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①会子②蕃坊③瓦舍④岁币⑤互市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2、英国的贵族和乡绅属于既得利益者,成功的中产阶级以及那些志在效仿的人士感到心满意足。但对劳苦者而言,工业革命摧毁了他们的传统世界和生活方式,却没有自动带来可以替代的东西。造成这种不同体验是因为
A.不同阶级在工业革命中受益不同
B.历史研究者的视角不同
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D.分析问题阶级立场不同
3、下图中的深色部分是20世纪初某国及其殖民地分布图。这个国家是( )
A.荷兰 B.法国 C.英国 D.西班牙
4、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做出哪些努力
A. 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贏的原则
B. 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整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绝不干涉别国内政
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和平统一
D.两岸三通
6、古代埃及人在天文学上的重大贡献是:
A.建造金字塔
B.发明象形文字
C.制定太阳历
D.制定儒略历
7、抓住关键词是掌握历史概念的方法之一。与“英国议会”、“限制王权”、“君主立宪制”这些关键词直接相关的法律文件是
A. 《权利法案》
B. 《九国公约》
C. 《宅地法》
D. 《凡尔赛和约》
8、把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
A. 中共七大和中共八大
B. 中共七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
D. 中共七大和中共十五大
9、如下图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
A.大臣决策权的变化
B.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
C.内阁制度完全成熟
D.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10、“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方案出自下列哪部文献( )
A.《革命军》 B.《警世钟》
C.《资政新篇》 D.《天朝田亩制度》
11、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 在这“一个星期”里发生的“改变世界”的事件是( )
A.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中美联合公报》签署并发表
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2、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事件是( )
A. 马可·波罗的旅行 B. 文艺复兴的兴起
C. 新航路的开辟 D. 三角贸易的进行
13、三国,一个永远激起豪情的时代。下列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4、下列关于长征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 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 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准备了条件 D.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15、2010年度中国“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上,排在前两位的是“上海世博会”“给力”,如果1917年的俄国也有一个“年度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排在前两位的应是
A.十月革命、人民委员会 B.苏联成立、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新宪法 D.“一五”计划、赫鲁晓夫改革
16、有人对近代某一卖国条约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拆除了我们家大门,站在我们家甬路两侧,住进我们的院子,甚至还进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7、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了,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A.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
B.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
C.留下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初步具有“契约”思想
18、美国纽约港口的自由岛上矗立着自由女神像,女神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拿一铜板,铜板上刻着“1776.7.4”。1776年7月4日
A. 莱克星顿枪声
B. 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C. 萨拉托加大捷
D. 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9、针对当今我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回答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
A.新发展理念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三步走”战略
D.全面深化改革
20、在16世纪到19世纪的三百多年间,茫茫的大西洋海面见证了“三角贸易”的罪恶活动。“三角贸易”中最具有悲惨性和血腥性的贸易航程是( )
A. 非洲——美洲 B. 美洲——非洲 C. 美洲——欧洲 D. 欧洲——非洲
21、一战后,为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分别召开了_______会议和_________会议,确立了战后新的世界格局。
22、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_______。十年后的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_______》,与《北大西洋公约》针锋相对。
23、俄罗斯人的祖先是________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________。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________人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________公国逐渐崛起,到15世界晚期统一了俄国。
24、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为“(_____)”。
25、________是埃及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________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26、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1924年6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一所陆军军官学校,简称 。
(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 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3)1947年6月底,依据中央部署, 、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4)为贯彻 ,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5)1982年, 会议通过了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 (填会议名称)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1929年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8、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是________。
A.鸦片战争 B.新中国的成立
C.虎门销烟 D.洋务运动
29、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有这样一份档案,请你仔细阅读,然后分析下表中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
时间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分配收入 |
1976年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1979年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元 |
A.新中国成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D.土地改革完成
30、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经过:
(1)在南美洲北部地区领导人及事迹:________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大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参加起义部队。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________山脉,大败西班牙军队。玻利瓦尔先后解放了________、委内瑞拉和________等地。成立了________共和国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的独立战争。
(2)在南美洲南部地区领导人及事迹:________先后领导了________、________、秘鲁的独立战争。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________。
31、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近代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请举出近代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及代表人物。
3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妄图把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维护人民政权的斗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什么法律文件?它标志哪项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开始?这项措施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2)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越过“三八线”轰炸中国东北,严重威胁新中国安全,中国应朝鲜请求,作出什么战略决策?这项战略决策的开始标志是什么?列举在这次战争中牺牲的一位英雄人物。这个战争的胜利有什么伟大意义?
33、我国古代曾出现过许多治世局面。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汉朝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在历史上称为什么?
(2)东汉的建立者是谁?他统治时期出现的安定局面你为什么?
(3)唐朝时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4)唐朝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称为什么?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5)上述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既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政治中心,地位十分优越和显赫。同期的南方,经济一直远远落后于北方。虽然对于农业来说,南方拥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等优越条件,但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和人口稀少的局限,直至东汉末,江南地区还是一个林莽地带,土旷人稀,经济停滞在原始状态,有广大肥沃的土地未得到开发利用,农业经济很不发达,商品经济更不待言。
——摘编自区永圻《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二两宋之际,北方战乱的影响与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继西晋、唐中期以后第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在中国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元明清时期,这种趋势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均产生于江南地区,充分说明南方经济发展的水平已占据压倒的优势。
——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等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 年即迅速增长到 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 4779 万人.....据统计,到2008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已累计达139.15万人,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主;国际劳务人员输出以对外劳务合作派遣为主,截至2007 年底,对外劳务合作系计完成营业额 478 亿元,派选各美务务人员 419 万人。
——摘编自中国人大网《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60 年的足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中国南方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人口南迁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时期中国人口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