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平潭综合实验区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指大功和小功,分别为九个月和五个月。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B.太庙,天子的祖庙。如“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C.车座的尊卑,古时车座分左中右。一般车座以左为尊,如“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

    D.古人讳言“死”,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

  • 2、下面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乡愁”是一种很美好的东西。诗人诺瓦利斯说过:“哲学就是一种怀着乡愁寻找家园的冲动。”毋庸讳言,随着农耕时代的渐渐逝去,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城镇尤其是古城镇历经数百年风雨飘摇,多已破败,重修无力;有的在匆匆忙忙开发旅游;更有的借新农村建设之名,而实施“推倒重来”之策。殊不知,被任何新建筑新景观唤起的一时兴奋,终弥补不了城镇应有的“乡愁”的失去。

    A. 毋庸讳言   B. 尤其   C. 风雨飘摇   D. 殊不知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包裹             打涝             晌午             狠心贼

    B.柔滑             围剿             梭鱼             扑愣愣

    C.搭理             嘱咐             震荡             战利品

    D.浸透             隐敝             安慰             羞红脸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位孤苦伶仃的老人平时一个人独居,他的两个女儿只能在周末或节假日来看望他。

    ②这条淤积严重、排水不畅的河流,两岸有几个城市,如果遇到山洪暴发,后果不堪设想

    ③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愿意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化干戈为玉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发展、协商、共荣为潮流的今天,动辄兵戎相见的霸权主义思想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⑤尖刀排快到鹰嘴崖时,杨排长拿出行军地图一看,幡然醒悟——前面就是他们的目的地鹰嘴崖了。

    ⑥在西柏坡,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运筹帷幄,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⑦盘踞在千佛山的反动民团经常下山抢劫财物,开枪打死打伤百姓,制造了一次次惨绝人寰的屠杀。

    ⑧几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A.①④⑧ B.②③⑥ C.⑤⑥⑦ D.④⑥⑧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发生后,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对毒胶囊事件一定要防微杜渐,坚决严肃依法查处,确保人民群众利益。

    B. 我很爱语文那份文化底蕴的修炼,数学那份天马行空的逻辑,英语那份异域文化的风情,物理看待问题的新角度。

    C.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翼而飞,这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损害了政府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

    D. 菲律宾等国家为了搅动南海局势,近来不断谋求大国介入南海事务,这无疑是抱薪救火,势必对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极大影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随处自然

    罗铮

    ①夜气稍退,天色依旧混沌。茶花树的叶子又被打落了不少,顶着的花苞终究没有开成,几株盆景似乎抬不起头,隔壁出墙来的红杏也收敛了几分,整个院落零乱、凝重。下意识拾起扫帚,清理一地的红绿黄。竹枝滑过,光砖的苋红顿时鲜亮。查遗补漏之际,咦?这一点绿怎么也带不出来。再用力试两次,仍然纹丝不动。被卡住了?还是侥幸进入了扫帚的盲区?随意拽了两下,竟巍然坚挺。定晴一看,这两株绿青翠青翠的,像茶树的毛尖,像襁褓中的婴儿。它们并非随风雨飘落,乃钻瓷砖缝而出。可是,瓷砖高度密合,不见破损,何来如此强劲之力道?半年前,工人们才热火朝天重铺了瓷砖,水泥层垫得厚实。扭过头,后而也有隐隐的嫩绿。左边两步,右边三步,亦然。这一方狭小的院落,瞬间,嫩绿遍布。

    惊诧之际,扫帚从手中滑落。它仿佛也在反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漏网之鱼。日日进出,竟毫无觉察。不仅是扫帚,一只只鞋底的踩踏,一次次冲地的水流,都没能奈何一二。更换光砖前,它们是否存在?它们的根系,是否已经连通了茶花树们的土壤?瓷砖下面的土壤,应该已经被搅得天翻地覆了吧?思考不出头绪。但无论如何,整个院落的审美意境,由于这些盎然的生机,悄然完成了升华。

    ③转身奔向后院,三下五除二扫去大小不一的落叶,深青色的瓷砖上同样嫩绿点点。中央的桂花树和墙边的几棵竹子突然间孤独不再。

    ④我来回端详四处冒出的嫩绿,放任思绪游走。我有多久没仔细观察植物了。人们的步履愈发匆忙,连早餐都三口并作两口,谁会停下脚步,安安静静欣赏三五株草呢?路边的野花野草再龇牙咧嘴,也难吸引眼球。可与此同时,为了消解苦闷,找寻所谓的大美,人们总是千方百计上高山,下深海,入沙漠,穿森林,仿佛离日常生活越远,才越能感悟美的真谛。但高山深海的美,一定比日常触手可及的美更华丽吗?真正的美,必须费尽周折才堪享受?

    ⑤两只斑鸠扑棱落地,中断了我的思绪。它们视我如无物,在桂花树下闲庭信步,不时啄一口虫子。斑鸠和喜鹊、鸽子、麻雀一样,是前后院坪的常客。墙檐上,那只肥肥的大黄猫又不知何时冒了出来,蜷着身子发呆。它和几个伙伴,黑猫、白猫、咖啡猫、条纹猫,商量好了似的轮流出没,或趴着晒太阳,或坐着打盹,有时从毛竹间露个头,倏地消失。

    ⑥我忽然想起了院墙上方——也是一个清晨,天光熹微。下楼梯的一刹那,院墙上方的一排绿撞进眼帘,好像未曾谋面。甩掉拖鞋,冲到窗边,尽力卸去惺忪,以确保没有驻留于某段梦境。它们个头很小,每株几片分叉,像是花鸟市场售卖的小号植物。仅仅延展二十来公分,没有别的伙伴。拦腰以下,均已灰暗,分明不是新芽。日日上下楼梯,居然从未遇见。是墙头草?可是它们娇小的身段,迅速否决了我一闪而过的念头。嵌在墙体里的玻璃片冷峻挺立,这些边缘锋利的防盗武器,竟成了最近的伴侣。仿佛一个孱羸之人,被强行摁进一间满是壮汉的小屋,随时有被吞没的危险。可它们镇定自若,倔强绽放着。它们的养料源于何处?跨上两节台阶,只见一层薄青苔一铺在狭窄的墙壁顶端,有点儿自身难保的薄青苔,似乎是唯一的养分。

    ⑦不知不觉,半个钟头过去了。前后两个院落的美学空气蒸腾弥漫。我像一个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寻宝者得偿夙愿,欣赏着这一抹抹嫩绿。它们与苋红色、深青色的两片瓷砖,与发黄的白墙壁,与处于显性地位、营养丰富、丰满婀娜的茶花树、桂花树、枯子树、含笑等,萌生了强烈的美学互动。大美隐于市,大美就在身边——我有种顿悟的感觉。难怪梅特林克会感慨万千:“如果人类用上花园里任何一株小草显示的力量的一半,来消除痛苦、衰老、死亡之种种阴影,那么我们的际遇,将与现状大不相同。”

    ⑧曾经,这儿是城市的中心地带。小轿车、出租车、自行车、电动车、公交车,塞满各条马路。老师、白领、公务员、医生、匠人、学生、打工者们竭尽全力,试图跟上城市的履带。在这个匆匆的地段,两个院落理所当然被归入同频共震的拼图。只是这一伙嫩绿的涌现,却让它们与周边区域格格不入起来。这一株株小草,与树、花、竹、鸟、猫等生命体并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碰撞出难以言说的化学反应,释放出更为充足的环境容量和空间美学。

    ⑨川端康成说过,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有的美,只会被某些人发现。有的人,身边尽是美的因子,却大眼漏神。从表面上看,院落本身普通得紧,不就是随处可见的动植物吗?但这两方在城市化进程中孑孓独行的院落,云集了多种生物的院落,充满了生命的伟岸张力,使得不同质的生命之间和平共处,和谐共生,真正构筑了一个清静自在的美学状态。

    ⑩前不久遇见一片梨花,躺在大路中间,鲜气尚淋漓。一群中学生蹦哒而来,眼看即将踏满累印,但所有人立刻收拢脚步,踮脚绕道而行,留下雪白依旧。他们知道,那是一朵朵花,美丽、清净。望着他们的背影,我的心微微一颤。与成绩、学分无关,他们感受到了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在某些人眼中,残花败蕊不就是一堆垃圾?可是,在这群学生眼中,它们就是生态,就是自然。这是一种竞争力吗?或许大部分人不以为然。的确,这部分东西的生发,哪儿有这么快?可能等到某个时刻,觉得生命不可以肮脏,不可以堕落,不可以靡烂,不可以低级趣味,而把生命升华为一个比较崇高的状态,才会幡然领悟它的核心要义。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开篇选取院落中随处可见的点点嫩绿之美,令已然衰败的残春孤独不再,升华了整个院落的审美意境,作者感受到了这突破人为障碍的自然生机。

    B.文章第二段连用三个问句,构成排比,句式整齐,有力地表达出作者对它们生长出来的震惊,流露出对茶苗惊人生命力的钦佩之情。

    C.作者认为小草和树、花、竹等生命体“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是因为二者展现的美是截然不同的。

    D.文章最后用中学生绕走残梨花的事例告诉我们,中学生已经把生命升华为崇高的状态,以此证明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E.全文叙议结合,层层递进,在细致描绘中融入作者的强烈感情,同时体现出作者对美的深层思索,富有哲理。

    【2】下列文中词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hùn)沌        (xiàn)红        (wēi)然坚挺        褓(qiǎng)

    B.惊(chà)        (lǚ)             (zī)牙咧嘴        (tì)

    C.扑(līng)       羸(chán)        (sōng)             (juè)强

    D.共(zhèn)       (jué)          (mí)烂                 (fān)然领悟

    【3】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1)它仿佛也在反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漏网之鱼。

    (2)仿佛一个孱羸之人,被强行摁进一间满是壮汉的小屋,随时有被吞没的危险。

    【4】文章第⑦段最后引用梅特林克的感慨有何作用。

    【5】文章标题中的“自然”二字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仰之弥高,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_______________,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桃之夭夭,_______________。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

    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概括了曹操能文能武的英雄气概。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荀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千里马一跃也达不到十步远构成对比,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和刘裕的北伐气势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他当初居住的地方,如今却是“_________ _________”。

  • 10、将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 杜甫的《阁夜》中侧面烘托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气氛的雄阔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阁夜》中以鲜明对比反映出人民的深重苦难,并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阁夜》中,时令到了寒冬,白昼越来越短,作者面对这 霜雪初歇的寒宵,倍感凄凉寒怆的诗句是:___________

    (4)《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___________。”

    (5)《李凭箜篌引》中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美妙,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形同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6)《李凭箜篌弓丨》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乐声传到天上,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

    (7) 《處美人》一词中,作者追问美贵何时结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苏幕遮》中,最后由梦作结,由实人虚,表达词人思归之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十驾斋”是清代大学者钱大昕的书斋名,该名取自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诗经》名篇《蒹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诗词中,乐曲名也可成为表情达意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宋)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长淮:即淮河。颍:颍水,淮河支流。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1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空听潺潺清颍咽”,写词人泛游颍河的见闻感受,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B.“佳人犹唱醉翁词”,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仍被传唱,其为文、为政、为人从中可见一斑。

    C.“草头秋露流珠滑”,与曹操的《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有异曲同工之妙。

    D.“三五盈盈还二八”,表达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自我安慰和旷达胸襟。

    2词的最后两句看似平易淡泊,实则意蕴丰富。请稍加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国祚,字兆隆,秀水人。万历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进洗马,为皇长子侍班官,寻进谕德。日本陷朝鲜,石星惑沈惟敬言,力主封贡。国祚面诘星:“此我乡曲无赖,因缘为奸利耳,公独不计辱国乎?"星不能用。二十六年,超擢礼部右侍郎。湖广税监陈奉横甚。国祚贻书巡按御史曹楷,令发其状。帝怒,几逮楷,奉亦因此撒去。尚书余继登卒,国祚摄部事。时皇长子储位未定,冠婚逾期,国祚屡疏谏。戚臣郑国泰请先冠婚,后册立。国祚抗疏言:“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况先册立后冠婚其仪仗冠服之制祝醮敕戒之辞升降、坐立之位,朝贺拜舞之节,因名制分,因分制礼,甚严且辨。一失其序,名分大乖。违累朝祖制,背皇上明纶,犯天下清议,皆此言也。”国祚摄尚书近二年,争国本至数十疏,储位卒定。陕西狄道山崩,其南涌小山五,国祚请修省。社稷坛枯树生烟,复陈安人心、收人望、通下情、清滥狱四事。云南巡抚陈用宾进土物,国祚劾之。寻转左侍郎,改吏部。御史汤兆京劾其纵酒逾检,帝不问,国祚遂引疾归。光宗即位,以囯祚尝侍潜邸,特旨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机务。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国祚素行清慎,事持大体,称长者。明年会试,故事,总裁止用内阁一人,是科用何宗彦及国祚,有讥其中旨特用者。国祚既竣事,即求罢,优诏不允。刑部尚书王纪为魏忠贤所逐,国祚合疏救,复具私揭争之。纪为礼部侍郎时,尝以事忤国祚者也。三年,进少保、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改武英殿。十三疏乞休,诏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乘传归。明年卒。赠太傅,谥文恪。

    (节选自《明史·朱国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况先册立/后冠婚/其仪仗冠服之制/祝醮敕戒之辞/

    B. 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况先册立/后冠婚/其仪仗冠服之制/祝醮敕戒之辞/

    C. 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况先册立/后冠婚/其仪仗冠服之制/祝醮敕戒之辞/

    D. 本朝/外戚不得与/政事册立大典/非国泰所宜/言况先册立/后冠婚/其仪仗冠服之制/祝醮敕戒之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冠婚,指行加冠、结婚礼。加冠是古代成人的标志,表明可以结婚成家。

    B. 外威,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如其父母、兄弟,与皇族宗亲相对。

    C.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用以代指国家。

    D. 赠太傅,赠与前文的“进”“改”“加”,在封建时代都指授予在世的官员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国祚敢于直言。对被沈惟敬的言论迷感力主封贡的石星,他当面诘责;对干预朝政的外戚郑国泰,他上疏直言批评。

    B. 朱国祚关心国本。针对皇长子储位未定,婚期过了期限,在担任尚书的近两年间,他上疏数十次,最终确定了储位。

    C. 朱国祚深受优待。御史汤兆京弹劾他纵酒超越礼制,因为皇帝还未即位时,他曾经侍奉皇帝,因此皇帝对此并不过问。

    D. 朱国祚顾全大局。参与主持会试,对别人讽刺他是因为迎合皇上才受到特别任用,他在完成工作后才主动请求辞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湖广税监陈奉横甚。国祚贻书巡按御史曹楷,令发其状。

    (2)刑部尚书王纪为魏忠贤所逐,国祚合疏救,复具私揭争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黄旭华:沉潜三十年,为华铸重剑。

    袁隆平:喜看稻菽千重浪,世界无饥袁隆平。

    张富清: 披肝沥胆为人民 ,清廉无私映初心。

    屠呦呦:青蒿鹿呦呦,救治亿万人。

    上面是对部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评价。人人心中都有个“最优秀的自己”,你会为“最优秀的自己”颁发什么勋章?你对“最优秀的自己”怎样评价?请就“最优秀的自己”这一内容,拟一篇班会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