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京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笼照  享乐  半信半疑  养尊处忧 B.远眺  放肆  神机妙算  一针见血

    C.矛盾  胸堂  相应成趣  跃跃欲试 D.承认  锻练  情不自禁  半夜三更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氏度(shè   zhí liáo

    B.良(shùn 健(jiǎo   xiǎn

    C.zhuī 凉(xiē chā

  • 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我不仅喜爱夏天的夜晚,也喜爱秋天的黄昏。

    B.因为是深秋时节,所以小花园里依然花团锦簇。

    C.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微光在飞行。

    D.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看拼音写词语。

    bái hè________ jiāo shuǐ   ________   lǎn duò   ________   fáng ài      ________ fā shì   ________ xiāo huǐ   ________

  • 5、辨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 6、按要求填词语。

    (1)来到市图书馆,小华找到心爱的读物,_____(AABC式词语 )地读起来。外面下起了大雨他也未察觉,真是到了_____(ABAC式词语)的地步。

    (2)我读书读得很快,经常_____(填人本单元所学的四字词语),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下定决心要改掉这个坏习惯。

  • 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生活中,__________我们战胜困难,_________困难压倒我们。

    ___________选择勤奋学习的人__________不会被社会淘汰。

    ___________前途多艰险,我们__________不应该放弃自己的追求。

  • 8、形近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

    怕糖的女儿,甜蜜的父爱

    李国增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不幸忽然来临一一个初夏的午后,9岁的女儿李美双突然发烧,浑身没劲儿,被诊断患上了1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完全丧失,终生需要用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还需专人精心照料。

    李国增独自一人来到医院附近的凉亭,回想着医生的话,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泪水肆意地在他脸上流淌。哭过之后,李国增的心情很快平复,他没有过多的时间悲伤,他看了看表,女儿的点滴马上滴完,他是爸爸,是女儿的精神支柱,他不能让女儿从他这里感受到任何消极的情绪。

    孩子的病要靠药物维持,生命要靠食物支撑。李国增开始学习病例攻略和1型糖尿病营养配餐。李国增必须严格按照食谱上的要求来准备,必须吃饭定时定量,每天6顿,每顿饭不超过35分钟……必须不差一毫。

    一天中午,单位临时有事,他把饭端到女儿面前,叮嘱几句就匆匆走了。小女孩贪嘴,多吃了几口,不料,血糖值升高,休克了。李国增感到愧对女儿,他调换了工作,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呵护女儿。

    每天早晨5点,李国增准时起床,为女儿测量血糖值后,再和她一起运动;7点半,扎针后60分钟,准时吃早餐;8点,送女儿到学校后,他去上班。一天天,就这样周而复始,半夜12点李国增才能靠着安眠药休息。李国增现在和女儿心有灵犀,看孩子的状态就能准确说出血糖值。有次半夜梦见女儿低血糖,惊得他起来就去测,测得的数值果真和他梦见的一点儿不差,他赶紧找来苹果补糖。每天来回折腾,年近50的他也是身心俱疲,他年轻时患有先天性巨结肠,做过切除手术。女儿患病后,李国增的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患上了心脏病、神经性焦虑症,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他和女儿一起锻炼身体,父女俩的身影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小区里,手拉着手做着规定的运动。

    小美双在爸爸的精心照顾下,变得积极乐观。学习一点儿也没落下,每次都是班级前两名,未满12岁便被重点中学录取,作文常被当成范文来读。

    除夕夜,在爸爸的特许下,小美双开斋般地嗑了3颗瓜子。懂事的她再也不多吃了,李国增高兴地把介绍最新1型糖尿病研究成果的新闻找出来给女儿看,刮着她的小鼻子,宠溺地说:“看看,这就是我们的希望之光,以后病好了你就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了,再也不用爸爸陪喽!”

    女儿开心地搂着李国增的脖子,撒娇地说:“爸爸,到了那一天,你不用陪我了,我来陪你!”

    【1】结合语境和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心有灵犀:___________________

    每况愈下: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国增为了女儿的健康,做了哪些事情?他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请你仿照例子写一写。

    (1)面对孩子的疾病,李国增哭了,但是为了不让女儿看到消极的情绪,他擦干了眼泪。坚强的父亲!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父亲!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父亲!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父亲!

    【3】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通过这些细节和场景的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

    李国增必须严格按照食谱上的要求来准备,必须吃饭定时定量,每天6顿,每顿饭不超过35分钟……必须不差一毫。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练习。

    诚实的孩子

    屠格涅夫小时候,特别喜欢读寓言故事。

    一天,一位大作家到屠格涅夫家做客。屠格涅夫的妈妈为了显露自己儿子的才能,便对儿子说:“快朗诵一则先生写的寓言!”屠格涅夫朗诵得很流利,也很动听。

    大作家很高兴,亲切地问:你喜欢我的寓言故事吗?屠格涅夫认真地回答:喜欢,但是我更喜欢克雷洛夫的寓言他写的寓言比你的更好!大作家听了一点也没生气,从心里佩服这个孩子。可是屠格涅夫的妈妈却急了,她瞪了儿子一眼,客人一走,屠格涅夫的妈妈就把儿子教训了一顿:“①你怎么能当着大作家的面说他的作品不如别人呢?屠格涅夫不服气。他大声争辩说:克雷洛夫的寓言就是好!我怎么想就怎么说,难道叫我说谎吗?妈妈听了儿子的话笑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 ( )

      地问   地回答

      ( )

    2. 短文中画“   ”的两个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请你把它们分别改成陈述句。

     

     

    3. 你认为大作家听了一点也没生气,从心里佩服这个孩子这话真实吗?请说出理由。

     

  • 11、美文赏析。

    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了,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身世。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谁知他正色道——

    “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天啊,太可怕了……

    (1)为加粗的字注音。(5分)

    禀告(  厄运(  )掳去(  撑着拐杖(  )( 

    (2)这则寓言中讲述了一个怎样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举几个例子。

    (4)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才能培养坚韧的意志吗?

     

  • 12、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1)“他”为什么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

      A.“他”亲自把书递给我,就没有别的事了。

      B.“他”怕我感到难为情。

      C.他觉得这是一件小事。

    (2)“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作者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鸽子

    邻居朱伯伯养了四只鸽子。这四只鸽子全身长着灰色的羽毛,中间还夹杂着几簇雪白的羽毛。它们还长着金黄的小嘴,红红的小脚,漂亮极了。它们那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警惕地看着四周,好像时刻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们似的。

    它们的卧室很讲究,是个两层楼房,上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和下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好像不认识似的。有一次,我把上层的一只放到下层,把下层的一只放到上层。嗬,这下可热闹了,鸽子们打起来了!你用嘴啄我的身子,我用翅膀打你的头。结果,你啄我打,两败俱伤。我只得把它们各自送回自己的家里。

    两对鸽子渐渐长大了,两只母鸽都生蛋了。不久,小鸽子孵出来了。它们长着细细的羽毛,长长的嘴,活像一只只小鸭子。我觉得挺有意思,就伸手去摸。谁知还没碰到小鸽子,我的手就被母鸽子用力啄了一口,鲜血流了出来。朱伯伯看到了,对我说:母鸽子最爱自己的孩子,就像妈妈爱你一样。你伸手去摸小鸽子,母鸽子以为你要伤害小鸽子,所以就啄了你。我听了点点头。

    啊,小鸽子,你们真有意思!

    【1】用“____”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鸽子外形的句子。

    【2】文中的鸽子有哪些特点?(   )(多选)

    A.漂亮

    B.好斗

    C.凶残

    D.爱自己的孩子

    【3】鸽子好斗,文中可以看出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

    A.上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和下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好像不认识似的。

    B.你用嘴啄我的身子,我用翅膀打你的头。

    C.谁知还没碰到小鸽子,我的手就被母鸽子用力啄了一口,鲜血流了出来。

    D.它们那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警惕地看着四周,好像时刻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们似的。

    【4】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B.首尾呼应

    C.过渡

    【5】文章最后一句中的“小鸽子”是指:(   )

    A.两对鸽子

    B.两对鸽子的孩子

    C.所有的鸽子

    【6】读了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选自   (作者)写的《 》。

    (2)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冕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

      。他又善于观察   ,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赞扬了王冕  

    (3)王冕七岁时   ;十岁时 ;十三四岁时 ;十七八岁时  

     

  • 15、阅读理解。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凝重。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遇到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头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挪动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气氛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快步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4分)

    欢悦不已:  

    兼而有之:  

    从文中找到一句反问句写下来,并将它改成陈述句。(2分)

    反问句:  

    陈述句: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6分)

    盲人为乘客演奏的曲子有:(写四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这一句的“居然”的意思是_________,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    “这一切”是指

    。(4分)

    “我快步下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4分)

     

    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那个习惯紧锁眉头思考问题的著名核物理学家走了。2019年1月16日,“共和国勋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院士因病辞世,享年93岁

    ②1961年1月,于敏迎来人生中一次重要转型。他作为副组长领导和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这对于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科学家来说,意味着巨大牺牲,因为核武器研制集体性强,需要隐性埋名常年奔波。尽管如此,于敏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任务。从此,于敏的名字“隐形”长达28年。“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人生”这句话浓缩了于敏与核武器研制相伴的一生。

    ③在国际上,氢弹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核武器,氢弹研究被核大国列为涉及国家安全的“最高机密”,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于敏虽然基础理论雄厚,知识面宽,但对系统复杂的氢弹仍然陌生,要在短期内实现氢弹研制理论上的突破,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④为了尽快研制出我国自己的氢弹,于敏和同事们知难而进、昼夜奋战。在创造历史的“百日会战”中,当时计算机性能不稳定,机时又很宝贵,不到40岁的于敏在计算机房值大夜班(连续12小时),一摞摞黑色的纸带出来后,他趴在地上看,仔细分析结果,终于挑出了3个用不同核材料设计的模型,回到宿舍后坐在铺着稻草的铁床床头,做进一步分析。剥茧抽丝,氢弹构型方向越来越清晰,于敏和团队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⑤氢弹原理一经突破,所有人斗志昂扬,恨不得立马造出氢弹,可是原理还需经过核试验的检验。试验场远在西北大漠,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吃的是夹杂沙子的馒头,喝的是苦碱水;茫茫戈壁上飞沙走石,大风如刀削一般,冬天气温达-30℃,道路冻得像搓衣板……而于敏都甘之若饴。

    ⑥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终于取得圆满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成功进行全威力氢弹的空投爆炸试验。在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空投爆炸指挥现场,于敏平静地凝望着半空中腾起的蘑菇云,一言不发,直至听到测试队报来的测试结果时,才脱口而出:“与理论预估的结果完全一样!”

    ⑦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别人送来的“中国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并不接受。他说:“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⑧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于敏没有停止追寻的脚步。为了研发第二代核武器,于敏隐身大山,继续加班加点搞科研,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⑨此身长报国,拿命换科研。这是何等的奉献!于敏先生那一代人身上有一种共性——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赤胆忠心,报效祖国。这种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将会不断地传承下去。

    1给本文报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章前的横线上。

    2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第⑤自然段画横线部分的场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描述不当的一项是____

    A.说明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核试验场的环境非常恶劣   B.说明苦尽甘来

    C.突出了核试验的难度   D.体现了氢弹研制者们的奉献精神

    (2)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有____

    在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空投爆炸指挥现场,于敏平静地凝望着半空中腾起的蘑菇云,一言不发,直至听到测试队报来的测试结果时,才脱口而出:“与理论预估的结果完全一样!”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D.语言描写

    3第③自然段黑体字部分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于敏院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事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擦不掉的鼓励》回答问题

      18年前,他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天生的顽皮及对画画独具的天赋,让他意识深处有一种当画家的梦。曾经有人问他:你长大了想做什么他回答:当画家。迎接他的是一阵嘲笑声,于是,他退缩了,在别人的嘲笑声中,重重地低下了头。

      那时候,他家太穷,买不起画笔和画纸。但上学的时候,内心迸发出的画画冲动让他偷偷拾起老师扔过的粉笔头,在黑板上一展风采。

      有一天,一个戴着眼镜、鹰钩鼻子、笑嘻嘻的人头像出现在黑板上。同学们进来了,看着这幅漫画哄堂大笑。因为,他画的是他们的班主任老师,一位头发白了一多半的老人。

      大家笑过之后,他开始害怕了,正想要跑上去擦掉那画,班主任老师已大步迈进门来。老师朝黑板上看了一眼,轻咳一声,眯起双眼,表情严肃而凝重:是谁?请站出来

      刹那间,教室里一片沉寂。谁都有那种预感——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同学们紧绷心弦,始终没人应声。他当然吓得不行,正准备迎接老师一顿更为严厉的责骂时,老师却微笑起来,慢慢地拿起了黑板擦。随着黑板擦在黑板上慢慢地移动,他看见细细的粉笔灰落在老师花白的头发上,同学们的视线也随那黑板擦牵引着,上下左右移动。渐渐地,一些歪歪扭扭的字迹不见了,顶边的淡淡的细线也擦去了,留下来的,是黑板中心的那个人头像。

    好,现在我再问一遍,这是谁画的?班主任老师再次将目光转向同学们。

      同学们将所有的目光又都聚向了他。半晌,他才站了起来,嗫嚅着说:是我。然后重重地低下头。

      然而老师没有批评他。他来到他的身边,用手帕轻轻地抹净他沾满粉笔灰的脸,然后走向讲台,大声问道:同学们,你们看,这个人头像谁呀?

      同学们全都屏气息声,谁也不敢说它就像老师。

      于是,老师把目光转向了他:你画的是我吗?

      “是的。他的声音细若蚊蝇。

      “那你说说,你画的是我什么时候的神态?老师笑了,不要怕,尽管说。

      这时,他抬起了头,他看见了老师一张和颜悦色的脸。一时间,他忘了在黑板上画老师的过错,大声说道:我画的是老师高兴时的神态!

      这时候,他看见老师笑了,还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许。他也笑了,他看了看老师,再扫了一眼画像,发现鼻子上有一些偏差。他正羞愧地红了脸时,老师已手抚下巴,慢条斯理地说:鼻子是大了点儿,不过,这是漫画,漫画是允许夸张的。小画家敢于把我的鼻子拉长放大,说明他准确地抓住了我一个明显的特征。同样的道理,我们作文,也要抓住描写对象基本特征去写,才能又简约,又鲜明。说着,他拿起粉笔,在人头漫画的嘴角处加了一道笑纹,立即,一个笑容可掬形态更加生动的人头像出现了。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这时,老师向同学们打了一个手势,又说:鱼儿在水里才能遨游,我们这位小画家的画应该出现在哪里呢?应当出现在他的画本上,应当出现在学校的墙报上,应当出现一些漫画家的著作上。画在黑板上,往往容易产生不礼貌之嫌,而且也影响环境美。所以,我得擦掉它!

      然后,他看见老师拿起黑板擦,往那个人头擦去。随着那人头一点一点地消失,他的眼中,也一点一点地湿润起来——老师不但没有责骂他,反而将那擦不去的鼓励的声音,深深地留在他的心底

      18年后,他终于成了一名全国有名的青年画家,从将画作出现在画本上,然后墙报上,直至漫画家的著作上。逢人他便提起,是老师那个擦不掉的鼓励,让他实现了他今生的梦。

    【1】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一个     的故事,提醒所有的教师,要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语。

    他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  

    一个笑容可掬形态更加生动的人头像出现了。(

    【3】他两次重重地低下了头的原因是什么

    【4】请品味下列语句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随着黑板擦在黑板上慢慢地移动,他看见细细的粉笔灰落在老师花白的头发上,同学们的视线也随那黑板擦牵引着,上下左右移动。

    【5】设想一下,如果当时老师急风骤雨来一顿疾言厉色的训斥,会出现怎样的一种结局呢?

     

  • 18、课内阅读。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搖,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摇桂花时,“我”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具体描写摇桂花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节选自《________》,这段话中点明课题的句子是 ________;这句话运用 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 19、阅读。

    景阳冈(节选)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晴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 )将下来,便( )那条梢棒在手里,( )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 ),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1】将“闪”“翻”“扑”“拿”几个动词恰当地填入选文中的括号里。

    【2】从文中我们知道,老虎拿人有三招:一______、一_______、一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都是一个动作: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个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中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4】武松“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联系上下文说说梢棒为什么会折做两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选文,你认为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调换语序换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小白蛇说:“如果说了,您马上就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把花养在屋里观赏。养在窗外让大家一起分享。(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道上一只只来往自如的小艇,是威尼斯一道独特、耀眼的风景。(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野边,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写句子。

    如果你种下的是汗水,明天收获的将是无限的希望;

    如果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钱能买来漂亮的眼镜,却买不来明亮的眼睛;

    金钱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快车。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那么,秋天在你眼里是什么样的呢?,把你在秋天里的发现写下来吧!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