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平潭综合实验区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其会为三处 骑:骑兵

    B.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部属

    C.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受

    D.有美人名虞,常从 幸:受宠幸

  •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喧扬   碍事   搁置   兴高采烈

    B.氛围   茫然   发髻   密不示人

    C.狡黠   遏制   牛犊   无所事事

    D.安息   锤练   聋哑   呱呱坠地

  • 3、下列四句诗中,没有用到典故的是 (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C.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4、下列对《赤壁赋》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歌词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B.文章中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多姿;客的一番话是试图用曹操的经历说明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创造“一世之雄”的伟业。

    C.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阐述了这样一个哲理: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不过是转瞬之物;从事物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

    D.据考证,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借“赤壁”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 5、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也许你有富裕的家境,也许你有身在仕途的父母,也许你有父母已为你铺就的人生坦这些用金钱、地位和宪爱做成的“高跷”能让你在人生之路上昂首阔步。可一旦“高跷”倒了,你便会重重地摔倒在地,除了落得个鼻青脸肿外,一无所有,要知道,只依赖别人,你就不会有用自己的双手摘来的浆果,更不会有用自己的头脑设计的未来。

    A.任何人都要有自给自足的能力。

    B.一味依靠别人最终只会一无所有。

    C.父母不能溺爱孩子,为孩子设计人生。

    D.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意外为不期而至。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们的文化需要培育科学精神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由儒释道合力构成,领跑者无疑是儒家文化。因而我们的人文精神,便被打上了儒家道德文章的烙印。笃信“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在国人眼中,科学乃器者、术者、艺者。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文化的中心要点就是一个‘道’字”。道的阐释者——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常态是坐而论道。道者,人道、天道也。前者人伦之道,后者自然之道。尤以人伦之道最为强势。“铁肩担道义”,所担者,人伦之道,而非真理。这种文化心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

    我们的文化有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罕有科学精神。()中国有四大发明,有浑天仪、圆周率等,()这些都是科学发明,不等于科学精神。默顿认为,科学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中都会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结构,都有可能为科学精神的充分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民主制度与科学精神有最高度的吻合,因而是科学精神的最佳拍档。而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难以在制度上保障科学及其科学精神的同步发展。

    20世纪被称作科学世纪,“这不仅因为二十世纪有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和科学成就,而且因为科学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前所未有的物质力量,给人类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科学渗入人类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成为‘真理’的代名词”。然而,什么是科学精神,人们却始终争论不休。

    默顿给出科学精神的四个特点:第一,科学精神具有普遍主义。普遍主义的直接表达方式是真理。也就是说,科学是真理。真理与种族、国籍、宗教、阶级和个人品质无关。真理是赤裸的。科学探索就是追求真理。第二,科学精神具有“公有性”。意指科学不是个人的财产,而是与社会性的、尤其与科学共同体密切相关。即便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学说、定律,也不是个人财产。牛顿名言清楚地表达了科学的这一性质:“如果我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第三,科学具有无私利性。所谓无私利性,“既不等同于利他主义,也与利己主义行动无关”。它是“求知的热情、无尽的好奇心、对人类利益的无私关怀”的产物。准确地说,科学不是利益的产物,而是出于求知和好奇,是为知识而知识。这同样是单纯地追求真理的结果。第四,科学具有“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是借助专业知识、逻辑和经验对现有的知识进行质疑。这种精神就是笛卡尔的普遍怀疑的精神。“我只求专门研究真理,所以我想,我的做法应当完全相反,凡有疑窦的意见,统统认作绝对的虚假,加以排除,看看心中是否还剩下什么不可怀疑的东西”。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是一种方法,是为寻找真理服务的。通过普遍怀疑,一旦发现确凿无疑的东西,便是发现了真理。科学的本性是求知,求知即是寻求真理。科学精神最精要的内涵是追求真理。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精神气质,归结起来就是:科学就是寻求真理。不是出于功利目的,而是为求知而求真理。真理与身份、种族、等级等无关。

    梁启超在谈及科学与东西方文化时,批评国人对待科学的态度,认为,国人把科学看得太低、太粗。以为“科学无论如何高深,总不过属于艺和器那部分,这部分原是学问的粗迹,懂得不算稀奇,不懂得不算耻辱”。其次,将科学看得太呆太窄。莫不要说厌恶科学的人,“就是相对尊重科学的人,还是十个有九个不了解科学性质。他们只知道科学研究所产生的结果的价值,而不知道科学本身的价值”。

    我们的文化传统,原本缺乏科学精神。进入20世纪,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找奥科学精神赖以滋生和发展的“最佳拍档”。我们确实是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走向现代、走向科学。但是,用时下流行的语言,我们是被现代化、被科学化。我们接受现代技术、设备、生产线,却没有来得及在我们的文化中,适时接受乃至培育出科学精神。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科学在近现代社会明显的物质效用,因而它“一直享有巨大的威望。人们期待它解决一切问题,深入理解全部存在,帮助满足任何一种需求。……当科学成为我们时代的标志之时,恰恰是它不再以科学形态出现的时候”。贪欲使人背离了科学,而将其中的技术运用到极限。现代人只占有技术,甚至是技术的物质结果,却不享有任何科学。尽管我们自诩我们的时代是科学的时代,但是,人类与科学精神的距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遥远。科学“精神本身被技术过程吞噬了”,造成科学服从技术,技术服从人的物欲的结果。在举国推动文化大发展的时候,在我们的文化中培育科学精神,是文化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摘自《民主与科学》)杂志2012年第一期,有删改)

    1第一段“这种文化心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可依次填入第2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

    A.因而   即使 那么 B.因而   虽然 但

    C.却   即使 那么 D.却   虽然 但

    3简析第5段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4第6段划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取得了诸多的科技成就,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中拥有了科学精神。

    B.20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主要因为有诸多伟大发现和科学成就。

    C.牛顿的科学研究成果与科学共同体相关,因为不属于他的私有财产。

    D.梁启超认为“相对尊重科学的人”其实大多数并不懂得科学本身的价值。

    6根据文意,简析我们的文化缺乏科学精神的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境相近。

    (2)《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一句说大凡统治者在忧患中往往治绩显著,而《伶官传序》中“________”一句揭示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3)笛声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意象。古人常用笛声表达思乡之情,如“________”,又如“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 。 (李白《蜀道难》)

    (2)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 。 (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弃脂水也。 (杜牧《阿房宮赋》)

    (5)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对比人心事理,指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后,愤怒地质问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对秦统治者极其奢靡的无情揭露。

    (2)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通过古宫殿的破败概括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鱼我所欲也》批评那些“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是见利忘义,并用了“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他们的行为丢弃了初心。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著有绝句《夜筝》一诗,其中“弦凝指咽声停处”是《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的化用。

    (2)《石钟山记》中,苏轼对李渤观点存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诸葛亮功绩和才德的溢美之词,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020年伊始,武汉疫情爆发。但是,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这正如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能够表明“无所待”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习近平主席说,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争做“人师”。在韩愈《师说》一文中“_______________”不是韩愈认为的好教师。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中途寄友人

    杜牧

    道傍高木尽依依,落叶惊风处处飞。

    未到乡关闻早雁,独于客路授寒衣。

    烟霞旧想长相阻,书剑投人久不归。

    何日一名随事了?与君同采碧溪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依依”“处处”分别突出树枝随风摇摆和落叶纷飞状,“惊”字用比拟手法形象描绘风之凄冷凌厉。

    B.颔联写大雁于高空中声声鸣叫,早早南飞,衬托诗人未能回乡,仍然独自在旅途中接受远方寄来的寒衣。

    C.颈联虚实结合,写原来梦想投入山水胜景的怀抱,但长期受阻,是因怀文韬武略却寄人篱下,志向未达。

    D.尾联直抒胸臆,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表达了厌恶功名和世俗之情。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命各部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荐,擢知苏州

    ②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③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④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

    ⑤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人两贤之。

    ⑥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⑦赞曰:况钟能于其职,所谓承宣德化,为天子分忧者,非耶?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一》,有删改)

    【注】①舞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 ②承宣德化:继承发扬道德教化。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谓太守( )   (2)单门寒士多振赡(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钟佯不( )

    A.明白     B.检查     C.醒悟     D.探望

    (2)未尝缘故谊有所( )

    A.触犯       B.干涉       C.怠慢       D.求取

    【3】把第①段画横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会苏州等九府缺,命各部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荐,擢知苏州。

    【4】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郡佐以下动遭笞缚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

    【5】根据第②段文意,分析况钟能够将苏州治理好的原因。

    【6】有人认为,把第⑤段从文中删去并不影响作者对况钟形象的塑造。对此你怎么看?综观全文说明理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微写作。趁着春风骀荡,阳光不燥,班委会建议组织一次安全轻松惬意的“骑游”。请你设计一条周末“骑游”路线,并说明设计理由。要求:主题鲜明,设计有特色,理由充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