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十大元帅”中排名第十的是?( )
A.叶剑英 B.聂荣臻 C.徐向前 D.罗荣桓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B.金屋装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C.上穷毕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D.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3、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B.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人分忧的思想品质。
C.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4、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仆射:中国魏晋南北朝至宋尚书省的长官。
B.别驾: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官。因其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
C.婚姻: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
D.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表示年份)。皇帝只用一个年号。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祩连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徵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会诜馆辽使 馆:招待
B.使者以白陵使韩琦 白:禀告,报告
C.听其家趣买以赎 趣:兴趣
D.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 鞫:审问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听香
朱良志
瘦西湖四季清香馥郁,尤其是仲春季节,软风细卷,弱柳婆娑,湖中微光澹荡,岸边数不尽的微花细朵,浅斟慢酌,幽幽的香意,如淡淡的烟雾,氤氲在桥边,水上、细径旁,游人匆匆一过,就连衣服上都染上这异香。清初王士祯咏西湖曾有诗云:“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这两句诗真把瘦西湖的神韵写活了。中国艺术追求超越于形似之外的神韵。可以感觉的形,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引领人们走向无穷艺术世界的门户,看中国艺术,要注意它暗香浮动的妙韵。
中国园林设置一个有形的世界,还有个无形的世界。香的灵韵就是这无形世界的主角,所以园林特别注意花木的点缀。岸边的垂柳、山中的青藤、墙角的绿筠、溪边的小梅,都别具风味,春天看柳,夏日观莲,秋天赏桂,冬日寻梅,一一得其时宜,小山丛桂之于网师,雪海梅天之于寄畅,修竹参差之于个园,紫藤盘之于瞻园,园园都是香天秀地,苏州拙政园玉兰堂的玉兰,如同这处不起眼的景点的清魂,没有了她,这建筑几乎成为空设,毫无引人之处。
北宋苏轼曾有诗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他的意思是说,如果画画只能画得像,这跟小孩子的水平差不多。如果作诗只能停留在字面上的意思,那不是一个好诗人。画要画出神,诗要有言外之味。古代艺术论将这种思想表述为:“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象外之象”“味外之味”“意外之韵”等等。中国艺术有这样一个原则,就是“不似似之”。太似则呆滞,不似为欺人,妙在似与似不间,既不具象,又不抽象,徘徊于有无之间,斟酌于形神之际。当然,这一理论的关键并不在像与不像上,而在如何对待“形”的问题上,以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乃至神超形越,这方是一个艺术家所应做的。
前人有所谓“山气花香无着处,今朝来向画中听”的诗句。到画中“听香”,真是奇妙,北宋画院常常出诗题考那些入画院的考生,据俞成《萤雪丛说》记载,当时出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考题,很多人画得很复杂,主考官都不满意,其中有一名画者,画面画一群蝴蝶飞逐马后,最后得魁,画马蹄香,不是要将香气画出,而是要发挥想象力,画出神韵来。
形神问题不仅是一个形式美感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心灵的问题。中国艺术特别重视高逸的灵魂,诗言志,画写心,书如人,没有一颗高逸的心灵,就不可能有巨大的穿透力;没有不同流俗的性灵,就不可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中国艺术重视形式之外的神韵,不光是一个表现技巧的问题,而跟人的内在心灵境界是密不可分的,心中有冷香逸韵,为艺才能有妙意天香。
李商隐可以说是得“冷香逸韵”的诗人。他的一组咏荷诗,在对荷花的描写中,置入了淡淡的忧愁,寄寓着深长的人生感,《夜冷》诗云:“树绕池宽月影多,村砧坞笛隔风萝。西亭翠被余香薄,一夜将愁向败荷。”败荷余香,裹进了凄凄愁怨,那不是闲愁,而是自我生命的哀怜之意,有一种凄冷的美感。他的《过伊仆射旧宅》诗写道:“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干残菊露,余香犹入败荷风。”又是一“败荷”,余香裹败荷,别有一番情愫。他的《赠荷花》诗写道:“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其生而灿烂,其衰也堪怜。他不是爱荷,而是爱自己,自我叮咛,要珍摄自己清洁的灵魂,陆游一首《咏梅》可谓千古绝唱。词写梅花寂寞地开放,无意与明媚的春光争艳,从容飘零,落地成泥,纵然被碾成灰尘,仍然掩盖不了她馥郁的清香。那不改的香味,象征的是诗人清净不屈的灵魂。
中国艺术传达的是生命的香味,在这龌龊的世界中,生命的天香是这样容易被污染,我们怎么能不注意护持,不注意熏养呢?
(选自《曲院风荷》,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王士祯咏瘦西湖诗,与开头对于瘦西湖美景的描写相映衬,并自然地引出下文关于真正艺术美的阐释。
B.中国园林在设置一个有形的世界之外,还有个无形的世界,无形的世界就是香韵的世界,它比有形的世界更重要。
C.说李商隐是得“冷香逸韵”的诗人,是因为他创作出的“败荷”意象裹着可以听的香味,更象征着生命的灿烂与不屈。
D.中国艺术重视形式之外的神韵,所以在艺术境界上有一颗高逸的心灵,就会在艺术效果上产生巨大的穿透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引证法,提出中国艺术追求神韵的观点,明确艺术家应当形神结合、神超形越。
B.文章以绘画艺术为例,论证艺术家需要在有形世界外追求无形世界的灵韵,崇尚简单,注重留白。
C.文章以诗歌艺术为例,论证艺术的神韵关乎心灵,跟人的内在心灵境界密不可分。
D.文章最后将“龌龊的世界”与“生命的天香”进行对照,使文章与现实联系起来,引人深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不能止于形的层面,而是要能以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乃至神超形越。
B.中国园林建设特别注意建筑之外花木的点缀,体现的就是对无形世界中香的灵韵的艺术追求。
C.根据本文观点,诗歌中的托物言志不仅仅是一种表现技巧,更是体现了诗人对内在心灵境界的追求。
D.如画“留得枯荷听雨声”,就不仅要用生动的笔触画出诗题的形来,而且要借助独特的想象力表现其神韵。
【4】东晋画家顾恺之曾说:“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根据文意分析他这么说的理由。
【5】根据文意概括,要创作出可以“听”的香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描写女主人公追忆儿时与男主人公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莲的清高风度,以此比喻君子志行高洁、令人敬重、不可轻侮的清高品质。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以“雕刻”为喻说明学习应持之以恒,认为拿刀刻东西,如果中途停止,那么“__________”;如果不停地刻下去,则“__________”。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随地形而建、宫室结构的交错和精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以对偶句式表明在国家倾覆之际诸葛亮临危受命、勇于担当的精神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句默写: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秦人年深日久,大肆掠夺囤积各国人民珍宝财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由眼前处境扩展到感慨动乱以来种种遭遇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在运用夸张极言山峰高耸之后,李白先用写“_________”出山崖的陡峭险峻,再用“________”形容山泉奔泻的迅猛。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现了曹操当年写《短歌行》时的情景,展现了曹操意气风发、能文能武的英雄形象。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物抒怀,用“__________”写出了莲花的傲然不群、不可侵犯,之后又在与爱菊花和爱牡丹的比较中发出了“_________”的感叹。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杜牧从整体上写出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后,又用“_______,_______”写出其楼阁随地势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的建筑特点。
(2)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_______,_______”起笔,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里提到,自己求学时很多同学家境富有而自己并无羡慕之意,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丛花令
【宋】张先①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③。
【注】①张先:他与柳永齐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都。②小桡:小船。③嫁东风:李贺《南国》:“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愁正引千丝乱”一句将总括性的话延伸到具体的描写,不写别时折柳相赠,却写别后见柳起相思,摆脱了俗套。
B.上阕倒叙,本是送别者伤别离,柳丝引愁,飞絮惹恨,却先将离别之苦、相思之情推向最高点,有“此恨绵绵”之意。
C.下阕开始,女子的视点由高处、远处收回到了近处的池沼上,鸳鸯成双,南北畅行的小船,这些都与两人相隔千里形成照应。
D.结尾三句重墨言情与开头遥相呼应,构思新颖,意浓语俊,将“闺情”这一传统题材里凄婉动人的情感传达得恰到好处。
【2】唐圭璋先生评价这首词“疏荡有韵”,请分析全词是如何表现“伤高怀远”的情韵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高祖三年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余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否则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尝自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餐,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信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也。”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隆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信、耳。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见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流水上,禽赵王歇。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井隆之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B.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C.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D.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轨,方正的大道。文中“车不得方轨”是说大军不能走大路,只能秘密行进。
B.辎重,一般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搬运的粮草等物资,也可指行李。文中指前者。
C.麾下,本指旗下,借指将帅部属,也用于敬称将帅。文中“麾下”敬称成安君。
D.裨将,相对主将而言,即副将,也称“偏将”;有时也用来指专任一方的将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张耳一方仅几万人,且久战未歇;而赵王及成安君一方号称二十万,以逸待劳:这正是成安君正面迎战的底气。
B.广武君李左车的建议确实击中了韩信、张耳一方的软肋,但是陈余没有听从;这也是韩信敢于主动引兵攻击赵军的原因。
C.韩信背水布阵,遭到敌方嘲笑;还敢主动进攻,似乎不可思议:但这些招数成功地让赵军倾巢出动,而留下空虚的后方。
D.赵军本来占据地利人和的优势,但是韩信通过巧妙地排兵布阵,先引蛇出洞,然后各个击破,最终以少胜多,打败敌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2)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5】有人说,如果广武君的进言被采纳,历史可能会被改写。试梳理广安君精妙的战术设计。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山东青岛发布地方性规章《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规章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立法赋予老师惩戒学生的权利,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有人认为,惩戒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也有人认为,惩戒违背教育规律;还有人认为,惩戒是把双刃剑,看你怎么用……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加以阐述。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