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黔南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魏征曾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话进谏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 2、民族英雄郑成功抗击外来侵略的壮举是

    A.弃文从武投入反清的战斗 B.向高山族传播生产技术

    C.带领军队打败荷兰入侵者 D.设置府县加强台湾管理

  • 3、她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下列皇帝中哪位是她(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高宗

  • 4、“科举取士”是隋唐时期对封建时代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关于它的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种选官方式看重门第不注重才能

    B. 隋炀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C. 武则天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D. 唐玄宗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 5、“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是

    A. 岳飞

    B. 文天祥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 6、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些豪言壮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国有企业改革

  • 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的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描写的是

    A. 北宋抗辽的情景

    B. 北宋抗西夏的情景

    C. 南宋抗金的情景

    D. 南宋抗辽的情景

  • 8、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主要压制打击的对象是

    A. 督抚大员

    B. 王公贵族

    C. 知识分子

    D. 商人富豪

  • 9、明朝建立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A. 设立丞相,管理朝政

    B. 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 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

    D. 杯酒释兵权

  • 10、南宋时,宋高宗说:“市舶之利对国家很有帮助,应该按照以前的法令,欢迎各国商人,前来经商贸易。”这表明南宋统治者

    A.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B.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 11、“千秋遗案陈桥驿,黄袍一着便罢兵。”其中涉及的历史典故发生于(        

    A.960年

    B.961年

    C.962年

    D.963年

  • 12、“夺政权,建隋朝。天南陈,归统一。行改革,促繁荣。”这段三字经是对下列哪一人物功绩的概括?

    A. 杨坚

    B. 杨广

    C. 李渊

    D. 李世民

  • 13、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A.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C.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 14、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为海外贸易发展提供必要交通条件的是

    A. 极高水稻产量

    B. 发达的造船业

    C. 棉纺织业兴起

    D. 江南地区开发

  • 15、清朝对我国的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辖。下列关于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说法正确的是(  

    A.康熙册封五世“达赖喇嘛” B.顺治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C.雍正设置驻藏大臣 D.皇太极设“金奔巴瓶”挚签制

  • 16、1115年,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的是(  

    A. 阿骨打 B. 耶律阿保机 C. 松赞干布 D. 元昊

  • 17、如图所示机构的设置使皇帝“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对这一机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电影《锦衣卫》的海报

    A.职能是监视官民 B.由皇帝直接指挥

    C.与东厂合称“厂卫” D.受法律约束

  • 18、明朝皇帝不放心百官和京城百姓,为侦缉官民言行,特意设立了

    A. 中书省

    B. 宣政院

    C. 军机处

    D. 厂卫特务机构

  • 19、五代以来短短的几十年间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再未发生类似的现象。导致再未发生类似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政治体制的变革 B.北宋人民不再渴望出现朝廷的更换

    C.朝中大臣没有篡夺皇权的野心 D.地方财政全部由中央统一协调

  • 20、班级要做一个历史板报,为以下几个历史事件排序,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雅克萨之战  ④朱元璋建立明朝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①②③ D.②③④①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___________

  • 22、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23、________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 24、多彩的文学艺术

    (1)诗歌:①______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______”的美誉。

    ______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______”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______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______(特点: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品《______》)和______(特点:方折峻丽,笔力险劲,代表作品《______》)。

    (3)绘画:唐朝最著名的画家是______(善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品《______》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特点是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和______(代表作品《______》,特点是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 25、目的:为了加强_____,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 26、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且他的统治有“开元盛世”之称的是___________。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__________

  • 27、____________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________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 28、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鉴真传授佛经地

    B.玄奘取经地

    C.唐朝都城所在地

  • 29、元朝建立的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________

  • 30、汤显祖是明朝著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是昆曲《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将下列朝代与其发生的民族、边疆事件对应连线:

    唐朝   岳飞抗金

    宋朝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元朝   设置台湾府

    清朝   文成公主入藏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两宋时期,与外族时战时和。

    请列举出北宋时期坚决主张抗辽的一位宰相、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及抗元名人。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自《中国历史》七下第22页

    材料二: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逃派遣使节到中国,……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自《中国历史》七下第19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说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列举唐朝对外交往中最有名的两个事例。

    (2)结合所学,材料二提及的日本派遣到中国来使节当时称作什么?请你列举出一例至今还存在于日本并且能证明当时日本与唐友好交往的物证?

    (3)结合以上材料说说,当时唐朝对外交往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