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铁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______着线,嘴里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2.火星是一个非常________,在它的大气中_____找到了水汽,____含量极少,____地球上沙漠地区的_____

    3.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______和暗的_____;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原来是______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______

    4.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____________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5.走进午门,是一个_______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______,河上是五座____的汉白玉石桥。

    6.这样______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____

  • 2、根据拼音写词语。

    升旗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广场上一片sù jìng_______,只看到qí zhì_______迎风飘扬。jiăn yuè_______军队开始了,看到雄壮的人民军队,群众队伍中bào fā_______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 3、语言感悟。

    1.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一代伟人毛泽东对科学精神有精辟的论述:“________________,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

    2.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______________,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____________,推动着进步,并且是______________。

    3.科学的大道并非一马平川,而是充满了坎坷,哪些人才能在科学的大道上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呢?马克思对这个问题是这样回答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____________,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 4、快乐读书吧。

    同学们读过很多小说、童话、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等书籍,书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将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至少要填上3个,越多越好哦!)

    例子:许仲琳的《封神演义》中本领高强的哪吒。

    _____________》中美丽善良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中惩恶扬善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中坚强励志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中不畏牺牲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修辞方法我知道

    1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

    2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

    3放心吧保你药到病除(    )

    4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___(词牌名 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词牌名 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__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古诗阅读。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百川东到海,

    少壮不努力,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解释下列字词。

    朝露:___________。 常恐:___________。 百川:___________。 徒:___________

    【3】《长歌行》出自《____________》,诗中勉励少壮要抓紧时间,及时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还知道表达相同意思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___。“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灰吟》一诗紧扣石灰的特点。请选择一句诗具体说明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下面的资料,再读《石灰吟》,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为什么?

    创作背景: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理解。

    昆虫的“鼻子”——触角

    ①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项羽步步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麋集而成的六个大字:“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刎身亡。

    ②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这只不过是刘邦手下足智多谋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计!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的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鲁莽的项羽果然上了当

    ③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       )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精角”——触角!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吧;蟋蟀的触角像一簇(       );蝴蝶的触角像两个(       );白蚁的触角像一串(       );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       );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       )。

    ④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麋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⑤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据动物学家研究,峰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⑥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布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像蟬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觅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营营声,找到雌蚊子在哪里呼唤;水中生活的仰泳蜻蜓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

    ⑦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他们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如装置在宇宙飞船座舱里的一种仪器,能及时发出警报,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看来,昆虫小小的触角里大有学问啊!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鼻子”加上引号表示______

    【2】在第③段的括号内依次选填恰当的词语。

    A.小麦穗             B.小鼓槌             C.小胡子             D.小小的羽毛       E.念珠             F.蜜糖

    【3】第⑦段“因此受到启迪”中“此”指______;“启迪”具体表现在______

  • 10、课外阅读。

    那个最伟大的倒霉蛋

    他是一个倒霉蛋他出生在一个穷医生家里。小时候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参军后身负重伤左手致残并屡立战功得到元帅的嘉奖。可是当他拿着元帅的保荐书做着即将成为将军的美梦时在归国途中他被俘后被卖到阿尔及利亚在那里做了五年苦工。

    当他回到祖国的时候很不幸他的国家忘记了这位英雄他连一个普通的工作都找不到好不容易在无敌舰队找到一个军需职位。一次他下乡催征因不肯为乡绅通融减税被乡绅诬陷入狱。从监狱出来以后他改作税吏。一次他把税款交给一家银行保管偏偏银行倒闭他第二次入狱。第二次出狱后他贫困潦倒而且家里妻子、妹妹、女儿一帮人都靠他一个人养着。他住的地方环境是如此恶劣:楼下是酒馆楼上是妓院。一天酒馆里有人斗殴一人倒在地上奄奄一息。他出于同情把那人背到家里谁知人未救活他因涉嫌谋杀再次入狱。在此之后他妻子死去他又因为女儿的事情被法庭传讯。

    就这么一个两次被俘三次入狱的人命运从来不肯眷顾他。但恶劣的环境没有淹没他倒霉的境遇没有打倒他反而丰富了他。他的智慧是把倒霉当作生命的一个必然结果加以接受而化为生命的财富。凭着他对生活的反思和那个国家斗牛士的精神他写出了名震世间的——《堂吉诃德》。

    这个最伟大的倒霉蛋就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而作品的主人公仿佛是作者的一个自我嘲讽也是对命运的一个嘲讽。他证明了承受倒霉时的痛苦和顺风时的欢乐都是人生的收入他的账本上没有支出。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奄奄一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贫困潦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个最伟大的倒霉蛋指的是__________他的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伟大的倒霉蛋经历了哪些倒霉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倒霉蛋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倒霉命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精神救助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善解人意的人,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能解囊相助。可是,一个没坐过火车,没看过电视,连50元人民币都没见过的山村小女孩,面对我的盛情邀请,竟然对城市的繁华不感兴趣。

    那年,我在瓦房店乡百车沟小学采访一位小学教师时,有一个小女孩从门缝里看了我好久,我笑,她也笑。老师介绍说,她叫范春芳,是个好学生。家里爸爸傻,妈妈哑,生活可困难了。两次辍学,她又靠养鹅、采药卖钱,回到了学校。后来我们结交成了朋友。

    夏天,在女儿的催促下,我接她来沈阳度假。我们登电视塔,逛公园,吃烧烤,唱卡拉OK,她却木然。一路上总是问我:“阿姨,妹妹的旧书能给我几本吗?”“那当然,你头一次来市里,玩够了再说。”她只好不作声。

    晚上,我和女儿的说话声、电视的吵闹声都没能转移她的注意力。她先把女儿给她的旧书放进书包,又拼命从女儿的新数学书上往下抄题。我问她明天还想去哪儿玩,她说哪儿也不去了,想做完50道题,不会了还可以问妹妹。也许她懂得,这个繁华的城市不属于她,学到手的知识才是自己的。

    范春芳来时穿了一件长长的金黄色的衫子,显然是成人穿过的旧衣服。可她说这还是村长从救灾衣服里挑出的最鲜艳的一件呢。女儿听得鼻子发酸,就从衣柜里往外掏衣服。她拿出一套蓝白相间的学生套装递给范春芳时,我的心动了一下,那是我在女儿生日时花120元买的新衣服啊。“这衣服姐姐穿太大,不合适。”我拦了一下。“上衣是短袖,下身是裙子,有什么不合适的。”女儿没明白我的意思,范春芳却明白了:“妹妹,你留着吧,这衣服太干净,不合适。你再给我几本用过的旧练习册吧。”女儿不由分说,先把衣服塞进她的包,又去找练习册。我有些不好意思,给她200元钱。她说:“学费您已经给我交两年了,我不要。”“拿着,这是零花钱。”我也硬把钱塞进了她的包。

    第二天范春芳要回家了,她抱着我的腿哭了半天:“阿姨,我一定好好学习,对得起您。”我嗓子发紧,说不出话。

    从车站回来,女儿告诉我枕头底下压着那套新衣服和200元钱。还有一张纸条:“阿姨,东西不带了,共拿走书21本,谢谢您和妹妹。”

    我突然感到这童心折射出我的心理残缺:“自信掩盖着虚荣,善良搀杂着自私。自己的慷慨是有条件的,因为自己已经不需要了。而那孩子却在我自私的施舍中感激涕零。我糊涂了:究竟是我从经济上救助了范春芳,还是范春芳从精神上救助了我?”

    【1】文章题目,“精神救助”的含义和作用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也硬把钱塞进了她的包”,句中的“也”字用得奇妙,联系本段相关语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母女二人赠送衣服的细节,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信掩盖着虚荣,善良搀杂着自私”,这句语剖析深刻。请就其所指内容和本句内涵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概括文中“女儿”的形象,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京腔的韵味

    生在黄梅戏的故乡,可我最喜欢的还是京剧,听不厌,品不尽。兴起时,还能吊起嗓门儿来上几句,那特有的京味儿总是悠悠地酽在心头。

    教了十几年的书,上过不少还算成功的课,但自己感觉最好还是教《故都的秋》这篇课文了。郁达夫先生简直京化透了,那关于北京之秋京味儿十足的描写,几番诵读之后,真是醉煞了人,至今,那几个老北京在秋雨之后的对话我还能脱口道出。

    多年来,京剧、京腔时时诱惑着我对北京的向往,可“山里佬难出天”,每每机缘擦肩,只好望京兴叹。终于在去年的秋天,在北京呆了一周,上天安门,登八达岭,游世界公园,钻王府井大街小巷:大泡京腔耳福。

    北京人说话总有那种特别的京味儿:频频的儿化音节,极富神韵的“土”话,更有那节拍、那音色、那抑扬顿挫劲每每显出了一种宽宏深厚的底气和贴近生活的亲切感与原汁味。京腔儿还极富个性,细细品味,有的带股虎劲,有的透着大气,有的则臻于一种雅境……

    言为心声,北京人的豪爽与大度在京腔中也足见一斑。那天,我们乘地铁到前门站,由于人多,我们一行好几个只好站着。这时,一位很普通的北京市民,见我们同行中一位老人没座位,便主动地站起来让座。看得出这是位“老北京”,“老先生——您这儿坐!”……这一刻,我感到京味儿十足的招呼特别地富有质感与热力。我们与“老北京”一见如故,聊着天南海北的事儿,如坐春风。

    京腔冶人,几天一过,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白,仿佛自己也是个“老北京”了。

    【1】被称为中国三大“国粹”的是( )

    A.京剧 国画 中医

    B.黄梅戏 国画 中医

    C.黄梅戏 京剧 国画

    D.京腔 京剧 黄梅戏

    【2】“望京兴叹”一词活用了成语__________,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3】文题“京腔的韵味”指的是文中“京味儿”,说说“京味儿”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京腔冶人,几天一过,竟也情不自禁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白”,这句话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两个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达机场!刚刚,杭州地铁4条新线一起开通!去机场怎么最方便?3路记者正在体验!

    今天(12月30日)上午11点,杭州地铁1号线三期、6号线一期、杭富线(与6号线贯通运营)、7号线首通段开通运营。今天开通后,杭州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超300公里,杭州首次实现十城区地铁全覆盖,同时,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终于有了地铁。

    去机场今后有了新选择,那么究竟怎么去最方便?我们三路记者从市中心的凤起路站、武林门,分别乘坐1号线、2号线转7号线、机场大巴前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航站楼到达厅,给大家先去坐一趟。

    第一路记者体验:2号线换乘7号线去机场

    上午11点,记者到杭州凤起路地铁站,从凤起路站无论是1号线还是2号线转7号线,到萧山国际机场站都为8元。11点10分,记者坐上2号线前往建设三路站,将转乘7号线前往机场。11点36分,记者到达建设三路站,从2号线走上站厅,2分钟不到转到7号线站台。7号线是紫色的,非常宽敞,速度也很快,每小时100公里。12点07分,记者到达机场站。丁先生从萧山明星路上7号线。今天他要坐飞机出差。“我以前都是打车去机场的,车费七八十元,昨天听同事说今天有地铁通了,就来体验一下,感觉还不错,时间可控,车费也便宜。”

    第二路记者体验:1号线直接坐到机场

    中午11点,记者坐上从凤起路出发,前往萧山国际机场的地铁一号线。从凤起路出发的到萧山国际机场的票价是8元。记者坐到了一号线下沙江滨站。停留约1分钟,地铁车厢里明显人少了很多,但还是能看到带着行李的乘客。12点06分,记者到达机场站。

    第三路记者体验:武林门坐大巴去机场

    中午11点10分,记者来到位于武林门的萧山机场大巴上车点。“一切正常的话,到机场一个小时左右。”司机师傅告诉记者。大巴11点15分准时发车。11点25分,大巴到了平海路停靠,2分钟左右继续前行。11点37,大巴到城战站,停车两分钟,经过两次停靠,大巴快坐满了客人。之后,大巴继续行驶,直达机场。11点45分,大巴经钱江三桥过江,准备上机场高速。机场高速路况不错,一路70码左右。12点01分,大巴抵达机场收费站。12点09分,大巴到达t1航站楼国内出发9号口。

    (来源:2020.12.30《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孙燕   谢春晖   盛锐)

    材料二

    地铁1号线三期自下沙江滨站(不含)至萧山国际机场站,线路全长约11.2公里,共设车站5座,其中换乘车站1座。地铁1号线三期串联起萧山机场、杭州东站、杭州城站、杭州客运中心等多个交通枢纽一起,携手实现航空、高铁、长途汽车无缝换乘,让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真正成为“空轨联运”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提拱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保障,进一步提高杭州城市的国际形象。

    【1】填空。

    材料一中提到的__________________地铁线是通往萧山机场的。可是,晓冬同学家就在武林门,家人坐机场大巴去机场更方便,晓冬同学应该重点阅读第_________路的记者体验。

    【2】材料一主要想告诉人们什么?(     

    A.去杭州萧山机场乘坐地铁最方便

    B.去杭州萧山机场可以有多种选择

    C.去杭州萧山机场可以乘坐地铁了

    D.杭州首次实现十城区地铁全覆盖

    【3】以下关于“地铁7号线首通段”的信息,哪一条并不确切?(     

    A.可以在凤起路站坐2号线换乘7号线首通段去机场。

    B.2号线坐到建设三路站,再转乘7号线首通段就能到达机场。

    C.从2号线转乘7号线首通段去机场,时间上比其它方式要耗费得更多。

    D.7号线首通段速度很快,每小时可以达到100公里。

    【4】以下关于“地铁1号线三期”的信息,哪一条并不确切?(     

    A.1号线三期从下沙滨江站跨越钱塘江,再经过4站达到萧山机场。

    B.1号线三期实现了航空、高铁、长途汽车的无缝换乘。

    C.我家就在下沙区域,乘1号线三期去萧山机场最方便了。

    D.1号线三期直达萧山机场,比其它任何一种方式都要省时间。

    【5】你家住在杭州的哪个区域,如果一家人要去机场,你会选择哪一条线路,并写清楚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材料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临床救治、疫苗研发、物质保障、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夜以继日攻关,为疫情防控斗争提供了科技支撑。

    (习近平给科技工作者回信节选)

    【材料二】习近平强调,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成才铺路搭桥,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

    (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节选)

    【材料三】现在4G已经很快了,但是还不够,5G要做到的目标是最大10Gbps。未来的5G愿景最强烈的一个方面就是用户体验到的高网络速率。物联网应用前景广阔,但是受限于终端的功耗以及无线网络的低覆盖,目前仍处于萌芽的状态。大客量5G网络的出现,将会使时延降到更低,会为更多对时延要求极致的应用提供生长的土壤,物联网会很快在生活中普遍应用。

    【1】仔细阅读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 )

    (2)习近平强调,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孩子们崇尚向往的职业。       ( )

    (3)当前5G的发展已处于成熟状态。       ( )

    【2】结合材料三概括5G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画横线句子中的“最大”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中习近平强调了“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凸显了科技的重要性,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尼克,过冬的粮食不是都收藏好了吗?你还在忙什么啊?其他老鼠问道。

    (把其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尼克回答:我在干活呀!

    (改为转述句)

     

    (3)如果没有严冬,我们未必能觉察到四季的可贵。(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4)你已经表了决心。你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做。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1)在台北问路,发现记者是从大陆来的。

    马上显露出惊喜的表情。(用关联词语来连接)。

     

    (2)学了《十万个为什么》,我们怎能不爱科学呢?(改为陈述句)

     

    (3)人类生存的星球只有地球,我们怎能不保护地球呢?

    (改为感叹句)

     

  • 17、读下列句子,变换表达形式,使意思不变。

    (1)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谭老师讲课妙语连珠。谭老师很有幽默感。(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老师的姿势震撼了抢险人员。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课文是借对家乡小菜的( ),对炒小螺蛳情有独钟,表达深深的(   )之情。(填空)

    (2)课文运用的怎么不是插叙的方法呢?(改成陈述句)

     

    (3)春天( )可以观赏祖国美丽的湖光山色,(   )可以到家乡去扫墓祭祖。(填关联词)

    (4)(   )是家里做的,还是到餐馆吃的,(   )未能吃出当年的味道。(填关联词)

    (5)我对小螺蛳情有独钟。(改感叹句)

     

    (6)小小的螺蛳令人魂牵梦萦。(仿写句子)

      真是令   啊!

    (7)烈火烧着邱少云的棉衣。

    改成字句:  

    改成字句:  

    (8)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踢足球和羽毛球。(改病句)

     

    (9)广场上人很多。(改成夸张句)

     

    (10)老师对班长说:请你把本子发下去。(改成转述句)

     

    (11)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改成反问句)

     

    (12)蟋蟀的住宅难道不是伟大的工程吗?(改成陈述句 )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本书是你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谢之情,思念着张老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风吹小树。(请扩句,要扩充两处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昨天傍晚下了一夜的大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精彩习作

    题目:再识_______

    要求:小学阶段我们从课本中认识了许多值得敬佩的人物:毛主席,鲁迅先生,邱少云,李白,杜甫……请选择一位你最敬仰的人物,写一写你读过的关于他(她)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他(她),再次认识他(她),感受其人格魅力。如果你就想写身边的人也可以,比如老师、妈妈、同桌、邻居……那么一定要把对他(她)的新的认识写出来,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