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延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课文内容我理解。

    (1)《狼牙山五壮士》故事发生在______战争时期。故事情节的发展依次是:接受任务→________→引上绝路→________________

    (2)《少年闰土》选自______的小说《______》。闰土重点给“我”讲了__________、海边拾贝、__________和看跳鱼儿这四件新鲜事。

  • 2、翻译古文《孙叔敖纳言》中的句子。

    ①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用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1、_______工作量多大,总理______那样一丝不苟。

    2、_______下起了大雨,_______他们始终坚持工作。

    3、_________尊重别人,_________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4、_________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_________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桥》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在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时,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赞扬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精神。

    2.《穷人》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课文赞扬了渔夫一家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3.___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

  • 5、读拼音,写词语。

    (1)午休后,他正在院子里xǐ shù(    ),突然发生了地震,宿舍楼āo xiàn(    )下去,顷刻间变成一片fèi xū(    )。

    (2)谭千秋老师舍身保护学生的ɡǎn(  )人事迹,不正是爱与责任的师德之魂的最好quán shì(    )吗?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1929年的早春,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击。由于敌军重兵围追,又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后来红军在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阵。自第二日下午3时一直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这次转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而胜利之地就是大柏地。1933年夏天毛主席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触景生情,回忆往事,欣然命笔,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请认真阅读并回答问题。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①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1】词中哪几句描写了大柏地雨后的美丽景色?请画上横线。

    【2】“彩练”指的是___________“斜阳”指的是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首句先从夕阳西下的天空入笔,形象传神地展示了一幅斑斓的春日黄昏图。

    B.作者用了一个独具匠心的“舞”字,使本为静态的彩虹活了起来。

    C.“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点出追忆的主题,这些弹洞点缀祖国河山,显得分外美丽。

    D.本词通过对大柏地夏天傍晚山川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词人乐观豪迈的胸襟。

  •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作者是南宋词人_______,“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

    【2】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两项是____

    A.词的上片描写了喜鹊、蝉等景物,看似热闹,实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B.词的下片写星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乌云,反而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C.词人描摹了一幅秋天江南山村月夜图,充满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路转溪桥忽见”,前面“路转”,后面“忽见”,既写出词人骤然看出临近旧屋的惊喜,又表达了对未来路途遥远的焦虑。

  • 8、夏日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肥:指果肉肥厚。麦花:荞麦

    花。菜花:油菜花。篱落:中午篱笆的影子。惟有:只有。蛱(jiá)蝶:菜粉蝶。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

    【2】诗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3】“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 )

    A.人们都在家休息,没有出来走动。

    B.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4】诗的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文阅读吧。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心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文中自作自受”一词,作”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受”具体指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里非这样做不可”的原因是

      不知道为什么”说明她_   __。这句话反映了桑娜是一个_____ ______

    3)文中有不少省略号,表现了桑娜的___________

    4)短文细致地刻画了桑娜的心理活动:担心→___ _ _ ____ ___

    5)文中加点的句子真实地反映了桑娜为了________________甘愿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10、课内阅读。

    竹节人(节选)

    ①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

    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

    ②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③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④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⑤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⑥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 ,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⑦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⑧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 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1】文中横线上应添加的词语依次是( )

    A.前功尽弃 八面威风 呆若木鸡

    B.功亏一篑 八面威风 呆头呆脑

    C.前功尽弃 威风凛凛 呆头呆脑

    D.功亏一篑 威风凛凛 呆若木鸡

    【2】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多选)( )

    A.做竹节人

    B.竹节人的装扮

    C.竹节人的玩法

    D.竹节人对打的场景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4】从词语“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不知疲倦”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故乡(节选)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

    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读短文,用“____”在文中画出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句子。

    2面对中年闰土,对少年闰土念念不忘,对往事依然怀有深深的眷念之情,文中哪句话流露出了的这种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看到”“欢喜是因为______________凄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爷!……”中省略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示闰土见到少年的伙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B.表示闰土敬畏老爷不敢说话。

    C.表示闰土内心复杂而无话可说。

  • 12、知识窗。

     闹市读书

    1911年---1918年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期间,每天故意让自己坐在闹市口看书。什么是闹市,也就是街上最热闹的地方,譬如说长沙成章街头的菜市场,他每天都坐在那看书,以培养自己看书的静心、恒心。后来毛泽东成为国家主席,仍不忘每天看书,并把它看书的地方称为菊香书斋

     

  •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的(       )的西瓜,期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按课文原文将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2】“十一二岁,项带银圈,”是对闰土的( )描写。而“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动词写出了闰土刺时动作的有力与迅捷。

    【3】这段话在全文所起的特殊作用有:(       )(多选)

    A.描绘情境,对少年的出场起烘托作用。

    B.营造气氛,设下悬念。

    C.生动勾画人物,给读者以形象优美的感受。

    D.埋下伏笔,照应后文。

    【4】这段话先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勾勒了一幅优美的月夜田园图,然后引出了画面的主人公_____________,写了他__________的事。

    【5】作者以一幅特殊的场景开篇,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为了表现作者故乡环境的美好。

    B.通过渲染海边环境的美好,为的是引出少年突出主体,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往事的美好回忆。

    C.表达了作者内心悲伤的感情。

    D.突出记忆中故乡的美好,凸显物是人非的悲惨结局。

  • 14、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瞭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shà  chà)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lòu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kuó  tián)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 )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选择文中划线字正确的读音。

    ________shà  chà)时间     ________lòu  

    仿________          ________kuó  tián)静

    2写出近义词。

    恬静——________      照耀——________     霎时间——________

    3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诗(    

    A.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4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5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好诗。(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好朋友分别,心里难舍。(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这是我们专门准备的残疾人椅,你快坐吧!(改为转述句)

    2.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改为双重否定句)

    3.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4.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为反问句)

    5.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改成字句)

    6.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成陈述句)

     

  • 17、按要求写句子。

    1.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会把矿产资源供给人类使用。(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阅读名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成陈述句)

     

     

  • 19、按要求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老师的指导,我们能够取得成功。(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洛宁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地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仿写句子)

    人们都爱春日,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跟我学:陈述句改感叹句,首先要在句中加入真是、好、真、多么、太等字词;然后在句尾加啊、呀等表感叹的字;最后加上感叹号!

    1.安塞腰鼓深深震撼了我。(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用带点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

    5.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小练笔。

    在你身边有为集体争光的事例吗?是谁?他做了什么事?写一写,注意突出人物的神态、动作。3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