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汉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请你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斩钉( )( )   ( )( )   技高( )( ) ( )( )

    ( )( )     念念( )( ) ( )乎所( )   别出( )( )

    (1)上面词语中含有近义词的是:________

    (2)与“独具匠心”意思接近的词语是:________

    (3)表示非常专注、认真的词语是:________,我还能写出两个表示这样意思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河汉清且浅,_______________

    2.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

    5.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照北京的老规矩,在腊八这天家家都要 ______________,腊月二十三要______________,除夕前要__________ ,除夕要_________,大年初一全城休息,_________开张,正月十五 ____________

    6.《骑鹅旅行记》一文的主人公是 _____________,选文中猫扑向他,用爪子抓住了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7.《鲁滨逊漂流记》一书的主人公鲁滨逊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_________年,救下了一个野人,表现了他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 4、用“然”字组词,并分别填入下面的句子。

    (1)岁月悠悠,唯有你___________如旧。

    (2)爷爷今年八十岁了,他___________能爬上五指山顶峰。

    (3)这种说法__________错了,所以大家都摇头。

    (4)这事发生得太________了,所以大家很难接受。

  • 5、结合所学,让经典再现。

    (1)人们自古厌战,写下大量反映征战之苦的诗作:“行道迟迟,____________。”“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___。”“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别朋友总有不舍,古人这样表达:“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有人久久伫望:“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还有人难掩孤寂:“寒雨连江夜入吴,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称赞后辈比前一辈强,我们可以说:“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之中有许多意外,大家会这样说:“有意栽花花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_______________,

    万水千山只等闲。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金沙水拍______,

    大渡桥横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哪句诗是对全诗内容的总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中用“细浪”来比喻________;用“泥丸”来比喻________。这两个比喻句歌颂了红军战士________的英雄气概。

    【4】诗句中“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暖”字表达了红军________,“寒”字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 

    【5】诗句中告诉我们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__”一词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的喜悦之情。

  • 7、阅读理解

    天净沙·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孤村落日残霞,   枯藤老树昏鸦

    轻烟老树寒鸦,   小桥流水人家

    一点飞鸿影下。   古道西风瘦马

    青山绿水, 夕阳西下,

    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①枯藤:枯萎的枝蔓。②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③人家:农家。④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⑤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⑥瘦马:骨瘦如柴的马。⑦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⑧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1飞鸿影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注释说说画横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首元曲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但全曲中并无一个字,而是用不同的景物来表现:《天净沙·秋》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下列对这两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净沙·秋》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积极身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B. 《天净沙·秋思》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选用枯藤”“老树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C. 这两首元曲都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秋天的萧瑟。作者运用孤村”“落日”“残霞”“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景物表现了寂寞、无助的内心世界

  • 8、课外阅读。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诗中表现将士戍边生活孤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将士战争艰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身经百战的战士们豪壮誓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从军行》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边塞诗,作者是王昌龄

    B.《从军行》是一首叙事诗,表现了战士们的豪情壮志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文链接,完成练习。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1文中哪一句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横线画出来。

    2仿照上面的句子,试着写一句。

    ①你好,芬芳的落花!

    ②你好,路旁的石头!

     

  • 10、课文回顾站。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的目的是________

    【2】请给选文写一个合适的小标题:________

    【3】对选文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句写出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

    B.该句写出了战土们要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

    C.“像雹子”写出了石头的沉重,杀伤力强

    【4】从选文中,我们感受到了五位壮士的英勇。请写几句话,表达你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面有关“北京中轴线”的材料,完成各题。

    学校组织参观了首都博物馆主题为“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的展览。同学们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以及参观中的记录,整理了如下材料:

    (材料一)

    北京中轴线,创建于元代,形成、完善于明清两代。是北京城市建筑东西对称布局的对称轴线。北京城诸多重要建筑位于此条轴线上。我国著名的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说,北京城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北京中轴线示意图

    (材料二)

    中轴线上有很多重要建筑。坐落于天安门城楼正南面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石材,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碑文。

    (材料三)

    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中轴线不断延伸。中轴线向北延伸,以高48米的仰山作为终结标志,延长线两侧先后建起的国际会议中心、电视转播塔、奥林匹克公园等,带来了北部荒疏之地的巨变。中轴线向南延伸,在天安门正南46公里处,建起了一座现代化、高水准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它将为2035年北京中轴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简称“申遗”)增添新的内涵。

    (材料四)

    北京中轴线是大国首都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2011年6月11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正式启动。2018年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确定了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正阳门及箭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天安门、社稷坛、太庙、故宫、景山、万宁桥、鼓楼及钟楼14处遗产点,力争在2030年基本达到申遗要求,确保2035年内实现申遗目标。

    【1】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正阳门、永定门都坐落在北京中轴线上。

    B.鼓楼在景山北面,钟楼在安定门的北面。

    C.大兴国际机场坐落在中轴线南延长线上。

    【2】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材料一)介绍了中轴线的产生及其贯穿北京城南北的特点。

    B.(材料三)介绍了中轴线向南北延伸,促进了北京城的发展。

    C.(材料二)和(材料四)都介绍了中轴线上建筑物的风格特点。

    【3】有同学读到(材料二)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介绍时,展开了联想,并把联想到的内容用图示展现出来。请你从(材料一)《北京中轴线示意图》中选择一处建筑。把联想到的内容填写在下面的方框中。

    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

    【4】很多人对“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这个主题很感兴趣。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出人们感兴趣的两点理由。

    _____

    【5】在“京张两地手拉手”活动中,你所在的学校迎来15名张家口的同学。你作为小团长,将带领张家口地区的同学完成两个任务。

    任务一:为了感受北京中轴线东西两侧建筑对称的布局特点,你打算带他们去的地方是__________

    任务二:根据上述材料以及你自己的积累,你打算带他们重点参观(材料四)中提到的哪一处遗产点?请具体写出为他们讲解的内容。(要求:作答时“人民英雄纪念碑”除外)

    遗产点是:_____

    讲解的内容:_____

  • 12、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    ,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    ,又想坐下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根据课文,将选段内容补充完整。

    【2】选段为了突出草原的美丽,主要描写了草原的天空、平地、________________等,写出了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段中画“    ”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碧千里”写出了草原绿的范围广,“翠色欲流”写出了草原绿的程度深。

    B.画“﹏﹏﹏”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草原的静态美,其中“绣”字形象地写出了洁白的羊群给草原带来的无限生机。

    C.“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两句话写出了草原的景色美,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 13、阅读理解

    月光曲(节选)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姝,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夸张的写法,美丽的月光照着她的眼睛,让她真的看到了大海。

    B.从侧面衬托出了贝多芬创作的成功。

    C.盲姑娘虽然看不见,但她懂音乐,理解感受到了贝多芬弹奏的内容。

    【3】下面诗句哪一项与节选的课文的意境最吻合?(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海上明月共潮生。

    C.烟笼寒水月笼沙。

    D.唯见江心秋月白。

  • 14、阅读与理解。

    月光曲(节选)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下面对《月光曲》旋律变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舒缓悠扬激越 B.抑郁悠扬激越

    C.舒缓突变激越 D.舒缓激越突变

    2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说明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描写中不属于联想的一项是( )。

    A.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B.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C.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4皮鞋匠听着月光曲,联想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当参加升旗仪式,听着国歌的声音,你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改为转述句。

    奶奶对我说:“我去跳广场舞了,你在家要注意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儿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孩子。(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我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实验。”(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三好学生的标准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没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情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课文是借对家乡小菜的( ),对炒小螺蛳情有独钟,表达深深的(   )之情。(填空)

    (2)课文运用的怎么不是插叙的方法呢?(改成陈述句)

     

    (3)春天( )可以观赏祖国美丽的湖光山色,(   )可以到家乡去扫墓祭祖。(填关联词)

    (4)(   )是家里做的,还是到餐馆吃的,(   )未能吃出当年的味道。(填关联词)

    (5)我对小螺蛳情有独钟。(改感叹句)

     

    (6)小小的螺蛳令人魂牵梦萦。(仿写句子)

      真是令   啊!

    (7)烈火烧着邱少云的棉衣。

    改成字句:  

    改成字句:  

    (8)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踢足球和羽毛球。(改病句)

     

    (9)广场上人很多。(改成夸张句)

     

    (10)老师对班长说:请你把本子发下去。(改成转述句)

     

    (11)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改成反问句)

     

    (12)蟋蟀的住宅难道不是伟大的工程吗?(改成陈述句 )

     

     

  • 19、按要求写句子。

    1.她非常着急。

    改为比喻句:

    2.语文课上,彭万里总是首先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

    修改病句:

     

  • 20、句子万花筒。

    (1)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集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妙笔生花。

    同学们都见过手机,也见过许多人经常在用手机。说起手机,有许多故事,也有许多说不完的话题。请以“手机”作为这次作文的题目写一篇文章,写一写自己的见闻感受,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