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象鼻山形似一头巨象,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明月浮水。
B.宜州的老干部们高声歌唱祖国的繁荣昌盛,赞美幸福美好的生活,流露了新时代不忘初心、乐观向上的老干部精神风貌。
C.天湖既有杭州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湖光山色,却有洞庭湖“茫茫五百雪域”美称。
D.我们欣赏散文,不仅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感悟所用的形式,还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市举办的音乐会,将音乐无与伦比的美,带给了广大市民。
B.在这场比赛中,运动员们不孚众望,获得了冠军。
C.江姐不幸被捕,虽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D.留学生小李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收看央视频道的节目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
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展教育事业,需要人们了解、关心和重视它。”这个句子中加点的“事业”“需要”这两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
B.“适当——适合”“藐视——鄙视”“宝贵——珍重”这是三组近义词。
C.“白皙——黝黑”“热闹——喧闹”“慌张——镇静”这是三组反义词。
D.“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是褒义词。
4、下列句中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有了不起的科学家。钟南山院士虽然已经84岁高龄,而且义无反顾地奔赴一线,指挥防疫作战。
B.我们有了不起的医护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无数医护人员顶风“逆行”,用自己的生命与死神抢夺。
C.我们有了不起的建筑工人。他们用中国速度与时间赛跑,短时间内建成了“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
D.我们有了不起的人民群众。无数的志愿者坚守岗位,为困难群众发放米、面、油和生活物资,让广大群众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5、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民间认为,艾草有招福纳祥的美意,有驱毒辟邪的作用。所以,每到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要插艾草。
①平日里,两者各就各位,各司其职,互不侵扰。
②通常,艾草要与菖蒲配对,菖蒲亦有芳香与药用的功效。
③这是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习俗,是千百年的约定传承。
④直至端午,它们才强强联手,为人们的健康与信仰保驾护航。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写的是以宋江为首的108位英雄,聚义梁山水泊,杀富济贫,抗拒官府,造反起义的故事。
B. 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为我们深情地描绘出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
C.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攒了三年,终于买下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霸道的大兵抢走了。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孟子》 ,它告诉了我们学思结合的道理。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莫怀戚《散步》)“自然”是个多义词,根据语境,在这句话中,意思是“理所当然”;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而“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咏雪》勾画了一幅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C.《狼》作者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富有智慧,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动物笑谈》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197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透过课文风趣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D.从词性上看,“纯粹、宽阔、凌乱、强壮”都是形容词,“一只、一遍、一顿”都是数量词;从感情色彩上看,“发动、精致”是褒义词;意义完全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称为反义词,如“虚心”和“骄傲”,“进步”和“落后”等。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上①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②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③,赦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④。”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⑤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擢:提升。③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④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⑤忿:愤恨,痛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参与
B.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
C.弗敢加也:虚报
D.忠之属也:忠心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乃”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A.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B.乃重修岳阳楼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选文重点突出了战争过程,略写关于战争论述。
B.从甲文来看,面对齐军压境,庄公仓促迎战,乡人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恩惠的给予和祭神的诚实。
C.乙文中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建议,严格依照法律对诈冒资历者应予以杀之,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正直无畏、严于执法的人。
D.甲乙两文写曹刿与庄公、戴胄与太宗的对话都很详尽,其目的都是让决策者取信于民。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9、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是一首激荡人心的“战歌”。李贺在诗中描绘了一场_____的战争,赞颂了作战将士
________的精神。(均用四字词语回答)
【2】你从诗中看到了几种色彩?请写出至少三种。任选连续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色彩在你脑海中勾勒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云”是古代文人墨客创作诗文时常用的形象,下列诗句中对于“云”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荡胸生曾云”作者以“云”抒怀,通过描写遥看泰山层层涌起的白云,抒发自己云气涤荡,无比开阔胸襟。
B.“不畏浮云遮望眼”作者以“云”喻难,表现作者不畏艰难,勇于变法革新的决心和抱负。
C.“黑云压城城欲摧”作者以“云”写情,通过描写黑云,来表达作者因为边关天气恶劣而低落的心情。
D.“白云千载空悠悠”作者以“云”咏叹,虚实结合,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东南网2017年11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林泽责林世雄)记者2日从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博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将于11月3日至6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本届文博会主会场共设12个展馆,分为“工艺艺术品”“创意设计”“数字内容与影视”“文创旅游”四大专业板块,合计3406个展位,展览面积7.3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同时,在27个厦门市重点文化企业和具备一定规模和效益的文化产业园区设置分会场。
材料二: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博乡亮点介绍(部分)
①全新东方生活美学展示平台促进两岸茶文化对接。焚香品茗,感受茶文化千年历史;坐席观演,感受三尺空间美生活。以茶空间设计的理念将工艺美术、茶文化和东方美学相结合,“东方茶席大赛”特邀两岸茶席设计者现场呈现几十组精美茶席作品,更有东方茶席展演以及海峡两岸茶业对接会活动,促进两岸茶文化交融以及产业对接。
②成吉思汗画像800年来首次在大陆展出。成吉思汗画像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标志性的艺术珍品,举世无双,更有许伯夷多年珍藏品以及独家珠宝工艺品共同展出,让观众大饱眼福。
材料三:历届文博会展出面积、展位数和参展企业家情况
| 展出面积(平方米) | 展位数(个) | 参展企业数(家) |
第一届 | 20000 | 964 | 501 |
第二届 | 21000 | 1146 | 545 |
第三届 | 32000 | 1344 | 586 |
第四届 | 40000 | 1979 | 819 |
第五届 | 43000 | 2200 | 1320 |
第六届 | 45000 | 2438 | 1407 |
第七届 | 50000 | 2447 | 1583 |
第八届 | 60000 | 3157 | 1696 |
第九届 | 65000 | 3200 | 1708 |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第十届文博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还在厦门市重点文化企业和各个文化产业园区设置分会场。
B. 本届文博会由“工艺艺术品”“创意设计”“数字内容与影视”“文创旅游”四大专业板块组成。
C. “东方茶席大赛”、东方茶席展演以及海峡两岸茶业对接会等活动会促进两岸茶文化对接。
D.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标志性的艺术珍品“成吉思汗画像”首次在大陆公开展出。
【2】材料二中画线句子是一副对联,请修改上联,使上下联工整。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简要概括历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的发展情况。
11、根据要求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_______)《陋室铭》)
(4)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5)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赵师秀《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7)小苏在某次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有点飘飘然。同桌小明引用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提醒他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12、请结合所学,参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三画横线的部分,依据以下格式为该段再补充一个论据。
再从________________角度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三画横线的部分段落及划线句子
第一,《水浒》文学价值巨大。《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即便是刘再复先生,他也不否认《水浒》“是有才艺、有艺术魅力的大才子书”。可以说《水浒》是一部非常接地气、最能反映现实与人性的文学作品,书中很多创新之处,被后世文学争相模仿。仅从文法角度来说,全书“行文如行兵”,谋篇布局非常纯熟,将草蛇灰线法运用得淋漓尽致。明代文学家金圣叹曾指出,《水浒》书中的十五种创新文法,包括倒插法、央叙法、大落墨法、绵针泥刺法、弄引法等,这些写作手法直到今天,我们仍能常常看到。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文本的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等方面赏析作品,提升语言技能和鉴赏水平。
13、阅读下则新闻,完成下列小题。
[本报讯]今年3月,美国人理查德·西尔斯登上了央视节目《朗读者》,他用并不流利的中文朗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痴迷汉字的他,二十多年来花费三十万美元的个人积蓄研究汉字,仅凭一己之力建立起了汉字字源网站,将汉字字形数据化,在中国,他被人们称作“汉字叔叔”。面对观众,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说:“66岁一点儿也不老,我还想为汉字工作到80岁呢!”
(1)校报打算刊登上面的新闻,请你拟一个标题。
(2)学校安排你采访“汉字叔叔”,请你设计两个问题。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柔软的父亲》
①清晨,经过小区的池塘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扒在雨后潮湿的木阑干上,执着一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②原以为是小区的清洁工,走近一看,不是。不会有清洁工穿一身休闲西装来工作的。这人约莫四十岁,面孔,身材,都带着北方人的轮廓,显得很硬朗。他另一只手上提着的东西,透露了他的目的。
③那是一次性塑料袋,灌了点水,里面游弋着一只黑蝌蚪。
④这时,另一位好奇的老头儿也背着手凑了过来,观摩几秒钟后,开始给他提意见,“这哪有蝌蚪哟,还早哩……”男子唯唯听着,也不辩解,还是兢兢业业地沿着阑干逡巡。
⑤其实我很想告诉他,在小区隔壁的西南政法大学,有一块大水塘,那里已经是蝌蚪成群了。上周我就带着孩子去过,孩子第一回见到那么多黑溜溜的蝌蚪,欢喜得不得了。但由于天生不善与陌生人搭讪,我竟没说。
⑥出小区很久,我还在想,这个粗粝的男人适才捕捉蝌蚪的那种神情,看起来竟是如此“柔软”。我当然也猜得出来,这位显然并不擅长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现在池塘边,必然是为了某个孩子而来。准确地说,为了孩子的愿望而来,为了让孩子的惊喜而来。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于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父亲大多就是这样的。
⑦他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
⑧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位耍得十分要好的同学。我经常去他家玩,很恣肆,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家,我就不自觉收敛了。他是一位拳师,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我心底土分怕他,从不敢正眼看他。然而,有一天,这种感觉被彻底改变了。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学家耍到很晚,干脆留夜。至半夜酣然大睡时,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和粗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我们半昧半醒睁开眼睛,一只手朝我们眼前伸了过来,就像变魔术那样,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漆黑的蚊帐里,亮晶晶的,闪闪烁烁的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⑨从此,我知道了,拳师跟我所见过的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⑩年少时,当我们提起父亲,总是觉得这是一个坚硬的词。抑或是一个沉默的形象,因为他们总是话不多,总是让你惧怕,让你觉得难以接近。
⑪我跟父亲就是如此,从不交流。记得十岁那年的一个黄昏,父亲在后门口为我洗澡,他的手搓在我身上,就像砂纸摩擦在我皮肤上,我极力地压抑着,才能不让自己叫出声,不让眼泪流出来,而疼痛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被邻居们笑嘻嘻地围观,才是我当时最痛苦的遭遇。但我没有告诉他这些,一直到四年前他去世,他也不知道我对一件小事有如此深刻的记忆。我们之间总是缺乏一种通道。
⑫很多年来,我总认为自己没有享受过“父爱”。然而,当他离世,当我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终于也明白,原来我不是没有得到过爱;而是那时的我根本理解不了父亲的表白总是很隐晦,隐晦得让你无从察觉。
⑬就像那个让我羞耻的黄昏,也许他可能早已预知到,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给我洗澡,所以他把全部的不知其来的愠怒和酸楚都积聚在了手掌里。
⑭那一种疼痛,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柔软。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父亲的柔软”表现在几件事情。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⑧段划线句子。
他是一位拳师,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我心底十分怕他,从不敢正眼看他。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结尾段“那一种疼痛,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柔软”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据《钱江晚报》报道,62岁的潘夏皓,十多年前工厂倒闭后应聘做了衢州学院的门卫,因为偶然的机会,对蛋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自学蛋雕,现在不仅成了衢州学院的蛋雕导师,而且还获得了衢州市民间艺术大师的称号,1999年出生的吴曼玉,是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保卫处的一名工作人员,因为对学习的渴望,学校特别允许她在工作之余,跟着汉语言专业的大学生旁听大学课程,她重新开始享受学习的乐趣。
这篇报道是否带给你学习或生活上的思考和感悟?你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特别难忘的经历?讲述你的故事或见闻,分享你的感悟,写一篇600至800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学校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