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批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游行队伍在北京天安门前高呼“外抗强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明代思想家李贽赞誉秦始皇为“千古一帝”。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①创立中央集权制
②车同轨,书同文
③统一度量衡
④焚书坑儒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史学家评价说:“它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这位史学家所说的“它”是
A.拜占庭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罗马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4、下列事件表明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A.中美建交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5、有人说:“美国内战是一次洗礼,经过这次洗礼,联邦获得新生。”下面对“洗礼”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洗去了黑人奴隶制——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洗去了国家面临分裂的危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洗去罪恶野蛮的奴隶制——正义战胜了邪恶
D.洗去了种族歧视——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
6、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一上台就宣布实行“新政”。在同一年里,大洋彼岸的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B. 德军闪击波兰
C. 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D.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
7、《三字经》“赢奏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下列
关于元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铁木真建立了元朝 ②忽必烈创立行省制度
③西藏始归中央政府管辖 ④在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8、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
A.古埃及国王的宫殿
B.古巴比伦国王的宫殿
C.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D.古巴比伦国王的陵墓
9、1839年,一位在广东的外国人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了……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他所说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
10、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 )
A.两极格局
B.华盛顿体系
C.凡尔赛体系
D.多极化格局
11、伯里克利时期,雅典设有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等机构,实行
A.军事独裁
B.贵族专权
C.君主立宪
D.民主政治
12、下列对下图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A.苏俄新经济政策发挥了直接作用 B.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C.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已超越美国 D.苏联在列宁领导下取得的成就
13、韩非子曾批评某学派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 道家学说 B. 墨家学说
C. 法家学说 D. 儒家学说
14、就在莫斯科欢庆胜利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加横线的两个“战争”分别指( )
A. 一战、二战 B. 二战、中东战争
C. 二战、冷战 D. 二战、科索沃战争
15、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国内经济政治危机而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德国 C. 意大利 D. 日本
16、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②《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③雅尔塔会议召开
④莫斯科保卫战 ⑤《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A.⑤④①②③ B.⑤④②①③ C.③⑤④①② D.⑤①④②③
17、下列人物中宣传“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A.曾国藩
B.梁启超
C.邹容
D.陈独秀
18、《汉字听写大赛》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13年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如果在赛场出现“嬴政”这一词语,下列哪一项措施是他推行的?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戊戌变法 C.车同轨书同文 D.大运河
19、结合下图分析,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 )
A.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C.缓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D.夺取势力范围,争当世界霸主
20、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分别是( )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
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C.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D.发明电子计算机、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
21、明朝宋应星的《________》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________》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22、名言总能让我们从伟人那里获得力量。
(1)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让我们看到虽然双耳失聪却创作出《命运交响曲》。
(2)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用20年时间呈现给世界《物种起源》。
(3)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用坚持和勤奋留给人类2000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
2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___,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____”。但是,____、____、____和____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____方向发展。
(2)欧盟成立后,欧洲的____进一步增强,____进一步提高,在____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日本也在积极谋求____的地位。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国家____显著增强。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____,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____,力求在____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不断增强,____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24、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甲午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毅然回家乡创办企业,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道路。
25、_________年苏联发生了“八一九”事件,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总统叶利钦实际掌握了国家大权。12月,俄罗斯11个原加盟共和国宣告建立_________,苏联解体。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形成了欧洲西线、北非、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等主要战场。
27、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列举相对应的内容,
(1)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差异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
(2)汉代开通沟通东西方的最早陆上要道——
(3)隋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南北交通而开凿的工程——
(4)唐朝见证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促进文化交流的壮举——
28、城市见证历史变迁,读下图,填出相应的序号。
(1)汉代“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是 。
(2)隋朝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3)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 成立。
(4) 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29、《物种起源》提出________和________,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革命。
30、罗斯福新政:内容
①整顿金融体系:通过颁布《________法案》,恢复银行信用
②对工业的________(中心措施):颁布《________》,规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劳动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________》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解,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④推行“________”:兴建公共工程,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⑤社会福利: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31、阅读下列材料
“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当时的城市规模不大,一般围有城墙和供守望用的城堡。
请回答:
(1)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
(2)其中市民为争取自治权斗争的典型例子发生在哪座城市?
(3)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有何意义?
32、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主要内容及意义。
33、请问哪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34、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救亡图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悄忧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
材料三 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建立中国的共和政体的办法。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最后的觉悟”的核心内容。据材料三,指出李大钊的政治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他们向西方学习的目的。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