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英雄的事迹,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B.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C.高考,作为国家对人才的一种公正、公平、公开的选拔形式,它不仅是对考生知识能力的考查,而且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D.为精简字数,这篇文章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2、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平乐》这首词由暮春残景引出惜春之情,从似有人知的希望到仍无踪迹的失望,从问取黄鹂的期望到无人能解的绝望,寻春的失败之中包孕了无尽的惜春之情。这首词的妙处就在于不言“惜春”之情却表现得微妙曲折、淋漓尽致。
B.辛弃疾《青玉案》把“那人”放在火树银花的元宵佳节极其热闹的背景上,连用两层比衬手法来塑造的。词的开头写灯火场景,对那些“笑语盈盈”的观灯妇女来说是正衬,而对孤高的“那人”来说则是反衬。那“宝马雕车”中的人儿和戴着“竣儿”、“雪柳”的妇女,对“那人”也是反衬。词人运用两层衬托手法,对主要人物形象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C.《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上片回忆当年佳会,用重笔渲染,见初会时情重;过片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结想成梦,见离别后情深;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情厚。
D.《丑奴儿》中词人以“愁”为线索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复杂的心情。从整首词来看,作者所说的“愁”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存亡的报国之仇。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有用来……的办法)
B.荆轲有所待(有所:有……的人)
C.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
D.将奈何(奈何:表示反问)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民主生活会应真正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千万不要流于形式,一些虚浮之徒借此大夸政绩得以上位,而敢说真话的有才能的人却被冷落,真可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B. 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发了一款“朕知道了!”胶带作为纪念品销售,当正襟危坐的皇帝皇后开始“萌萌哒”动起来,古董和文物也可以变得活泼有趣。
C. 南宋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新动向终究在明代蔚然成风,从而造就了一个“文人”与“官僚”分庭抗礼的文化时代。
D. 然而,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如果不加甄别,就可能在一次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苏轼《留侯论》)
A.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B.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楚辞·渔父》)
C.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 (韩愈《进学解》)
D.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 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再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街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亮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地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文嫂的女婿人很好,几次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C.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正是她嚎啕大哭的诱因。
D.本文语言轻松诙谐,记叙了两个不同生活轨迹人物的琐碎故事,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反映出人物最真实的心理和脾性。
【2】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7、名句默写.
(1)习近平主席在北大与学生交谈时指出,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做一个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的有为青年。这正如《论语》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不食嗟来之食”的乞人故事是类似的。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曹刿论战》中,具体描写曹刿小心谨慎地观察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可以在水面振翼拍水三千里,然后可以“________”,即使这样鲲鹏依然有所待:“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军队顺江而下盛大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
(3)杜甫《登高》中被宋人罗大经称为“十四字之间有八意”的一联是“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2)《虞美人》一词中,作者追问美景何时结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能展现曹操能文能武,志得意满的形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卫风·氓》中用来表现因思念而痛苦,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描写秋江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2)荀子在《劝学》中,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认为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极尽盘剥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人、物对比,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蜀道难》中“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代价才开辟了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
(5)“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们经常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不取不义之财的意思。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2)_______, ___________。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李煜《虞美人》结尾两句“_______, _______”,语言朴素, 感情真挚直率,设喻巧妙,从古至今为人所赞誉。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诠①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②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③,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此词于公元1082年(元丰六年)六月作。.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共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日‘快哉’”②平山堂:公元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③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
【1】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人用词生动传神,“窗户湿青红”中的“湿”表明亭子是新造,油漆颜色鲜艳润泽;“欹枕”即斜倚枕头,写出了一种闲适的感觉。
B. 词人认为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宋玉硬说风有雌雄之别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十分可笑。
C. 下片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描写江面,并通过在江上搏击风涛的白头翁点明主旨:只要具备了浩然之气,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畅享千里雄风。
D.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在其中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2】上片是用什么手法描写快哉亭周围的山光水色的?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14、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余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太祖征徐州,张邈举兖州叛迎吕布。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粮谷以继军。太祖讨邈、布于濮阳,布破走,遂据东阿,转击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十余县,皆拔之。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天子都许,拜洪谏议大夫。别征刘表,破表别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位特进;后徙封都阳候。
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洪先帝功臣,时人多为觖望。明帝即位,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选自《三国志·曹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
B.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
C.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
D.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表字,人的别名。古人出生后,在命名的同时往往还要命字。
B.从弟,同族的伯伯或叔叔的儿子中年纪比自己小的人,即堂弟。
C.文帝,后人写史,一般用谥号或庙号称帝王;“文帝”中的“文”即是谥号。
D.薨,古代用来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用来称有爵位的大官之死。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洪识大体。在太祖失去马的时候,他认为太祖比自己更重要,主动把自己的马让给太祖骑,自己步行跟随。
B.曹洪善用人脉资源。他凭借与扬州刺史的交情,亲自带领家兵到扬州,在那一带招募到士兵数千人。
C.曹洪屡建奇功。攻打徐州时,他冲在前面,率先占领东平、范县;吕布败逃后,他又转攻他地,接连攻克十多个县。
D.曹洪家本性吝啬。文帝曾假装向他借钱,以此考验他,但是曹洪不答应,文帝因此对他怀恨在心。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余人,就温募兵。
(2)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粮谷以继军。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创造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峰的壮举。
1975年5月27日,在拍摄9名队员登上峰顶照片时,为保证向全世界完整展示五星红旗,队员罗则宁让国旗挡住自己的脸。
2018年5月14日,年近70岁的夏伯渝成功登上珠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2020年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劝登上珠峰,利用我国5G、北斗技术采集相关刚量数据。……
2049年5月27 日,中国登山队再登珠峰,为共和国百年华诞献礼。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60年6月7日,在拉萨举行的欢迎凯旋队员集会上的致辞。
②1975年6月10日,罗则看到照片后的感想。
③2018年6月9日,“攀登.信念”主题班会上的演讲稿。
④2049年9月30日,“我与祖国河山”栏目记者国庆节专访登山队员。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