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省、行枢密院、行御史台是元地方行政、军事、监察的三大机关。《行台体察条例》规定行御史台有权弹劾行中书省、宣慰司及以下诸司官吏。元朝的这一制度设计( )
A.折射出行省地位的下降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C.说明行省体制已固定化
D.表明政府加强对边疆管理
2、如图漫画选自民国四年结束之际出版的《神州日报》,漫画作者对本年度重要事件进行了总结,漫画后面是堆的厚厚的已经捆扎好的各式各样的文件,上面分别写着“中日民四条约”“党人录”“水灾星文”“风灾电”“请愿书”“劝进表”;最前面则放着几张刚刚运送来的还未来得及捆扎的文件,上面写着“滇事近闻一束”。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 )
A.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B.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C.民国初年自然灾害频仍
D.袁世凯积极复辟帝制
3、中国古代有些统治者为加强统治,解决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问题,曾经采用过类似“一国两制”的办法进行治理。下列制度中具有明显“一国两制”特征的是( )
A.秦朝推行郡县制
B.契丹南北面官制
C.金朝猛安谋克制
D.元朝实行行省制
4、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他在书中称誉“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在中外进步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斯诺在书中赞誉的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西安事变
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5、战国时期在郡县之外仍设有封君,封君拥有大小不同封邑,有征收赋税及其它特权。但在其封邑之内,必须接受国君命令,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派遣到封邑,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分封制度重新恢复
B.国君封君权力相互制约
C.中央集权趋势明显加强
D.地方监察制度逐步确立
6、观察历史地图有利于形成时空观念。对下列如图和如图战役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图1是进入相持阶段后取得的最大胜利;图2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序幕
B.图1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图2的胜利,振奋了人们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C.图1是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大捷;图2使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图1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图2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
7、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下列不属于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化作用的是( )
A.政治近代化
B.国防近代化
C.工业近代化
D.军事近代化
8、下图所示是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盐税改革后,不同史料对盐税收入变化情况的统计。据此可推知,此次盐税改革( )
A.加剧了当地百姓的生存负担
B.有效保障了政府财政支出
C.推动了官僚资本的快速发展
D.因过程混乱导致统计失准
9、下图是中国近代工业厂数和资本统计图(部分),对这一时期工业发展情况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B.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C.工业结构发展更趋于均衡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成效
10、下图所示的制度变化( )
A.促进了封建经济产生
B.巩固了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体现了儒家崇德尚贤思想
11、1860年以后,湘、淮集团的首脑人物担任了战区各省的督、抚大员。他们重组地方政权,将辖区内布政使、按察使两司降为督抚属官,由其部将担任。这一变化表明清朝( )
A.选官制度发生变革
B.内忧外患局势缓和
C.中央权力逐渐下移
D.大力推进洋务运动
12、近代中国某理发店在门外贴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的告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保我主权”等口号响彻神州大地。这些告示、口号反映的事件( )
A.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B.促成巴黎和会中国外交胜利
C.弘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D.彰显了中共的领导组织能力
13、北宋前期黄老政治思想颇为流行。宋太宗时期任命有“为人糊涂”评价的吕端为相,在制辞中,太宗明确勉励其“思尧舜以致君,无使其不及,体黄老而行化,用致乎无为”。这表明北宋前期( )
A.道教思想影响政治
B.君主专制明显加强
C.因循保守渐成风气
D.政治制度过于僵化
14、康熙指定少数亲信官员将地方舆情、粮食收成、自然灾害、粮价之类信息亲自缮就奏折,单独呈送皇帝,地方大员、中央官员不得与闻。康熙此举( )
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B.推动了农业的稳步发展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可能性
D.保障了地方物价的稳定
15、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的三则史料,由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虫,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A.三公九卿制度
B.皇帝制度
C.内外朝制度
D.禅让制度
16、延安、井冈山、瑞金、遵义、西柏坡,被誉为我国革命的五大圣地。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重要会议( )
A.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B.奠定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标志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17、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称:“自晋氏渡江,三吴最为富庶,贡赋商旅,皆出其地。”江南地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政府大力提倡种植经济作物
C.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方的沟通
D.统治者的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18、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 “斋”则专指素食,从限制饮食时间转变为饮食内容,延伸出“禁食酒肉”的戒律,相较于印度佛教则更为严格,是中国僧人饮食的独特之处.这表明( )
A.佛教在中国发展兴盛
B.佛教逐渐趋于本土化
C.佛教坚持以简朴为本
D.佛教吸收道教养生学
19、有研究数据表明:“……中国抗战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按照1937年的比价,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为186万人,其海外兵力为358万人,在华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等等,这些说明了中国抗战( )
①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0、战国时期的货币呈现出新特点,天然货币和实物货币减少,金属铸币占据了主要地位,表现出更小、更轻、更简的发展趋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长途贩运贸易频繁
C.赋税制度的优化
D.国家分裂势力加剧
21、4世纪中叶,阿克苏姆帝国确立了基督教立国,在与埃及、阿拉伯半岛、波斯、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进行的长途贸易中,输出黄金、象牙,犀牛角、河马皮和奴隶,进口各种纺织品、刀、剑和杯子等。这反映出该国
A.对外贸易较为兴盛
B.手工业技术先进
C.成为政教合一国家
D.经济上自给自足
22、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德国访问时指出:“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习主席这句话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的主要是郑和下西洋( )
A.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B.推动了对外贸易巨大发展
C.敢为天下先的时代精神
D.展示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
2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2022年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18%左右,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这说明我国( )
A.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B.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C.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D.完成民族伟大复兴
24、下列内容是近代史上中国各地民众抗击侵略军的斗争,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 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 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5、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以下是反映这一时期中外交流的史料
上述材料中可以作为研究东亚文化圈史料的是:________;
可以作为研究唐代对外交往的一手材料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26、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________,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________”。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________”
27、时代塑造思想,思想引领时代,不同时代,诞生了诸多不同的思想家,请将相关人物与其主张、成就匹配。(用字母表示)
A.孔子 B.老子 C.董仲舒 D.韩非子
人物 | 主要成就 |
① | 创立道家学派,提出朴素辩证法思想 |
② |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
③ | 倡导法治,主张君主专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④ | 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礼 |
28、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一带发现殷墟遗址,在遗址出土的大批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被称为________。
29、________月________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高喊“________,________”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使得从________开始的学生爱国运动向________发展
30、解放南京: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________,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31、提出“八字”方针
(1)时间:________年冬。
(2)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4)成效: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32、经过:义和团提出“________”的口号进行反洋斗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评价: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________倾向,也存在明显的________行为,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他所提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________,使外国列强认识到瓜分实属下策
33、从________末年起,________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________的目的,严厉禁止________,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
34、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发起________,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在《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二
(中美)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翔题交换意见。
——摘自1972年2月29日《人民日报》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中美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理由是否正确?为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是如何变化的?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私有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材料二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 间 | 年均增长率(%) |
1953~1957年 | 4.5 |
1958~1962年 | 4.3 |
1963~1965年 | 11.1 |
1966~1970年 | 3.9 |
1971~1975年 | 4.0 |
1976~1980年 | 5.1 |
1981~1985年 | 8.1 |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37、阐述《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意义。
38、1956-1966年,中共的失误?(政治上、经济上)。如何调整?
39、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中国近代史,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指出1840年至1900年间日本侵略者直接参与的战争有哪些?
(2)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仔细观察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请你分别指出这三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每次战争各一句话)
(3)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是哪个条约的哪一条款?
(4)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社会各个阶级的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请列举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革命斗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