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样子,写词语。
例:一望无际(含“一”字的词语)
_____ ______ ___ ____
2、给带点的字注音
3、根据积累填一填。
(1)赵孟頫是______代的________。他的楷书具有_____书的笔意,《____》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2)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十五夜望月》
(3)________________,何时复西归?《长歌行》
(4)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
(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宋]文天祥
(6)莫道君行早,_____________。
(7)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迢迢牵牛星》
4、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做题。
_____风凛凛 _____云流水 居高_____下 暴露无_____
汹涌澎_____ 排山_____海 _____钉截铁 巧_____天工
(1)请再写出和第一个词语(ABCC式)结构相同的两个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A.这样____________的设计真是令人叹服。
B.当敌人严刑逼供,让刘胡兰交出共产党员名单时,刘胡兰____________地说不知道。
5、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瞻仰____________ 魁梧____________ 荒谬____________
胭脂____________ 驰骋____________ 秕谷____________
一哄而散____________ 微波粼粼____________
6、古诗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别枝:________________ 社林: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的句子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两个方面描写了农村的丰收景象。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注释解释词语及诗句意思。
1.解释词语:
客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词中哪两句描写了六盘山秋天的自然景象?用“ ”画出。
【2】本词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其中“点”指六盘山的天、山,“面”指________。
【3】展开合理想象,把下列词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_______________
(2)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_______________
【4】本词和《七律・长征》都写到了山,但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写法上,《七律・长征》以_________和________为代表,写的是群山的形象;《清平乐・六盘山》写的是__________这一座山,这是长征途中的一个界碑。情感上,《清平乐・六盘山》表现的是一种__________的感情;《七律・长征》表现的是长征途中翻山越岭的______。
9、 做出自己的泥模
童年时,我很喜欢在村头的青石碾盘上,和几个伙伴坐在一起(1)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像炽热的火焰朝天燃烧一样地玩泥巴。抟泥模时,我总喜欢模仿别人:看阿三捏了只小狗,我也捏只小狗;看阿四捏成手枪,我把“小狗”揉掉,重新再捏成手枪模样……如此改来改去,最后什么“作品”也没有捏成,手里只空攥着一把湿泥巴。有一天,父亲下地时路过村头,看到了我抟泥模的整个过程。回到家后,父亲严厉地对我说:“你玩泥巴,想捏什么就捏什么,干嘛老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呢?你就不会捏些自己想捏的东西吗?”说完,父亲坐下来,递给我一团湿泥巴:“来,你现在就捏,看能不能捏出你自己喜欢的东西来。”
身边没了参照物我只能凭着自己的想象捏,三下五除二就捏出一只山羊来——家里的几只山羊一直归我养,我对它们的形态真是太熟悉了。尽管我捏的山羊没有达到(2)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的程度,但起码父亲能辨认出那是一只山羊。“不跟别人学,你自己不也能捏出来吗?看,这只山羊捏得多好呀!那犄角、那肚子、那四个蹄子,多像啊!”父亲手托着我捏的那只泥山羊,对我大加赞赏。
捏出属于自己的“泥模”,从那以后,我养成了一种习惯:无论做什么事都力争“独创”,力求避开模仿。
【1】将画线句子用一个恰当的成语代替。
(1) ______ (2) ______
【2】父亲看到了“我”抟泥模的整个过程以后,严厉地对“我”说了那些话,这是因为“我”总是喜欢____________,跟在____________。
【3】对“无论做什么事都力争‘独创’,力求避开模仿”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做事要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仅仅靠模仿,就没有什么大的创新。要尽量避开模仿,才能有“独创”的可能。
B.做事只要“独创”,不需要点滴的“模仿”,二者不能相融。
10、阅读。
带白蘑菇回家
①妈妈爱吃蘑菇。
②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③回到宾馆,我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服务员进来整理卫生,忽然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服务员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听了服务员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上火车的日子到了,服务员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④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⑤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⑥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⑦我一筹莫展地说:“那可怎么办?”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⑧我束手无策。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⑨人们无声地把面包、成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了一方洁净的桌面。
⑩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
⑪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⑫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⑬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1】短文以“白蘑菇”为线索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草原买蘑菇、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中吃蘑菇。
【2】短文第⑦⑧自然段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四字词语都含有“无计可施”的意思。“我”第一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无计可施,第二次是因为____________无计可施。
【3】品读第③-⑩自然段,不同人物得知“我”带蘑菇回家给妈妈的前后表现不同,请将关键词句填入下表。
人物 | 知情前的表现 | 知情后的表现 | 变化原因 |
服务员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青海汉子 | _______ | _______ |
【4】短文画“ ”的语句,动作描写表现青海汉子____________,语言描写能看出他_____________。
【5】短文结尾非常妙!联系第①自然段看,妙在____________________。从内容上看,妙在从句话读出多层意思(至少写出2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阅读任务。
诱人的蓝色能源
任务一:了解什么是“蓝色能源”。
任务二:了解常见“蓝色能源”的类型。
任务三:了解“蓝色能源”的发电原理。
任务四:学习作者如何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蓝色能源”的优势。
①“龙宫”作为神话里海底龙王的居所,曾引发了人们无数的想象,围绕它产生了众多故事。现实中“龙宫”自然是没有的,但迄今为止,浩瀚的海洋仍深深地吸引着人类:海洋蕴藏的财富,大海深处的奥秘……一切都那样诱人。
②当今最诱人的海洋资源之一就是“蓝色能源”。它既不同于海底储存的煤、石油、天然气,也不同于融于水中的铀、镁、锂,而是利用海水温差、潮汐、波浪等产生的动能、热能等能源。它具有清洁、可再生,能量惊人,分布广泛的优势。
③常见的蓝色能源是温差能、潮汐能和波浪能。
④60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海洋一天吸收的太阳热能,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的热能。如果将这些热能的1%转化为电能,相当于新增140亿千瓦装机容量,也就是每小时能发140亿度电。太阳辐射热进入到海面,绝大部分被海水吸收掉,深层海水几乎接收不到。因此人们可利用海洋表层水温与较低层水温之间的温差把热能化为电能。发电时,将海洋表面的温水引进真空锅炉,温水因压力突然大幅下降立即变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用过的水流入海洋,此循环使用。一般而言,冷、热水温差在20℃以上即可发电,因此若能把南北纬20度以内的热带海洋都利用起来发电,前景将十分诱人。
⑤无边无际的大海,在太阳和月亮引力作用下,时而潮高百丈,时而引退千里。海洋这种有规律、有节奏的起伏现象就是潮汐。潮汐发电就利用了潮汐能,人们涨潮时将海水以势能的形式保存,落潮时放出海水,利用潮位之间的落差发电。据初步估算,我国潮汐能资源量约为1.1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50亿千瓦小时。潮汐能周而复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成为沿海地区生产生活,甚至国防需要的重要补充能源。
⑥波浪能也是不容忽视的蓝色能源。“无风三尺浪”是奔腾不息的大海的真实写照。海浪有惊人的力量,5米高的海浪。每平方米压力就有10吨。大浪能把13吨重的岩石抛至20米高处,能量惊人。据计算,全球可供开发利用的海洋波浪能有20-30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9万亿度。波浪能的利用将有助于缓解矿物能源逐渐枯竭导致的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
⑦古往今来,海洋一直以其宽大的胸怀哺有着人类,吸引着人类。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探索并利用蓝色能源,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蓝色能源,大有可为!
【1】完成“任务一”应重点阅读第______自然段,从中可以知道“蓝色能源”指的是_______
【2】完成“任务二”应重点阅读第________自然段,从中可以知道“蓝色能源”常见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任务三”应抓住________这几个自然段,请仔细阅读相关文段,提炼出关键信息,完成下表。
类型 | 温差能 | 潮汐能 | ____ |
发电的原理 | 利用海洋表层水温与较低层水温之间的温差把热能转化为电能 | ______ | ______ |
【4】完成“任务四”应通读全文,品味语言。请用“ ”在文中画出一处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写下你的理解。
句子采用了 这一说明方法,说明了
【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内容,简要分析可以在南海开发何种蓝色能源。
【材料】南海是中国以南的边练海,是中国最深、最大的海,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由于接近赤道,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较多,所以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5-28℃。5月份测得水深30米以内的水温为30℃,而1000米深处便只有5℃。
我认为可在南海开发________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2、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给“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中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解释。( )(填序号)
A. 情趣;趣味 B. 语言文字等的意义 C. 表示一点新心意
(2)仔细体会画“ ”的句子,你觉得这个句子好在哪里?为什么?
(3)最后一句话中说“这凄凉”是“甜蜜的”是因为_________ ___。
作者通过________的方式,将自己___________ _______的感情表达得非常充分。
13、课内阅读。
①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②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③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④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⑤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可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⑥破课桌yǎn rán一个叱咤风云的战场。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成语。
①yǎn(__________)然
②叱咤风云: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与感悟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A市距离B市1200多千米,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不同,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轨道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铁列车凭借高速舒适、方便快捷等优势,已经成为人们出行时的一种时尚选择。
②高铁列车的速度快,大大节省了人们的出行时间。这几年,中国已经迈入高速交通时代。以北京至上海为例,在正常天气情况下,乘坐飞机的全程旅行时间(含市中心至机场、候检、空中飞行等全部时间)约为5小时,如果乘坐高铁列车,全程旅行时间也需要5小时左右,与飞机相当。可是,如果乘坐普通列车,全程旅行时间则需要15小时左右。
③高铁列车正点率高,其准时性深得旅客信赖。高速铁路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可以全天候运营。除非发生特大暴雨、地震等严重灾害,高铁列车才会限速或停止运营。相对而言,机场和高速公路更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
④高铁列车方便、舒适,能让旅客享受愉快的旅程。每天,数量众多的高铁列车穿梭在中国的大地上,旅客基本上可以随到随走,不需要长时间候车。高铁列车运行平稳、隔音效果好,车厢内设施齐全,座席宽敞舒适。
【1】如材料一中的图所示,从A市到B市所需时间最长的交通工具是____,所需时间最短的交通工具是____。
A. 飞机 B.高铁列车 C.普通列车 D.汽车
【2】材料二的第②自然段把高铁列车与其他交通工具进行比较,这样表达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住A市的李航要到B市出差,正在为乘坐哪种交通工具犹豫。请你结合两则材料,为他推荐一种最优的出行方式,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会议室突然响起了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3)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啷啷地大响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必须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改为陈述句)
(2)一位瘦削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缩句)
(3)“我们不能无谓地死。多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杨靖宇深情地说。(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4)濛濛的细雨润湿了眼前的景物。(改为“被”字句)
18、改下句子
(1)改成反问句。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
(2)改成转述句。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
_______________
(3)改成肯定句
听了老班长的话,小战士不得不咽下鱼汤。
______________
19、不改变句子意思,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20、按要求写句子。
1.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取得好成绩,能不下功夫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虎说:“我要给灾区人民捐款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大习作: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发生过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也读过许多故事,有的故事是真实的,有的故事是虚构的,就像第四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一样,这些故事都能从我们的生活中找到影子。我们也可以以生活中的人或事为原型,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创作,来创编故事。请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一个发生在秋天里的故事,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