尤其稀少。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摘自《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有删改)

    材料三:李伟明先生在《闲看图书印数》一文中说道:“比起上世纪80年代,现在的图书平均印数要少得多。如今的图书,发行5000册就算不错的,能上万则是‘畅销’了。”李先生认为,这种图书印数少的背后则有图书品种丰富的好现象。对此说法,我当然认同。当今图书出版的品种的确呈现出一种多元丰富的状态。然而,从目前的单本平均印数的大幅度下滑的现象看,这无疑也暴露了国人对图书需求量锐减的事实。抑或说,我们从中也可以窥见当下中国真正坚持购书而读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的状况。(摘自《中国人读书之现状》,有删改)

    【1】三则材料合起来表达了什么意思?简要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名著死活读不下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查显示,我国“四大名著”也上了“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

    B.中国人也在阅读,但大多是网络阅读,片段信息阅读。

    C.有阅读习惯的人口在中国庞大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低的。

    D.中国图书印数少的背后充分说明了图书品种的丰富。

    【4】针对三则材料中的现象,请你写一段话,说服人们积极阅读名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节选)

    ——老舍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饮食、书籍、宿处,都要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以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了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家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下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早至晚地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地过那凄惨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选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请各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达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内心世界?

    “母亲笑了”,写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

    “她愣住了”,写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_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写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姐是母亲的右手”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把句子改一下吧!

    (1)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缩句)

     

    (2)在这一瞬间,他明白了这条超级豪华游轮上有直升机.(缩句)

     

    (3)小明爱钓鱼。(扩句:至少扩两处)

       

    (4)人类在糟蹋了地球之后,根本不会有美好的生活环境。(改成反问句)

     

    (5)小木匣被科里亚埋进十步远的坑里。(改成把字句)

        _

    (6) 的小朋   地做游戏。(填合适的词语)

     

  • 16、按要求写句子。

    (1)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了,春节一眨眼就到了。(仿写句子,用上夸张的写法)

    他三天没吃饭了,特别饿。

    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问妈妈:“什么时候我才能吃上饺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想是树,为你撑起绿荫;梦想是光,照融寒冬白雪;梦想是________________。(补充成一个排比句)

  • 17、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从中国的奥运健儿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心情怎能不激动?

    改为陈述句:  

    2.对有意破坏公物的行为,我们不能不管不问。

    改为反问句:  

    3.我们要努力学习。我们要练好身体。

    加上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4.我们必须认真改变学习中的不足。

    修改病句:  

  • 19、按要求写句子(5分)

    (1)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改为反问句)

    (2)蚁穴可以毁坏河堤。)(改为字句)

    (3)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透明极了。(改为打比方的句子)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转述语句)

    (5)敌人的神机妙算被我们识破了。(把病句改正过来)

     

  • 20、我承认这是一本优秀的小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第三部分 习作

    题目:我想有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想有个好朋友”“我想有个第一名”“我想有个可爱的小屋”“我想有一双翅膀”“我想有朵七色花”……写人、记事、想象作文均可;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挚,有一定的条理性。3、书写整洁。字数在450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