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身为师傅的入室弟子,你却干出这种丢人的事,真是忝列门墙。
C.难得您老能来我这里,这杯薄酒,聊表寸心而已。
D.有许多类似的工作薪水更高,我准备辞职,另谋高就了。
2、唐代有一位诗人擅作五言诗,自号“五言长城”,请问他是哪位诗人?( )
A.王昌龄
B.王之涣
C.刘长卿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横七竖八 蠕动 儒子牛 蜂涌而至
B. 生死由天 嘈杂 执拗 不假思索
C. 血肉之驱 见机 反射 生杀予夺
D. 步履蹒跚 声吟 欧打 草煎人命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西湖,更是中国的西湖、世界的西湖。
B.“我也不知道这道题怎么解?你还是去问问郭老师吧。”小明鼓励他说:“郭老师对提问的同学从来都是很耐心的。”
C.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5、下列对联中,都是歌咏衡山的一组是
①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②雄镇南维,九曲湘流皆浪静;望隆东岱,千里岳岫又重开。
③北望神州,擎天四岳皆吾友;南来胜景,播誉千秋是此山。
④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 包伊洛瀍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诗人艺术家在这人世间,可具两种态度:醉和醒。
醒者张目人间,寄情世外,拿极客观的胸襟“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柳宗元语)。世间的光明与黑暗,人心里的罪恶与圣洁,一体显露,并无差等。“赋家之心,包括宇宙”。然而他们究竟是大诗人,诗人尤贵具有别眼。诗人艺术家呈现的这个世界尽管十分真实,十分清醒,终究蒙上了一层诗心的温情和智慧的光辉,使我们读者走进一个较现实更清朗更生动更深厚的富于启发性的世界。所以诗人善醒,他能透澈人情物理,把握世界人生真境实相,散布着智慧。
但诗人更要能醉,能梦。由梦由碎诗人方能暂脱世俗,深深地深深地坠入这世界人生的一层变化迷离,奧妙惝恍的境地。《古诗十九首》凿空乱道,归趣难穷,读之者回顾踌躇,百端交集,茫茫宇宙,渺渺人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无可表达的沉思,无可解答的疑问,令人愈体愈深,文艺的境界邻近到宗教境界(欲解脱而不得解脱,情深思苦的境界)。
这样一个因体会之深而难以言传的境地,已不是明白清醒的逻辑文体所能宽全表达。醉中语有醒时道不出的。诗人艺术家往往用象征的(比兴的)手法才能传神写照。诗人于此凭虛构象,象乃生生不穷;声调,色采,景物,奔走笔端,推陈出新,迥异常境。戴叔伦说:“诗家之境,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间。”
所以最高的文艺表現,宁空毋实,宁醉毋酲。西洋最清醒的古典意境,希腊雕刻,也要在圆浑的肉体上留有清癯而不十分充满的境地,让人们心中手中波动一痕相思和期待。阿波罗神像在他极端清朗秀美的面庞上,仍流动着沉沉的梦意在额眉眼角之间。
(宗白华《略论文艺与象征》,有删改)
【1】概括文中诗人艺术家“醒”的态度的内涵。
【2】文中引戴叔伦之言有何作用?
【3】作者为什么说“最高的文艺表现,宁空毋实,宁醉毋醒”?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刈麦》中诗人看到农民在酷夏中的劳碌与痛苦后,感叹自己没有功德,“_____”即可以拿着俸禄,因而“______”,喟叹终日。
(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3)《赤壁赋》中客人解决了思想问题,于是同苏轼“_______,________”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芳香与光泽混杂,唯独纯洁品质不会腐朽,表现了对美好德行的坚守。
(2)在《赤壁赋》中,苏轼从不变的角度看问题,认为不必“___________”,也不必羡慕水、月与天地,要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通过描写景物、节令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句默写。
(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3)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学问考据,《登泰山记》中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东西南北方位距离等无不言之确凿。例如,作者写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在鲁庄公表示不虚报祭品数量,以诚信示人后,曹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2)《师说》中,韩愈对只知道学习句读,不知从师解决疑惑的现象给予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评价。
(3)杜甫《登高》中运用意象叠加的手法,表现夔州秋天江上典特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韩非囚秦,__________________;《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____?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_?高低冥迷,不知东西。(杜牧《阿房宫赋》)
(4)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菩萨蛮》)
(5)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12、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宋〕 苏 轼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雀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摧檐泻竹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雪,却不着一个“雪”字,手法精妙,韵味无穷。
B. 颔联讲究对仗,如“风花”对“云月”,“误入”对“长临”。
C. 颈联的“弄”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鸦鹊的活泼欢乐。
D. 本诗最后一句写作者听到了融化的雪从竹叶上滑落的声音。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这两句诗的理解。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黔中儿》(清)曾衍东
江国瑞,黔之威宁州人,家贫业屦。娶妻张氏,三乳而举五子,不十年皆龆龀。一人屦,遂为八口累,于是困惫滋甚。夫妻着败絮,五子倮焉。终日饮粥糜,且不重食。继而妻病瘵死,遂鳏。父兮兼母职,更难以堪。长次曰万清、永清,三四曰长清、庆清,五曰福清。冬则五子群卧草中,江视日之蚤暮,抱五子而就曝。日出东,则列其子皆墙西;日转西,则移其子于墙东。呱呱杂沓,几不可耐,亦无如何。馀暇犹织屦。
万清年十五而伟,永清亦如之,遂樵于山。日得柴两担,售于市,可敌其父五日屦,如是江稍裕。三年而长清亦峥嵘起,亦能樵。万清兼猎事,獐麂野豕,偶一得之,可易贯钱斗粟。江室中有大布之衣,干糇之粟,自今日始。
城西坪忽有虎患,官捕不能得,断樵路。万清乃谓永清曰:“兄会须格杀此獠,恐其猛,弟当助一臂力。”永即应。万往,而长、庆亦欲与俱,兄诃之返,乃阴随之。万、永至,俟于嵎。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于时虎不得奋,相视而雄。忽长、庆猝至,左右各捉一虎蹄扭之。虎怒而起,众复按,虎仆,以虎口置地上揉捺之。虎大怒,腾而奔。众方欲逐,虎颔下忽贯一矢,大吼如雷,声震陵谷,跃入危崖而毙。但闻树杪一儿呼曰:“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乃知其为五弟福清也。
会川苗骚扰,威镇剿捕,万清兄弟皆入伍。万清首登苗寨,破其碉,得其首级九颗,悬之腰间而返。威镇曰:“好男儿!”擢为裨将。请于上,迁参戎,褒赐有差。其昆弟四人,累立军功,皆官守御。每出战,五人蝉联而入,势若长蛇,而福之药机,犹百发百中。今国瑞年七十,健饭,五子迎养于官,终日憨憨笑,以为少年时所念不到有今日也。
(选自《小豆棚》卷十三“杂技类”)
【1】对下列句子中加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易贯钱斗粟 易:交换
B. 乃阴随之 阴:暗中,偷偷地
C. 俟于嵎 俟:躲藏
D. 会川苗骚扰 会:恰巧,适逢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
B. 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
C. 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
D. 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鳏" 是对无妻或丧妻者的称谓,文中指的是丧妻。古代有“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 幼而无父曰孤“的说法。
B. “七十岁" 被称为“知天命”,“六十岁”被称为“花甲”,“八十岁”被称为“期颐”。
C. “龆龀” 指儿童换牙,文中指的是进入童年时期。古人常用生理特征来代指年龄,如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儿童。
D. “昆弟”即“兄弟。”“昆”指哥哥。“昆弟之好” 指兄弟般的情谊。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国瑞家境贫寒。妻子去世后,独自抚养五个孩子。冬天看日色早晚,抱孩子们晒太阳取暖。太阳在东边,就把孩子们排列在西边墙根下。
B. 万清兄弟作战勇敢。每次出战,兄弟五人同时上阵,那情势就像一字长蛇阵,而他们的弓箭依旧百发百中。
C. 万清兄弟相互友爱。在城西坪除虎患时,长清、庆清想帮助哥哥,想一起前往,万清出于安全考虑,呵斥他们,叫他们回去,可是他们偷偷跟去了。
D. 万清兄弟很孝顺。在父亲晚年时,把他接进官府供养。江国瑞年轻时未曾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得柴两担,售于市,可敌其父五日屦,如是江稍裕。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现代考古学”迎来了百年诞辰。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很多人的眼中,考古学就业难,没前途,被视为冷门,是一门“无用”的学科。
上述材料带给你什么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