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呼啸x____ 魁梧k____ 铭记m____
澎湃____ài 瞥见____iē 水槽____áo
2、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孤_____自赏 心_____神往 _____芳馥郁
顾_____自怜 硕大无_____ 婆娑起_____
(1)美丽广阔的草原令我_____________。
(2)天气闷热,人仿佛就呆在一个的___________蒸笼中,怎么也睡不着。
3、联系学过的内容填空。
(1)诗可抒情:“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寄托了诗人王建对友人的思念;“________,出没风波里”饱含了诗人范仲淹对渔民的关切;“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流露出诗人孟浩然夜宿江边的孤寂。诗能言志:“__________,要留____________”,诗人于谦以________作比,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贵品
质;“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_____________”,诗人王冕借梅自喻,抒发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郑燮借_______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
(2)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珍惜时间:“_____________,老大________”;要听进去劝告:“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逆耳__________”;要多读书、多实践:“__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还要懂得通融:“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古文《卫人束氏》中的词语。
① 咸无所好 (____________) ② 唯好畜狸猫 (____________)
③ 畜至百余 (____________) ④ 束氏日市肉啖之 (____________)
⑤ 束氏日市肉啖之 (____________) ⑥ 束氏日市肉啖之 (____________)
⑦ 以啖肉故 (____________) ⑧ 以啖肉故 (____________)
⑨ 唪则得肉食 (____________) ⑩ 南郭有士病鼠 (____________)
5、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津津( )( ) ( )高望( ) ( )( )深长
( )( )安席 ( )作( )受 ( )( )可亲
心( )肉( ) 流( )忘( )
1.无法安然入睡。( )
2.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
6、古诗阅读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诗意:屋上有斑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白色的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识它的日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客游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1】这首诗前六句是在______,后两句是在______。
【2】诗中写了哪些具有春天气息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想象“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这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
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吕氏春秋》:“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 。”③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
【1】补齐注释。
【2】这首诗写李白听蜀僧濬弹琴,并没有写弹奏的技巧和琴声,而是重点写了____________,从___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将这个峨眉山上下来的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如听万壑松”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C.“余响入霜钟”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D.“不觉碧山暮”是说音乐听着听着就到了早晨,与前一句中的“霜钟”呼应。
【4】“客心洗流水”中的“客”是诗人自谓,由此联想到孟浩然的“日暮客愁新”,我猜李白的这首诗在赞美琴声美妙、感慨知音的同时,也寓有_________________之情。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墨梅①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②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墨梅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思想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儿的饺子,一种荤的,一种素的。这时候,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像是两军对阵,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
妈妈只好茄子葫芦一起煮。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着,妈妈把包好的饺子沿着边儿用手轻轻地一捏一捏,便捏出一囤穗状的花边儿,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儿,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1】文中“两军对阵”中的“两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包两种馅儿的饺子仅仅是为了好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爱国”两个字的分量
央视《小崔说事》节目曾对梁启超的小儿子、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的梁思礼院士进行过一次访谈。
梁思礼先生1941年赴美求学。1949年,当他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凭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毅然决然地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不用细说回国后他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过多少委屈,遭遇到多少不公正的对待。只说一件事,有一次他赴美访问,在西雅图遇见了当年的同窗好友,也是位华人,也是位研究导弹的专家,他的年薪是300万美元,可是当时梁思礼一年的工资还不到1万元人民币。访谈中,小崔问梁思礼先生:“别的不公正待遇您都不计较,但这件事对您一定有很大的刺激吧?”
85岁高龄的梁思礼面对提问,掷地有声地回答:“那位同学研究出来的导弹,当时也许就瞄准着中国;我研究出的导弹,却是保卫祖国。我为此非常自豪!”全场嘉宾报以热烈的掌声。
【1】“刺激”在词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声、光、热等引起生物体活动或变化;②推动事物,使起积极的变化;③使人精神上受到挫折和打击。“刺激”在文中应该选择第_____种解释,它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思礼是__________的儿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梁思礼为什么会感到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梁思礼的爱国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漫游。
山茶花
有一次,我问一位老农:“山茶花为什么这样美?”他乐呵呵地说:“你没有看到山茶花骨朵的那股特别劲吗?”
我这才注意起花骨朵来。果真特别!一般的花,开放前不久才打花骨朵。山茶花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了来年新花的骨朵。原来山茶花的骨朵是这样一月又一月、一季又一季地准备着。下了那么大工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啊!山茶花的骨朵,好一股特别劲儿!
(1)写出文中的反问句和设问句,并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反问句:
设问句:
改成陈述句:
(2)为什么说山茶花特别美?(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并画上波浪线。
12、阅读理解。
抗日英雄赵一曼
“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战场,她勇敢地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活动,其“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敌人闻风丧胆。
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捕。负责审讯的日本军官大野一郎,为了获取所需的情报一边以药物治疗的方式来维持赵一曼的生命,一边软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战术”进行逼供,但无论是肉体上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无畏的民族气概始终让敌人一无所获。
在无声的感染和感召下,董警官和韩护士决定暗中帮助赵一曼越狱,但在逃脱的路上,她不幸再次被捕。穷凶极恶的敌人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她神经达到让她开口的目的。在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在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人民和祖国……
敌人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对她执行死刑。在赴刑场的列车上,赵一曼提笔给儿子写下了遗书:
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而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
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得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
1936年8月2日,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深情,赵一曼从容就义,年仅31岁。
【1】从文中找合适的词语填空。
______________的民族气概 ______________的革命气节
______________的呼喊 ______________的敌人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闻风丧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穷凶极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赵一曼的什么让儿子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赵一曼说的牺牲指什么?谈谈你对牺性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抗日英雄?请列举两位。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当代和平社会,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我的小学生活
我上小学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说起来很遥远,几乎是一个空白,但有几件事,至今记忆犹新.
先说打架。我生性是外温内热,平常少言寡语,对看不惯的事便要说要骂,憋急了还会动拳头。一次姐姐被同学欺了,我不顾一切就去和他打架,谁赢谁输已经记不得了,甚至和我打架的同学叫什么名字也忘记了,只是后面的事是记得清清楚楚的:有人把我们打架的事报告给老师,和我同姓的老师把我叫去,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我骂了个狗血喷头,这还不算,他又用食指狠狠地在我头皮上锉,我头皮发胀发麻,疼得眼泪不住流了出来,可我没哭,更没有认错。
再说逃学。夏天很热,太阳黄黄地晃眼,我就逃学,去稻田里掏螃蟹。那时候田里螃蟹很多,田埂边有蟹洞,只要看洞口的泥土颜色是不是新鲜就知道里面有没有螃蟹了,我钓鱼不行,掏螃蟹还是很得手的,没用多少时间,就掏了一串,怕也有十几只吧,然后就摆渡过了四叉河,走一个多小时,到泰南镇上玩,中午没饭吃,当然也不可能有零花钱,就拿一串螃蟹换两个烧饼,算是午餐。这事父母不知道,还以为我上学读书了,后来校长家访告了状,不过,父母并没有责备我,连一句话也没说,因为我念小学时的成绩一直很好。
偷书看也是在小学的事。因为家贫,除了学校发的两本书,连一张纸片都没有,而我家的邻居是个地主,老太太嘴巴很啰嗦,老头比较严肃,却有一点书生气,他们的两个儿子是村里仅有的读书人,家里就有不少的古书,我在他家玩耍时看见,出于好奇,就拿(偷)了一本《列国志演义》回家看,小学的我居然也把这本书生吞活剥地啃完了,而且啃得津津有味,其实这也是我生平所看的第一本文学著作,我对文学的爱好就是从看这本书开始的。
有了第一次偷书看的乐趣,后面就一发而不可收了。那时的农家孩子是不可能不干活的,我放学回家书包一丢就出门,主要是挑草沤肥什么的,所以也不可能在家里看书,晚上是早早就睡觉的,因为连煤油灯也是要节省了用的,可是对偷来的书又急不可耐地想看,便动了个坏主意。我的课桌很破很旧,桌面蛀蚀不堪,我就用小刀剐了一个洞,是上课时装着听课的样子,实际上在偷偷地看书,所幸的是老师始终没有发现这个秘密,也没有哪个同学打小报告。于是我在邻居家偷了一本看完了还回去,然后再偷一本始终只拿一本,所以老先生一直没有发觉。
小学的生活无疑是贫苦而单纯的,但并不觉得乏味,即便穷,也过得无忧无虑,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吧!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说起来既好笑又有些心酸:一次父亲给人家装豆饼(做肥料),我剥了一块啃了吃,那个香啊,至今还在口舌盘旋……
【1】根据上下文,推测一下第四自然段两个词语的含义。
生吞活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回忆的事情 | 事情的起因 | 经过 | 结果 | 我是怎样的人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3】读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也可以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4】本文写到作者所看的第一本文学著作《列国志演义》引发了他的文学爱好。你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文学作品吗?书名是什么?你为什么会记得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回忆小时候的几件事里,作者重点写了偷书看书这件事。今天,我们已不需要偷书看了,但是很多孩子却不愿意读书。假如让你劝他们,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最少引用一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 读报时间 | 看电视时间 |
20.38分 | 12分 | 144分 |
(摘自网络)
材料三: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摘自报纸)
【1】上面三则材料是六年级的小宇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搜集到的。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搜集信息的渠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周国平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阅读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为了消遣,我们可以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B.我国成年国民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读报的时间。
C.阅读书籍是在和我们的右脑交流。
D.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
【4】结合三则材料,你会对那些爱看电视不爱读书的小朋友提出哪些建议?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缩句)
(2)张华站起来说:“我要去做作业了。”(改为转述句)
(3)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4)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不得不认输。(改为肯定句)
(5)晌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6)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艰苦朴素。(修改病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根据这句话的特点仿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整个森林的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改为比喻句)
2.昨天妈妈买了荔枝、苹果、南瓜等好多水果。(修改病句)
19、句子训练。
1.袁隆平问他的助手:“你们半夜来找我,有什么事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诺贝尔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制伏了硝化甘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
①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他(她)真了不起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有能力、有特长的人,请你围绕关键词“了不起”选择一两件事,把人物的本领叙述出来。注意人物动作、语言及心理的描写。
要求:
1.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2.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