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20年代,鲁迅在书中写道: “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的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
B.民主共和道路艰难曲折
C.军阀割据混战的动荡局面
D.君主政体符合中国国情
2、面对日本倭寇和东渐的西方势力,明、清政府严格限制私人海上贸易,并在沿岸设立哨所,加强防卫,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这反映明清时期( )
A.政府毫无守疆意识
B.民间贸易已被禁绝
C.有效抵制列强侵犯
D.朝廷海防意识不足
3、汉初,“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在各地设盐官、铁官,掌管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还下令将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的这些举措是为了( )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贯彻政府的民本思想
C.强化对经济的控制
D.解决地方豪强的问题
4、有学者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实施的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结合所学,推知与这三个步骤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
A.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B.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
C.土地革命、解放战争、改革开放
D.解放战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5、2023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表示,神木石峁遗址核心区域发现了最高等级墓地,墓地与皇城台“大台基”共同构建起皇城台上“前宫殿后墓地”的基本格局。另外,墓地中南区墓葬具有连排分布和围绕墓葬建有石墙等特征,表明石峁文化高等级墓地已具有成熟的规划意识和墓上建筑,或已形成墓园雏形。皇城台高等级墓地更加彰显出石峁社会的文明化程度,据此可知( )
A.当时已经形成了以石峁为核心的中原文明
B.这是石峁已进入早期国家形态的重要实证
C.表明中国很早就形成非常成熟的城市规制
D.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6、下图为晚清时期的一幅漫画《禁口不谈天下事》,温度计上标有“立宪”字样。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促进预备立宪运动
B.预备立宪运动受到各阶层赞同
C.作者旨在揭露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
D.清政府对预备立宪持支持态度
7、少数民族曾在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上写下灿烂的篇章。你知道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哪一个吗?( )
A.辽
B.金
C.元
D.清
8、五京制度源于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阴阳五行说“和“东,南、西、北、中”的“五方说”。辽朝创建了五京制度,五京分别为上京、中京、南京、东京、西京。其中上京和中京主要位于草原地区,上京为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中京为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这可用以说明( )
A.儒家文化在草原地区普及
B.辽朝中央集权程度较弱
C.南北面官制影响都城建制
D.辽朝的汉化过程的推进
9、明万历年间,苏州“城中机户数千”,雇工“数千人”。乾隆时,苏州东半城更是“专其业者不啻万家”,“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 )
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民营丝织业得以较大发展
C.全国普及雇佣劳动
D.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
10、魏源提出“沿海商民有自愿仿效厂局以造船械,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的主张。他还说,美国总统“总无世袭终身之事”;选官举贤自下而上公举,“可不谓公乎?”这意味着魏源( )
A.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有一定的近代资本主义思想
C.呼吁兴办中国近代新式工业
D.表达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憧憬
11、据记载,曹丕在接受汉帝禅位后,立即实施了迎合中原名门望族的九品中正制;孙权的家族久居江东,在长江南北的世族豪强中颇受拥戴;“织席贩履”出身的刘备也依靠荆、益两州地主的支持而得以称帝。该局面的形成根源于( )
A.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B.农业生产格局的变化
C.农民与地主矛盾的激化
D.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12、魏晋时期,长江下游粮食产量提高,土地价格增长,经济繁荣的地区从过去寥若星辰的"点",扩展为遍地开花的“面”。出现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赋税制度变革
B.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C.北方人民南迁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3、小麦原本以中国北方为主要栽培地区,北宋末南宋初,南方对小麦的需求量骤然增加,南方农民种麦的积极性得到刺激。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
B.政治局势发生较大变动
C.稻麦复种制度的推广
D.海外贸易发达需求量大
14、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它们的问世反映出( )
A.科举制发展推动科技进步
B.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C.科学理论获得重大突破
D.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5、中国共产党“二大”的主要内容是( )
A.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B.组织和领导中国工人运动
C.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
D.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16、清朝大事记(部分)。下表反映的主题是( )
时间 | 事件 |
1638年 | 清朝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
1684年 | 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
1762 年 | 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
1727—1793年 | 从 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
A.宗藩关系的确立与发展
B.清朝边疆危机的显现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专制集权的空前强化
17、辛亥革命以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不超过60万人,到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有200万人左右。这说明辛亥革命( )
A.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觉醒
B.有利于近代工业合理布局的形成
C.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一定程度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8、下表是有关《诗经》研究的部分代表性观点,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
学者 | 观点 |
司马迁 |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有三千余篇,经孔子去其重,取三百五篇。此说多为后人所赞同,如班固等人 |
孔颖达 | 《毛诗正义)认为:从经传所引诸诗看.存者多而亡佚者少,不容孔子十去其九 |
朱熹、叶适 | 认为孔子只是刊定而已,谈不上删与不删 |
现代学者 | 司马迁生当西汉初.所见材料多,删诗与否,亦有不同说法,但他取三千之说,必有依据 |
A.研究《诗经》不能以《史记》作为参考史料
B.历史的真相随着时代发展一定会被揭开
C.历史叙事通常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D.《诗经》由不同时代学者搜集和整理而成
19、秦废分封行郡县,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北宋文官任知州并设通判,元朝实行行省制。这反映了( )
A.儒家独尊地位确立
B.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
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20、辛亥革命爆发之初,安徽的革命党曾敦促巡抚朱家宝宣布独立,但朱家宝说道:“家宝食清之?死清之事,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之后,袁世凯发来密电,让其顺应潮流,他才宣布独立。此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革命严重脱离基层人民群众
B.辛亥革命没有结束封建帝制
C.革命伊始即隐藏失败的危机
D.辛亥革命没有实现移风易俗
21、阅读下图,对其判断正确的是( )
I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II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III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
A.中原文化区出现了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
B.甘青文化区完全属于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
C.考古工作者在江浙文化区发现了大量的粟
D.中华文化星罗棋布奠定多元一体发展基础
22、《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2021年,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葬遗址新出土了刻有“太保(召公)墉(筑城)燕”的青铜卣。由此可知( )
①铭文印证了《史记》记载 ②青铜卣铭文实证北京建城历史
③燕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 ④召公通过修建城墙对抗商纣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陆续废止了种种变法政令,但她认识到在领导权以外的各项事业,必须依靠新人去办;而新的人才旧办法是培养不出来的,只有改用新办法,为此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其根本目的是( )
A.借此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
B.培养精通西学的各类人才
C.改变自己的政治保守形象
D.认识到新式教育的先进性
24、1952年4月,周恩来说:“为了表示外交上的严肃性,我们又提出建交要经过谈判的手续。我们要看看人家是不是真正愿意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这( )
A.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B.促进了亚非拉国家的团结合作
C.落实“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
D.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5、法国竞选议员的活动如火如荼之际,维克多自豪的说,他的祖辈在14世纪的时候就以贵族的身份参政了,当时的机构是________。
26、“______”
(1)袁世凯死后, ______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
(2)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______”。
(3)______: ______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______复辟。
27、郡县制起源于___________后期,各大国在新吞并的土地上不再进行分封,该而设郡县。郡县长官由____________,不能世袭。__________时期,各大国已经广泛实行郡县制。
28、政治上,日本侵略者实行“________”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1940年3月,在日本扶植下,________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并签订大量卖国协定
29、过程
(1)开始:________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左”倾错误领导人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损失巨大。
(2)转折:________
①时间:1935年1月。
②内容: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③意义:开始确立以________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红一军长征过程: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________→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4)结束
①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30、《 》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则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1、将下表补充完整。
地区 | 朝代 | 管辖机构 |
新疆 | ① | 河西四郡 |
西域都护府 | ||
唐朝 | 安西都护府 | |
北庭都护府 | ||
清朝 | ④ | |
西藏 | 元朝 | ⑤ |
② | 驻藏大臣 | |
台湾 | ③ | 澎湖巡检司 |
清朝 | 台湾府 |
32、(1)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和宗法制,宗法制继承原则是________。
(2)秦朝在中央实行________,三公是指________、太尉和________;汉武帝将左右亲信近臣组成________;宋代设________分宰相的行政权、设________分宰相的军权、设________分宰相财权。
(3)元代在地方实行________,同时设立________,管辖________和________、青海部分地区。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清朝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________,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________,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3、失败
(1)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________的指导,没有________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
(2)影响: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引起________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光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4、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___,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5、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其主张三民主义的含义是?
36、宦官专权的表现?
37、试写出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独立的主要历程。(按时间先后,不得有遗漏)
38、少数民族封建化的主要表现。
39、一战后召开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