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邯郸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生物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昙花有“月下美人”之誉,白色芳香,花期约3至4小时左右,故有“昙花一现”之说,其果实呈长球形,内有多粒种子。下列关于昙花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昙花属于被子植物,其雌花的子房中有多个胚珠

    B.观察花的结构需要用放大镜

    C.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花瓣可以吸引昆虫来传粉

    D.传粉后,花粉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释放卵细胞与胚珠里的精子完成受精

  • 2、为探究牛奶变质的原因,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结合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试管①中的牛奶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通过弯玻璃管进入

    B.试管④中的牛奶变质,是因为牛奶未进行灭菌,牛奶中没有有机物

    C.两组实验的变量均是“有无细菌”,均证明了“棉花不能阻挡细菌”

    D.根据实验二现象可以得出:牛奶加热到66℃就能达到较好的灭菌效果

  • 3、2022年10月,乒乓球世界杯比赛在火热进行中。赛场上运动员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进行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活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 4、海蜇是湛江常见的海洋动物,也是吴川的三宝之一,它属于

    A.原生动物

    B.腔肠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 5、关节中能减少运动时震动和冲击的结构是(  )

    A.关节头

    B.关节囊

    C.关节腔

    D.关节面

  • 6、某同学将6种动物进行分类,下表为分类结果。他的分类依据是(       

    类群类别

    生物种类

    类群Ⅰ

    刘氏掌突蟾、黄金角蛙、朱鹮

    类群Ⅱ

    大熊猫、川金丝猴、亚洲象

    A.呼吸器官是否为肺

    B.体温是否恒定

    C.生殖方式是否胎生

    D.体内有无脊柱

  • 7、现在地球上最高等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 8、以下动物的结构与其运动方式不适应的是(  )

    A.螳螂的翅﹣﹣跳跃

    B.鱼的鳍﹣﹣游泳

    C.马的四肢﹣﹣奔跑

    D.鸟的翼﹣﹣飞行

  • 9、对生物多样性认识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物种类多样性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C.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共同构成了基因库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就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10、上课听讲时,接受声波刺激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的(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蜗

  • 11、下列关于“观察蚯蚓”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B.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C.蚯蚓的环带靠近身体的后端

    D.蚯蚓在玻璃上比糙纸上爬得慢

  • 12、某蔬菜基地的一批黄瓜生长缓慢、叶色异常。工作人员在切开根结时,发现有很小的且身体细长的线虫藏于其中。下列关于该线虫说法正确的是(  )

    A.对黄瓜的危害不大

    B.体内有完整的消化道

    C.身体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D.呈圆筒形,两端逐渐变细

  • 13、如图所示,甲、乙分别为大叶黄杨植物体上保留顶芽和剪去顶芽的枝条,从枝条的发育情况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枝条更有利于开花结果

    B.乙枝条不利于开花结果

    C.甲枝条由于保留了顶端优势,不能产生侧芽

    D.乙枝条由于打破了顶端优势,侧枝较快发育

  • 14、某同学因为严重腹泻需要输液治疗,消炎药物和生理盐水通过血管输入到他的体内。药物在体内经过的循环是(       

    A.只经过肺循环

    B.只经过体循环

    C.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

    D.肺循环→体循环→肺循环

  • 15、对某地古人类遗址挖掘过程中发现乙层有直立人化石的分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层肯定有智人化石的存在

    B.丙层肯定有能人化石的存在

    C.丁层可能有能人化石的存在

    D.丁层肯定有南方古猿化石的存在

  • 16、涡虫和水螅都有口无肛门,但它们却分别属于不同动物类群。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A.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

    B.身体呈两侧对称还是辐射对称

    C.身体有无分节

    D.体表有无外骨骼

  • 17、青蛙能跳到自身长度的12倍,跳蚤可达200倍,而体形较大的袋鼠却只有5倍。为了生存,动物在运动中发展了不同的运动本领以提高自身的生命效力和生活质量。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意义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扩大了陆生动物的活动空间

    B.有利于动物生殖和繁衍种族

    C.有利于动物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

    D.有利于动物物种的进化

  • 18、2023年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成都开幕,以大熊猫“芝麻”为原型的大运会吉祥物“荣宝”以憨态可掬的形象正式亮相。下列关于大熊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熊猫胎生、哺乳大大降低了幼仔的死亡率

    B.大熊猫体温不恒定

    C.大熊猫的牙齿没有分化

    D.大熊猫属于爬行动物

  • 19、“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须臾十来往,尤恐巢中饥”,与诗句有关的生物学知识的理解错误的是(       

    A.根据孵化时雏鸟的发育程度分析,诗句中的鸟属于晚成雏

    B.鸟的生殖发育过程中都有筑巢、孵卵和育雏行为

    C.亲鸟复杂的繁殖行为,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D.鸟类在养育幼雏期间捕食大量农业害虫,我们要爱护鸟类

  • 20、眼、耳是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下列关于眼、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患有近视的人可戴凸透镜矫正

    B.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对耳朵没有影响

    C.人的眼有的呈黑色,有的呈蓝色,与此相关的结构是角膜

    D.鼻咽部有炎症时,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中耳炎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皿编号

    种子的数量

    种子所处的外界条件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且相同

    A

    50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 20

    B

    50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10

    C

    50

    培养皿底部垫有干燥的滤纸 20

    D

    50

    培养皿中的水淹没种子 20

    1如果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  

    2若需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     两组培养皿做对照实验

    3如果用培养皿A有空气和D无空气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发现A组种子能正常萌发,D组种子不能萌发,这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

    4若要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结果分析

    第一步: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滤纸,并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取等量的两份种子分别放人两组培养皿中温度控制在20℃

    第二步:将一组培养皿置于 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

    结果分析:如果两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的结果基本相同,则说明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   填“没有”或“有”影响

     

  • 22、流水清澈、鱼儿畅游、绿岛如茵…”不久的将来,太白湖就将向人们呈现出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近年来,我市对太白湖展开了生态修复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生态修复过程采取了 的措施,这主要是为了增加分解者的数量,以促进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形成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的水、二氧化碳和 ,从而实验水质的净化。

    2曝气机能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以满足水中生物 作用的需要。

    3生物浮床由各种水草组成就像水中的绿岛,它与内河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4生物浮床还为鱼儿提供了庇荫处,许多鱼喜欢在这样阴暗的环境中活动,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 对鱼生活的影响。

     

  • 23、由于环境的变化能引起生物变化,如果这种变化引起的是遗传物质的改变,也就是说这种改变能在后代重复出现,那么这种改变就叫做_______ 的变异。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基因越相近,如果近亲结婚,那么婚后所生的子女患_______ 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 24、实践应用把动物行为的名称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保护色  种内互助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寄生关系  共生关系 拟态  种内斗争

    1杂草与水稻

    2兔与草

    3小丑鱼与海葵

    4小狗与虱子

    5一群蚂蚁通力搬运食物

    6根瘤菌与大豆

    7两只公鸡打斗

    8七星瓢虫与蚜虫

    9动物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10生物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

     

  • 25、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不超过 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 26、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进化发展大约分为四个阶段:即 阶段、能人阶段、 阶段和智人阶段。

     

  • 27、运动是以骨骼为________,关节为_______,骨骼肌收缩为_________形成的。运动消耗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_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 28、完成生男生女的遗传图解。

    图中①为________;②为________

  • 29、请用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在教室玩耍,小刚的手不小心被钉子扎了一下,立即缩回,这属于________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这时,突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老师来了!”,教室里马上安静了下来,这属于_________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后一种反射活动还与人类特有的____________中枢有关。

     

  • 30、病毒虽形态多样,但结构简单,都是由   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病毒没有

    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_________体内。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请将以下动物分类,并将分类的正确答案字母分别填入前面相应的括号内。

四、判断题 (共1题,共 5分)
  • 32、由于转基因食品集合了优质的基因,因此可以放心使用。   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2题,共 10分)
  • 33、学校严禁学生带食品进入教学楼,未吃完的食品散落在教室的各个角落或垃圾桶极易滋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导致各种传染病的流行。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遵守学校的卫生纪律,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展开“探究残留食品的堆积是否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的活动。

    提出问题:残留食品的堆积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吗?

    作出假设:_____

    制订计划

    ①准备好三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并分别编号(1号、2号、3号);

    ②将1、2、3号培养皿分别置于无菌操作台、无残留食品堆积的垃圾桶、有大量残留食品堆积的垃圾桶处,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

    ③然后将三个培养皿均置于恒温箱中进行培养,并每隔5小时观察记录一次。

    (1)将上文中的横线部分补充完整:

    (2)设置1号培养皿的作用是_____,步骤②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一般方法中的_____

    (3)如果实验结果是_____,则说明残留食品的堆积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

    (4)残留食品给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提供了_____,引起了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

  • 34、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在饲养金鱼时,发现金鱼不时浮上水面直接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该小组选择了18条大小相当的金鱼,按下表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组号

    溶氧量/(毫克·升-1

    培养环境

    呼吸频率/(次·分钟-1·条-1

    第一次统计

    第二次统计

    第三次统计

    4

    隔夜自来水

    113

    111

    112

    6

    隔夜自来水

    76

    78

    74

    8

    隔夜自来水

    58

    59

    60

    (1)根据对照实验原则,表格中甲组的金鱼数量是__________条。该实验假设引发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因素是__________。除此因素外,其他的条件都要求__________

    (2)将表格处理后可得到上图所示结果,图中x的数值为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统计了3次,我们合理处理这些数据就是取其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4)该实验可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高,金鱼浮头次数会越__________

    (5)鱼鲤由鲤丝组成,它能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因此,从鲤盖后缘流出的水的成分变化是_________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减少,_________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增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判断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