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从小到大,虽然小明阅读了不少英雄人物的报道、传记,但是对这些英雄人物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自己学习却常常思考得不够,所以收获不大。
B. 从 2015 年共享单车诞生以来,不到三年时间,却飞速发展,让共享经济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然而,快速发展之下,共享单车的发展却开始失序。
C. “世界水日”活动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和水安全意识,以及爱水、节水、护水的良好风尚,营造厉行节约的浓厚氛围。
D.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食品安全和饮食健康问题,碳酸饮料销量的下滑便是具体的体现。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往河阳省坟墓 省:省份
B.衔哀致诚 致:表达
C.汝之子始十岁 始:才
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穷:穷尽
3、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词都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有泉侧出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一觞一咏
B. 不随以止也 茂林修竹 而记游者甚众
C. 有穴窈然 顺流而东也 卒葬之
D.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齐彭殇为妄作 向之所欣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延续诗词的文脉,除却 的训诂考据,靠的就是这样一种普遍的日常的亲切可感的阅读。诗是“采风”的产物, 的诗词曾经让大地上歌声如风,温润徐徐,而今,这风却被现实推到了远山青黛的那一侧,越来越远,我们正在 那种生活在“无意的浸淫里”的日子。
A.孜孜不倦 口传心授 丢失 B.孜孜不倦 口耳相传 失落
C.宵衣旰食 口传心授 失落 D.宵衣旰食 口耳相传 丢失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泻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
B.宋人好以议论为诗,可是如果一味讲大道理,就显得干瘪苍白,装腔作势,令人生厌。
C.学者驳斥“日本殖民带给台湾现代化”,认为这种言论简直是莫名其妙。
D.江南书苑位于蜀山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生活设施完善,占尽天时、地利,当仁不让地成为该地区房产版块中的一颗新星。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6号坑出土了炭化的大米种子,证明4500年前的古蜀先民已经种植大米。这一新发现引发了人们对植物考古的关注。
植物考古的研究对象是考古发现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植物是有机物质,长期埋藏在土壤中会腐朽消失。能幸存在考古遗址中的植物遗存分为植物大遗存和植物微小遗存。植物大遗存实际上也很小,所谓“大”只是相对植物微小遗存而言,即用肉眼或低倍显微镜就可以看到;而植物微小遗存则必须通过高倍显微镜才可看见。
植物大遗存包括炭化植物遗存,即植物被火灼烧后,原本较易腐烂的有机质转变而成的能够长期保存的炭化物质。此外,有些具备特殊条件的非炭化植物遗骸也可能保存下来,例如浙江河姆渡遗址地势湿洼,稻谷等有机质遗骸因长期被水浸泡而保存良好。
植物微小遗存包括孢粉、植硅体和淀粉粒。孢粉有一层异常坚硬的外壳,能在土壤中长期保存。植硅体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液态硅在植物细胞和组织中形成的固态硅化物,植物产生植硅体很可能是为了防止食草类动物的咀嚼而长期进化的结果。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禾本科植物盛产植硅体,因此植硅体分析法在水稻考古研究上具有优势。淀粉粒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纯有机物质,温度超过40度就会变形糊化,如此脆弱的淀粉粒如何能保存在考古遗址中是还需探讨的问题,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解释是淀粉粒因封存在古人牙垢中以及石器裂隙深处而得以留存。
研究植物遗存的目的是为了认识和了解这些植物与人的相互关系,从而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解释古代文化的发展与过程。因此,植物考古学是现代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取材于赵志军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植物考古一般会在实施发掘前确定研究目标,并根据遗址的特点和发掘规模设计发掘方案,发掘之后一般可分为田野采样与实验室研究两个阶段。采样之后,一部分样本需保持其挟裹土壤的原貌,置于密封口袋内,送至实验室用于微小遗存研究。另一部分样本可现场获取植物大遗存,并将这些大遗存带回实验室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考古学界曾苦于没有有效的田野方法获取植物遗存,直至1962年美国考古学者斯图尔特•斯特鲁弗采用了水洗遗址堆积土样的方法。这就是被称为“考古发掘技术的一场革命”的浮选法,其原理很简单:炭化植物遗存比水轻,将土壤放入水中,炭化植物遗存就会脱离土壤漂浮到水面。浮选法是目前植物考古田野方法中获取植物遗存最为有效的方法,如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的考古研究,就通过浮选法获取了种类繁多的植物遗存,包括稻谷、栎果、菱角、葫芦籽、柿子核、猕猴桃籽等,这说明田螺山人曾经既从事稻作农业生产,也通过采集栎果、菱角等野生植物获得食物资源。
在实验室中对植物微小遗存的研究常采用植硅体分析法,先经过风干样品、加碱去除有机质、镉重液浮选等步骤从土壤中提取植硅体,然后再制片、观察、研究。植硅体的形态与植物细胞形状、细胞在植物中的位置、细胞之间的间隙有关,因此可根据植硅体的特征确定其母源植物的种类,如植株叶片的扇形植硅体和稻谷颖壳的双峰植硅体是水稻特有的,可据此分析样本是否为水稻的遗存。此外,植硅体分析法还可以应用于更复杂的考古研究,如安徽巢湖钻探岩心沉积物中就发现了包括水稻扇型、芦苇扇型、木本类和硅藻类在内的近20种植硅体,可以根据这些植硅体的组合特点,研究特定时期巢湖地区气候环境的发展变迁。
(取材于赵志军、葛利花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在植物考古中,利用炭化物、淀粉粒、植硅体研究出土植物遗存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这些方法均有局限。植物大遗存需要经过火烧或特殊的沉积环境才能留存,通过淀粉粒、植硅体鉴定植物遣存的准确性较低,很多植物只能鉴定到属、甚至科一级。因此,要想研究先民利用植物的状况,不能仅依据实验室分析、还应参考文献典籍。
比如,《诗经》的成诗年代大约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共记载植物130余种。而目前对植物遣存的分析,多以现代的植物利用状况为依据进行推测,不确定的因素多。如果跟据《诗经》等文献了解了周代的植物利用状况,再分析出土的植物遗存,则可将研究的基点向前推进二千多年,以此为基础分析史前和夏、商植物遗存,可信度将大大提高。
《诗经》中的记载还可为植物考古研究提供线索、启示。例如,由“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周南•关雎》)可知荇菜是当时日常采集的蔬菜,然而,或因为植物考古研究方法的限制,或因为植物考古学家的忽视,至今尚未从两周遗址中发现荇菜遗存物,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关注。再比如,“楚”(黄荆,见于《周南•汉广》《唐风•绸缪》)、“樗”(臭椿,见于《幽风•七月》)为日常所用的“薪”(即柴薪),这为从两周遗址中浮选所得的≥1mm的炭屑和大块木炭的树种鉴定提供了参考。
当然,文献记载并非完美无瑕,如多处考古遗址的植物遗存表明,草木樨属为商周时期一种常见的植物,可能被用作马的饲料,但不见于《诗经》的记载。虽然实验室的分析手段难免有缺陷,但为文献记载提供了实证,如对出土乐器材质的分析说明,《诗经》中关于木质乐器的记载是可靠的。因此,实验室分析和参考文献在植物考古中不可偏废。
(取材于马永超、吴文婉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各种物质不属于考古遗址中植物遗存的一项是( )
A.炭化植物
B.有硬壳的孢粉
C.植物吸收的液态硅
D.淀粉粒
【2】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植物考古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田野采样阶段,需要提取植物大遗存和微小遗存。
B.浮选法原理简单,却有效推动了植物考古学的发展。
C.源自不同种类植物的植硅体,其形态特征也有差异。
D.植硅体分析法可应用于古植物学、古气候学的研究。
【3】根据材料三,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淀粉粒可以鉴定植物的“属”,根据植硅体只能鉴定到“科”。
B.目前对史前和夏、商植物遗存的分析,其可信度还可进一步提升。
C.两周遗址中没有荇菜遗存物,可见“参差荇菜”只是文学的想象。
D.商周时期常见的草木樨属植物因被用作马的饲料而未被文献记载。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蜀地雨水丰沛,三星堆出土的大米种子因长期被水浸泡而保存良好。
B.浙江田螺山遗址的考古工作涉及到了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的研究。
C.《诗经》的记录说明,两周遗址中的木炭是“楚”或“樗”的遗存。
D.兼顾实验室分析和参考文献,就能够全面了解先民利用植物的状况。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红楼梦》中贾母所吃的“御田胭脂米”指的是“京西稻”,这是由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参与培育的优质水稻品种,相关情况记录在清代的一些文献中。2020年11月,相关部门在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宁静”遗址开展考古发掘,专家推测该处可能是与培育“京西稻”有关的皇家稻田遗址。
如果将“澹泊宁静”遗址的考古目标定为研究此地是否与皇家培育京西稻有关,那么该考古研究应该经历哪些步骤?请根据以上所有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分条具体说明。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卫风·氓》 里,女主人公以比兴手法暗示凡事都有边际,愁苦也该有个尽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江上》中有“青山缭绕凝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陆游《游山西村》中意思与之相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一文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大字勾画出曹操大战前雄心勃勃的形象,显得格外饱满,富有立体感。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善用典故,“____________”借“谦谦君子”的典故劝谏太宗要加强道德修养;“____________”引“网开一面”的典故劝谏太宗要田猎有度。
(2)《红楼梦》林黛玉的形象创作与李贺《李凭箜篌引》有关联。潇湘馆、湘妃竹与李诗中的“____________”所用典故相同,林黛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及其芙蓉花签与李诗中的“____________”存在文化关联。
(3)鸥鸟忘机比喻淡泊隐居,不存世俗机心,不以世事为怀。由此,诗人喜将鸥鸟意象写入诗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点明列子虽能御风而行,但仍然达不到逍遥游境界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如杜牧《赤壁》中的“ ________”一句,以及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一句,都用了这个意象,而两句中的“东风”含意有所不同。
(3)诗(词)文与酒结缘,似乎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传统。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一句,借酒抒怀;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一句,借酒抒发思乡之情。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借商汤问棘之事,通过鹏鸟“适南冥”飞越九万里竟招致斥鴳等小雀的嘲笑阐明了“_________”的道理;同时借列子御风而行“_________”的故事,说明只有达到“无已、无功、无名”的境界,才能真正地逍遥游。
(2)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常借草木的兴衰寄寓自己的情感。这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杜牧写阿房宫建筑极高且占地极广,以表现其雄壮之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通过“______,_____”曲折委婉地写出自己遭到同僚的深刻嫉妒的情境。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描写了戍守边疆的将士,其中写到他们“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下题。
病起独坐
袁宏道
荒草绿如烟,何秋不可怜。
病家无客至,小犬亦高眠。
开帙寻诗料,添衣缺酒钱。
闭门读庄子,秋水马蹄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用“荒草”衬托悲凉的秋景,呼应题目中的“病”字,
B.客人不至,小犬高眠,幽静的环境衬托出诗人的清净的心境。
C.病起添衣,却发现“缺酒钱”,突出诗人生活的清贫。。
D.全诗笔墨清淡, 真情发露,体现了诗人独抒性灵的学术主张。
【2】诗歌尾联写到秋水马蹄篇,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粲字景倩,陈郡阳夏人。父濯,扬州秀才,早卒。祖母哀其幼孤,名之曰湣孙。伯叔并当世荣显,而湣孙饥寒不足。母琅琊王氏,太尉长史诞之女也,躬事绩纺,以供朝夕。湣孙少好学,有清才,随伯父淘为吴郡,拥弊衣读书,足不踰户。其从兄颤出游,要湣孙,湣孙辄称疾不动。叔父淑雅重之,语子弟曰:“我门不乏贤,湣孙必当复为三公。”蚤以操行见知,宋孝武即位,稍迁尚书吏部郎。太宗泰始元年,转司徒左长史。元徽二年,桂阳王休范为逆,粲扶曳入殿,诏加兵自随,府置佐吏。时兵难危急,贼已至南掖门,诸将意沮,咸莫能奋。粲慷慨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于是陈显达等感激出战,贼即平殄。事宁,授中书监,即本号开府,领司徒。以扬州解为府,固不肯移。三年,徙尚书令,卫军,开府如故,并固辞。加侍中,进爵为侯,又不受。时齐王功高德重,天命有归,粲自以身受顾托,不欲事二姓,密有异图。粲谋克日矫太后令,使韫、伯兴率宿卫兵攻齐王于朝堂,黄回率军来应,秉、侯伯等并赴石头,事泄。齐王遣军主戴僧静向石头诛之,资仓门得入。时粲与秉等列兵登东门,僧静分兵攻府西门。粲与秉欲还赴府,既下城,谓其子最曰:“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但以名义至此耳”。僧静挺身暗往,粲子最觉有异人,以身卫粲。粲曰:“我不失忠臣,汝不失孝子。”仍求笔作啓云:“臣义奉大宋,策名两毕,今便归魂坟垄,永就山丘。”僧静乃并斩之。粲死时,年五十八。
(选自《南史·袁粲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粲慷慨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
B. 粲慷慨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
C. 粲慷慨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
D. 粲慷概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兄”指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从”指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
B. “三公”,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六朝时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C. “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设立府署并选置僚属,也指设府选僚的官员,文中指后者。
D. “石头”,古城名,三国孙权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六朝时为军事重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袁粲幼时家贫,读书勤勉刻苦。袁粲年幼丧父,由母亲供养,他常常裹着破衣读书,足不出户,叔父很器重他。
B. 袁粲临危不乱,救国家于危急。桂阳王休范叛乱,众将颓然,袁粲慷慨陈辞,鼓舞将士振奋出战,平灭叛军。
C. 袁粲淡泊名利,功高不受厚禄。袁粲位居高位,却无意官位,皇帝因其平贼有功,欲加官进爵,他皆不接受。
D. 袁粲忠义有节,不忘旧主嘱托。齐王欲改朝,袁粲念及先帝嘱托,不愿侍奉二姓皇帝,谋划假传谕令引兵攻齐。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蚤以操行见知,宋孝武即位,稍迁尚书吏部郎。
(2)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但以名义至此耳。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18年以来,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首档大型原创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一经播出,引起了观众的巨大反响。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让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深受群众好评。
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成龙抛出一句感叹:“我们有功夫,我们有熊猫,但我们没有功夫熊猫。”
③据报道,2014年,上海举办了一场全国青年美术大赛。在初评现场,评委遭遇了展览举办l0年以来最严重的“国画危机”。与油画、版画以及雕塑相比,国画数量仅占此次报名参评作品数量的四分之一。在来自全国各地的3 400多件征稿作品中,国画质量最糟糕。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
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