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情境,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 )正腔圆 ( )云流水 鞠躬尽( )
居高( )下 暴露无( )
以上词语,与戏曲有关的是( )。
2、辨字组词。
寇(______) 蓬(______) 健(______) 爆(______)
冠(______) 篷(______) 键(______) 曝(______)
3、课内阅读。
(1)“(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 )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 )。那猹却将身( )。反而从他的胯下( )了。”
这段话选择自课文《 》,作者是( )作者通过几个表示( )词语,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美妙的海边夜景图,又通过几表示( )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那少年的( )与( )。
(2)“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这是《 》这首诗中的一句,作者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了了( )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意思是 ( )
(4)请把它的意思写在下面。 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照样子写词语。
例:热乎乎(ABB)
亮________ 白________ 软________
例:赫赫伟绩(AABC)
念念______ 津津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wén sī lǐ mào jǔ sànɡ zhǎn dīnɡ jié tiě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pān dēnɡ dǐ yù shēn yín dà bù liú xīnɡ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品读诗句,想象画面。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你认为诗句中哪个字或者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诗句后,尝试想开去: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
7、课外类文阅读。
移家①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移家:搬家。②浑:全。
【1】这首诗作于诗人________时,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________的深厚感情。
【2】全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____的无限痴情。
【3】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下列对“系”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中的“系”是“约束、羁绊”的意思。
B.“系”字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
C.“系”字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
D.“系”字符合春日和风吹拂的情景,表现出它们对主人的款款深情。
【4】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诗的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题目中的“醉”的意思是_____,这首诗是苏轼在望湖楼______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
【3】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画。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第二句:_____第三句:风卷图第四句:__________
【4】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___,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____。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___。第三句的“___”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
【5】提到西湖,我不禁会想到诗人苏轼在这里写下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_____,_____。”
9、拓展阅读实训
我喜欢的一幅画
我们家墙上挂着一幅名画的照片——《意大利山村溪流》,据说这还是一副世界名画呢!画面景色迷人,充满了春天勃勃的生机和乡土气息,真是令人陶醉。
你看,在蔚蓝的天空下,一座座大山昂首挺胸,山上的树显得那么苍翠,那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密密层层,整个山野都成了树的世界,好像一片绿海。在一片绿海的后面坐落着高大的雪山,山顶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
高山的前面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地。草地上盛开着一丛丛野花,色彩鲜艳,美极了,望着它们我仿佛闻到了阵阵花香。
草地中央“站”立着一排排小木屋,在辽阔的草地上显得那么小。
近处,一条飞奔直下的小溪正在欢快的流着,溪水正在欢快的流着,溪水打在石头上,飞溅着团团浪花,啊!我仿佛听到了溪流在唱歌,声音是那么清脆悦耳。你看,溪水多么清,清可见底,小溪两旁的野花在风中摇曳着,仿佛在欢快地起舞。
小溪旁边,一条笔直的石铺小路伸向远方。
在这绿的世界里,连石头也是奇形怪状的,有的像鸡蛋,有的像饼,有的像……
啊,这山,这水,这花,这树,真是如诗如画,仿佛把我也带进了这美丽的世界。
【1】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
草地中央“站”立着一排排小木屋,在辽阔的草地上显得那么小。(_______)
小溪两旁的野花在风中摇曳着,仿佛在欢快地起舞。(_______)
在这绿的世界里,连石头也是奇形怪状的,有的像鸡蛋,有的像饼,有的像……(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的观察视角是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
【3】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句子,用“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在这绿的世界里,连石头也是奇形怪状的,有的像鸡蛋,有的像饼,有的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描述这幅画的,条理非常清晰。
【6】课外观察一幅画,仿照本文写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1】选文中有不少词语不太常见,请你把下面不太常见的词语换成常见的词语。
便是——(____) 素——(____)
如许——(____) 先前——(____)
【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猹是一种像小狗的小动物,专门吃西瓜。(____)
(2)“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獾猪、刺猬和猹经常咬瓜。(____)
【3】闰土讲的这件事很有意思,我要给这一部分拟个标题:_______。
【4】读选文第六自然段,我们能从中体会到“我”对少年闰土的______之情。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 )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 )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 )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 )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请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字填入片段中的括号里________。
吼 瞪 揪 推
从“揪”这个动词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片段的句、段大多非常简短,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 )。(多选)
A.使语句精练
B.渲染紧张气氛
C.加强故事悲壮色彩
【3】请用“ ”画出一处最让你感动的描写老汉的句子,并写出感动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老汉崇高精神的赞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舍己为人
B.团结友爱
C.无私无畏
D.忠于职守
12、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1】选文开头作者说:“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这有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说说哥白尼成为著名天文学家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阅读选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美文品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我喜欢去植物园,是为了静。
②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不只是对那些抽象的东西如心灵、寂寞之类。它使我看见鸟声,听见水声,听见四脚爬虫在草叶间窸窸窣窣的“走路”声,听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耳朵听得很深;它使我看见叶面上的“血脉”,看见树顶间的青天,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眼睛望得可远可细,仿佛可以看到天涯海角处——也不过是一片极静的幽林。
③前几天,我偶然在中午的时候去了植物园。到处都是满溢的阳光洒上的金粉,连曲径上的小碎石都艳了起来。一切的静依然静着,却不知由哪儿飞来了许多花的访客——那些横飞的蜜蜂。草地上躲躲藏藏的苜蓿透露着若隐若现的紫色消息,一只淘气的蜂把它传给旁边的野花。那野花像一朵淡黄的云,轻柔得仿佛轻风一吹就会散。那只蜜蜂一站到花蕊上去,花茎就不胜负荷地弯垂了下来。“太重啦”,仿佛有一声甜美的呼喊,吓得蜂儿直跳起来,花儿才又弹簧似的弹回原位,伸直了花梗。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天涯海角: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不胜负荷: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结合文章,说说“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仿照前面一句的内容,在第②自然段中的两处横线上分别补写一个句子。
(4)远远望着蜂儿跳起、花儿弹簧似的弹回原位,你会产生怎样的感觉?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4、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北京鲁迅博物馆有关介绍
中文名称 | 北京鲁迅博物馆 | 目录 | 1基本资料 |
建立时间 | 1956年 | 2展厅 | |
开放时间 | 9:00-16:00(周一闭馆) | 3鲁迅传记 | |
适宜游玩季节 | 四季皆宜 | 4文库工程 | |
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阜(fù)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 | 5美食 | |
荣誉 | 新中国最早建立的“人物传记性博物馆” | 6住宿 | |
级别 | 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 | 7交通 |
【材料二】故乡(节选)
我问问他(中年闰土)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边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背景链接】鲁迅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平(今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以闰土为代表)的凄苦,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回乡的经历为题材,写了《故乡》这篇小说。
【1】下面哪个人去“鲁迅博物馆”的时间不合适?(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张明7月11日(星期六)下午2点去 B.王红6月5日(星期五)上午10点去
C.琳琳8月10日(星期一)上午9点去 D.刘芳5月11日(星期日)中午12点去
【2】平平想了解鲁迅的生平、去博物馆的路线、馆内展品、周边住宿情况,应依次点击目录中的哪几个部分?( )
A.1726
B.3726
C.3716
D.7126
【3】要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需要看到材料____________。
(1)经历了无数的苦难,闰土还和小时候一样。
(2)从片段中,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礼教的愤恨。
【4】下面是鲁迅的作品的是( )
A.《少年闰土》
B.《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C.《有的人》
D.《故乡》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
改为“被”字句:
2.老妇人想起了乔依。
改为双重否定句:
3.人民解放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改为反问句:
4.国家的财产被消防队员抢救出来了。
改为“把”字句:
16、按照要求写句子。
1.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改为一句话,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1) 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用关联词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蓝的天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使其变成比喻句)
(3)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改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一想到去世的母亲,我就泪流满面。
改成反问句:
②我走到天涯海角。 我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①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缩句)
②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改为陈述句)
③手指有姿态。(扩句,最少扩两处)
④圆溜溜的柿子挂满枝头。(改为比喻句)
21、任选一题习作。
(1)人们现在喜欢在社交平台晒吃,晒喝,晒玩;晒喜,晒忧,晒幸福;晒家庭,晒同伴,晒奇遇……真是无所不“晒”。“晒”其实就是一种分享,与别人分享你的种种收获。此时,你最想“晒”点什么呢?
把题目“晒 ”补充完整,并通过习作“晒”出你想要分享的内容;500字左右;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因为有“爱”而更加美丽,也因为有“爱”而更加精彩。作为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你一定会发现自己身边有许许多多关于“爱”的故事。
请你以“爱”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500 字左右。要求:题目自拟,感情真实,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