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意想不到)
B.形容速度极快。(呼啸而过)
C.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左右为难)
D.形容悠闲而舒适。(悠然自得)
2、慧眼识金。请画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填写在句后的横线上。
(1)这是我头一回从叔叔手里接过鱼杆。
(2)这次期末考试,小明成绩不理想,但爸爸并未批评他,并鼓厉他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
(3)小女孩用垦求的眼光看着从眼前走过的每一位行人,希望他们给自己一点吃的。
(4)我满脸沮丧地一屁股坐在草摊上。
3、用带有“改”字的词语填空,完全恰当的一组是( )
(1)有错误, 了,就是好孩子。
(2)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 。
(3)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 家乡落后的面貌。
A.改正 改变 改善
B.改变 改善 改正
C.改善 改正 改变
D.改正 改善 改变
4、补充词语并回答问题。(7分)
身先士( ) 一( )而上 机( )勇敢
如怨如( ) ( )高无上 走( )无路
(1)请把这些词语中含有褒义的圈出来。
(2)上面词语中含有比喻手法的是 ,请你再仿写两个: 。
(3)请写出与划线词语意思相反的词语: 。
(4)选词填空。
江浩明在刑侦工作中,不仅( ),冲锋在前,不怕流血牺牲,而且沉着冷静,( )。
5、看拼音,写词语。
1.热心肠的妈妈fēn fù( )我给邻居pó po( )送一些她刚刚做好的ɡāo bǐnɡ( )。
2.这些金碧辉煌的diàn tánɡ( )、独具风格的jiàn zhù( ),在北京nǎi zhì( )全国都是出了名的。
6、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 语》)
7、词语亭。
夕阳西下,一艘高大的yú chuán( )满载归来,落日的余晖洒在湖面上,双桨yōu rán( )地划出美丽的弧线,它马上就要靠岸了。但是令人mí huò( )不解的一幕出现了:它在jiàn gé( )岸边还有两米就停下了来,放下甲板,这时岸上匆匆走上去几位戴着kǒu zhào( )、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测量体温,核酸检测……一系列操作紧张有序,原来这是岸上的防疫人员为他们消毒shā jūn( ),以保证归航的人员绝对安全。这是阳下一道最值得lǐng luè( )的美丽风景线。
8、《示儿》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表现他“悲”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狐狸和樵夫
狐狸为躲避猎人们的追赶而逃窜,恰巧遇见了一个樵夫,便请求让它躲藏起来,樵夫叫狐狸去他的小屋躲着。一会儿,许多猎人赶来,向樵夫打听狐狸的下落,他嘴里一边大声说不知道,又一边做手势,告诉他们狐狸躲藏的地方。猎人们相信了他的话,并没有留意他的手势。狐狸见猎人们都走远了,便从小屋出来,什么都没说就走。樵夫责备狐狸,说自己救了他一命,一点谢意都不表示。狐狸回答说:“如果你的手势与你的语言是一致的,我就该好好地感谢你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划“ ”。
逃窜(cuàn chuàn) 樵夫(jiāo qiáo)
【2】当狐狸向樵夫求救时,樵夫心里会怎样想呢?联系全文选出答案( )
A. 这只狐狸真可怜,我得找个安全的地方让他藏起来。
B. 我先答应帮助它,等猎人来了我再把他的藏身之处告诉猎人。
C. 狐狸是个坏东西,我得设法陷害它。
【3】樵夫给狐狸提供了躲避的地方,狐狸为什么却不感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段话所反映的中心,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乐于助人。 B.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帮助坏人。
C.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做心口不一的人。
10、课内阅读
《西风胡杨》节选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在塔里木和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胡杨林,它们生前为保卫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1】胡杨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胡杨的无私时,描写奇花异草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是如何描写胡杨的悲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张大力
①张大力,原名叫张金壁,津门一员赳(jiǔ)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②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
③“凡举起此石锁者赏银百两”。
④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 除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⑤(于是 可是),打石锁撂(liào)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赛它跟地壳连着,(无非 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⑥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⑦众人叫好呼好贼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⑧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⑨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⑩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 可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
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
⑬“凡举起此石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⑭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⑮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选自《俗世奇人》)
【1】联系上下文,在短文中用的恰当的词语下面划“✓”
【2】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四字词语,填在括号里。
(1)没有人不知道,形容非常有名。 ( )
(2)形容丢下别人不管,大模大样地离去。( )
【3】照样子仿写句子。
张大力举着石锁,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刷子李刷着墙壁,眼睛_______,手臂_______,好像_________!
【4】请联系上下文,把石锁下边写的内容填在文中横线上。
【5】聚合成老板巧妙设计了“举石锁”这一奖赏,既是为了吸引顾客,同时也表示了自己对张大力的________和________。(在文中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
【6】本文短小精悍,一波三折,张大力举起石锁,不仅没要到钱,最后还哈哈大笑,是因为________。本文第①段中铺垫到:“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我觉得聚合成老板夸人的方法很_______。
12、阅读与理解
(一)慈母情深(节选)
作者:梁晓声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jūn)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二)母亲(节选)
作者:三毛
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又开始重做评价。
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读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 ?”母亲还是说不晓。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在这40多年与父亲结合的日子里,我从来没有看到一次她发怨气的样子。她是一个永不生气的母亲,这不是因为她脆弱,相反的,这是她的坚强。40多年,她就如一棵大树,在任何风雨里,护住父亲和我们四个孩子。
她从来没有讲过一次爱父亲的话,可是,父亲推迟回家吃晚餐时间的时候,母亲总是叫我们孩子们先吃,而她自己硬是饿着。巷子里的月光偷偷地溜进窗台,让原本温柔的母亲变得更温柔了。许是怕这清冷的月光带走了菜的温度,于是,不停地催促着我们:“赶紧吃,赶紧吃,多吃点!”说完又靠在摇椅上,微笑地看着我们狼吞虎咽。她的余光会时不时地飘向窗外。若是突然楼道里传来“咚咚咚咚”越来越近的脚步声,母亲摇晃的身姿便会戛然而止,嘴角微微上扬,仿佛这靠近的每一步都踩在她的心上……就这样,她等待着父亲归来,岁岁如是。
还是9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父亲开始致词。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最后,他话锋一转道:“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四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
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去晚餐时,总是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就是那条围裙,系上又放下,没有缺过我们一餐饭。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其他地方走来走去。大门虽然没有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它心甘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回想到这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
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比她更周全了。
【1】读了语段,我觉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揉得皱皱的毛票”“龟裂的手指”中“我”体会到母亲赚钱的不易。
B.“我”的怒声呵斥却换来母亲的一句“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原来,母亲不介意“我”对她的态度,一如既往地操持家务。
C.语段(一)中母亲同事的两次“喊”,衬托出当时家境的贫困,母亲的回答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当时的无可奈何。
D.两篇文章都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塑造母亲的形象。
【2】根据语段(二)内容,简要概括文中的三个场景。
【3】读下面两组句子,你觉得哪组句子能更好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理解。
①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
②她是真正了解人生的人;她是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她是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
我觉得_______表达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语段(二),再结合下面资料,谈谈你对三毛母亲的看法?
(1)仔细阅读语段(二)你觉得三毛母亲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完下面的补充资料后,你对三毛母亲的看法又是怎样的?
母亲也曾年轻过,一张小照片里,三个女子坐在高高的水塔上,母亲的裙子被风卷起了一角,头发也往同一个方向飘扬着。
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了进入沪江大学新闻系就读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婚前的母亲是当年一个受着所谓“洋学堂”教育之下长大的当代女性。姐姐在上海出生之后,外祖父母催促母亲到大后方去与父亲团聚。就是那个年纪,一个小妇人怀抱着初生的婴儿,离别了父母,也永远离开了那个做女儿的家。
母亲如何在战乱中带着不满周岁的姐姐由上海长途跋涉到重庆,永远是我们做孩子的百听不厌的故事。我们没有想到过当时的心情以及毅力,只把这一段往事当成好听又刺激的冒险记录来对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我能行。
画眉
①画眉是雀形目画眉科的鸟类。“画眉”这个名字相传是我国古代绝世佳人西施给它取的,并且还有一个传奇故事。
②画眉的顶毛紧密而薄,头门宽而有棱角,眉额凸起,顶毛的麻花既细密又清晰。侧头部,由顶部至喙部,犹如刀斧切削而下,再俯视其头形,好似人戴了一顶鸭舌帽。
③该鸟为普通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丘的浓密灌木林中,喜欢在晨昏时于枝头上鸣唱。画眉性格隐匿,胆子极小,领域性极强。雄鸟性凶好斗,平时只有在秋季才会三五成群地出现。叫声明亮悦耳,为鸣鸟中之佼佼者,常被捕捉饲养而成为笼鸟。
④画眉食性杂,但全年食物以昆虫为主,如蝗虫、蝽象、天社蛾、金龟甲等都是画眉最喜欢吃的。
⑤它不仅是重要的农林益鸟,而且鸣声悠扬婉转。由于画眉的叫声悦耳动听,又能仿效其他鸟类鸣叫,所以历来被民间视为笼养观赏鸟,并被誉为“鹛类之王”而驰名中外。
【1】请你写出描写画眉头部特点的比喻句。
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是( )
A.中心句
B.过渡句
C.总起句
【3】请你用小标题概括②③④段的段落大意。
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①据说画眉的名字是古代美女貂蝉取的。___
②画眉“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丘的浓密灌木林中”,这句话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___
③画眉食性比较杂。___
14、 缆车上的人生
母亲带着儿子去爬山。在山顶,儿子指着那穿梭的缆车说:“我也想去坐坐。”“好,”母亲朝儿子笑,“不过你先等等。”母亲早就准备好了,她从包里摸出药和水,她有恐高症。儿子问:“妈妈,你在吃什么?”“糖。”母亲说。儿子也想吃,母亲笑着说:“这是妈妈的专用糖。”
交了钱,两人上了缆车。车子飞快地动了起来,儿子唱起了快乐的歌,母亲却紧闭着眼。
突然,车子震了一下,然后,停了下来。儿子问:“怎么不动了?”
缆车停下来的位置是在两个山头的正中间,下面是陡峭的悬崖,整根缆索上就只有他们一辆车。母亲朝前面看了看,有几个细小的身影正在那边忙碌着。凭经验,她知道是出了意外。她看着儿子,儿子似乎还没感觉到危险的到来,母亲放心地笑了。隔了一会儿,儿子好奇地问:“怎么车子还没动呢?”母亲笑了笑,说:“叔叔阿姨们让你多看会儿风景呢。儿子,你看对面的山多漂亮啊。”儿子的眼睛亮了。儿子说他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山。
儿子又问:“车什么时候会开呢?”母亲笑了,说:“叔叔阿姨们正在休息呢。要去惊扰他们吗?”儿子摇头。“这才乖。要不我们来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谁输了谁就唱歌。”母亲提议。
儿子对游戏产生了兴趣,可是他老输,输了就得唱歌。后来他困了,就倒在母亲的怀抱里沉沉地睡着了。
等他再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在家里的小床上了,那时时针已经指向第二天的清晨了。
儿子知道事情的真相是在上大学以后,因为那一次他和他的同学也遇到了相同的意外。毕业后,他去了深圳。在公司创业的头几年,他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没退缩和害怕过。因为他知道,在困难面前微笑,不仅仅是一种勇气,还是对亲人和家庭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1】用一两句话概括缆车上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体会下面句中加点部分的妙处,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后来他困了,就倒在母亲的怀抱里沉沉地睡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这“缆车上的人生”究竟指什么呢?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母亲的神态描写非常细致,多次刻画母亲的“笑”,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儿子多次被妈妈骗,写出儿子的老实与幼稚,也写出妈妈的虚伪。
B.“凭经验,她知道是出了意外”中“意外”指缆车不动了,坏了。
C.“母亲早就准备好了,她从包里摸出药和水,她有恐高症。”这句话对于刻画母亲没有作用,显得有些多余。
【6】文中的母亲很伟大,请用一句诗来赞美她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 600年间的历史。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 游荡),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材料。
正当他专心致志编写《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忽然 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论 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 整齐)的隶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1.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词语。
2.请用成语来赞美司马迁。(至少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草原野花
高安侠
①当我的双脚踏在草原上,目光所及一片辽阔。哪里都不是路,但哪里又都可以走;哪里都不是床,但哪里又都可以躺。规矩惯了的人,到了这里往往会茫然,像在鸟笼里关久了的鸟儿,即使你把整个天空给它,它也不知道怎么飞翔。
②面对蓝天、碧草、白云,我像个孩子打开了一本奇妙的书,但是什么也看不懂, 只好静下心来,品读草原上盛开的野花。
③野花虽然细小,可是每一朵都那么骄傲地仰着笑脸,没有任何一朵花嫌自己不够美丽而拒绝开放。淡紫的摇对对花,浅黄的蒿娥,绯红的野菊……通通自由自在地开着,理直气壮地开着,它们都坚信自己是最美的。
④一路上到处都是花朵,大片大片燃烧着的野花排山倒海呼啸而来,就像一个人把一生的热情全给了这个季节。
⑤我在草原腹地眺望远方,前面缓坡上浮起一层紫色的雾,走近才看清那里开满了紫色的野花。这不知名的野花每一朵都是由无数细小如米粒的花聚合而成,像一个紫色绒球,十分可爱。
⑥我折了一枝下来,插在我的手提袋上作为装饰。过了一天,到晚上收拾行李时,我发现它居然还很鲜活。过了一夜起来,看见花还是和昨天一模一样。我忍不住拿起来仔细端详,每一朵米粒大小的花仍然倔强地绽开着。
⑦一连四天,我一直带着它旅行,它淡淡的紫色一点一点消失,但形状还是一点儿也没有变,细小如笔尖的花瓣还是充满期待地张开着,希冀与蝴蝶、蜜蜂有一次邂逅。
⑧我终于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如此轻易地折下了它,使它离开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草场。尽管它枯萎得那么慢,那么不甘心,可还是失去了传播花粉、孕育种子、繁衍后代的机会。
⑨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又毁灭了它。
【1】在“野花虽然细小,可是每一朵都那么骄傲地仰着笑脸”中的“骄傲”,还可以换成哪个词?使句子的意思以及表达的含义不变。
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①自然段中,画出具体表现草原“辽阔”的一个句子。
【3】被“我”折下的那朵紫花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4】“细小如笔尖的花瓣还是充满期待地张开着”,那么,花瓣期待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7、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它有碍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然而你可曾想到,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
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③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境下才能看得见。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和岩石。①它们经过风化作用后,分裂成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和其他有机物颗粒一起在空中飘浮。②它们一面吸收来自太阳的部分光线,一面向四周 A 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来回 B ,强度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有趣的是,尘粒还有个“怪脾气”,容易散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光,而“喜欢”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这样,由于下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紫、蓝、青三色光受散射的作用也就比较强,这才使得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天空是蔚蓝色的。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正是由于空气中有了灰尘,才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有了凝结核心,从而形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又由于这些小水滴对阳光的散射、折射和透射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④
空气中的水蒸气,必须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附着灰尘而形成稳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长时间的悬浮。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严重的是,天空不可能有云雾,也不可能形成雨、雪来调节气候,从地面上蒸发到上空的水也就不可能再回到地面上来。假如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最后完全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即使是一些被人们看成是“废物”的东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选自《中学生》杂志,有删改。)
(1)将“散射”、“反射”两个词恰当地填入第二自然段的横线上。
A
B
(2)第二自然中加点的两个“它们”各指代什么?
①“它们”指
②“它们”指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逻辑顺序 C.空间顺序 D.程序顺序
(4)文中划线句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③
④
(5)“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这一句话是从文中摘出来的,你认为应放回第几 自然段的开头?
答:
(6)用一组排比句式简要回答:“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
答: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即使是一些被人们看成是“废物”的东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
答:
(8)作者在本文中,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哲学道理?
答:
18、阅读语段和短文,完成练习。
粽子里的乡愁
①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③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棕、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为“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的准备一批,美其名日“富贵粽”。
④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晚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这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以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A.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⑤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⑥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好吃懒做,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⑦B.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悄声对我乞讨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么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⑧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看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
⑨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⑩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⑪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句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⑫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请你概括本文的内容,说说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分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我”最爱的是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上下文,揣摩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里“乡愁”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童话,谈体会。
养鱼人和翠鸟
有个人在池塘里养了许多鱼。一只翠鸟知道了,天天来鱼塘偷鱼吃。
养鱼的人很生气,但又无计可施。突然,他想出一个好主意:他用稻草扎了一个草
人,插在池塘边,来吓唬翠鸟。
起初,翠鸟看见稻草人,很是害怕,但过了几天,它发现稻草人一动也不动,于是胆子慢慢大了起来,照样偷鱼吃。翠鸟一边吃鱼还一边高唱:“假的,假的,这个人是假的。”
这下可把养鱼人气坏了。他拿来了破蓑衣,旧草帽,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稻草人”,一动也不动地站在池塘旁边。
翠鸟看见了,还以为这是一个稻草人,依旧去池塘里偷鱼,养鱼人等到翠鸟落在他肩上的时候,一把抓住了它,也高兴地唱了起来:“真的,真的,这个人是真的。”
(1)翠鸟为什么会被捉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
【1】我的幼稚心灵中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缩写句子)
【2】大娘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把句子改成被字句)
【3】看着有趣的漫画,我不约而同地笑了。(修改病句)
【4】谁愿意看到这么小的孩子无家可归?(改为陈述句)
21、按要求改写句子。3分
(1)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改成陈述句)
(2)太阳光杀死了细菌。(改成被字句)
(3)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修改病句)
22、我洗干净了红领巾。(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小练笔场。
假如你的长辈参加了开国大典,你希望从他那里了解什么?用对话的形式进行。
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辈: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长辈: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辈: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