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与运用。
1.闰土是“我”童年的好朋友,他给“我”讲了很多趣事: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回忆了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事:(1)谈《水浒传》;(2)__;(3)除夕放烟花;(4)____;(5)关心女佣。他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_____,_____。
3.《好的故事》描述的是鲁迅先生在黑暗的现实中,强烈地追求_______,在他心目中这个好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的。
2、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词语。
校园yōu jìng(______)的角落,孩子们fèi téng(______)了。他们惊喜地看到,在长满tái xiǎn(______)的假山上,冒出了一个粉色的huā lěi(______),花上还沾满了jīng yíng(______)的露珠。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kāng kǎi(______)赠予。
3、把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5分
ong l q m q
芙蓉楼 洛阳 劝君 怜悯 欺骗
f i i m ong
肺腑之言 冰淇淋 真挚 抿紧嘴唇 烟囱
4、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①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
③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_______。
④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大自然那不同的美在古诗中尽情展示。
气势恢弘的黄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秀丽的江南春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和日丽的春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____,其间……——《少年闰土》
6、读《七律·长征》,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现代]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给下列诗句用/画出朗读节奏。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2】这是一首___________(体裁)诗,全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用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尽开颜”的意思是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之情。
7、阅读理解。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此诗的作者是___,这是一首( )
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头需要经过___和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的态度是___,表现了石灰的___。
【3】此诗使用__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___的高尚情操。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所体现的石灰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
8、阅读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西江月”是_____。
【2】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嗅觉,听觉来捕捉秋夜景物特征,反衬夜色之静。
C.词中以“七八个星天外”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胸。
9、阅读理解。
【材料一】近些年来,传承发扬书法文化,正逐步成为社会共识。一方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卓有成效的工作,书法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书法、学习书法,书法爱好者数量逐年递增。
书法教育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教习,也是一种文化的修炼、精神的陶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书法教育的开展不仅是培养中小学生书写基本技能、书法艺术鉴赏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材料二】汉字日益键盘化和触屏化,导致学生书写字迹潦草,不合规范,给学校考试电子阅卷带来很大困难,已经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当今社会“草书”盛行,这同许多学生书写违规逾矩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这一方面,学校加强早期楷书书法教育显得举足轻重。
【材料三】
【材料四】俗话说“字如其人”,也就是说能把字写得端正、整洁的学生大都有认真的学习态度。相反字写得马虎、潦草,错别字多的学生,态度会散漫,纪律松懈。因此,我们要通过书法教学来磨炼学生的意志,使之形成严谨、踏实、守纪、耐心的性格品质。在教学中教育指导学生通过硬笔或毛笔书法训练,认真观察、细心思考、用心描画,使学生形成有恒心、有耐心的品性,树立严谨的自学意识。
【1】根据材料一,请简要概括传承发扬书法文化,正逐步成为社会共识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开展中小学生书法教育,可以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
B.许多学生字迹潦草,不合规范,这给学校考试电子阅卷带来很大困难。
C.能把字写得正确、整洁的学生肯定都有着认真的学习态度。
【3】从材料三的图一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书写的汉字_____;从图二中可以看出,学生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进课堂活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
【4】针对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的问题,请你为学校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囫囵吞枣:_________
(2)张冠李戴:__________
【2】用“ ”画出具体描写“我”读书时“囫囵吞枣”的句子,用“ ”画出具体描写“我”读书时“张冠李戴”的句子。
【3】“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伯父夸自己,嘲笑我的记性差
B.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4】给短文取一个小标题:_______。
11、课内阅读。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给加点字注音。
坠(_______) 榴(_______) 雹(_______) 呱(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居高临下:______________
山涧: ______________
【3】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文中画线句予,说说你的体会。
“石头像雹子一样”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一个“砸”字写出了________。
【5】这段文字描写了壮士们的________和________,表现了壮士们________的精神。
【6】五壮士引敌人上狼牙山的原因是( )
A.追不上连队。
B.不让敌人追上连队。
C.无路可走。
D.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
【7】为什么说“石头像雹子一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倡议书,完成练习。
“节约用纸”倡议书 同学们: 纸的发明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造纸的原材料主要是树皮等植物的纤维。 据统计,节约1500张纸,就等于少砍伐一棵树,然而我们周边浪费纸张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们发出节约用纸的倡议,从今天起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乱撕纸张,一张纸两面用。 2.不乱扔纸张,集中废纸回收再利用。 3.未用完的练习本装订成册,做草稿本。
黄杨小学少先队 |
【1】这份倡议书有两处格式问题和一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就“节约用纸”这一倡议,再补充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最诚实的中学生
一个中学生在路上骑车,不小心剐蹭了一辆宝马车,车主并不知情,这位中学生是该悄悄离开,还是留下等待车主?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不过,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2)班的徐砺寒同学以身作则,作出了表率。徐砺寒在路上骑车,不小心撞上了路旁停着的一辆宝马车,车的后视镜被撞坏了,还在车身上留下了一道划痕。当时,他根本没考虑车是宝马车,自己赔不起,他只是想到自己弄坏了别人的东西,就必须承担责任。他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原地等待车主近半小时。因赶着上课,他只好留下了一张写有自己的联系方式的纸条,欲赔偿。这股“正能量”被网友拍下来上传到微博,很快就传遍了全国,网友们称徐砺寒为“最诚实的中学生”,并表示要向他学习。
不小心撞到“无人值守”的车,有很多种选择:譬如溜之大吉,譬如指责车主停车失误,譬如等会儿看看后果。徐砺寒选择了最“笨”的一种方式:等待车主,等不到车主,还留下了一张“联系纸条”。这是“风险”很大的一种选择,不仅可能遭遇车主的愤怒指责,掏钱埋单的家长也可能会心有怨气。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撑着当事人作出这样的选择呢?
中学生徐砺寒的回答很简单:“自己做错了事,就必须承担责任。”
【1】文中加点的“这个问题”指什么?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2】剐蹭到宝马车后,徐砺寒选择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
【3】徐砺寒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因为________。
【4】读完全文,你最想对徐砺寒说一句什么话?
________
【5】如果把这个故事设计成小说,你想怎么设计?
环境:人来人往的大街上
人物:高中生徐砺寒 他的同学
故事情节:
起因:____
发展:____
高潮:____
结局:____
14、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逐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⑤“这是我的妻子。”他指代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⑥“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让官指着我问父亲。
⑦“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⑧“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⑨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⑩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1】在法庭上,“我们”的表现是______,与父亲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样写突出了父亲的______。
【2】选文中画“——”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没戴眼镜”“乱蓬蓬”这些变化说明______;“平静而感祥”说明父亲______。
【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父亲“瞅了瞅我们”,期望“我们”______;他“又望了望我们”,期望“我们”______。
【4】对选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定”说明父亲已经做好思想准备,随时准备为革命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B.“沉着”说明父亲入狱后看淡了生死,早就觉得生无可恋,可以从容赴死了。
C.“伟大的力量”是指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D.通过对父亲的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在危难时刻为了理想、信念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
【5】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说说作者通过文段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两句话,哪句表达更好?为什么?
A.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器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B.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器声、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句子。
1.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的夜晚真黑。(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务很狡猾。(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转换和仿写。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仿照句式,学习作者的写法,你也来跟山里的“朋友”打打招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训练营。(12分)
(1)它们怎么逃得那么快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鼠爱吃甜食。(扩句)
(4)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缩句)
(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联合国将每年的 六月五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如果让我给学校刚建成的漂亮的花圃设计一个标语,提醒大家要爱护花草,我会这样设计:__________________。
19、改下句子
(1)改成反问句。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
(2)改成转述句。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
_______________
(3)改成肯定句
听了老班长的话,小战士不得不咽下鱼汤。
______________
20、语言运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缩句)
______________
(2)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结果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放飞想象,丰富表达
同学们,请你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一个故事。故事要完整,能围绕主要人物展开,能通过环境和具体情节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环境:冬日黄昏;人物:女孩儿叶子,流浪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