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吉林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中国小说四大名著中属于元明时期的是

    ①《三国演义》 ②《水浒传》 ③《西游记》 ④《红楼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 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D.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 3、西晋诗人左思在《咏史》一诗中说到:出身低微的人,尽管才能出众也只好屈居下位;而士族子弟,不管才能如何低劣,只要凭借着出身高贵,都可以获得高官厚禄。隋朝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创立了

    A.三省六部制

    B.刺史制度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4、“宋朝开始盛行读书风气,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宋朝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材料中“这一政策”指

    A.文武并举

    B.重文轻武

    C.鼓励做官

    D.重武轻文

  • 5、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表达了中国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以下古人类最有可能享受主食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 6、唐太宗善于纳谏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共同目的是

    A.防止国家分裂

    B.休养生息

    C.巩固统治

    D.发张经济

  • 7、以下不属于清朝前期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A.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B.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C.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D.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 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图中空格内应填写的是(     

    A.春秋战国

    B.三国鼎立

    C.南北朝

    D.五代十国

  • 9、促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因素有(       

    ①安史之乱   ②藩镇割据   ③宦官专权   ④黄巢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10、唐朝时哪座城市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都会

    A. 洛阳

    B. 长安

    C. 益州

    D. 江都

  • 11、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这一时期的昆曲作者及代表作是(       

    A.洪   昇——《长生殿》

    B.汤显祖——《牡丹亭》

    C.王实甫——《桃花扇》

    D.关汉卿——《窦娥冤》

  • 12、北宋政权一改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局面。经过数百年的“培植养护”,“政府又变成像样的读书人的政府”。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A. 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 重视文化传统的养育和保护

    C. 文官在军政体制中成为主体

    D. 变法新政成为社会潮流

  • 13、韩冰同学要研究“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他拟定了四个题目,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国家分裂的时代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民族政权并立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 14、一天早晨,明太祖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很惊讶。明太祖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慌忙解释是因下属打坏了茶具。明太祖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与下列哪一举措有关

    A.设立锦衣卫 B.设布政使司 C.创立内阁 D.设立东厂

  • 15、“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A.隋唐

    B.南宋

    C.元朝

    D.明清

  • 16、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作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水排、筒车

    B.曲辕犁、筒车

    C.灌钢法、提花机

    D.翻车、提花机

  • 17、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唐朝的僧人

    ②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做出重大贡献

    ③西行求取佛法

    ④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如果同学们围绕“民族融合”的主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可以收集的相关史料有

    ①鉴真东渡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回族的形成

    ④元朝在西藏设宣政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1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A.四川地区

    B.广东地区

    C.云南地区

    D.广西地区

  • 20、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永乐大典》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_____》。

  • 22、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

  • 23、_______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_________业兴起。

  • 24、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文学艺术的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 25、__________》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_________》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 26、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制度早在___________________时就提出来了。

  • 27、1206年,________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尊称他为成吉思汗。

  • 28、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最著名的谏臣是________,曾进谏二百多次。

  • 29、填空题: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581年,____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他就是隋文帝。626年,____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2)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________”。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

    (3)________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________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 30、被誉为东方药物学巨典的著作是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举出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两位民族英雄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   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对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凤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二: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遍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三: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 “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1)材料一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何时?

    (2)联系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的作用?

    (3)联系材料三,谈谈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今天应如何实现人才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