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辽源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经市政府批准,从2019年5月1日起正式

    (2)为加快推进麻城市创新 先导区建设,该市着力破解阻碍创新发展的瓶颈。

    (3)市财政局通过集中培训的措施,让操作人员理解和 财政业务,提高了操作技能。

    A.施行 试验 熟习

    B.实行 实验 熟悉

    C.施行 实验 熟习

    D.实行 试验 熟悉

  •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提出一个人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有两种途径:  努力取得更高的成就,    降低对自我的期望。  要想通过取得更高的成就来获得幸福感往往难以如愿,   人们总是与自己身份相当的人进行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  是富豪也有自己的焦虑,因为他的比较对象不是不如自己的人,而是其他的富豪。    唯一切实可行的途径就是降低对自己的期待值。

     

    A

    一是

    二是

    当然

    如果

    那么

    /

    B

    一方面

    另一方面

    因为

    /

    就算

    总之

    C

    要么

    要么

    /

    因为

    即使

    因此

    D

    不是

    而是

    毕竟

    当然

    /

    总而言之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和霭 宛然 虚与委蛇 集思广益

    B.弥漫 膺品 三番五次 循规蹈矩

    C.绯红 厌倦 绿草如荫 黯然泣下

    D.提纲 籍贯 剑拔弩张 博闻强识

  •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表明,科学上任何重大的突破都不可能是轻而易举的。

    B.南极的冰天雪地,让他们感到一种毛骨悚然的单调。

    C.扎西老师上课风趣幽默,讲起知识点来惟妙惟肖,让人捧腹。

    D.同学们自出心裁地装扮了教室,使教室非常漂亮,充满了节日氛围。

  • 5、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不仅应成为广大游客的共识,还应成为一条带电的高压线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D.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种美味

    巩高峰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得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本文有删改)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情不能禁,接连慨叹,用两个假设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如果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_________ ”;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 _________ ”。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事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 ”,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__ ”,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3)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中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怀古》中以赤壁景象开篇引发对赤壁人物的议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六国论》中借古喻今,谈论历史供当今统治者借鉴,描写先人创业艰难,引起后世警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宦途坎坷,失意惆怅,再加上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积蓄在心中,使他泪流不止。在《琵琶行》中,表现他这种状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迁客骚人流连于山水之间,借以吟咏情性,舒展身心,发散出一种高度的生命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感。这些借景抒情的诗篇常常借用“松”这个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阳货》中孔子论及文学的社会功能,其中认为《诗》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一句是:“______。”可以增长对自然认知的一句是:“______。”

    (2)古诗文中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描写动人的音乐,如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都是通过蛟龙起舞的画面来侧面表现音乐的魅力的。

    (3)“铁衣”在古诗词中既可用来指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也可用来代指将士,作者们用这一意象来表现边塞战士们不畏严察、乐观激昂的战斗情绪,如“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无欲速,无见小利。   。(《论语》)

    (2)渔舟唱晚,     ,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3)   ,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红杏枝头春意闹”从植物的角度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从动物的角度描写了春天相似的特点。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和李贺《李凭箜篌引》里的“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一样,都用侧面烘托的技巧表现音乐的感染力。

    (3)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是最牢固的万里长城,杜牧在《阿房宫赋》设想六国如果爱护人民将产生巨大的凝聚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丁都护歌

    李白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都护歌”是乐府旧题,李白借此来写纤夫劳动和生活,寄寓悲苦沉痛之情。

    B.云阳一带,工业农业发达,为纤夫出现及其劳动繁重搭设平台,并起衬托作用。

    C.“吴牛喘月”含蓄表现天气酷热,为纤夫拖船之苦再添原因,增强其悲剧意味。

    D.“壶浆半成土”从侧面表现水浑浊,让“不可饮”更有现场感,再次强化悲情。

    2“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阎毗,榆林盛乐人也。祖进,魏本郡太守。父庆,周上柱国、宁州总管。毗七岁,袭爵石保县公,邑千户。及长,仪貌矜严,颇好经史。受《汉书》于萧该,略通大旨。能篆书,工草隶,尤善画,为当时之妙。周武帝见而悦之,命尚清都公主。宣帝即位,拜仪同三司,授千牛左右。高祖受禅,以技艺侍东宫,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由是甚见亲待,每称之于上。寻拜车骑,宿卫东宫。上尝遣高颎大阅于龙台泽,诸军部伍多不齐整,唯毗一军,法制肃然。颎言之于上,特蒙赐帛。俄兼太子宗卫率长史,寻加上仪同。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炀帝嗣位,盛修军器,以毗性巧,请练旧事,诏典其职。寻授朝请郎。毗立议,辇辂车舆,多所增损,语在《舆服志》。擢拜起部郎。帝尝大备法驾,嫌属车太多,顾谓毗曰:“开皇之日,属车十有二乘,于事亦得。今八十一乘。朕欲减之,从何为可?”毗对曰:“今宪章往古,大驾[注]依秦,法驾依汉,小驾依宋,以为差等。”帝曰:“何用秦法乎?大驾宜三十六,法驾宜用十二,小驾除之。”长城之役,毗总其事。及帝有事恒岳,诏毗营立坛场。寻转殿内丞,从幸张掖郡。高昌王朝于行所,诏毗持节迎劳,遂将护入东都。寻以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毗督其役。明年,兼领右翊卫长史,营建临朔宫。及征辽东,以本官领武贲郎将,典宿卫。时众军围辽东城,帝令毗诣城下宣谕,贼弓弩乱发,所乘马中流矢,毗颜色不变,辞气抑扬,卒事而去。从帝征辽东,会杨玄感作逆,帝班师,兵部侍郎斛斯政奔辽东,帝令毗率骑二千追之,不及。政据高丽栢崖城,毗攻之二日,有诏征还。从至高阳,暴卒,时年五十。帝甚悼惜之,赠殿内监。

    (选自《隋书·阎毗传》,有删改)

    [注]“大驾”“法驾”“小驾”都是天子出行的不同等级的车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B.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C.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D.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为/及太子废/毗坐杖一百/与妻子俱配为官奴婢/后二岁/放免为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篆书,书体。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隶书和草书等,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

    B.仪同三司,官名。始于东汉。本意指非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而给予与三公同等的待遇。

    C.受禅,原指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后来王朝更替,也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D.母忧,也叫“丁外忧”,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阎毗爱好读书,多才多艺。他出身官员家庭,长大后喜欢经史,从师学习《汉书》;他擅长草书、隶书,尤其善于绘画,是当时的妙手。

    B.阎毗治军有方,获得赏赐。他负责太子的警卫工作,大阅兵时大多队伍不整齐,只有他的队伍严肃认真,皇帝得知这个情况后,特别给他赏赐。

    C.阎毗深受信任,奉命平叛。朝廷让他负责一些重要事务,如总管长城劳役、营造坛场等;他奉命率军追赶叛逃的杨玄感和斛斯政,没有结果。

    D.阎毗临危不惧,完成使命。朝廷军队围攻辽东城,皇帝派他去宣读诏令,敌人发乱箭,击中他所乘的马,他毫无惧色,完成使命后才离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由是甚见亲待,每称之于上。

    (2)盛修军器,以毗性巧,谙练旧事,诏典其职。

    【5】隋炀帝对天子车驾的属车持什么态度?最后怎么处理?请简要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宫中一名卫士看见送药官员后问道:这东西可以吃吗?官员答道:是可以吃的。卫士于是抢过药吃了下去。楚王大怒,要处死卫士。卫士解释说:我问送药的人,他告诉我是可以吃的,我才吃了这药。我没罪,有罪的是送药的人。况且献药者所献的是长生不死药,大王如果杀我,这就成了送死药,说明献药者在欺骗大王。不如把我放了吧。楚王于是就放了他。

    上面故事中,卫士的说理本是一番诡辩,楚王最终却被说服,这件事发人深省。请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