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图木舒克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物理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2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可扫码实现手机支付或进出场所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被扫描的二维码是光源

    B.通过手机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缩小的实像

    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需将二维码靠近手机

  •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驶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速度的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少,说明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 3、小明用放大镜看物理书上的字,放大镜距离字11cm时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字,放大镜的焦距可能是(  )

    A.5cm

    B.10cm

    C.11cm

    D.20cm

  • 4、生活中经常要测量,测量的结果会产生误差,误差会影响测量精度。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厘米,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毫米

    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大

    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

  • 5、使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正确的做法是(  )

    A.温度计的玻璃泡部分浸入液体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立即读数

    C.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在液体中,但不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D.可以将温度计拿出来读数

  • 6、如图,将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红、蓝圆环粘成“8”字,将其竖直放入水中,下边的蓝环刚好浸没。关于在水面上方看到的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A.水中的蓝环是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

    B.红环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实像

    C.红环在水中的“倒影”比水面上的红环更明亮

    D.红环在水中的“倒影”和看到的蓝环完全重合

  • 7、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选用精密的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D.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 8、如图,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升华形成的

    B.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

    C.图丙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FG段吸收热量

    D.图丁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 9、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质量变小了

    B.铁块熔化成铁水,质量不变

    C.1kg钢材比1kg木材所含的物质多

    D.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手中粉笔体积变小了,但质量不变

  • 10、如图所示甲和乙是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减小

    B.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甲物质的体积较大

    C.体积为5cm3的甲物质,质量为10g

    D.甲物质的密度与乙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 11、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在BC段温度保持不变,物质不断放热

    B.在AB段物质处于液态,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

    C.该物质的凝固点为40℃,此温度下一定处于固液共存态

    D.该物质为非晶体

  • 12、根据生活经验,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200kg

    B.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C.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25m/s

    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 13、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使人恶心、神经错乱。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具有较小的(  )

    A.传播速度

    B.振动频率

    C.振动幅度

    D.传播能量

  • 14、下面有关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B.“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隔空吸物”,说明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D.“卵与石斗,麋碎无疑”,说明相碰时只有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不受力

  • 1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在玻璃板与蜡烛A的像之间放一不透明挡板,从A这一侧看玻璃板的后面,再也看不到A的像了

    D.保持AB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 16、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A.撞击声响度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B.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C.撞击月球产生的声音音调太低

    D.月球受到撞击时不产生振动

  • 17、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滑雪板底面积较大

    B.图钉帽面积做得较大

    C.拖拉机装有宽大的履带

    D.安全锤的锤头做得很尖

  • 18、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诗句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色辨别出钟声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 19、同学们在练习单位换算时有如下解法,下列计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5.2m=5.2m×100=520cm

    B.5.2m=5.2m×100cm=5.2×102cm

    C.5.2m=5.2×100cm=520cm

    D.5.2m=5.2÷1000=5.2×10-3km

  • 20、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A.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C.观察刻度尺是,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D.读数时,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 21、飞机向地面俯冲,飞行员看到大地扑面而来,这时飞行员选的参照物是(          

    A.大地

    B.太阳

    C.漂浮的云彩

    D.飞机

  • 22、对于正常眼来说,外界的物体不管是远处的还是近处的,在视网膜上成像后,所成的像都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 23、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如图是远处物体在某人眼睛里成像的光路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的透镜分别是(  )

    A.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 24、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A.树荫下形成光斑

    B.斑马倒影

    C.放大的文字

    D.日全食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从左向右,声音的音调依次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我们听到这些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入耳朵的。

  • 26、有一种干湿泡温度计(湿度计)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裹着湿布,另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包裹着湿布。将其放在室内一段时间,其中____(“包”/“不包”)湿布的温度计显示的是室内温度;如果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差越大,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湿度)就越____(“高”/“低”)。

  • 27、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与镜面夹角为15°,则反射角为_____

  • 28、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m/s,光在其他透明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___(选填“快”、“慢”或“相同”).

  • 29、在彩云中学质量检测的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声音是声带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传入考生的耳朵的。声波的范围很宽,声音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之为______,低于20Hz的声音称之为______。减弱噪声的有三种方法,公路两旁安一装隔音墙、植树属于在______减弱噪声。

  • 30、如图所示是人造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卫星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因此机械能守恒。卫星在远地点时势能最______,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减小、_______能增大。

  • 31、实验室需要使用密度是1.1×103kg/m3的盐水。现在配制了500cm3的盐水,称得它的质量为615g。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cm3的水才能够符合要求。

  • 32、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的现象,说明___________。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小通草球,则该小通草球___________(带正电/带负电/可能不带电)。

  • 33、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后,烧瓶里产生的紫红色气体越来越浓,此时仔细观察烧瓶里的碘,发现紫红色的气体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_____态;停止加热后,烧瓶里紫红色气体将_____(填“保持不变”、“持续变浓”或“逐渐变淡”),同时在烧瓶底部发现一些黑色的小颗粒,此过程实质是碘的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 34、如图是小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过程的示意图,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小球通过ABBC所用的时间均为0.1s。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该小球的运动是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三、实验题 (共1题,共 5分)
  • 35、在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活动中,同学们来到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细心的小丽同学用矿泉水瓶采集到一瓶黄河水。回到学校后,小丽同学想要测量这瓶黄河水的密度,于是她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取适量黄河水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黄河水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然后将烧杯中部分黄河水倒入量筒中,再次测出烧杯和剩余黄河水的总质量为22.4g,则量筒中黄河水的质量是______g

    (3)量筒中黄河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黄河水的体积是______cm3,这瓶黄河水的密度是______kg/m3

四、解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6、芳芳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泉州玩,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

    (1)图中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在不违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速度行驶,到泉州还需要多少时间?

    (3)芳芳到泉州实际用时90min,求汽车的速度。

  • 37、一小球从足够高的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已知小球在空中下落时所受到的阻力与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则该小球在下落过程中的速度将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8、小吴同学将一水杯装水后放在冰箱冷冻室,当结满冰时,冰面正好与杯口相平,此时杯与冰的总质量为24g;当冰全部融化后,需向杯中加2mL水,水面正好与杯口相平,已知:ρ=0.9g/cm3ρ=1g/cm3。试求:

    (1)杯的质量为多少g;

    (2)杯的容积为多少cm3

五、作图题 (共3题,共 15分)
  • 3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射向玻璃棱镜,请在图中画出光通过三棱镜的大致路径.

  • 40、如图所示,OAB是轻质杠杆,在OA的中点挂一个重物。请在B点画出使OA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的最小动力F(保留作图痕迹)。

  • 41、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205
题数 4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实验题
四、解答题
五、作图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