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这里主要强调科举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素质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废除了门阀制度
2、宋太祖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为了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集中财权,他采取的措施是
A.设置转运使
B.设置通判
C.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D.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3、使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
A.玄武门之変
B.武氏篡位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4、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A.图一、图二 B.图二、图三 C.图三、图四 D.图二、图四
5、“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这段材料肯定了唐朝
A.民族关系融洽 B.对外交往广^泛
C.海外贸易繁荣 D.文化交流丰富
6、因诗作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浪漫情怀,而被誉为“诗仙”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7、《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了
A. 唐朝经济繁华,社会分工细致:
B. 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C. 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 北宋边境贸易兴盛
8、《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 改国号为周
B.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 破格用人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 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
9、清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采取的措施是
A.设置安西都护府 B.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C.设立市舶司 D.设置驻藏大臣
10、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 推行科举制,重用贤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
C. 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 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1、下列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A.安禄山
B.史思明
C.姚崇
D.黄巢
12、乾隆皇帝为让洋商无利可图,缩减通商口岸,于1757年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这反映了清朝
A.乾隆时期商业不发达 B.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废止重农抑商政策
13、从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中我们主要感受到了
A.宋朝经济的繁荣,祖国河山的壮美
B.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
C.人民生活的安逸,文化艺术的繁荣
D.国家分裂和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14、有学者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下列哪位著名小说家以该僧人取经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
A.玄奘
B.吴承恩
C.施耐庵
D.曹雪芹
15、文物是历史的载体。观察如图两件文物“契丹货币”、“西夏货币”,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契丹人最早使用圆形方孔货币
B.契丹与西夏都是少数民族政权
C.契丹和西夏都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D.契丹与西夏都直接受北宋管辖
16、有这么一本书,他的口述者是一位僧人,他的部分经历如下:公元628年的秋天,从长安出发,开始茫茫西行之旅,19年的时间,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亚和印度,100多个国家见证了他的身影。这本书是
A.《桂苑笔耕》
B.《本草纲目》
C.《徐霞客游记》
D.《大唐西域记》
17、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
A. 西夏 B. 辽
C. 金 D. 吐蕃
18、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留心理道”的皇帝是
A. 武则天 B. 唐太宗
C. 唐中宗 D. 唐玄宗
19、“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重视纳谏 B. 吸取隋亡教训 C. 轻徭薄赋 D. 结束割据混战
20、明太祖为了监视官民。设立了由他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 )
A.都指挥使 B.锦衣卫 C.东厂 D.大都督府
21、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和________。
2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建立时间是_____年,建立者是宋太祖_____,都城是_____(开封)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①措施:
在军事方面,解除_____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行政方面,在中央,采取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派_____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_____分权。
在财政方面,设置_____,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②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_____大大加强。
23、科技名著
作品 | 作者 | 作品性质 | 历史地位 | 其他 |
《本草纲目》 | _____ | 药物学著作 |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民请教,采集药物标本,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而编出。全书约_____万字,共记载了药物______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______多种,收录药方______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还附 有________多幅药物形态图。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17世纪初传入日本,18世纪初传到朝鲜,之后传入西方,被翻译为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
《天工开物》 | 宋应星 | 科技巨著 |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________” | 中举后担任地方官,公务闲暇时专心致志研究科技,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编写而出。把各生产部门分为______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_____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
《农政全书》 | ____ | 农学著作 | 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是_______末年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 全书_____卷,约______万字,分为农本、_______、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_______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
24、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________的局面;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统一,接受________(人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5、
26、明末,__________成为起义的主力军,他提出了“__________”的口号,得到农民拥护,1644年结束明朝统治。
27、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加以管理;清朝特许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8、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隋炀帝时创立________,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武则天在位时期,创立____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扩大了统治基础。
(3)宋朝注重发展________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29、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明清时期设置的机构名称。
(1)雍正帝时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机构—一
(2)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立,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机构——
(3)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立,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
(4)清朝时期,在广州设立的负责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30、12世纪初期(1115年),________起兵抗辽,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金)。
31、陆羽 “诗圣”《茶经》
杜甫 “诗仙”《玄秘塔碑》
李白 “画圣”“三吏”“三别”
吴道子 “笔谏” 《蜀道难》
柳公权 “茶神” 《送子天王图》
32、依据提示列举相应的内容。
(1)唐朝的全盛时期是________。
(2)使辽与北宋边疆保持和平的盟约是________。
(3)叙述从战国到五代历史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_》。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材料二明朝著名的航海家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1)材料一中“永乐三年”是哪一年?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