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原文填空。
(1)你用(_____)的清流,(_____)花的田土;你用(_____)的力量,推动新的(_____)。
(2)使弈秋诲二人奔,其一人(_____),惟弈秋之(___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_____)而射之。
2、根据拼音写字词。
(1)有的人对大pái(______)明星dǐng lǐ mó bài(______),这实在不可取。
(2)音乐jù jiàng(______)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令人百听不厌。
3、写近义词。
懊悔________ 踌躇________ 颓唐________ 莽撞________
4、用“望”字组成词语填入下列句子中。
1.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_____)着。
2.灾区人民(_____)得到别人的帮助。
3.他的(_____)是能考上一所好大学。
4.他尽管没考上理想的学校,但是并没有灰心(_____)。
5、用查字典知识填空。
“陷”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__),再查(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陷”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设计害人;②缺点;③穿,刺穿;④掉进,坠入;⑤凹进;⑥被攻破,被占领。在“陷入泥潭”中应选义项(_____),在“两眼深陷”中应选义项(_____),在“物莫能陷”中应选义项(_____),在“陷害忠良”中应选义项(_____)。
6、品读诗中的环境描写,悟湖阴先生的形象。
书湖阴先生壁
,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诗人______写在_________________(哪里)的。
【3】诗中后两句对仗工整:“一水”对“_______”,“护田”对“_______”, “将绿绕”对“__________”。像这样的诗句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前两句写了___景色的清洁幽雅,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的___;后两句写了___景色的自然幽雅,我们能感受到画面的___。(填序号)全诗表现了湖阴先生的_______________。
A.静态之美 B.动态之美
C.庭院之外 D.庭院之内
【5】后两句诗除了对偶,还采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赋予山水___的感情,令整幅画面显得___________。
【6】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翻译句子。请注意加点词需作出解释。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作者陶弘景为南朝人,此文是他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B. “高峰”、“清流”两句,采用从仰视到俯视的视角来描绘山川之美。
C. “青林”到“竞跃”数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山川的生机勃勃。
D. “康乐”即其友谢中书,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友人共享这山川美景的心愿。
【3】下列各项是对字词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山川之美”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完全一样。
B. “乱鸣”并不是“胡乱鸣叫”的意思,这里可以解释为“此起彼伏地鸣叫”。
C. “欲界”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我想要去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D. “与”本义为“赐予”,这里读作“yù”,可以理解为“置身于(其中)”。
8、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题李凝幽居
(唐)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题李凝幽居”中的“题”是 的意思,“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 。
2.第一句诗用简洁的语言描写出了李凝居处的 ,暗示出了他隐者的身份。
3.第二句诗中“僧敲月下门”是 以 衬。
4.最后一句诗中的“幽期”指归隐的 ,“不负言”表示 ,这句诗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5.“推敲”一词的典故源于诗句: 。
9、课外阅读。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宇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宰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当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茫。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1】分别概括两个自然段的基本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句“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采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一句中的“睁”能否改为“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迪生是一个好奇的孩子。有一天,家里人突然发现他不见了,全家人焦急地四处寻找。最后爸爸发现 他呆呆地在鸡窝里蹲着呢!“你在这儿干什么呀?”爸爸奇怪地问。“我在孵小鸡呢!”爱迪生认真地回答道。原来前一天,他看见母鸡卧在鸡蛋上孵出了小鸡,就想自己试一试,看看能不能也孵出个小鸡来。爸爸又好气又好笑地把他拉起来,对他说:“傻孩子!你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快走吧!”爱迪生皱起眉头,不满意地问:“为什么母鸡能,我就不能呢?”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好奇的孩子。他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
【1】给文章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爱迪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3】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美文欣赏
锡林郭勒大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汪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七彩的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出阵阵幽香。
草原不仅美丽也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极快,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该句采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来写。
【2】从短文中找出与“一碧千里”相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3】短文是围绕着哪句话来进行描写的,用“ ”画出来。
【4】从写作方法上看,短文第二段采用了(________),短文第四段采用了(________)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5】本文从哪三个方面写出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 )
A.天空的的美、野草的茂、牧民的乐
B.草原的美、野花的茂、动物的悠闲
C.天空的美,动物的自由欢乐,牧民的乐
12、所有的野鹅都睡熟了。一只狐狸钻出树林,蹑手蹑脚地向湖边走来。他旱就看到了这群野鹅,想象着野鹅肉的美味呢!可是,广阔的水面横在狐狸和野鹅之间,他急得百爪挠心。突然,浮冰被风吹向岸边,狐狸蹲下来,耐心地等待着。
【1】读画“________”的句子,你觉得此时的狐狸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两个与“狐狸”有关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桥》节选
①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②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③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④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⑤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⑥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⑦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⑧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⑨一个老太太,被人挽扶着,来这里祭奠。
⑩她来祭奠两个人。
⑪她丈夫和她儿子。
【1】短文第①自然段属于_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
【2】短文第④段表现老汉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再联系相关情节写一写,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支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老汉会喊什么呢?请把你的想象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最后点明了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请写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得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这段话说明了_____也在长的道理。
【2】根据课文理解“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的意思。___________
【3】这段话是告诉人们___________
【4】选段中运用了两句谚语,你能再写两句谚语吗? 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的月亮很圆。(写成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来了。你别走。(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兴高采烈地抱着草药,拎着小鱼往回走。(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A.冒号前的内容不变,引号中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你”改为第三人称或对方的名字,句中前后所指人物要一致;B.引述句中的冒号换成逗号,引号去掉。例如下面第3题中“二牛拽住我”不变,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引号去掉,引号中的第一人称“我”换成第三人称“他”。
3.二牛拽住我,说:“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沿着小路往山里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练习句子。
1.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像是两军对阵,隔着楚河汉界。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用这种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实,妈妈的眼睛似乎实在是太昏花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词语与戏曲有关,请在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词写一句话。
跑龙套 | 唱白脸 | 花架子 | 对台戏 |
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句子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句子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