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锦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句子积累——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自嘲》)

    ②轻诺必   (《老子》)

    ③有所期诺, ;有所期约   。(《袁氏世范》 )

    ④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 。(周恩来)

      ,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⑥卧看满天云不动 。(陈与义)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夏天里的成长》一文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中心来写的。

    2.《盼》一文中妈妈给“我”买了一件_________,于是“我”盼望_____________,希望能早一点穿上它。文章对人物主要采用了________描写、__________描写等。

  • 3、成语是祖国语言文字的瑰宝。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

    这学期的语文课上,我们从梅花愈是____,花开得越精神,想到了我们中华民族许多的有气节的人物;从双眼布满血丝,衣服____,却坚持挖掘的父亲身上看到了深深的父爱;耳边还回响着狼牙山上英雄的中国人民____的声音;认识了____的祁黄羊;县令张乖崖告诉我们____的道理;我还知道关于读书、学习的成语,如:博览群书____________

  • 4、日积月累。

    1_____,友谊不在一时在平时。

    2_____,北风吹雁雪纷纷。

    3)有朋友的人,像_____

    没有朋友的人,_____

    4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 5、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回家了!xiōng yǒng péng pài( )的鸭绿江páoxiào( )着为最可爱的人高歌送行。松骨岭xuán yá( )边的松树目dǔ( )了英烈们浴血奋战的壮举;长津湖奔腾不息讲述着黄继光、邱少云令人热血fèi( )腾的故事。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完成练习。

    春夜洛城①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②, 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洛城:洛阳城,   ②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内容多是离情别绪。

    【1】这首诗是在什么季节的什么时间所写?

    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横线的诗句的意思,并写下来。回忆《泊船瓜洲》写出和这句诗类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欲把西湖比西子,妆浓淡抹总相宜。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水光潋滟_________ A.形容水满。 B.形容水波流动

    (2)雨亦_________ A.奇怪。 B.奇妙。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个“跳”字,一个“______”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______。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______”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3】这两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其中诗句中的“湖”是杭州西湖。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之处?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晴方好”想开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能想到其他诗人描写西湖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杜甫,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B.杜甫与同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对杜甫其人及其诗的赞誉。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些诗句都出自于杜甫的诗歌。

    2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押in韵,韵脚有森、音、心、襟。

    B.诗中“锦官城”,指今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以产锦著名,三国蜀汉时在此设官专理此事,故曰锦官城。它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锦官城”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C.“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以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

    D.文题“蜀相”指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这首诗歌颂了诸葛亮的功业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惋惜。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与理解。

    环保“新兵”——玉米

    塑料曾被列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能源的日渐紧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这一杰出的发明也暴露出“杰出”的缺点:第一,制造塑料,要耗费大量宝贵的石油资源;第二,塑料需要千百年才能降解,大量塑料垃圾加重了地球的负担;第三,就算千百年后塑料降解了,也污染了土壤,影响地下水质和农作物生长。

    谁来代替“劣迹斑斑”的塑料呢?经过不懈的研究,人们终于找到了一位很好的“替身”——玉米。科学家从饱含淀粉质的玉米中,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取出乳酸,再经过特殊的聚合反应,生产出颗粒状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它可以替代化工塑料,因此,被称为“玉米塑料”。

    它能做瓶子、盒子等日用品,还可以制造矿泉水瓶子!英国的一家公司刚进行了一场“瓶子革命”。他们用“玉米塑料”制造的矿泉水瓶,通体透明,和化工塑料制成的瓶子一模一样。而且,短短3到9个月,便能完全降解,降解后还能充当肥料。一举多得,难怪有人说这是瓶子的“革命”!

    除此外,“玉米塑料”的本领还有好多哩!

    日本的几家电器厂商,就用“玉米塑料”制成了DVD光盘。这种光盘价格贵了些,但非常环保。随着电脑的大量普及,废弃的、不可降解的光盘也成了一大“公害”。“玉米光盘”却不一样,埋进土里,一年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绝对环保。

    手机,居然也可用玉米制造!国外推出的“玉米手机”,除了电子器件,其他材料都是“玉米塑料”。只需把机芯等少数零部件拆下,报废的手机就可以往花坛中一埋,没多久,花花草草更鲜艳亮丽了。手机成了花草的“补品”,你说妙不妙啊?到目前为止,全球手机使用量已超过15亿部,报废的更多,“玉米手机”为手机找到一条不错的“后路”,真是妙呀!

    美国的一家公司别出心裁,推出了玉米袜子。目前,几乎所有的袜子都是化纤材料制成的,不可降解。研究人员从玉米身上提取纤维,织成袜子,既时髦又环保,外观漂亮,穿着舒适,透气性、牢固度和普通袜子一样好。谁会想到玉米竟然还能穿在脚上呢!

    玉米,新型的环保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制作成农用薄膜,为瓜果蔬菜出力,薄膜老化了,又可作肥料,功劳真不小呀!玉米还能制成各种器具,连狗狗爱啃的“狗咬骨”都用上了它,味道挺不错哩!许多玩具也让“玉米塑料”出场。宝宝们玩得更安全,大人更放心。

    玉米,是传统粮食,现在,它又变成瓶子、盒子和袜子,多神奇的科技啊!

    【1】第1自然段中“杰出”一词加引号,作用是表示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出传统塑料的缺点和“玉米塑料”的优点,填写表格。

    传统塑料的缺点

    “玉米塑料”的优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下列表述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从内容结构上来说,第4自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B.“玉米手机”为手机找到一条不错的“后路”,这里的“后路”指“玉米手机”为手机报废后如何处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C.如果本文先谈“玉米塑料”的特点和用途,再介绍“玉米塑料”的由来,这样会更加合理。

    D.目前,几乎所有的袜子都是化纤材料制成的,不可降解。”这句话中的“几乎”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可以删除。

    【4】短文的第5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介绍新型的环保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主要表现在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6】“玉米塑料”除了短文中介绍的内容,还会运用在生活中的哪个领域?请你发挥想象,列举出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西  湖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

    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融化在月色里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连绵起伏:____________

    (2)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

    【2】用“  ”从文中画出两个比喻句。       

    【3】短文第2、3自然段写了___的西湖;第4自然段写了___的西湖。

    【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_________________

    【5】从整体上来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行文思路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

    【6】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

    从少用一个塑料袋开始

    材料一: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用于商品包装的塑料袋总量约为160万吨。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要耗3吨石油,那么一年仅塑料袋就需要消耗将近480万吨石油,相当于我国去年石油消费量的近1.5%。相关报告显示,全球所有塑料制品中,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环境中,给生态环境造成白色污染。塑料不仅污染土壤、水体,还会以微粒形式进入动物体内,甚至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塑料制品在土壤中可能200年也无法降解,还可能污染水体,甚至扩散到海洋,引发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研究还表明,在温度超过85摄氏度的条件下使用塑料袋和发泡餐具,其熔出的有毒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

    材料二:

    2008年我国就开始施行“限塑令”,2020年1月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明确提出了“禁塑令”。近日据记者调查,某超市19:15-19:35的20分钟内,共有57个人付款。

    【1】塑料袋曾被英国《卫报》评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你觉得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简要概括一个即可)

    【2】如果你是一名志愿者,倡议顾客“从少用一个塑料袋开始”,你的倡议措施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迅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阿Q正传》。鲁迅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请你读一读下面的小故事,你会对鲁迅先生了解的更多。

      鲁迅与理发师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

    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1)给下面的多音字加拼音。

      理发(   )  发( )现

      穿着(   )旧衣服   穿着(   )随便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随便—— 惭愧——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又感受到了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 13、课外阅读。

    ________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声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池畔。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和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请你在文前横线上为文章补上标题。

    【2】根据下列词语的解释,从文中找出与之对应的四字词语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l)指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______

    (2)静静的月影映衬在水面上,像沉入水中的玉璧。______

    (3)形容音调或行文抑扬顿挫,有起有伏。______

    【3】阿炳前后两次听泉,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

    【4】短文的第5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写出了人的联想和想象?用横线在文中画出其中一句,并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

    【5】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阿炳小时候听泉,什么也没听出来,因为他不用心。

    B.《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起初委婉连绵,后来旋律升腾跌宕,步步高昂。

    C.阿炳借《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表现了他对音乐、家乡、清泉和月光的热爱。

    D.《二泉映月》不仅被我国人民喜爱,也得到了国外人民的喜爱。

    【6】想一想课文《月光曲》和《二泉映月》这两首曲子有什么相似之处。(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

    【7】你还知道哪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音乐家:_______ 代表作品: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黄河颂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你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千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作者:光未然,现代诗人,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本诗写于1939年。)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万丈狂澜:________

    浩浩荡荡: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强________  英雄________

    伟大________  发源________

    3填空。

    ①“啊,朋友!”在这里“朋友”指:________

    ②文中写黄河气势磅礴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赞美黄河是希望我们________。

    ④自古以来,赞美黄河的诗句很多,请写两句:________

    4问答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歌颂黄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赞扬黄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他上课玩玩具,这是事实。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很凶。(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中国女足那种拼搏奋斗、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仿照例句所用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1) 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用关联词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蓝的天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使其变成比喻句)

    (3)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改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脂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苍蝇拂拭圆脑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快活地叫起来:爸爸,你看!这是什么?”(改为提示语在中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词序颠倒的病句。

    跟我学: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修改方法:找出位置错误的词语,然后调整过来。

    5.它们终于不动了,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实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花盛开,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   财富,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定义。有人说,满腹诗书是财富,所以要热爱阅读;有人说,身康体健是财富,所以要热爱运动。你认为财富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   是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450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