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眉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你想世界给你精彩的生活,你就得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   ,为发现一朵花开放而欣喜,看到清晨第一缕阳光而欢乐;   ,关注周围的生活,关注生活的世界;   ,这样才能让我们释怀,让我们生活得更加精彩。

    ①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

    ②让我们用坦然的眼光看世界

    ③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嘶哑  天骄 形销骨立  相得益章

    B.呢喃  轻觑 矫揉造作  彬彬有礼

    C.濡养  脏物 鸠占雀巢  李代桃僵

    D.飘逸  困厄 眼花瞭乱  自残形秽

  • 3、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A.上阕叙事,回顾过往生活;下阕抒情,思虑未来前途,慷慨悲歌。

    B.这首词精于炼字,上阕的“强”字唱出作者不甘命运摆布的心声。

    C.下阕借典抒情,化用“江州司马青衫湿”表达苦闷悔恨的复杂心理。

    D.这首词作于民族危机深重时,体现出秋瑾舍小家为大义的民族精神。

  • 4、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诗《海燕》是“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作者高尔基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B.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济南府历城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C.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雷雨》《棠棣之花》等。

    D.“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上伐魏前呈给刘禅的劝诫。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无论魏晋_______   (2)寻所志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文章写刘子骥“欣然归往”“未果”,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创造“世外桃源”?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中,“亲射虎”“遣冯唐”这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请简要概括。

    【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画线句。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九年级以“自强不息”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易经》,请写出与之对应的下一句。

    (2)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演讲稿,请你完成题目。

    ①自强,就是克服困境、超越自我。②苏炳添突破年龄和体能局限,在百米短跑中取得了9秒83的成绩,再次刷新历史;③“最美大学生”刘宸应征入伍,主动请缨到艰苦边远地区服役,实现自己卫国戍边的从军梦想。④江梦南因一场意外失聪,却不服输,不气馁,努力学习,考上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⑤广大青年正视困难,坚定信心,不断突破极限,超越自我,在各个赛场上铸造着奋发有为的新篇章。

    ①文中有一处标点不当,请找出把序号写下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句标点不当,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有一处有语病,请找出把序号写下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句有语病,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强名人我知道】

    自古以来,中国不乏自强之人,仿照例子,再概述两位名人事迹。

    青春需自强,要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的毕生鲜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需自强,要不惧挫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古诗文。

    (1)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岳阳楼记》表现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引“山”入诗,抒发情感。见南山,陶渊明借“山气日夕佳,______”(《饮酒》(其五))表现闲适恬淡的心境;望泰山,杜甫用“____________”(《望岳》)表现登上高峰的决心;登飞来峰,王安石用“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表现不畏奸邪的气概。写到巴山时,刘禹锡用“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遭受贬谪的激愤和悲凉;李商隐用“____________”(《夜雨寄北》)抒发对未来重聚的期盼。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还是要提倡说真话

    刘海年

    ①不知何时何因,“提倡说真话”成了一个引人关注的课题,而谁能讲真话谁也就有了值得大家称道的美德。可见讲真话之难。如果不难,也就用不着“提倡”了,也算不上什么“美德”了。

    ②古今中外从未听说过谁以讲假话为荣,也从未听说过有人公开去赞美一个天天讲假话的骗子。因为大家都知道讲假话违背天理正义,只有讲真话才是做人的本分。一个人一生讲真话,即使没有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辉煌业绩,但他可以毫无愧疚地说自己达到了做“人”的起码标准。相反,如果一个“伟人”说假话连篇累牍,习以为常,则距离做“人”的标准也就非常之遥远了。我看,说真话假话也是道德范畴美与丑的分野。

    ③楚楚风范,甚至有些假话比真话还悦耳动听,所以孰真孰假还需要人们动一番脑子。有些假话,可能永远不被说破,而有些假话则很容易被戳穿。如过去说亩产能达到几千斤几万斤粮食,有实践经验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但为什么那假话能风靡全中国呢?可见,鉴别假话还不算太难,最难的是敢于揭露那些说假话者。所以就有了“提倡说真话”这个课题。讲真话必然要涉及讲假话者和爱听假话者,就要冒一点风险。如果你讲的真话是诸如夏天太热冬天太冷之类,当然不会有人找岔子。如果是说个别单位假报成绩:他那里学雷锋仅在嘴上说说就吹嘘成已经“扎扎实实”、“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了;他那里仅订出几条廉政措施公之于众就夸耀成绩如何辉煌,而实际上贪污受贿、请客送礼、行业不正之风依然如故。当人们都在兴高采烈为那些虚假的东西拍手叫好的时候,你在那里揭老底岂不讨人嫌?!轻则说你不识时务,重则说你戴着有色眼镜专看阴暗面。所以讲真话需要勇气,需要胆略,一不怕讥笑,二不怕孤立,三不怕栽赃陷害,相信真理的声音终究不会窒息的。

    ④敢于讲真话就是针对讲假话的,而且不是针对一般无关宏旨和大局的讲假话,主要的是针对那些当权者为自己升官发财牟取私利所讲假话说的。这些人手中有权,一句话就能使你受到伤害。你要讲真话揭露人家,自己首先要做到无私无畏,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一个人死都不怕,别人也就奈何你不得了。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为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做出了贡献,就当前来说,这也是十分难得的。

    ⑤提倡人们讲真话能为讲真话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一个地方兴旺发达的表现。如果人们在谎言和空话面前无动于衷,人云亦云,那么那个地方的工作十之八九是不能真正开展并取得成效的。有识之士应该碰碰这个地方。我们党确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小平同志关于讲实话办实事的教导,就是我们手中的武器,有了这个武器,正气必然战胜邪恶,阳光必然战胜阴霾。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画线句主要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讲真话需要勇气,需要胆略”,其中的“勇气”“胆略”是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4作者说:“提倡人们讲真话能为讲真话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一个地方兴旺发达的表现。”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你认为自己该怎么做?

  • 10、阅读莫言的《我的母亲》,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

    ②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③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使我终生难忘。

    ④我记忆中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上!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⑤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⑥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我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着我,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⑦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地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

    ⑧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⑨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但是,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分配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⑩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添油加醋,还会投母亲所好,编一些情节。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母亲,连姐姐、婶婶、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会说:“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民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选自莫言《讲故事的人》,有删节)

    1作者在③④⑤三段中分别用了“最痛苦”、“最深刻”、“最后悔”三个短语来评价这三件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分别是什么?

    2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3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1)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2)说说第⑥段中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鲁迅《故乡》

    阅读文章第⑥段,请简要分析文中的母亲和链接材料中的“他”的境遇的相同之处,以及两人面对相似的境遇不同的人生态度。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莽昆仑

    田洪波

    ①雪花裹挟着凌厉的风,纵横肆虐,北国天地一片苍茫。在浩渺的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之间,雄阔的浑然一体的雪幕中,缓缓移动着几个小黑点。

    ②他们没按既定的两个大小湖之间的湖岗路行进,而是从兴凯湖泄洪闸出发,蜿蜒斜插于小兴凯湖的冰封湖面。他们的目的地距此近20公里,地处蜂蜜山脚下的知青农场三连队部。为驱寒气,他们刻意选择在午饭后,尽管天地依然混沌无序,根本见不到阳光。

    ③他们是兴凯湖农场总部的十一名知青,大多是文艺宣传员。全会召开,他们连夜写好了大红喜报,编排了节目,要在短时间内把盛会召开的喜悦分享给战友。

    ④一夜狂飙,冰上积雪已半尺盈余。此刻,大颗的雪粒依然在天地间飞舞,尽管他们几乎武装到了牙齿,都穿着厚重的棉军大衣,戴着狗皮帽子、耳包及棉手闷子,军用大头皮鞋或棉靰鞡,但依然抵御不住刺骨的寒冷,蜷缩着身躯艰难前行。

    ⑤孙红梅向天空喊出一声高八度。她是宣传队的顶梁柱,此刻只有她有这样的底气。雪花的向面而来与呼出的热气形成冷霜,几乎把她的眼睛凝住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有人抬头向天吟诵伟人的诗句。

    ⑦孙红梅的笑声刺破天宇:接着来!

    ⑧于是有人呼应: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孙红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⑩紧接着响起众人朗诵声: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澎湃和激昂的情绪浸染了他们,脚步轻巧了,刚刚还肆意妄为的雪粒,此刻也似乎一下缩紧了纷扬的频率,变小了。

    他们继续前行,开始讨论还有多少公里数,感叹幸亏穿插走小兴凯湖,如若走湖岗,指不定何时才能到达呢。

    有人提醒说还不是孙红梅的主意,大家起哄乱嚷,北京妞儿就是不一般!

    距离在不觉间缩短,似乎明天的太阳就要在前方升起,引得众人忘了寒冷,倍添活力。不知谁起头,又高声吟出: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这回不待引领,早有人接上: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孙红梅笑吟: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犹如亲人间的默契,大家又一起吟诵: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大家把环球同此凉热一声高过一声吟诵了好几遍,然后齐刷刷看向远方的蜂蜜山。此时的蜂蜜山白雪皑皑,与正在阔大冰面上行走的他们形成强烈反差。在他们眼里,它不就是莽莽昆仑山一样,令人难以企及吗?在它面前,人是渺小的,可若较起真儿来,他们并不惧怕它的高度和遥远。

    等一下!孙红梅突然声音颤抖着喊了一声。

    大家定睛于孙红梅。孙红梅挓挲着戴着棉手闷子的两只手,脸上的表情僵硬,嘴角微微抽搐。有人问她怎么了,孙红梅示意别出声,然后,他们似乎共同听到,脚下的冰面传出一声清脆的断裂声。这声音让他们头皮发麻,四肢无力杵在原地,呆若大鸟。

    不会吧?孙红梅颤着声音像在问众人,又似自语。没人回应她。奇怪的是,那断裂之声再未出现,这让他们迷茫,莫不是出现了幻听?再次辨识,确认刚才听到的就是冰层的断裂声,这让他们又躁动起来。

    孙红梅让大家静下来,她似乎已思考出对策。她让大家拉开前后距离,减慢行进速度。特别是不要扎堆走在一起,要散开。交代到最后,她说出自己的判断:现在是12月底,冰面应已冻实,只要不垂直重压,应该没问题。

    大家点头称是,脚下依然令人胆战,不敢再用力走,似乎每踩一步,都会把冰面压裂一层,从而加速冰面的坍塌。

    没人敢掉以轻心,小湖与大湖迥然不同,大湖水底平坦丝滑,游至百米才齐腰深,小湖湖底则水草丛生,且多为沼泽地,一旦陷进去,将万劫不复。

    孙红梅停下脚步,提议帮她把身上背的黄书包解下来:喜报在包里装着呢,宁肯我掉下去,也不能毁了喜报。若真要是掉下去了,你们就把我埋在蜂蜜山下吧,让我看着你们改天换地。另外告诉我爸妈,让我妹妹也来下乡,算是实现我的理想吧。

    有人带着哭腔说,别胡说,我们还指望你演节目呢。在孙红梅心事重重的笑声中,大家蹒跚着,默默前行。笑声不再,也没人再诵读诗句,他们形成的黑点,像印在大地上的惊叹号,直指蜂蜜山。

    不知何时,风力似乎小了,抬头间,蜂蜜山已遥可相望。

    走出小兴凯湖冰面那一刻,孙红梅瘫在了雪地上,几个女孩子抱在一起痛哭……

    返程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按既定的两个大小湖之间的湖岗路行进。

    (选自《小说月刊》2021年第7期,有删改)

    班级筹备举行戏剧表演活动,小语和小文准备将小说《莽昆仑》改编成独幕剧,以下是他们的戏剧改编讨论记录单,请你也一起参与讨论,

    《莽昆仑》戏剧改编讨论记录单

     

     

    主角:孙红梅配角:十名知青

    (1)编写独幕剧情

    开端

    开端孙红梅与另外十名知青在冰天雪地里向20千米外的知青农场三连队部行进。

    发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

    孙红梅一行人成功地走出了小兴凯湖。

    (2)设计舞台说明

    以下是小语和小文要设计的舞台说明(部分),请你来完善它。

    场景(文章画线处)

    舞台说明

    (包括人物表情、动作、语气等)

    设计意图

    示例:孙红梅向天空喊出一声高八度

    愉悦   伸手做大喊状

    为表现出孙红梅爽朗的个性。

    A.孙红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①________________

    (提示:选择表情、动作设计)

    ②____________

    B。孙红梅停下脚步,提议帮她把身上背的黄书包解下来

    (做解书包动作)

    ③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选择表情、语气设计)

    ④____________

    (3)探讨角色塑造

    小语:改编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小说多处运用衬托的手法。

    小文:我不理解,不如你举两个例子具体分析一下吧。

    小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哇,为你打ca11!原来作品的细节还真是能为塑造人物服务呢!

    (4)理解创作意图

    小语突发奇想,将小说的结局改成“不久,蜂蜜山下的三连队部响起欢呼声,惊得雪花一时间满天飞扬,乱了分寸。”小文不同意。请结合小说内容,帮他们分析一下哪个结局更好。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题目:生活中最_____________的时光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套作和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学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