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做法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有( )
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做义务讲解员②在“两会留言板”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③在公共场所追逐嬉戏打闹、放声歌唱④为出行方便将共享单车推进社区消防楼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不属于国家核心利益的是( )
A.国家统一
B.国家安全
C.国家主权
D.科技水平
3、中学生小倩和妈妈周末一起去西宁园博园游览,一路上她看到这些场景:小商品批发市场外师傅们在忙碌地装卸商品,公交车站里安检人员在有序地开展工作,园博园里各种活动正拉开序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A.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
B.人的成长是知识不断丰富的过程
C.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D.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
4、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首次将国家安全单列一个部分进行集中部署。首次将国家安全单列是因为( )
A.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位公民的共同责任
B.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C.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安全最根本的保障
D.我国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5、下列行为未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
A.积极举报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
B.利用节假日去敬老院看望和慰问老人
C.某演员拒绝为一化妆品做虚假广告
D.因担心被讹诈,看到倒地的老人不去扶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信,恪守承诺。”下列做法正确诠释了诚信原则的是( )
①中学生陈某为兑现帮同学搞钱玩游戏的承诺而拦路抢劫
②小丽答应小红不管什么情况,都要绝对保护小红的隐私
③商家在客户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补发了交易中漏发的货物
④吴某用十年时间兑现了为儿子偿还生前所有债务的承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3年9月21日15时48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悬浮”在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内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体现了( )
A.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平台
C.网络拓宽了人们交往的朋友圈
D.网络大大拓宽了人们民主生活的渠道
8、下列关于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公共利益由个人的利益组成,个人利益就是公共利益
B.每个人的利益相加等于公共利益,二者不会产生矛盾
C.公共利益涵盖每一个人的特殊利益,公共利益就是个人利益
D.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包含,但有时也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9、大国工匠何小虎,用实际行动助力祖国的航天强国梦。他从基层一线操作工干起,锚定液体火箭发动机心脏“精刻师”目标,苦干加巧干,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新设备、挖掘新潜能,破解了北斗导航等重大任务发动机“卡脖子”的难题。我们要学习他( )
①坚持创新,拒绝国外技术②积极承担责任,无私奉献
③为了国家,舍弃个人追求④心系祖国,实干成就梦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下组图说明了( )
A.每个人都承担着相同的责任
B.责任是长大以后才能承担的义务
C.个人的责任是固定不变的
D.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11、精彩纷呈的2023年杭州亚运会完满结束。在这体育盛事的成功离不开很多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做志愿者,积极做各种服务工作。他们的行为体现了( )
①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 ②学好知识的重要性
③服务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④关心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的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 )
A.回报社会
B.回报学校
C.回报亲人
D.回报家庭
1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地农产品滞销,此时以网络为载体的微公益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求助的帖子在网上大量转发扩散,网上直播带货促销活动帮助农户解决难题。这说明网络微公益( )
①传递了网络正能量,弘扬了主旋律②存在频繁劝捐、利用爱心、弄虚作假等问题
③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弘扬了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我是中国空军,你们的行为己严重影响我飞行安全,现向你提出严正警告!”2023年8月,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编队,遭遇外机“亮肚皮”挂武器挑衅,我军飞行员临危不退,严正警告,最终将外机驱离。飞行员以实际行动( )
①维护国家安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②坚决捍卫国家利益,体现了中国军人的担当
③捍卫国家尊严,同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④表明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牺牲个人全部利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5、为了缓解看病挂号难、排队等候时间长等问题,深圳本土企业开发软件“健康160”,以互联网手段连接医院、医生和患者,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等医疗服务的平台。该互联网平台能( )
A.保障所有人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B.使寻医问药和看病问诊变得便利快捷
C.消除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D.拓宽民主渠道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16、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间的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E.
17、某中学改造校内的闲置土地,打造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开心农场”。带领学生进行劳动体验。劳动课的开设是否会影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家长表示担忧。对于劳动课,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劳动课能引导学生履行岗位职责,提前走入社会
B.劳动课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弘扬劳动精神
C.学校要将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必要劳动技能作为主要任务
D.开设劳动课有利于学生体验劳动生活,提高经济收入
18、2023年10月8日,小德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第19届亚运会闭幕式,为中国代表团获得383枚奖牌的好成绩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小德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是( )
A.观看电视
B.实地考察
C.上网浏览
D.社会实践
19、下图生活场景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欣赏他人懂尊重
B.常思己过担责任
C.相互问候讲礼仪
D.帮助他人要热心
20、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以下属于维护国家安全的正确方式的有( )
①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②观察、拍摄国家军事重地
③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④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近年来,未成年人低龄化犯罪现象突出。因犯罪类型复杂,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未能得到应有的惩处,使得这一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青少年年龄小,懂的少,容易头脑发热,一时犯错,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有人认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更应该遵纪守法,犯罪需要严惩。”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22、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进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国家要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
有人说:维护安全靠国家,与你我没关系。请你对他的观点进行辨析。
23、【我国国家机构】
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大会充分肯定国务院2021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小明看了这则新闻认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行政机关,负责贯彻执行通过的决议和决定”
请你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评析。
24、2017年,共享单车火遍全国很多城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也出现了不少乱象。共享单车在杭州发展迅猛,便利了市民、游客出行,但乱停乱放、恶意损坏等问题也相继而来。
结合材料,从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角度说明消费者应怎样更好地“共享”单车。
25、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公共安全面前每个人都要自觉树立战“疫”规则意识,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
(1)请你列出一些有关疫情防控的规则。(要或不要做什么?)
(2)请说说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
(3)怎样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心国家发展 双手创造明天】
材料一 2020年11月,习近平主席的“日程表”上重大外交活动密集。这些外交活动向世界传递了响亮的中国声音,宣示着开放合作的中国方案,彰显出“中国将永远向世界敞开怀抱,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的决心。今日之中国,“朋友遍天下”!
(1)从材料一中,我们感受到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这得益于我国自身实力的增强。
请列举我国取得的两个伟大成就。
材料二 近些年来,在越来越频繁的国际交流和中外民间交流背景下,境外间谍有更多的机会搜集、刺探我国情报,这给我国国家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国家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2)为什么我国高度重视国家安全?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怎样维护国家利益?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我国各个方面的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1)这个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怎样的飞跃时代?
(2)这个新时代,是我国要做出什么贡献时代?
(3)请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
(4)解决我国各个方面的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现行宪法对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等做了明确规定。
材料二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需按一般程序由一半以上代表通过即可。
材料三 我国颁布的刑法、民法通则及其他一些法律都写明“以宪法为依据”。五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的同时,还对《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作了相应的修改,使这些法律符合宪法的规定。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2)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3)谈谈我们青少年应怎样维护宪法尊严?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