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B. 《女娲造人》是一篇寓言,以幻想的形式解释宇宙的起源。
C. 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被称为“世纪老人”。
D. 童话的重要特征是想象和夸张,它的故事是虚构的,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
2、下列字形和加点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枯槐(huái) 累赘 马嵬(wèi)坡 容颜楚楚
B. 商酌(zhuó) 修葺 血(xuè)淋淋 颠沛流离
C. 菌(jùn)子 伶仃 丁卯(mǎo)年 死生契阔
D. 刹(chà)那 震憾 胡茬(chá)儿 一以贯之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晦涩/教诲 忏悔/纤细 怏怏不乐/泱泱大国
B.德馨/告罄 度过/猜度 慷慨淋漓/一概而论
C.沉淀/绽放 点缀/拾掇 姗姗来迟/蹒跚学步
D.角色/角逐 猥琐/依偎 恶贯满盈/深恶痛绝
4、下列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
B. 这件事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了很多遍,但还是没有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C. 读了他的诗集,我对他的敬佩之感油然而生。
D. 这两本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5、下面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被誉为“圣人”,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
B.小艾沥尽心血,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他办事喜欢鲜为人知,不考虑后果,常常妨害大家的利益。
D.对于地球环境污染的加剧,仍有人不以为然,漠不关心。
6、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以隽永笔墨,深情抒发了对春天的无尽热爱和赞美之情 ,而史铁生在散文《秋天的怀念》中,借助几件小事,以明快的风格,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B. 《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先生,他是我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话剧《骆驼祥子》和《茶馆》,小说《四世同堂》和《龙须沟》等。
C.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
D. 《世说新语》的编写者是南宋刘义庆,这是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一样,都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7、读书会结束后,值日生请一位在教室乱扔空矿泉水瓶的同学捡起垃圾,这位同学却说:“我想扔就扔,你管得着吗?”听了这话,你认为值日生回答得最得体的一句是( )
A.你在公众场所乱扔垃圾是违反校规,说话还这么咄咄逼人。
B.不怕扣班级分数,您就继续扔吧。
C.您坐在垃圾遍地的教室,难道不难受吗?
D.洁净卫生的教室需要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共同努力,希望您发扬一弯腰精神,捡起垃圾,以后也不要随地乱扔垃圾了。
8、【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赵普》)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为相(等到)
B.家人发箧视之(发现)
C.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D.但当涉猎(只)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非/复吴下阿蒙
C.太祖/常劝以读书
D.家人/发箧视之
【4】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分析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至少二点))
9、默写题
默写古诗文的名篇名句。
(1)请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2句均可)。
① 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②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③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请默写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或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全诗(任选其一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秋山寻野
①那年秋天,在京郊的山区闲居。看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便走出乡院,信步朝村外走去,秋山的苍绿和空中的鸟鸣,让人流连忘返。一位出租车司机看见我说:“您老是不是想看看周围的风景?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还有…”
②我说:“就这么办吧,哪儿景致最野,你就拉我到哪儿去。
③车子大约开了一个时辰,在一个名叫“桃园仙谷”的地方停了下来。他告诉我说,进山后舍弃大路,走小路,保证会有发现。
④进山后,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尽管这儿已是大山之腹,但仍有不少游客,如过江之鲫。景区示意牌上写明,前面山腰有个大瀑布,游客们自然趋之若鹜。我则像只离了群的孤雁,沿山间小路缓缓而行。毕竟期望寻找山间的野趣呀。
⑤环山小路非常难走,既没有石阶铺路,也没有示意路标,这正是我要探秘的地方。走了一段崎岖山路之后,我发现,在路旁林木的枝条上,一缕白布条在秋风中飘摇。我猜测,这是进山人怕归来时迷路,而拴系下的路标。这个发现使我非常得意,原来,我并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寻野趣的”情痴”,早已经有先于我者叩访此地了。
⑥果不其然,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发现了几束开在山坡上的野花。继而,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⑦远眺近望,大山空无一人,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散落在绿林中间的阳光与我相伴了。静坐溪水边,想看看水中的鱼儿游弋之乐,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亮晶晶的清波中,却有五光十色的花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我伸手捡出一块琥珀色的石子,对着太阳看了看,里边红色的纹络像是血丝。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最后装进衣兜,留作进山寻野的纪念。然后,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这时才发现,刚才有见的红色,不仅仅是枫叶之红,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早熟的红果己然坠落山坡,竟然没有人来采摘。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一叶知秋,这真是秋天山野物写生。
⑧静一一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久违了,天空的美神,在喧嚣的城市,无法找到你的身影,在这寂静无声的大山深处,你带给游人的是天籁声声。时光似乎倒流过去半个多世纪,情不自禁地记起了儿时,每逢雁鸣长空,我和小伙伴们仰望雁阵时,呼喊出的童真:南来的雁,北来的雁,在我篮里下窝蛋……
⑨此刻,我虽然没了儿时的梦幻,但在大山深处看长空雁过,仍然激起自己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目送着大雁们的身影,一直消失在长天之角眼里只剩下天空扎眼的瓦蓝。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一口好酒让我爽透心扉。
⑩遥想当年的陶渊明,在桃花源的山中,常以巷巾——也就是古人头上的帽翅,过滤其自酿的白酒,以求其纯。时间跨越了一千多年,新时代的文人,虽然无法演绎陶翁的恬淡,只想摆脱开城市生活的喧嚣,在野山中享受一回独饮之乐,也算得上是难得的乐等了。
⑪出山时,秋阳高悬。司机问我:“您老玩得开心吗?我立向他表示了谢意,这真是一次沁人心脾的逍遥游呢……
【1】仔细阅读文章,探究“秋山寻野”中的“野”的具体内涵。
【2】在进山寻野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往情深——(_________)
【3】品析语言。
①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文章的第④段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①第一次知道这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是在我七岁的时候。那天,偶尔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一片沉静而美丽的湖光塔影。我目不转睛的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从自己那充满渴望的内心悄悄升起。母亲告诉我:这,就是北大。十岁,乘汽车从北大校门口经过。身边的阿姨唤我快看快看,我却固执的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
②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那稚气十足的自信,似乎预示了一段奇妙的尘缘。只是我没有想到,我会这么快就实现了童年的梦想;而且,在弹指一瞬,这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③记得才进校门时,高年级同学就带着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我赶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四百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象。而其中我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目的最小零头都不到吧!
④于是,自从小心翼翼地佩带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成了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假如一生可以被分成许多阶段,那么与北大的际遇,便是又一个新的开始。
⑤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排书架间倘徉,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有时,并不着急翻检借阅,只在书垛给我留出的窄窄的小径上慢慢地走来走去,以目光抚爱每册图书。中文的、英语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声音,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渐渐地,我的心情也变的和她们一样:沉静,愉快,安详。就这样,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一片纯洁的真理之光。
⑥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人特有的敏感,学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
⑦北大老师们的肖像也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我喜欢由这些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我喜欢师生之间那种平易而自然的关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尽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⑧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是的,总有一天,北大,我也会离你而去。你却永远年轻,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
(选自《语文素养读本初中卷》,有删节)
【1】文章第①②段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______________;第③-⑦段写“我”在北大两年里的____________;第⑧段抒发“我”对北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欣赏第⑤段画线语句。
中文的、英语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声音,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
【3】第⑥段写到“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作者喜欢北大人的哪些方面?请概括作答。
【4】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12、题目一:
临终前来送香油和鸡蛋的老王;历尽艰辛也要把台阶建成的父亲;想方设法买来《山海经》的阿长……他们都是“小人物”,弱小,平凡,微不足道,但只要你用心关注,你定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请你选择身边的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小人物”,写一写他(或他们)的故事,说一说那些感动你的细节,谈一谈你从他(或他们)身上得到的感悟。
要求:1.如果选择题目一,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与考生相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