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你学过的古诗中,任意写出两句带有“山”字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加点的字词。
1.“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擎:____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____ 坠:_______________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风雨同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已经八十一岁了,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终:_______________
4.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
不紧不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恭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本学期的学习和积累填空。
(1)闰土的父亲认为他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叫他这个名字。“五行”除了“土”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公权的楷书瘦硬挺拔、骨力十足,被人们誉为“________”。
(3)因为伯牙鼓琴的故事,人们经常用词语“高山________”来比喻“知音”,俞(yú)伯牙和锺_______已经成为了“知音”的代名词。
4、古诗积累。
《回乡偶书》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我会默写这首诗:___,___。__,____。
5、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一个成语写一句话。
( )( )大物 ( )( )匆匆 ( )( )峭壁 思潮( )( )
可见( )( ) 自( )自( ) ( )( )可亲 ( )至( )来
造句: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分别是这首曲子的( )
A.曲牌名 词牌名 B.词牌名 曲牌名
C.词牌名 词题 D.曲牌名 曲题
【2】下列对这首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题目来看,作者只是表达了对秋的思考,而并未表达思乡之情。
B.从篇幅来看,短短二十八字,创造性地将多种孤立的景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C.从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衬托人。
D.从情感来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表现了“断肠人”浪迹天涯的羁旅愁怀。
7、古诗赏析一。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
[宋]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
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1】阅读两首诗,说说这两首诗的相同点以及诗人认为春雨好的理由。
《春夜喜雨》理由:_________
《春雨》理由:_________
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春雨,表达了对_________
【2】体会诗人是如何写春雨的。
《春夜喜雨》前两句写了_____,后六句则是集中在写______;《春雨》一诗的一、二句从侧面落笔,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因春雨而带来的春意。
【3】从诗句中想象画面。
(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这两句诗从_____觉角度描写了一幅_______图。以“江船火独明”反衬“______”,更显得黑云密布,雨意正浓,今夜准能下一场透雨。
(2)耕人扶来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读了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的画面。
【4】下列对古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人杜甫描写春雨融情于景,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充满诗情画意。
B.《春夜喜雨》中的“喜”字是全诗的诗眼。
C.《春雨》中的“漫”字能够让人想象到雨量的充沛。
D.两首诗都描绘的是春雨来时的情形。
8、阅读
太阳的话(节选)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1】片段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
【2】诗歌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
9、阅读并完成练习。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这句话把地球比作_______和_______ ,说明了_______。
【2】模仿上面的句子续写一句话。
地球,_______ 。
10、阅读
四分五裂
战国时,七国之中秦国最为强大。其他六国想联合起来共同与秦国抗衡。秦王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就派张仪去分化六国。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无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一样好,搞不好就会四面受敌,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魏王被说服了,与秦国结了盟。
【1】张仪给魏王的建议是( )
A.联合五国对抗秦国。
B.按兵不动,什么也不做。
C.与秦国修好。
【2】以下哪个词语形容张仪最合适( )
A.巧舌如簧
B.据理力争
C.忠肝义胆
【3】通过故事可以分析出六国联合没有成功的原因是( )
A.秦国太强大,六国太弱小。
B.张仪的游说。
C.六国之间不够团结。
11、课内阅读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 淡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 一望无垠)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链 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扎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根据课文内容。用“√”在短文的括号中选择正确的词语补全短文。
【2】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圆月 一( )钢叉 一( )猹 一( )少年
【3】填一填。
这段话选自( )的《故乡》。主要写了“我”的伙伴——( )在月光下( )的事儿,刻画了这位农村少年( )的形象。
【4】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尽力——( ) 一望无际——( )
12、课外阅读
珍惜时间的鲁迅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来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 ① )地学习,( ② )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算突降大雨,他也会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起:“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①应选( ),②应选( )
A.夜以继日 B.饱食终日 C.如饥似渴 D.饥不择食
【2】第2自然段围绕“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这个中心意思,依此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逝世的前一天这几个特殊时间段的例子,充分展现鲁迅先生“从没浪费过时间”的优秀品质。
【3】你是怎么理解“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这句话的意思的?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篇文章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下面的哪一项?( )
A.赞扬鲁迅先生一生珍惜时间,并抓紧时间,用笔做武器,同敌人斗争的伟大精神。
B.告诉读者: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C.表现鲁迅先生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的高贵品质。
【5】文中说鲁迅先生“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笔是书写工具,怎么能是“武器”呢?请结合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写一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6】在你自己的生活中,可以怎样珍惜时间呢?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
13、小名
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儿。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特别是妈妈。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淼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和朋友都跑来了。同学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立刻连声称谢打开了蛋糕盒,我喊道:“妈妈,拿刀子来!”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森儿,小心点!”
□咦□你原来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的手势。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刷地红到了耳根。
晚上,临睡前,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烦。妈妈的脸上呈现出了一种复杂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拗口。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另一座城市去读书。不知怎的,妈妈竟在短短的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时那祥顺口熟练。我自然很高兴。
分别的那一天爸妈一齐送我去车站,爸爸一直叮三嘱四,妈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伤感。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抚慰着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火车开动的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她紧跑着,挥动起双手,脱口喊了出来一
“写信回来,淼儿!”
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1】给文章第五自然段的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2】文中作者两次抗议妈妈喊他小名时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妈妈的表情如何?
(1)第一次抗议的语气________________,妈妈的表情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抗议的语气________________,妈妈的表情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的“我”为什么不喜欢妈妈叫自己的小名?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车站送别时,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来写妈妈,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妈妈可不可以喊“我”的小名?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盐”多必失
【材料一】
盐是人们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生理平衡的必需品。如果缺盐,将会引起恶心、腹泻、心律不齐、肌肉痉挛等症状。
【材料二】
一项涉及全国75个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以《中国膳食指南(2016)》中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的推荐摄入量标准计算,有58.2%的居民食盐量偏高。【注:一个啤酒瓶盖,去掉内部胶垫,将盐放满瓶盖,上部与瓶盖齐平,大概就是6克。】
【材料三】
盐吃多了身体会很受伤。吃盐过多,人体感到渴,会多喝水,这些水分子很快进入血液,使血压升高。吃盐会增加尿液中钙元素的排出量,老年人由于味觉减退,吃的饭菜会更咸,而膳食钙摄入不足会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吃太咸的食物会让组织脱水,更容易出现咽炎,也会降低黏膜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力。研究证实,盐吃多头痛也会随之而来。盐吃多,多余的钠要从肾脏推出,这就会大大加重肾脏的负担。
【材料四】
巧克力面包、菠萝面包、奶酥面包等奶油越多的,含钠越高;夹心饼干,在制作过程中往往要加入添加物,每100克就有700多毫克的钠;小小果冻中含有约200毫克的钠;1罐600毫升的运动饮料就可能含有252毫克钠;有些果蔬汁为了增加风味,在加工过程中会加盐,1瓶可能就含有162毫克钠。
它们不咸,可它们也含高盐:两小勺蕃茄酱含1克;一根火腿肠含1克;20片薯片含1克;一块披萨含1.5克;10克夹心饼含1.8克;三片切片面包含2克。
【材料五】
烹饪时晚放盐。因为晚放可以比早放用盐量少一些,但同样能达到咸味的感觉。还可以放一点醋,能强化已有的咸味。要限制含盐调料,因为很多其它调味品和配料都含有盐分,如鸡精、油、豆瓣酱、海鲜汁、虾皮等。另外,使用低钠盐既可以降低摄盐量,又不影响咸味感觉,同时有效增加了钾摄入量。
【材料六】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返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填空。
(1)【材料一】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
(2)想了解“哪些食物是储盐大户”,我们可以阅读【材料______】;想了解__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阅读【材料五】。
(3)由【材料三】可知,吃盐过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如:会使血压升高、____________、容易得咽炎、容易头痛、_______________。
(4)【材料六】中,愚人愚在_____________,这则材料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道理。
【2】判断下面的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饮食上需要注意的是,食物不咸并不代表它的含盐量就低。( )
(2)烧菜时放盐,先放与晚放,咸味的感觉一样。( )
(3)为了控制好血压,爷爷已经有两个星期烧菜不放盐且不吃含盐的食物了。( )
【3】小林明天要去爬山,他为自己准备了一份登山午餐:三片切片面包、三根火腿肠、两大包薯片、一瓶矿泉水。根据提供的阅读材料,你觉得他的这份午餐是否健康?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_____
(2)三黑看见自己种的养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仿写比喻句)
_____
(3)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伤写一个感叹句)
_____
(4)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安全和事故就有了保障。(修改病句)
_____
(5)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熙样子,写句子)
春雨中的竹笋,昨天 _____,今天 _____,明天 _____。
16、不改变原意改写句子。
①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换一种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习语文,体现在课内。学习语文,体现在课外。(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改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变魔术,改句子。
1.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2.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写具体。
一阵风吹过,枯黄的树叶就像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那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气概呀!(照样子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黄河飞旋而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一条忽明忽暗的长长的带子蜿蜒盘旋在茫茫的大地之上。(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这情景真让人惊叹。(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9、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照样子,写人物说话,不用“说”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透明极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室里安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党的改革政策好。(改为先因后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师家访。(至少扩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刘老师热爱生活,意志坚强,大家非常佩服他。(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创新作文天地。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在爱中长大,无时无刻不感受着老师的爱、父母的爱、同学的爱,那就拿起笔,用简短的话写下你对爱的感言吧。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