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词语并选择填空。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娥奔月 沧海________粟 蟠桃________会 技高________筹
(2)银河是宇宙的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故事。
2、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书写正确的词语。
当前疫情形势依然yán jùn( ),“戴口罩、一米线、勤洗手、少聚集”这些措施能很好地fáng yù( )新冠病毒的qīn xí( )。生活中,我们还要bì miǎn( )与有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的人接触。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共同抗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会取得gé mìng( )的胜利。那时候,wǔ hú sì hǎi( )的朋友又可以齐聚一堂!
3、看拼音,写词语。
tōng xiāo fèi téng shū jí qīng fù fáng yù
( ) ( ) ( ) ( ) ( )
4、拼一拼,写词语。
(1)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pái huái( )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2)鲁迅先生说在他踢的时候,也是害怕的,好像若一下不把那东西踢死,自己反而会zāo yāng( )的,所以用了全力踢出去。
(3)先生有点chóu chú( )了,到底向前走呢,还是回过头来走?
(4)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níng zhī( )似的感觉。
(5)在山村入暮时分,人们常常可以听到猫头鹰qī lì( )的鸣声,每天几乎总是在同一个时候。
(6)你如果到过景德镇,逛过lín láng mǎn mù( )的瓷器市场,一定会被品种齐全、色彩艳丽的各种瓷器所吸引。
5、经典回放
李阳在电影中看到红军夺取泸定桥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想到了_____(作者)在《七律·长征》中的“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被红军战士们_________的精神所震撼,深深感受到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6、活动四:朗读古诗,抒发美好情感。
【1】同学们在朗读古诗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让人心醉的美景,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生态之美。同学们围绕这两首诗开展了学习交流。下面的说法中,你不同意哪个说法。( )
A.白居易的《鸟》中有一个“子”字,指的是小鸟。
B.白居易觉得鸟和人是一样的,生命之间是平等的。
C.杜甫的诗作,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
D.杜甫的诗作,描绘了他眼中山山水水的美丽景象。
【2】一位同学想通过朗读《鸟》这首诗,表达诗中蕴含的情感。结合诗句的意思,你觉得他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感激之情
B.怜爱之情
C.赞美之情
D.悲伤之情
【3】同学们发现“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两行诗句中的词语,有两两相对的特点。一位同学联想到了一副描写自然生态之美的对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可惜他只想起了上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你觉得下联可能是( )
A.百鸟归来气象新
B.千山万水入画来
C.近水遥山皆有情
D.南北西东万里程
7、阅读与欣赏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中“绝胜”一词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8、延伸阅读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将词语与相应的解释连一连。
须臾 好像
海门 极短的时间
似 江海汇合之处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描写的是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前两句描写涨潮情形,后两句描写退潮情形。(_________)
(2)“八月”点出大潮时节。“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近及远。(_________)
(3)作者由开头的静态描写转人对潮去之后的动态描写,更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_________)
【3】把诗中的比喻句画上横线。
9、 山的图腾
①一到西宁,便感觉到青海山川的不同凡响。这里的奇峰峻岭和条条深邃的沟壑,使我的心灵受到阳刚的洗礼,引起我精神上的强烈震撼。
②那天我们乘车沿山谷间的栈道盘旋而去寻觅黄河的源头时,只见山路侧旁皆为红色的高山峻岭。车子行驶于其中,如同盘旋在燃烧的火焰之中,让我内心升腾起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动。友人邓友梅在途中看见山上耸立着的一块充满曲线美的红石时,诙谐地喊道:“看呐!那是诗人舒婷在山巅上向大地吟唱她的新诗呢。”这个比喻可谓天衣无缝,因为那天舒婷刚好穿着一件红色的外衣,亭亭玉立之姿,颇像峰顶上那块婀娜多姿的红石。舒婷没有反驳,她看着窗外的大山,自语道:“人在旅途中,已是美的享受。”她的喃喃之语道破了高原上红色大山诱人的奇丽与娇美。
③这是远古天崩地裂时,天地造物之神,让大海沉沦地下,让红色高山凸起于东方大地上的杰作。它诱惑一切游人的想象,因为这里不仅有友人戏言的“舒婷读诗”,还有纯天然的“亭”“台”“楼”“阁”;如果将它和时代的距离拉得更近一些,这层层叠叠耸立于云间的山峰,有的像原子弹爆炸后升腾起的蘑菇云,有的像一条条虹鳟鱼遨游于太空……其形之怪,其貌之绝,真是让我目不转睛,我直到双眼酸涩时,才愿意眨一眨眼皮。
④我询问司机大山的娃名。他说:“这峡谷叫‘拉水峡’。”
⑤第二座令我为之动情的山峦,当属日月山了。它古时的名字叫赤岭,但是密密的青稞与碧树绿草覆盖了整座山,凸显出它生命的永恒青春。
⑥当汽车向日月山的山脊上攀时,一个古老的故事盘升于我的心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就是穿越这个山口进入西藏的。翻越这座大山时,她因惜别故土,曾拿出父王赐她的日月宝镜,观看镜中“八水绕长安”的美景,泪水凄然而下。此情此景,被奉命来接她的使臣发现,这使臣为驱散她的离情悲楚,偷偷把宝镜换成了石镜。聪颖过人的文成公主见到石镜后,心中想道: 便将宝镜摔碎了,以示诀别故土、踏进西藏的决心。她没想到,此举成了日月山之名称的来由——后人为纪念文成公主那颗亮若太阳和月亮般的心,将“赤岭”改为“日月山”。“日月山”这圣洁的名字,一直延续至今。
⑦青藏高原的山,是迷人的。西行路上,我在与大山无数次的对视中,心灵得到了最为完美的陶冶。
【1】文中“舒婷读诗”指的是______(用原文回答)。“直到我双眼酸涩时,才愿意眨一眨眼皮”
说明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③段省略号处还可能像什么?展开想象写下来,并使句式与前文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日月山”这个名字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用“ ”画出与结尾“西行路上,我在与大山无数次的对视中,心灵得到了最为完美的陶冶”相呼应的句子。
【5】对短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拉水峡的特点是奇丽娇美,山形奇特。
B.“西行路上,我在与大山无数次的对视中,心灵得到了最为完美的陶冶。”写出了作者对青藏高原的山的由衷赞美。
C.作者对拉水峡充满敬意,是因为它富有历史内涵。
【6】短文第⑥段中文成公主当时可能会想到什么?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文成公主当时的心里所想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10、阅读
鲁迅日记中的天气
①鲁迅日记每则一般不超过100字,最长不超过150字,内容最短的只有“无事”两个字,真可谓惜字如金。然而,他对天气情况的记录却极其详细,这也成了鲁迅日记中相当有趣的部分。
②首先,鲁迅记录天气的词汇丰富。一般的天气用语,不外乎“风、云、雨、雪、晴、阴”,而鲁迅日记中却有一般人很少用的字,如“昙”“霰”“霁”“晦”“霾”,还有更生僻的字,如“睨”“燠”……这不仅显示了鲁迅渊博的学识,也反映出他对生活观察感悟之细致。
③其次,鲁迅非常详细地记录天气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身体感受,他在日记中会用“冷”“燠”“大热”等字词。1912年10月5日,“雨,冷,午后雨止而风,益冷”,不仅表明了天气的变化,更写了自己对大自然冷暖变化的感受。
④再次.鲁迅日记中有许多极端天气的记载。比如沙尘暴、霾、暴雨、梅雨、台风。如鲁迅刚到厦门不久。就遇到台风。他在1926年9月10日的日记中写道:“下午风,雨……夜大雨。破窗发屋。盖飓风也。”鲁迅这些有关极端天气的记录,对了解民国时期的气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透过天气可窥见鲁迅当日的心情。比如,1912年5月5日鲁迅的一篇日记:“途中弥望黄土,间有草木,无可观览。”这是写他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途中所见、一派萧条悲凉,也显示此次北上的心情。1913年1月15日,“晨、微雪如絮缀寒柯上,视之极美”。那是鲁迅第一次看到北方的雪,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鲁迅对月色也是情有独钟。如1917年中秋节,鲁迅在日记写道:“烹鹜沽酒作夕餐,玄同饭后去。月色极佳。”简短的话语,表露出鲁迅内心的愉悦。
⑥鲁迅日记中的天气记录,颇具美学意味,让人透过天气的冷暖变化,体会到鲁迅对人间冷暖的深刻感悟。
(作者是孟祥海,选自《语言文字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鲁迅日记里,记录天气的词汇丰富,记录了__________及身体感受,记录有___________,还可窥见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
(1)极端:__________________。
(2)溢于言表:_____________。
【3】抓住关键句,可以帮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请仔细阅读文章,思考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现代文阅读
窗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被扶起身来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只有静静地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每天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了。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能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就变得愈加强烈。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
稍过几天,剩下的这位病人就提出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接着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不靠商的那个病人心态变化的过程。
享受→________→________→愈加嫉妒→________→满意
【2】文中两次提到了,不靠窗病人“盯着天花板”,第一次是(______),第二次是(______)。
A.同伴需要救助时无动于衷、冷酷无情的心态
B.被“为什么自己不能得到这种机会呢?”的念头折磨得很痛苦的心态
C.听同伴描述窗外景象时满足、享受的心态
【3】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笔墨去描写靠窗的那个病人,临死前的情景。读到那里,你能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结尾大多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篇小说的结尾又是怎样的呢?根据小说内容,你认为最合适的结局是(______)。说明理由。
A.他看到了之前病友所捕述的一切 B.他看到的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
C.他看到了一条河和一座桥 D.窗外的世界很精彩
我的理由: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最糟糕的发明
【材料一】
英国一家报纸曾评选过“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获此“光荣”称号的就是人们每天大量使用的塑料袋。
诞生于20世纪的塑料袋,其家族包括用塑料制成的快餐盒、塑料包装纸、塑料餐具以及塑料饮料瓶、酸奶杯、雪糕杯等。这些废弃物形成的垃圾,数量多、体积大、重量轻、不降解,给治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比如,散落在田间、路边及草丛中的快餐盒,一旦被牲畜吞食,就会危及其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大量的废弃塑料填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的透气性,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的生长。而焚烧处理这些塑料垃圾,则会释放出多种有毒的气体,其中有一种被称为二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此外,在生产塑料袋的过程中使用的氟利昂,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极为严重。研究还表明,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使用塑料袋和塑料餐具,其产生的有毒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凡此种种,表明塑料袋获“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的称号确属“实至名归”。
【材料二】
记者调查某超市19∶15—19∶35的20分钟内人们的塑料袋使用情况,其间共有57个人付款,下面是他们使用塑料袋情况统计图:
【1】读材料一,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酸奶杯、雪糕杯不属于塑料袋家族。 ____
(2)焚烧处理塑料垃圾会释放出多种有毒的气体。 ____
(3)材料一第一自然段中“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和“光荣”这两处双引号的作用是相同的。____
【2】材料一控诉了塑料袋家族的五宗罪,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材料二中使用统计图这种方式吗?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
4月24日上午,以“弘扬航天精神 拥抱星辰大海”为主题的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等网络平台举行。国家航天局宣布,我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同时公布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揽星九天”图。
材料二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功升入太空,拉开了中华民族进军太空的序幕。在2020年第五个中国航天日,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航天历程,“弘扬航天精神 拥抱星辰大海”。
数说中国航天(节选) | ||
1 | 第一颗人造地球星 | 东方红一号 |
2 | 两名女航天员 | 刘洋、王亚平,分别乘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进入太空。 |
3 | 三大航天精神 | 航天传统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 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
4 | 四大航天发射场 | 酒泉、太原、西昌、文昌 |
【1】中国航天日是_____,2020年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是______。
【2】判断:材料二中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东方红一号。( )
A.√
B.×
【3】判断:我们可以从电视上看到火箭从北京发射,进入太空的新闻。( )
A.√
B.×
【4】读完三大航天精神,联系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成就,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jǐn jìn)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ní níng)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用“ ”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连用( )( )( )( )四个动词,形象准确地表达了( )。
【5】朗读这段话的感情基调是( )。(豪迈,坚定,感慨)。
【6】由于时间是这样的来去匆匆,自古有志者都很珍惜时间,请你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如果我们选择居住,就要考虑适合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件事一定得他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广场。
(1)2013年联合会杯足球赛上,巴西队击败了西班牙队。(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有机会,你就要甩开我的手,摇摇晃晃地走你自己的路。(用加点词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我有应酬,你和爸爸先吃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位老华侨十分酷爱音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不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她非常着急。
改为比喻句:
2.语文课上,彭万里总是首先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
修改病句: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_____
(2)三黑看见自己种的养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仿写比喻句)
_____
(3)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伤写一个感叹句)
_____
(4)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安全和事故就有了保障。(修改病句)
_____
(5)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熙样子,写句子)
春雨中的竹笋,昨天 _____,今天 _____,明天 _____。
21、习作。
习总书记说:“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袁隆平爷爷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无论高山平原,还是峡谷田野,小小的种子只要落地,它就会奋力扎根土壤,为了梦想,努力生根、发芽、成长,这便是“种子精神”。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讲述一个关于“种子”的故事,写一篇记实作文,如《奋斗的种子在我心中》《向日葵种子,你的坚强激励了我》……也可发挥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如《蚯和种子》《袁爷爷给我一粒神奇的种子》……
要求:(1)题目自拟;(2)注意语句通顺,中心明确;(3)字迹工整,标点正确,写一篇字数不少于450字左右的记实作文或想象作文;(4)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