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敬辞或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令堂真是慈母典范,让吾辈敬佩不已。
B.小儿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画的马那是栩栩如生。
C.拙作奉上,深感不安,请不吝赐教。
D.贤弟太客气了,愚兄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2、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第一句,概括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度。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
D.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委而去 温故而知新
B.人不堪其忧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其不善者而改之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派遣(qiǎn) 殉职(xùn) 狭隘(yì) 富饶(náo)
B. 郁闷(yù) 恍惚(huǎng) 抽噎(yè) 蜷伏(quán)
C. 嗔怪(chēn) 怂恿(sǒng) 怅然(chàng) 忏悔(qiān)
D. 干涸(hé) 庇护(bì) 假寐(mèi) 禁锢(gù)
5、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B.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C.古诗词中,“雁”可以代指书信,也可以表达思乡之情;“咏絮才”源出东晋谢道韫的诗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形容女子特别有才华、富有智慧。
D.古代称贬官为“左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龙标”即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去做官(县尉)。
6、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B.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明代学者,文学家。
D.《望岳》(杜甫)《爱莲说》(周敦颐)《游山西村》(陆游)《己亥杂诗》(龚自珍),以上作品是按作者所在朝代先后顺序排列的。
7、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恍惚 宽敞 翻来覆去
B.静默 帐蓬 麻木不仁
C.粗广 滑稽 咄咄逼人
D.位临 倜傥 结然不同
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家邻镇粤将军署 邻:邻居
B. 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 适:适逢
C.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 方:在
D. 遽诘之曰 诘:喝问
【2】【2】为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
B.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
C.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
D.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
【3】【3】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有恭小时候聪明,有神童的美誉,将军初见他是认为他是个自大的人。
B. 庄有恭之所以能闯进将军府,是因为将军府的衙役忽视了他,没看见他。
C. 面对将军的诘难和嘲讽,庄有恭能指物而对,足见他的机智聪明.
D. 将军与客人正在下棋,忽然看见庄有恭闯进来,但他并不是因此而喝问庄有恭的。
【4】【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
9、课文原句填空。
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②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④ ,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⑤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⑥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 ,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瓣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
【1】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请赏析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
【3】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
【4】—块让作者思念至深的香甜月饼,一个让朱自清泪流数次的肥胖背影,都让我们感受 到父母深深的关爱。请比较本文作者和《背影》中的朱自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5】根据例句,以“亲情”为话题,仿写两个句子。
亲情,是我疲倦时母亲端上的那盆热乎乎的洗脚水;
亲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小地主”
①它歪着脑袋,嘴巴向上翘成45度角——我看不出恐惧和紧张,它的表情就像在示威。可以肯定,这是一只雏鸟,因为它的神态太天真了,有种孩子式的任性。我初见到它时,它正扑腾着翅膀,累得气喘吁吁却收效甚微地停在大树底下。我不知道它是急于成长趁父母不在就翻窗跳出家门,还是太过淘气,总在试飞练习中逃课才造成今天的危险局面。我弯腰捡起它,它用小翅膀用力拍打着我的手,并发出带着感叹号的抗议,非常反对。如同外婆威胁童年的我“大灰狼来了”以使我听话,我教育它说:“别动,有猫!”
②它的体形比麻雀大,羽色黑灰,我们宿舍为它的身份争论起来,有的说是喜鹊,有的说是乌鸦。我总结,说它是乌鸦的人肯定出于嫉妒。我相信每个人都愿意拥有救助小鸟的机会,只不过这次的幸运落在了我头上。我从感情上不希望它是乌鸦,也许这鸟类看来是种族歧视的表现。面前摆着小米、菜叶和清水,可它不吃不喝,就在那儿歪着脖子生气,也不知道是生自己的气,还是生我的。我质问它:“凑合吃吧!难道想让我给你满处捉虫子不成?”它一翻白眼,还是不领情,干脆转过头不理我了。根据它的脾气和对食物的挑剔,我给它起名“小地主”。
③为了让小地主进食,我在洗干净的眼药瓶里装上牛奶,然后我拿着它,像一枚导弹一样向它挤射过来。小地主不知何物,大叫一声——它一张嘴,牛奶就灌进去了。我怕热量不够才放的牛奶,我想大象都能靠喝奶长大,何况你这么个小东西。书上说幼鸟在发育期食量惊人,母鸟辛苦奔波,才能勉强满足它们的胃口。如今,让我像个保姆似的代劳了。由于小地主不配合,吃饭的时候,我不得不找一个人专门掰开它的嘴,我往里填,它吃得满脸都是。它昂着半只眼睛已被糊住的小脸,气愤地盯着我。
④很快就搞清楚小地主的身份了,因为我们宿舍被它的同类包围了。高高低低的树杈上,站了数十只灰喜鹊,也许不仅它的父母来了,连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也来了。小地主一看家里来了人,马上趾高气扬,一声又一声地叫起来,也许是告我的状,反正听了它的一番陈述,灰喜鹊们纷纷声色俱厉地指责起来。为了破除扣押人质的嫌疑,我打开纱窗,让小地主自由地站在窗台。显然窗台与树枝之间的距离超过小地主的飞行能力,它张开翅膀,呆了一会儿,又理智地收拢了。灰喜鹊家长们似乎不再怀疑我的清白,当我把小地主重新拿进房间,它们没有表示出什么激烈的举动。
⑤灰喜鹊这种鸟相貌优雅,胸部是柔和的灰蓝色,还拖着长长的动人尾羽,只是叫声高亢、粗实,甚至带点儿沙哑。它们轮流看望小地主,问寒问暖,虽然亲情可以理解,但是制造出一片喧哗——读书看报的事儿在我们宿舍是进行不下去了,午休的美梦就更别想。为了不影响其他人休息,我只好每天中午把小地主带出来。烈日下,我在空无一人的校园操场上无奈地散步。我一边走一边跟小地主聊天,一个星期下来,我认同了这种说法:牙都被晒黑了。一次,小地主格外乖巧,后来我才发现事出有因,它竟然在我兜里拉屎——它使我成为一个有味道的女人。
【1】“我”为什么给捡来的鸟取名“小地主”?
【2】请你赏析第四段加横线的句子“灰喜鹊们纷纷声色俱厉地指责起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情就像在示威”、“神情太天真”、“孩子式的任性”、“太过淘气”、“逃课”、“带着感叹号的抗议”,这样写的妙处在于把鸟的特点和孩子的特点,结合得很紧密,又错位得很智慧。
B.第一段中的“教育”这两个字,看起来很平常,但是在这里却透露出作者自己对于小鸟的疼爱到了着迷的程度,疼爱竟使作者把小鸟真当成孩子,居然对它说起话来,对它进行“教育”。
C.文章第三、四自然段写作者收养小鸟,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来写小鸟:“不领情”、“翻白眼”、“不理人”、“气愤地盯人”,都很有趣。
D.文章三四段,一来是写出小鸟的无知,同时又写出了作者对它的欣赏与喜爱:孩子气,流露出了作者对小鸟从任性到调皮,从娇气到放肆,有欣赏有批评。
【4】你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它使我成为一个有味道的女人”?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小地主”怎样的情感?
12、作文
眼泪虽无声,却有着丰富的生命内涵。成功时喜悦的眼泪,分别时不舍的眼泪,读书时感动的眼泪,做错事后懊悔的眼泪……让我们在这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感受生命的印记吧。
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5)字数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