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音字组词。
yǎ________铃 气质优________ 沙________ ________俗共赏
nán艰________ ________水北调 呢________ 女扮________装
fèi________力 半途而________ ________脏 人声鼎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 ( )
(2)偷偷地走开,一走了事。 ( )
(3)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 ( )
(4)留恋美丽的景色或美好的事物,舍不得离去。 ( )
3、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 )
(2)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
4、比一比,再组词。
恕( ) 廷( ) 泰( ) 辩( )
怒( ) 延( ) 奏( ) 辨( )
5、读拼音,写词语。
地球kāng kǎi______地向人类提供各种zī yuán______。但是,如果不加jié zhì______地开采、滥用,不久就会kū jié______。
6、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写出画线字的读音。
一鉴开(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______)
【3】这首诗是由________而发的感想,诗中写景的诗句是第________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的事情,你觉得观书和观池塘两者有联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朗读节奏停顿划分有错的一项是( )
A. 明月/别枝/惊鹊 B. 听取/蛙声/一片
C. 七八个星/天外 D. 旧时/茅店社/林边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下面描述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了,天边闪现出几颗明亮的星星。( )
B. 山间变得昏暗,暴风雨突然到来了。
C. 词人知道阵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
D. 原来记忆中的一间破旧的茅店小屋和一座古老的小桥,一直没有看到。
【3】下列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 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描写了骤雨将至的景象,借此隐寓了词人退隐生活中内心的不满情绪。
C. 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
D. 词人虽是夜行,却似乎一点也不着急。我们仿佛看见他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山路上,一会儿看看明月走到哪里了,一会儿听鸟啼蝉鸣,悠闲自得。
【4】下列诗句中与本词下片意境相近的一项是( )
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D.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①娄山关:遵义市之北,四川与贵州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②烈:猛烈,强劲。③长空辽阔的天空。④碎:细碎。⑤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⑥漫道:莫道。⑦迈步:跨步、大踏步。⑧从头越:从头再开始。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__________、雁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衬托出一种_____的气氛。读着读着,我不禁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
【2】反复诵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精神。
【3】“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说青山起伏,宛如______________;夕阳鲜红,艳若__________。我也能运用这样的方法描写景物,比如残月如__________、绿草如_________等。
【4】诵读全词,我感受到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A.喜悦 B.壮烈 C.悲凉 D.哀怨
9、为你,我说过多少颠三倒四的话
一天,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你跟我说的好多话,听起来都是自相矛盾的。”
我愣了一下。是这样吗?怎么会是这样?
嗯,好好想一想,为你,我究竟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
——我说:“你要多吃一些啊!”我又说:“你可别吃得太多啊!”总企图让你吃遍世上珍馐,又担心你不懂得节制,吃坏了身形吃坏了胃。出差的时候,习惯带一些当地小吃回来,哪怕你在万里之外,哪怕你半年之后才能回家,那也要放在冰箱里,一等你回来吃;而当你父亲不断地往你碗里放红烧肉时,我竟会抢过来一些,怨责道:“别给他那么多!”
——我说:“你要快点走啊,千万别迟到!”我又说:“别走太快,路上注意安全!”希望你永远不是那个在安静的教室外面嗫嚅地喊“报告——”的孩子,希望你无论与谁相约都为永远先他(她)一步到达。但是,一旦你消失在我的视野中,我就开始用种种可怕的虛拟场景惊吓自己,担心你遇到不长眼的车,担心你只顾匆匆赶路没注意到前面的一道沟坎。我派自己的心追踪你,告诉你说:“孩子,别急,慢慢走。”
——我说:“你一定要做完了各科作业再睡!”我又说:“别熬到太晚,早点休息吧。”我多么怕你把学习当成儿戏,我多么怕你成为一个不争气的孩子啊!面对着“抄写八遍课文”这样的作业,我想说:“别做了!”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抄八遍就抄八遍吧”这样没心肝的句子。我好害怕你在抗议中滋长了对知识的轻慢不恭,所以,我宁愿选择暂时站在谬误的一边,看你平静地完成一份份作业。在大考将至的日子里,你埋头题海,懂事地克扣掉了自己的睡眠。你知道吗?当我说“孩子,睡吧”时,我心里却盼着你回答:“妈妈,我再学会儿。”
……
不曾被矛盾重重的想法折磨过的心,不是母亲的心。因为爱得太深,所以才会昧,才会惑,才会颠三倒四,才会出尔反尔。孩子,你可知道?当你走得太快,我祈盼着用爱截住你;当你走得太慢,我祈盼着用爱赶上你。所以,无论我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无论这些话让你觉得多么无所适从,我都希望你懂得我说这些话的出发点与归宿。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嗫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颠三倒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用不同的与“说”有关的词语来表达“说”的意思。
①我说:“你一定要做完了各科作业再睡!”
我_________:“你一定要做完了各科作业再睡!”
②我又说:“别熬到太晚,早点休息吧。”
我__________:“别熬到太晚,早点休息吧。”
【3】选文中列举的“我”说话自相矛盾的具体事例有(_______)(多选)
A.儿子说“我”好多话自相矛盾,“我”却毫无察觉,感到十分惊讶。
B.让孩子快点走别迟到,又让孩子别走太快,担心孩子的安全。
C.让孩子多吃一些,又说可别吃得太多,担心孩子吃坏了身形吃坏了胃。
D.让孩子一定做完作业再睡觉,又让孩子别睡太晚。
【4】列举的一个事例中,妈妈刚说过“你要快点走啊,千万别迟到”这句话,为什么紧接着又说“别走太快,路上注意安全”?用“_____”在文中画出最能说明原因的一句话。仔细品读这句话,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都希望你懂得我说这些话的出发点与归宿”中的“出发点与归宿”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还会觉得妈妈自相矛盾的话让你无所适从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释放出蓬勃的生机。迎春花举起金色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乘着春风飞翔。
③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刘老师。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女娲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老师笑谈“残腿”,但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⑤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始终站着为我们讲课。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节课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写字时的旋转,都会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和钦佩的心跳,这旋转式的写字姿势,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学生的记忆中。
⑥他的课讲得极感染人,把自己的全部感情甚至生命都融入了课堂,融入历史。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我们沉浸其中,溢满心间的是对老师的热爱和对历史的热爱。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他当年的教学有极大的关系。
⑦课堂上,他喜欢让学生述说心得。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1)。听完后,他眼眸中溢满兴奋,好像(2),然后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大声赞赏:“好!满分!”倘若有同学说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鼓励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和微笑。此时,好像(3),是那么亲切,那么温暖,定会让你顿生感激之情。
⑧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⑨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笋。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入云霄。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费力地追逐着风筝。他仰望白云,出神地望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他的脸上漾起得意十足的稚气,仿佛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我觉得他 一位老人, 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老师的脚步,老师的笑脸,深深启迪着我们,影响着我们……
⑩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春天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
【1】阅读第④﹣⑦段,先提取文中关键词,完成下表,然后回答问题。
自然段 | 历史课的回忆 | 对老师的情感 |
④ |
|
|
⑤ | 旋转式的写字姿势 | 钦佩 |
⑥ |
|
|
⑦ |
|
|
作者选取这些回忆的镜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师?
【2】文章运用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来表现刘老师的特点,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_____描写,第⑤自然段则运用_____描写。
【3】为什么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留给“我”印象最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中画横线的空白处,原文采用了联想的写法,请根据理解选择和补充。
第(1)个空白处应选择 第(2)个空白处应选择
A.回味着精彩的乐章
B.品味着美妙的乐曲第
第(3)个空白处可以补充为:
【5】第⑨自然段的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应该是_____、_____。
【6】第⑩自然段画双横线的句子有深刻的含义,最确切的理解是
A. 赞美了老师不仅勤奋教学,还喜欢放风筝,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追求。
B. 赞美了老师不仅勤奋教学,还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培养了一批批有远大理想的学生。
C. 虽然离开老师已有三十年,但那时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
【7】题目如文章的眼睛和心灵,请你给本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
【8】文章第②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请根据你的理解在里作上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的“你”指 ,全文共有 小节。整首诗运用第 人称来写,抒发了作者
。其中你最喜欢的诗句是:
。
12、课外挑战。(读短文,完成练习)
陈嘉庚是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人,青年时期到南洋经商,成为富翁。他热心于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从1913年起,他陆续创办和赞助了许多学校,著名的厦门大学就是他出资兴建的。但他的一生却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
1951年,陈嘉庚定居集美后,就立即主持了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规划、扩建工作。一天,陈毅到厦门视察(陈毅当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特意到集美拜望陈嘉庚。
一阵汽车喇叭声后,一辆黑色轿车在一幢年久失修的两层小楼前停住。陈毅从车里出来,双手背后,侧着头看着这幢小楼,它和集美座座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屋里陈设极其简单。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挂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些补丁,那是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了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的烛台。屋里还有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看来已经无法翻修;另一张蒙上了皮面,显然是新修过的。陈嘉庚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
陈毅看了陈嘉庚的住房和屋内陈设,心中颇有感触,脸上浮现出很复杂的表情。他随手从茶几上的瓷盘里拿起一块糖,一边剥着包装纸,一边说道:“嘉老,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陈嘉庚说:“比延安好多了。毛主席当年用的桌子比这还破旧。我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陈毅站起来,踱到窗前,看看窗外幢幢高楼,不由地赞叹道:“嘉老,您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惭愧!不敢当!不敢当!”陈嘉庚说,“我多存一分钱,也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啊!”
听了这话以后,陈毅紧紧地握住陈嘉庚的双手,激动地说:“我们的后代会永远记住您的。”
今天,当你走进厦门大学时,可以看见一座塑像,那就是陈嘉庚。
【1】给短文加上恰当题目,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2】“嘉老,您让我想起了延安!”请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一读短文中画线句子,想一想,此时陈毅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后,你觉得陈老先生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你有哪些想法?用一两句简要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材料一:
①一层晶莹透亮的釉,就像一个少女一般;写满了洁净与鲜丽。她就那么怀着美好的感情张望着这世间的一切。干净,不着人间污浊。
②每每看到青花瓷,我总是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非她莫属。她天然、她清新,她就是那么不动声色地美丽地进入你的视线、你的内心……
③曾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到了一个爱好书画的朋友处。由于他那书房的书香与古典,我喜欢上了那,喜欢上了那装有毛笔的如同花瓶的青花瓷。我拿起它细细端详,朋友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赠它于我。回来后,我当然急不可待地把自己的毛笔放入,自是左右上下品味一番。由于其瓶口不大,而笔又逐渐增多,便将笔均请入专门的笔筒,青花瓷,就被我拿来装花了。可是不管是高贵的牡丹,还是美丽的芙蓉、清雅的兰,总感觉与她的婉丽不相配。也许她并不需要什么来装饰,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而最近,我又爱上了几款青花瓷。她们是名河酒业的酒瓶。酒喝空了,不等酒瓶着地,我就要了过来,只是为了珍藏、为了欣赏那一尊尊丽与雅致。
④一只一只地捧起,只是为了慢慢地感受她们的气息。
⑤飞鸟走兽、亭台楼阁、花草人物、故事传奇……水墨点染,工笔绘神。一缕缕馨香与高洁迎心而来。恍惚之中,一个个婀娜多姿的女子,妖娆地走来,云淡风轻地点缀在青花瓷……
【1】材料一的第1自然段中,“少女”指______,把它称作少女,是因为______。
【2】材料一中画“ ”句子中的“端详”改成“看”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
【3】材料一中“可是不管是高贵的牡丹,还是美丽的芙蓉、清雅的兰花,总感觉与它的婉丽不相配”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
【4】青花瓷被称为“人间瑰宝”,是瓷器中的代表。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个词,可见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瓷器就是一张中国名片!像这样的中国名片还有丝绸、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课外语段《脚比路长》,完成练习。
脚比路长
①古老的阿拉比国位于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侵蚀,使城堡变得破烂不堪,国王对四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A 的卡伦。
②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江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③于是,国王决定让四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
④大儿子乘车走了七天,翻过了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调转马头往回走。
⑤二王子策马穿过一片沼泽后,被那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
⑥三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却被一片辽远的大漠吓退返回。
⑦一个月后,三个王子B 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
⑧又过了五天,小王子C 地回来了, 报告父亲——到卡伦只需十八天的路程。
⑨国王满意地笑了:“孩子,你说的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
⑩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路?”
⑪国王一脸郑重道:“那是因为, 。”
⑫是的,脚比路长,远方无论多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双足去抵达。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怕目标的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执着……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D 地行进下去,就会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1】将下列四个成语分别放在文中A、B、C、D四处的横线上。
风尘仆仆 陆陆续续 美丽富饶 一往无前
【2】联系上下文,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想试试你们的勇气。
B.我想告诉你们四个字——脚比路长。
C.你们都需要历练,不要整日待在王宫里无所事事。
D.你们都需要有勇气走出去看看外面的风景。
【3】通过阅读全文,我们知道“脚比路长”中的“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又过了五天……只需十八天的路程。”小王子在行程中经历了那些困难?试着写出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国王的话让我们明白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儿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孩子。(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我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实验。”(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三好学生的标准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将句子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给下面句子换个说法,并说说它们的不同。
【1】还有比这更美好的表达大自然与人类亲密和谐的颂歌吗?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尔纳的科幻故事能预见未来科学的发展。
凡尔纳的科幻故事情节曲折,妙趣横生。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鱼儿在池塘游着,荷花随风摆动。(采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手法扩句)
(2)晴朗的夜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缩句)
19、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改写成肯定句:
(2)剧场坐着的每个角落里都是人。
修改病句:
(3)会场上爆发出掌声。
扩句:
(4)太阳早已下落。暑气并没有收敛。
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20、用一个词语代替“说”字,改写下面的句子,且意思不变。
科学家说:“如果人类还不爱护环境,等待着我们的就是毁灭!”
答:__________________
21、表达与交流
题目:越长大越
提示与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是越来越勤奋,还是越来越开朗、懂事、勇敢、自信……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再选一件自己印象最深的事写下来。内容真实具体,书写规范。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