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树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拟人)
B. 你们家的台阶高,我们高攀不上。 (夸张)
C.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拟人)
D.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比喻)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登山队员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很困难。
B.无锡市新吴区多个社区积极开展绿色环保。
C.增加教学质量是当前我区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D.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3、下面对《观沧海》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临”字统领全篇。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两句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
B. 午饭铃声一响,学校的楼道里顿时人声鼎沸,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跑向食堂。
C. 六一儿童节,小朋友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跳起精心排练的舞蹈。
D. 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盛气凌人,开始向我求情。
5、下面横线处所填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暴风雪正在窗外作威作福, 。行人瑟缩着裹紧了大衣,把头缩进竖起的领子里。
A.一捧捧扎人的雪片被抛向窗玻璃 B.抛向窗玻璃的是一捧捧扎人的雪片
C.一捧捧扎人的雪片抛向窗玻璃 D.把一捧捧扎人的雪片抛向窗玻璃
6、下文横线上应填入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
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古人的“ , ”两句诗,可以说分别体现了这两种自然美。
A.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7、下面情境中,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小明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于是开始奋发学习,拒绝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作为班长,你对小明说:
A.奋发学习是好的,但也要劳逸结合,多参加集体活动,放松一下,学习效果会更好的。
B.你不要只顾学习,啥活动都不参加,这对你没啥好处。
C.你奋发学习的精神可嘉,我们都得向你学习,集体活动不参加也行。
D.你好好学习吧,等你期末考试的好消息。
8、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2)相委而去
(3)下车引之
(4)元方入门不顾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待君久不至,已去。
9、古诗文默写。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乡念亲是古诗词永恒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笛声勾起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人借乡书表达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0、江城的光
李御
①列车载着一千多名工人,穿山越岭,向鄂西南的一个工地进发。车至乌龙泉火车站,已是夜晚。火车停下来,我随大伙儿走下车厢,在站台透气。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我看到了站台前方的一片灯光。那片灯光再往前,就是武汉市区光的海洋,从豆灯如萤的山村,一下走进这光的世界,让我有些不知所措。
②一位巡道大叔路过,好奇地问道:“小伙子,看什么哩?”
③“看光!远处的光。”
④大叔乐了,说:“我天天晚上在站台里,也没觉得这光有啥值得看的。”
⑤我激动地告诉他:“我们那个山村,只有煤油灯,还得省着用。这里不一样,这光,一眼看不到边。”
⑥大叔听了,没有再笑,反而很热情地对我说:“那你多看看吧。”
⑦这好多年前发生的一幕,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后来,被这片光吸引,我考入了武汉的一所大学,开始与这座我为之动心的城市朝夕相处。
⑧晚上从图书馆出来,我总会在喻家山下的校园内漫步徜样,看路边的树木,看盛开的花草。但更上心的,是看路旁那一盏盏路灯,看路灯所发出的柔和温馨的光,周末的晚上,我有时也会去学校旁边的街市,静观那些居民区的万家灯火。
⑨在校时,因囊中羞涩,很少上街品尝武汉小吃。记得有一回,给一家报纸投稿,得了十多元稿费,我便邀约室友去大东门小吃街。那次我们品尝了不下十种小吃,热干面自不待言,春卷、豆皮、欢喜坨、锅贴,我们都尝了尝。那份难得的口福,我至今记忆犹新。那天晚上,从大东门小吃街回学校,我们踏着一地月光,唱着当时流行的歌曲,心满意足,其乐融融。
⑩这座城市,处处与光有关。还记得当年离学校一站多路,有一个破旧的居民区,烂泥田、杂草地簇拥在颠簸的道路两旁,此地,原叫鲁巷。后来,这里变成了光谷高科技产业园,园区里诞生、开花、结果的高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说到“鲁巷”,人们已慢慢淡忘,但说到“光谷”,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耳熟能详,现在的光谷,成了武汉市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成了居住、休闲、购物的热门之地。
⑪大学毕业后,我在这座城市定居,接触最多的是这座城市里的人。
⑫前些年,我因脚烫伤,在家休息。准备做晚饭时,发现液化气瓶没气了。那时还没用上管道天然气,无奈之下,我给认识不久的出租车司机熊师傅的寻呼机发了一条信息。没想到,一刻钟后,熊师傅就扛着煤气罐“吭哧吭哧”上了楼。
⑬我赶忙道谢,请熊师傅喝茶。“喝什么茶呦,我还要跑生意!”熊师傅粗声大气。我把换气的钱。的士费、搬上六楼的辛苦费一起递给熊师傅。换气的钱他收了,其它一概拒收,还是那副粗门大嗓:“你这个人好啰嗦,一点小事,我还收钱?”
⑭熊师傅麻利地帮我换上气罐,然后扛上空气罐下楼。临走时,丢下一句话,依然气高声大:“你脚没好之前,莫到处晃,有事打招呼。”
⑮粗门大噪嗓的背后,是一份豪气与仗义。这也是我对武汉人的印象。
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这座城市彰显了英雄本色。太多的英雄群体与个体,太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每时每刻都在涌现。当我从媒体上了解到这些人物与故事时,我并没有感到意外,因为我知道,武汉人就是这样——敢打善拼,是英雄的人民。
⑰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小区的普通保安,名叫黄和义,快六十岁了。疫情防控期间,他组织买菜、送菜,给老人送药,有求必应。大年初一,一家业主发现楼上漏水,而楼上的住户在国外。那位住户向黄和义求助,告知黄和义钥匙放在二十公里以外的亲戚家。许多交通工具停摆,黄和义四处打电话求人,终于取回了钥匙,开门修好了漏水管道,为楼下住户救了急。大年初二,小区一位老人发高烧、咳嗽不止。黄和义知道后,热心帮忙联系急救车将老人送院治疗。黄和义三个多月没有回家,吃住都在小区保安室。
⑱后来,我见到他,对他说:“老黄,你真不容易呀!”
⑲黄和义笑了笑说:“也没啥,大事来了,大家一起扛!”
⑳从来到这座城市求学,再在这座城市安家、立业、定居,一晃四十多年了,四十多年相处,我越发感到,无论是熊师傅,还是黄和义,他们就像是这座城市的一点点微光。虽然微小,但汇聚在一起,就让这座城市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变得更加光彩夺目。
㉑难忘这江城之光。而我自己,也想成为这座城市里温暖的一点微光。
(《人民日报》2021年02月01日第20版)
【1】请你说说文章标题的含义。(标点在内不超80字)
【2】文章第⑮段的划线句子“这也是我对武汉人的印象”,你觉得作者对武汉人的印象有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标点在内不超40字)
【3】在你的身边也一定有像武汉人一样的人,他们让你觉得生活的温暖与美好,请你举出一个例子,并说说你的感受。(标点在内不超80字)
11、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缺陷的种子》
⑴15岁那年深秋,父亲让我乘车到县城去购麦种。下了车后,按照父亲指点的位置,我很快就找到了种子交易市场。
⑵在市场街口,我进了几家种子门市店,门市店里的地上和货柜上摆满了塑料盆盛着的麦种样品,我边和店主说话,边蹲下身子一一观察。那些麦种看起来真 的很好,一粒粒饱满、肥大,捧到手里沉甸甸亮闪闪的,就像一粒一粒的珍珠,几次在店主巧舌如簧的游说下,我差不多就要掏钱购种了,但想起父亲的叮嘱,我还是最终把捧在手里的麦种依依不舍地又放进了样品盆中。
⑶父亲说种子公司的国营门市店里有上好的麦种,有省城来的农业教授亲自在那里出售麦种,他再三叮嘱我一定要到种子公司的门市店去,一定要买那个农业教授培育出来的小麦一代杂交新品种。我一路打听着终于找到种子公司的门市店,见到了那个戴着深度近视镜的教授和他培育出来的一代杂交新麦种,不过我失望极了。我的失望不是对教授,而是对教授培育出来的新麦种。那些麦种,个头大小不一,显得十分参差,并且那些麦种也不饱满,一粒一粒瘪瘪的瘦瘦的,还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几乎没什么光泽,远不如前面那些个体种子店出售的麦种,甚至同我家里收回来的麦粒也不能同日而语。我抓了一把捧在手掌里细细看了足足有三分钟,才怀疑地问站在一旁的教授:“这真的是您培育出来的一代杂交新品种?”教授笑着点点头说:“是的是的。”
⑷我怀疑地问他:“怎么成色这么差呢?”
⑸教授解释说:“一代杂交的新品种都这样,种几茬成色就会越来越好了。”我一点也不相信他的解释,母种都这样,还能结出什么样的好麦子来?我断定教授一定是骗人的,只不过是打着教授的幌子想靠出售麦种捞上一笔钱而已,这样的麦粒只配喂鸡,哪里配得上做麦种呢?
⑹于是,我果断地离开了种子公司的门市店,到街上的个体种子店里买了几十斤颗粒饱满、个个通体金亮的麦种。
⑺麦种带回家后,我向父亲讲了我的推测,父亲也没说什么,很快就把种子播进地里去了。直到第二年收麦时我和父亲才惊讶地发现,我们家那些颗粒饱满的麦种长出的麦子并不好,麦粒又细又烂不说,产量也很低,而村里几家买教授麦种的人,他们的麦子穗长、粒实,颗粒饱满、金亮,产量高出我家好几倍。
⑻后来我请教一位搞农业育种的专家,专家一听就笑了,他说,那些一代杂交的种子确实看上去不起眼儿,瘪小,亮色也差,可它们毕竟是一代杂交的呀,它们种一年就变得饱满些,再种一年,就更加饱满了,它们在一年年克服着缺陷,在拼命趋向饱满和完美。而那些看上去饱满、金亮、完美无缺的种子,它已经完美到尽头了,没路再向上走了,所以只有一年年退化,只有一年年向缺陷发展,最后被彻底淘汰掉,永远退出土地和田园。
⑼原来,在有些时候,完美也是一种缺陷啊,一幅画得太满的没有留白的画,不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一片蓝得没有一丝白云的天空,不能给人以云舒云卷的心灵悠然;一张洁白得没有一点墨迹的纸,不能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美蕴;一尊完美无缺的菩萨,不能给人以生活五味的率真……
⑽完美是一种无法弥补的缺陷,过于完美的人生,恰恰是有缺陷的人生。
【1】阅读全文内容,补全以下情节。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没有听父亲的叮嘱而是买来外表好看的麦种。
⑶我在第二年收获时得到令人失望的结果。
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为什么会怀疑地问教授“这真的是您培育出来的一代杂交新品种”?
【3】结合语境,说说(3)段中加点词语“灰头灰脸”的表达效果。
【4】试对文章第⑼自然段的划线句进行赏析。
【5】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2、题目:榜样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