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雄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整本书阅读。

    《爱丽丝梦游仙境》讲述了小姑娘________追赶一只会说话的 ________,掉进了一个 _________,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

  • 2、根据积累把这首词补充完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________,清风半夜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________社林边,路转________忽见。

  •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_________________。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______________。忽然,___________________。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___________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___________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__________

  • 4、积累运用。

    (日积月累)当我们看到波浪翻滚的黄河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脱口而出;当我们听见稻田里的蛙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萦绕在心头;当我们闻着淡雅的菊花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泻在笔尖。这,就是积累的力量。

    (长征精神)李明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爸爸用毛主席《七律·长征》里的诗句鼓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年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都不怕,把万水千山都看得极为平常,你所遇到的这点困难又算什么呢?说到长征,李明眼前浮现出无数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场景,他想到曹植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征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有这么多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红军战士啊!

  •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的前后诗句都有对仗之美。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中有“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的名句。

    4.读诗句“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时要读出黄河的磅礴气势。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阅读

    《观书有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告诉我们学习如同汲取源头活水,这样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作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学家和教育家朱熹,人称儒学“二圣”。他编订了历史上的“四书”,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理解。

    古诗阅读。

    七 夕①

    [唐]李商隐

    鸾扇②斜分凤幄③开,星桥④横过鹊飞回。

    争将⑤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⑥来。

    (注释) ①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牛郎和织女这天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②鸾(luán)扇:上面绣有凤凰图案的掌扇。③凤幄(wò):闺中的帐幕;绣有凤凰图案的车帐。④星桥:鹊桥。传说七夕这天所有的喜鹊都飞往天河,为牛郎和织女相会搭桥。⑤争将:怎把。⑥一度:一次。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争世上无期别。(_____) (2)换得年年一来。(_____

    【2】“星桥横过鹊飞回”的意思是(  )

    A.喜鹊们从星桥上飞回来了

    B.天上的喜鹊为牛郎织女双星架桥回来了

    C.喜鹊看到星桥飞回来了

    D.搭长桥的喜鹊们还没有完工

    【3】这首古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本诗中表现他们在天上相会的美好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发出的沉痛感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的情景。按节日的顺序,给四首诗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④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④②③①

  • 8、按要求完成诗句练习。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2】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中“________________”点明题意,”交代了时间,一个“________”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__________”是“客愁新”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策划“致敬伟人”专栏。

    【材料一】鲁迅趣事选摘

    每当青年学生向鲁迅借书归还时,如果书里有破损的情况,鲁迅先生会不高兴的。他宁愿把书送人,也不忍看到破损的书再转回来。鲁迅还会把一些值得推荐的好书仔细包扎好,主动寄赠给渴求知识的人。

    还有一个故事:一天晚上,一个小偷溜进鲁迅家,想等他入睡后行窃。哪知鲁迅手中的笔一直不停挥动。就这样,眼看时间过去很久了,鲁迅还是不熄灯入睡。小偷熬不过鲁迅,只好趁他专心之际,悄悄将厨房里的一件小东西拿走了事。

    【材料二】名人评鲁迅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叶圣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勇敢、最坚决、最热忱的民族英雄。

    ——毛泽东

    ◎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老舍

    【材料三】绍兴鲁迅故里景区介绍

    鲁迅故里(景区介绍)

    名称:绍兴鲁迅故里

    导航地址: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

    开放时间:周一:8:30—17:00;

    周二~周日:8:30—21:00

    (冬季8:30—20:30)

    门票价格:免费

    主要景点:鲁迅故居、三味书屋、鲁迅祖居、绍兴鲁迅纪念馆

    鲁迅祖居:鲁迅的祖辈居住的地方。

    鲁迅故居:鲁迅生前居住地,收藏有他的生活用品。

    三味书屋:鲁迅儿时学习的私塾。他曾在桌上刻下“早”字,鞭策自己不迟到。

    鲁迅纪念馆:以时间轴为顺序,记录鲁迅从童年到青年以及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全部过程。

    【1】根据材料判断信息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鲁迅先生不喜欢书籍被损坏,但是他会主动赠书给有需要的人。( )

    (2)毛泽东认为鲁迅是文化战线上最勇敢、最坚决、最热忱的民族英雄。( )

    (3)小州想在春节当天(周六)去参观鲁迅故里,需在21:00前结束参观。( )

    (4)鲁迅祖居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包括鲁迅纪念馆、三味书屋等景点。( )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参考材料二,请你自拟一两句话来评价鲁迅先生。

    我的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想要了解鲁迅的成长历程,可以结合材料______进行实地研学。

  • 10、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神秘的“外星人遗址”

    ①在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的托素湖旁,有一块写着“外星人遗址”的石碑。离石碎不远,有一个高50~60米的黄灰色山崖,就像一座金字塔。山崖的正面有三个三角形岩洞,东西两洞已经坍塌,无法入内。中间的洞最大,有2米多高,6米多深。洞内有一根直径约0.4米的管状物从顶部斜通到底,另有一根相同口径的管状物从底壁通到地下,只露出管口。在洞口之上,还有10余根直径大小不一的管子穿入山体之中,与岩石完全吻合。这就是石碑上所指的“外星人遗址”。

    ②你是不是感到奇怪,不就几根插在土层岩块里的铁管吗,有什么稀奇的,怎么又和外星人扯上关系了呢?

    ③原来,当时有人在对这些管状物进行化验后发现,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但是样品中有8%无法化验出的元素。还有,根据对管状物上氧化铁的化验结果显示,这些管状物的形成时间约在14万年前,而柴达木盆地人类的活动史仅仅只有约3万年,显然这些管状物不是人类的产物。再加上石洞附近,虽然靠近水源却寸草不生以及传言周围地区曾出现过直径2000米的巨型圆形图案。由此,有人得出结论:这里是外星人的遗址。

    ④那么,这里究竟是不是外星人的遗址呢?一些科学家通过长期的勘察与研究发现,这些管道不是任何生命体放进去的,是地球自己产生的。

    ⑤甘肃地质学家高军平在“外星人洞”的管状物上,分内外壁取下两份样品,送到兰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进行化验观测,虽然没有发现树干、树皮等植物结构的显微镜下证据,但从宏观上却发现了树状的同心圆结构,这些结构融似树木年轮,并且有的管状物从外部状态看,呈现出树状结构。

    ⑥原来,距今数百万年前,柴达木处于亚热带环境,当时青藏高原还在隆起,边缘却有高山围绕,印度半岛的暖湿气流进入盆地,使柴达木雨量充沛,植被茂盛,洪水暴雨不断。激流携带泥沙覆盖了树木,大树从此进入了几十万年漫长的地层演化过程。按照地质理论,地层下每一千米深度,温度就要增加33℃,在这样的温度和化学的条件下,树木发生了一种有趣的变化:疏松的木质部逐渐腐烂,铁质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吸附在了不易腐烂的树木韧皮部,这就是铁质管状物最初的形状。最后,随着湖底抬升的地质运动,它们一同露出了水面,就留下了所谓的“外星人遗址”。

    【1】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

    【2】结合选文内容,选择人们猜测柴达木盆地是“外星人遗址”的三个原因(          )(选三项)

    A.有人在对铁管中的管状物进行化验后发现,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但是样品中有8%无法化验出的元素。

    B.离“外星人遗址”石碑不远,有一个高50~60米的黄灰色山崖,就像一座金字塔。

    C.根据对铁管中管状物上氧化铁的化验结果显示,这些管状物的形成时间约在14万年前,而柴达木盆地人类的活动史仅仅只有约3万年。

    D.山崖石洞附近,虽然靠近水源但却寸草不生,而且传言周围地区曾出现过直径2000米的巨型圆形图案。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下列文段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放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最合适,请填序号( )

    【文段】如果这些管状物曾经就是树木,那么,今天已是戈壁的柴达木,昔日众多的树木又是来自哪里呢?

    A.第①和第②段之间            B.第③和第④段之间            C.第⑤和第⑥段之间

    (2)文章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请试着找一处,把它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专家提供的几则材料中,与选文观点最吻合的是第_____则材料。

    【材料一】“外星人遗址”是史前期留下的遗物。在我们这届人类之前,还有一次人类,他们的工业、文化水平远高于现在,这届人类被冰川灭绝后,其遗物犹存。

    【材料二】“外星人遗址”是一种地质现象。管状物的形成同柴达木盆地几百万年前的古地质和古气候情况是分不开的。

    【材料三】“外星人遗址”是外星人自己的选择。柴达木地势高、空气稀薄、云层很少,透明度极好,是星际交往的最好之地。

  • 11、课外阅读。

    失去的一天

    ①清晨,妈妈去上班。她把九岁的佩佳叫醒,对他说:“你已经放假。你今天的任务是:在农舍旁边栽一棵树,读完《远处的青山》这本书。”

    ②佩佳想再睡一会儿,妈妈上班的时候睡觉才香呢!当他醒来时,太阳已经当空,他想马上开始干活,不过他又想了想:还来得及呢!

    ③佩佳坐在一棵高大的绿阴如盖的桑树下,他想:“我在这里坐一会儿再开始干活吧。”于是,他跑到果园里去,吃了一些鲜果,跟蝴蝶嬉戏了约莫半个小时,然后又在桑树下坐了下来。

    ④傍晚,妈妈回来了,她问儿子:“说说看,孩子,你都干了些什么?”可佩佳什么事也没做,他羞愧得不敢望着母亲的眼睛。

    ⑤“你要知道,我的孩子,今天,地球上少栽了一棵树,人们中间少了一个读过《远处的青山》的人。①现在你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丢失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走吧,我会告诉你,人们在你失去的这一天当中做了些什么。”

    ⑥妈妈把儿子领到一块刚犁过的田地上,指着说:“昨天这里还是一片收割后的麦茬地,今天都已全部翻耕了一遍,这是拖拉机手干的活。”

    ⑦妈妈把儿子领到用砖砌成的墙跟前,说道:“这里早晨还只有花岗石打下的基脚,可现在已经是一堵用砖砌成的墙了,瞧,砌工干得多么出色!”

    妈妈把儿子领到一座白色的大楼前,这里的一切——空气也好,墙壁也好,甚至楼房前面的青草地也好,都散发着面包的芳香。

    ⑨“这是面包房。早晨,这些面包还是面粉,可现在令人馋涎欲滴……面包师整天工作,汽车一开来,面包就运到商店里去了。”

    ⑩最后,母子俩走进图书馆。图书管理员指着一个大书架,书架上摆着很多书。“这些书是今天大家看完后还回来的,而且他们又借走了同样多的书。”

    “可我却游手好闲……”佩佳想了想,低下了头。现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出色—( )   羞愧—( )   嬉戏—( )   约莫—( )

    【2】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佩佳羞愧得不敢望着妈妈的眼睛,因为_____________

    (2)我羞愧得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

    【3】认真阅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第②处句子中用了一个破折号,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第①处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4】读了文章,你对怎样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有什么新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5】写两条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时时勉励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直到现在,“我”“清清楚楚地记得”的是什么呢?为什么会记得那么清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父为什么没有回答“我”?他当时“深奥”的话会是什么内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如一阵清风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热情。《朗读者》每期都有一个主题词,如节目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其中一段开场白是:“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而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

    (材料二)

    当我们被另一档热播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见字如面》中的信件感动得眼角湿润时,有没有想过,在信息化时代,我们习惯了在键盘上“敲字如飞”,还能不能写出几个像样的字代表我们的“面”呢?现在,我们也许已懒得动笔写字了;也许提起笔来,不是忘了字就是写了错别字;也许即便写出来,字体也实在有碍观瞻。

    (材料三)

    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写字。”我们总结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机遇。练字如修面,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1《朗读者》下一期的主题词是“母爱”,下列不适合作为场景宣传语的一项是(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D.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2结合以上材料来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朗读者》的播出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热情。

    B.“字如其人”,所以说学习语文主要就是为了学写字。

    C.材料二告诉我们,在信息化时代只需要学会在键盘上敲字就可以了。

    D.练字如修面,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外在形象。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自己在语文学习上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你又准备怎么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______——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________,你把母爱比作________

    2把第二自然段中划线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横线上,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3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________

    4句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你知道该怎样做吗?

    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母亲美丽的梦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6短文是按________的顺序写的。

    7短文已用“‖”分成了四段,请归纳第三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和伯父把那个拉车人扶上车了。(改成字句)

     

    2.车夫被玻璃片扎伤了脚。(改成字句)

     

     

  • 16、按要求写句子。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照样子,仿写句子)

    雪花落满了操场,__________________

    2.这,哪里还是戏剧?(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 17、修改病句。

    (1全校师生和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

     

    (2)故宫,天坛,三峡工程都是值得游览的名胜古迹。

     

    (3)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

       

    (4)早晨起来,我呼吸着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 18、按要求写句子。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脂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苍蝇拂拭圆脑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快活地叫起来:爸爸,你看!这是什么?”(改为提示语在中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词序颠倒的病句。

    跟我学: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修改方法:找出位置错误的词语,然后调整过来。

    5.它们终于不动了,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生活真美好为题写一篇作文。要通过具体的事情来反映生活的美好之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