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小说四大名著中属于元明时期的是
①《三国演义》 ②《水浒传》 ③《西游记》 ④《红楼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 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D.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3、西晋诗人左思在《咏史》一诗中说到:出身低微的人,尽管才能出众也只好屈居下位;而士族子弟,不管才能如何低劣,只要凭借着出身高贵,都可以获得高官厚禄。隋朝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创立了
A.三省六部制
B.刺史制度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宋朝开始盛行读书风气,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宋朝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材料中“这一政策”指
A.文武并举
B.重文轻武
C.鼓励做官
D.重武轻文
5、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表达了中国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以下古人类最有可能享受主食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6、唐太宗善于纳谏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共同目的是
A.防止国家分裂
B.休养生息
C.巩固统治
D.发张经济
7、以下不属于清朝前期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A.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B.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C.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D.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图中空格内应填写的是( )
A.春秋战国
B.三国鼎立
C.南北朝
D.五代十国
9、促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因素有( )
①安史之乱 ②藩镇割据 ③宦官专权 ④黄巢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唐朝时哪座城市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都会
A. 洛阳
B. 长安
C. 益州
D. 江都
11、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这一时期的昆曲作者及代表作是( )
A.洪 昇——《长生殿》
B.汤显祖——《牡丹亭》
C.王实甫——《桃花扇》
D.关汉卿——《窦娥冤》
12、北宋政权一改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局面。经过数百年的“培植养护”,“政府又变成像样的读书人的政府”。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A. 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 重视文化传统的养育和保护
C. 文官在军政体制中成为主体
D. 变法新政成为社会潮流
13、韩冰同学要研究“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他拟定了四个题目,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是:( )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国家分裂的时代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民族政权并立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4、一天早晨,明太祖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很惊讶。明太祖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慌忙解释是因下属打坏了茶具。明太祖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与下列哪一举措有关
A.设立锦衣卫 B.设布政使司 C.创立内阁 D.设立东厂
15、“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
A.隋唐
B.南宋
C.元朝
D.明清
16、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作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水排、筒车
B.曲辕犁、筒车
C.灌钢法、提花机
D.翻车、提花机
17、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唐朝的僧人
②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做出重大贡献
③西行求取佛法
④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如果同学们围绕“民族融合”的主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可以收集的相关史料有
①鉴真东渡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回族的形成
④元朝在西藏设宣政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A.四川地区
B.广东地区
C.云南地区
D.广西地区
20、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永乐大典》
21、《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_____》。
22、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和________。
23、_______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_________业兴起。
24、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文学艺术的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5、《__________》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_________》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6、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制度早在___________________时就提出来了。
27、1206年,________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尊称他为成吉思汗。
28、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最著名的谏臣是________,曾进谏二百多次。
29、填空题: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581年,____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他就是隋文帝。626年,____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2)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________”。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
(3)________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________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30、被誉为东方药物学巨典的著作是________。
31、连线题
32、举出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两位民族英雄?
33、 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对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凤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二: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遍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三: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 “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1)材料一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何时?
(2)联系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的作用?
(3)联系材料三,谈谈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今天应如何实现人才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