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百色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不久,客人_______散去。莫扎特也上床睡了。可是他睡不熟,一种无名的______与不安______他。他突然起来,在格拉佛桑上弹了结尾的和音。他重新上床,睡熟了,他的精神已经获得满足。

    A.分别 烦躁 侵犯

    B.分头 烦躁 侵袭

    C.分别 急躁 侵袭

    D.分头 急躁 侵犯

  • 2、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望仆不相师 居则忽忽有所亡

    B.万被戮,岂有悔哉 累百世,垢弥甚耳

    C.至是,言不辱者 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

    D.而文采不表后也 灌夫受辱居室

  • 4、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是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中国古代四大建筑群是指(  

    A.曲阜三孔(山东)、泰山岱庙(山东)、承德避暑山庄(河北)、苏州园林(江苏)

    B.泰山岱庙(山东)、承德避暑山庄(河北)、苏州园林(江苏)、曲阜三孔(山东)

    C.故宫(北京)、曲阜三孔(山东)、泰山岱庙(山东)、承德避暑山庄(河北)

    D.承德避暑山庄(河北)、苏州园林(江苏)、曲阜三孔(山东)、泰山岱庙(山东)

  • 5、(题文)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匡:匡正  

    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B. 鄂候争之强、辩之疾,故脯鄂候 脯:制成肉干 

    将之薛,假途于邹 假:借

    C. 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恨:遗憾

    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   贼:盗贼

    D. 公子往数请之 数: 多次

    乃谢客就车 就: 登上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精神的富足,现代的一些人不仅仅满足于温饱,开始追求刺激食用“野味”,有人认为野生动物对人类有独特的滋补作用,为图一己之利,贻害众人。然而实际上野生动物的营养元素与家禽家畜并无多大差异,同时人类新发的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或者来源于野生动物。

    2月7日,华南农业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穿山甲中分离出的毒株,与此次新冠病毒毒株相似度达99%。穿山甲因为莫须有的“养生”,功效不明的“通乳”,以及人类一时的口腹之欲而被大肆捕捉,由常见动物变成了极危物种。然而实际上穿山甲携带多种体内寄生虫,可损伤人类肠胃并引发心肌炎、肺炎、肝炎等并发症,鳞片的成分也并没有特别之处,主要成分为β-角蛋白。

    事实上,人们认为很补的各种野生动物,实际上都含有许多无法预知的病毒。野生动物是生态食物链中的一环,人类肆意猎杀捕食这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不加限制地一味攫取自然资源,不加反思地打破人与野生动物相处的界限,必然使人类自身陷于险境、困境。

    (摘自中国日报《保护野生动物,亦是保护人类自己》2020年2月13日)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关于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及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

    从源头控制凤险,当务之急是以雷霆之势强化法律责任,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全面禁止滥食野生动物,避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因一时口腹之欲导致“次生凤险”。决定明确提出,违反野生动物保护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加重处罚”;对决定增加的违法行为,“参照适用现行法律有关规定处罚”;同时,要求有关部门落实执法管理责任,严格查处违反本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决定的立法指向明确,“全面”与“从严”贯穿始终,体现了更严格的管理、更严厉的打击,给心存侥幸者、艇而走险者以当头棒喝。

    (摘编自人民日报《用法治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2020年2月28日)

    材料三:

    2016年我国野生动物产业从业人员、年产值统计表

    产业

    直接从业人数(万)

    直接产值(亿元)

    毛皮动物产业

    760

    3894.83

    药用动物产业

    21.08

    50.27

    食用动物产业

    626.34

    1250.54

    观赏及宠物产业

    1.37

    6.52

    实验动物产业

    0.2

    4

    合计

    1408.99

    5206.16

     

     

    2016年我国食用野生动物养殖种类、从业人员、年产值统计表

    动物类别

    动物种类

    从业人数(万)

    产值(亿元)

    两栖

    6

    101.7

    506.48

    爬行

    17

    501.1337

    643.22

    乌类

    14

    14.7315

    76.56

    古类

    5

    8.77

    24.28

    合计

    42

    626.3352

    1250.54

     

     

    (《中国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四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赵中华表示,野生动物产业转型是大势所趋,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野生动物从业者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寻求转型之路。很多从事野生动物养殖的企业管理者和从业者,具备野生动物和生态保护有关的经验及技术知识,更加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他们可以将这些知识,用于野生动物保护,从而实现野生动物屠宰者到保护者的华丽转身。他们还可以利用周边的环境,从事动物友好型旅游产业,吸引人们去户外体验和探索自然。

    赵中华指出,可以借鉴成功经验解决野生动物养殖业转型中的阵痛。北欧国家,比如挪威、丹麦和冰岛等国家曾出现捕食鲸鱼等活动,然而从捕鲸到观鲸的商业模式转型,反而给人们带来了更多商机。

    此外,赵中华建议,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转型。

    (摘自中国网《全而“禁野”之下,野生动物产业何去何从?》2020年3月3日)

    1下列对“野生动物”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从源头控制住由野生动物传染疾病的风险,避免造成“次生风险”,须强化法律责任,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全面禁止滥食野生动物。

    B.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不仅有感染疾病的风险,而且会破坏生态食物链,必然使人类利益受损,因此,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C.谋求私利、追求刺激的心理、野生动物“莫须有”的滋补作用,驱使人类捕食野生动物,这也与社会进步、物质富足有着密切的关系。

    D.除野生动物产业从业者借助先天优势实现角色转型,企业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完成商业模式转型外,政府还应出台扶持政策,助力行业转型。

    2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过四成的野生动物产业从业人员从事食用野生动物产业,创造的产值仅次于毛皮动物产业产值,占野生动物产业总产值的近四分之一。

    B.我国2016年野生动物产业从业人员达1400万,产值超过5200亿元,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制度颁布以后,占比较大的食用动物产业将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

    C.我国2016年食用养殖动物种类、食用野生动物从业人数与年产值呈正相关关系:养殖动物种类越多,从业人员就越多,年产值就越高。

    D.我国2016年食用野生动物养殖业中,爬行类动物养殖从业人员最多,创造的产值也最大,兽类养殖从业人员最少,创造的产值也最小。

    3有人说以前人类将动物关进了“笼子”,新冠疫情是动物把人类关进了“笼子”,面对野生动物,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请结合材料来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拂晓行船所见,生动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2)荀子在《劝学》一文中,通过先设风雨兴起、蛟龙产生这两个比喻,引出了一个观点:“_________________。”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人只要努力学习,甚至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3)_____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讽刺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结果无功而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把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抱负。

  • 10、在下面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前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_________________”,借曹操这样的英雄也只是一时显赫,感叹人生短促无常。

    ②王羲之写兰亭雅集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③人生路上,有风雨也有晴天,超然物外的苏轼曾就此发出感慨:“______________,归去,______________。”

    ④学习中离不开积累。如果想表达积累对于结果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引用的古诗文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荀子• 劝学》)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5)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注】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听觉角度写环境,上句以钟鸣表现山寺安静,下句突出渡口喧闹,对照鲜明。

    B.颔联写人们沿江回到江边小村,引出我乘坐小舟归向鹿门山;同为归,然心情有别。

    C.这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用作者行踪把二者巧妙连接在一起。

    D.诗中“幽人”指庞德公,也是作者自况,表现了他喜爱并主动追求隐逸生活的天性。

    【2】孟浩然提倡诗歌创作中“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这首诗是怎样体现他的创作理论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谊匡正,王敬重焉。久之,王问仲舒曰:“越王勾践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越有三仁。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闻昔者鲁君问柳下惠:‘吾欲伐齐,何如?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繇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荀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也。”王曰:“善。”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节选自《汉书·董仲舒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

    B.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

    C.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

    D.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态/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典章、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专通经、教授生徒的官职。

    B.对策,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回答,自汉朝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五伯,即春秋五霸,说法之一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D.茂材,即秀才,跟明清时秀才一样,因避汉光武帝刘秀名讳而改称,明清乡试考中的秀才也沿用此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仲舒广招门生,宣扬儒家经典。他在室内挂上帷幕,坐在帷幕的后面讲学;弟子们后入学的由先入学的传授学业,甚至有的学生都没有见过他。

    B.董仲舒得到重用,两度担任国相。他先辅助骄傲勇武的易王,后辅助凶残蛮横的胶西王;他审时度势、巧施计谋,将江都、胶西两国都治理得很好。

    C.董仲舒廉洁正直,受到权臣嫉恨。他认为掌握大权、位至公卿的公孙弘奉承谄媚,公孙弘因此对董仲舒心生嫉恨,之后终于寻找时机对他进行了报复。

    D.董仲舒居家著书,仍然关注国事。他辞官归家之后埋头修学著书,但只要朝廷派官员到他家征询他对重大问题的意见,他都会有根有据地作出解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2)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

    5董仲舒举柳下惠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参加高考的李恩慧,被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录取。面对14000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家境贫寒的他决定利用暑假,通过卖西瓜为自己筹集学费。每次出摊前,他都会发朋友圈替自己的流动西瓜摊吆喝。消息发出后,他的朋友和当地的义工们常常赶来帮忙。8月4日,浙江卫视报道的永康李恩慧卖瓜筹学费上大学的故事,引起了广泛关注,网络转发量破千万。媒体的转载让李恩慧瞬间成了永康的“红人”,无数人开始关注这位“西瓜男孩”,短短10天的时间,李恩慧已经攒足了第一学年的学费。

    对于“西瓜男孩”攒学费的事情,网友纷纷发表评论,主要有以下三种。

    评论一:贫穷并不值得赞美、歌颂。

    评论二: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评论三:得到广泛关注的李恩慧,也许会受到舆论的绑架,失去自由选择的权利。

    对于这三则评论,你有什么看法?请选择其中两则(或三则)评论,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然后立意行文,做一个综合述评。要求态度明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