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自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丽中国》以歌舞为主,融入京剧演唱、茶艺表演、少林武术等元素,加上奇幻的灯光、震撼的音响,一幅美丽的中国大写意,声光舞影流溢着浓郁的中国情。

    B.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C.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确实有能量剥夺太多本该鲜活滋润的生命,但地震却没有能量剥夺站立在废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坚强。

    D.网友们纷纷撰写微博,围绕着“追星”的话题,或幽默,或自嘲,或“假正经”一番,捧腹之后,总有一种耐人寻味留在心中。

  • 2、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左迁,贬官,降职;出官,指京官贬黜到地方任职;迁谪,指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C.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辛弃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苏轼。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305篇,又称“诗三百”。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登上达州风凰山的风凰楼后,游客们十分兴奋,他们居高临下,指点江山,赞美着眼前的大好风光。

    ②我们到景点游览时,对身边的环境要秋毫无犯,要做一个爱护环境、乐于分享的有素质的人。

    ③从事科学探险的志愿者要有殒身不恤的精神,但领导者和组织者要尽全力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④面对半期考试优异的成绩单,他欢欣鼓舞,切齿拊心,下决心要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⑤欧美以查核武器为名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但在伊拉克重建时图穷匕见——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资源。

    ⑥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老师还常被各种名目的诸如“最萌宝贝”之类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③⑤⑥

  • 4、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③为击破沛公军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⑤大王来何操  ⑥沛公安在 ⑦客有吹洞箫者

    ⑧月出于东山之上 ⑨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⑩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A. ①/②/③⑦⑩/④⑧/⑤⑥/⑨

    B. ①⑤/②④/③⑨/⑥/⑧/⑦⑩

    C. ①②/④⑧/⑤⑥/⑦⑨/③⑩

    D. ①⑤⑥/②/③⑨/④⑦/⑧⑩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迎接国庆节的到来,我县最大的康乐家园社区活动室里,一些书法爱好者正在舞文弄墨,进行着书法比赛。

    ②亚洲投资银行的顺利成立和运营,将惠及亚投行各国,也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这是不言而喻的。

    ③对于刚刚起步开始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无论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都要脚踏实地,登高自卑,决不能好高骛远,妄想一步登天。

    ④政府和企业都在处心积虑的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只要毕业生要求放低一些,就业并不是一件难事。

    ⑤单调的生活、狭窄的空间和严格的管理让人对航母生活新生厌倦,但航母追梦人依然甘之如饴,执着追求强军梦。

    ⑥高三一轮复习对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至关重要,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粗心大意,不假思索,所以成绩提高很慢。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绝代勇将张自忠

    张秋铧

    1940年5月23日,10万军民聚集在湖北宜昌城内外,为一位殉国的将军送行。就在前一天,将军的灵柩被抢运到宜昌,本想用汽车将将军的灵柩运到长江码头,然后乘船溯江前往重庆安葬,但宜昌的军民不肯,坚持要用十里长街相送、人工抬棺材的方式,送将军走完这抗日战场上的最后一程。

    这是一位连最残酷的敌手、凶暴成性的日军,都为之脱帽致敬的绝代勇将:在湖北战场上壮烈殉国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上将张自忠将军——二战时期,盟军军衔最高的阵亡将领。

    战火仍在延续,日军的飞机反复在宜昌城上空盘旋,随时有轰炸人群的可能,但10万军民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哀送将军。日军似乎也很配合,尽管战机几次低空盘旋,但他们并未轰炸送葬的队伍。

    那是1929年,张自忠升任西北军第六师师长,有一次一个营长侵吞士兵存款,张自忠查实后,立即集合全师干部,当众责打了这个营长200军棍,并撤职镣押。张自忠经常在深夜巡视士兵寝室,帮士兵盖被子,每逢星期天,他还经常拿钱和吃喝的物品,给军队里受伤的士兵。平日里,他和士兵们穿着一样的军服,吃着一样的大锅饭。为了磨练官兵意志,他在冰天雪地里自己带头脱掉大衣,要士兵们跟着他一起进行雪地行军训练。由此,张自忠的部队以“将不畏死,兵不惜命”而著称。

    1937年,在卢沟桥抗战后,二十九军决定战略转移离开北平,军长宋哲元在撤退之际,要求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留下担任北平市长与日军进行周旋。外界并不知张自忠奉了密令留下,当时国内的报纸,纷纷责骂张自忠是无耻汉奸,将其称为“张逆自忠”;为了洗刷这个罪名,张自忠秘密潜逃离开日军监控,南下向蒋介石汇报北平战守经过。

    1938年返回部队后,张自忠面对部队官兵痛哭失声:“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

    1940年,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退守重庆,日军为了进攻重庆,连续进攻襄阳、鄂西一带。

    5月1日,张自忠亲笔给三十三集团军的各部队和将领写信昭告:“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5月16日,日军获悉国军有高级将领正在南瓜店一带指挥作战,随即调集飞机和重兵,猛烈轰炸我方阵地,三十三集团军属下的七十四师主力弹药将尽,部队电话询问张自忠可否先行退却,张自忠回答道:“现在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正是军人杀敌报国之时,子弹打完了,要用刺刀杀,刺刀断了,要用拳头打,用牙齿咬。”

    上午11时许,三十三集团军的警卫团阵地被日军突破,激战到中午时,张自忠手下的2000多官兵几乎全部战亡,他身边仅剩下几十名警卫人员,将士们也仍然誓死保卫着他,并一面高喊:“司令快走,司令快走!”

    张自忠的副官马孝堂,向来救援的国军讲述着:“总司令猛然前扑,旋又立起,右肩后流血了!很显然是被炮弹碎片炸伤了。到了十里长山,还在指挥,接着左臂也在流血!但是总司令仍然站在那里,怒目圆睁,大声呼喊着,指挥着。”“他的腿上也流了血,血湿透了袜脚。我见总司令突然向后一歪,右胸就往外喷血,总司令脱了上衣军装,让我给他裹伤,血如泉涌。我刚包扎完,敌人就一窝蜂上来了!”

    对于张自忠将军的阵亡过程,侵华日军在《231联队史》中也有记载:“第四分队的藤冈一等兵端着刺刀向敌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站起来,眼睛死死盯住藤冈。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三米的距离时,藤冈从他射出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此时,藤冈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心起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这个高大身躯再也支持不住了,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噩耗传开后,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回张自忠将军的尸体,最终经增援的38师官兵浴血奋战,张自忠的遗体被抢运回后方,因此也就有了宜昌十万市民为将军送行的感人场面。

    不久,蒋介石为张自忠题词:“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宜,终换得马革裹尸还!”

    毛泽东为张自忠题词:“尽忠报国”。

    (节选自《捍疆卫士张自忠》,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部分写宜昌军民十里哀送张自忠将军的场面,渲染了一种悲恸的气氛,表达了抗战军民对这位爱国将领的崇敬之情。

    B. 小说在构思上采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张自忠将军战死疆场,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再写主人公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故事。

    C. “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这既表达了张自忠将军誓死报国的决心,也暗示他唯有战死沙场才能洗刷汉奸罪名。

    D. 国共两党的领导人都对张自忠将军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蒋介石着重于称颂其战绩,而毛泽东则着重于褒扬其爱国主义精神。

    2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一文中,在易水送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前而为歌的歌词是“________________ ”。

    (2)《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3)《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是说遇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学习,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从内心自我反省。

  • 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长者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路认为自己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千乘之国”,可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其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解释了其“哂之”的原因。而曾皙的志向是暮春时节,换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回来。

    (2)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一生叹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的诗句,再现当时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居然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而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江南各朝相继覆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写六朝旧事随着流水一样消逝,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飒的自然景物,更不能再见到什么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绮丽。尾联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广纳贤才的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衰弱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了周瑜在谈笑之间“_____________”的儒将功勋;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一句描绘宋武帝刘裕挥师北伐的威猛气势。

    (4)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琵琶曲的高亢激越,十分生动形象。

    (5)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与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

    (6)老子《道德经》说“千里之行”要“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以“千里”为目标,从反面强调“积累”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文中频频出现“烟”的意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一句描写村落炊烟随风飘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开头“_________”一句形容大海上烟波渺茫。

    (2)杜甫《登高》中,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景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______”,以美女衬英雄;再写“__________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山路崎岖盘旋,时间飞快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缘情,亦蕴理,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传达出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词的上阙,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节选)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词的上阕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湘江秋景图?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居正,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B.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古人“名”和“字”是分开的,“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张居正,字叔大。

    B.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C.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D.《明史》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而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张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张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皇帝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张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张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张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

    C.张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张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

    D.张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2)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5】张居正作为少有的治世能臣,是明朝中兴的主要推动者和缔造者,他为改善国家财政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简要作答。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每一个人都有“面对”的经历,如面对他人、面对生活、面对自然、面对拥有、面对荣誉、面对嘲笑、面对诱惑、面对成功、面对失败、面对挫折、面对挑战、面对灾难、面对倒地的老人……

    在“面对”上述某种情况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有一种态度和思考,或清醒、或困惑、或果断、或迟疑、或犹豫、或比较、或逃避、或权衡……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