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平凉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了不少创造发明。下面属于唐朝时期发明创造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①曲辕犁②筒车③秧马④翻车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 2、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减少百姓劳役负担;

    B. 唐太宗沿袭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 唐太宗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D. 唐太宗以残酷诛杀手段对付反对的贵戚重臣;

  • 3、《满江红》诗中岳飞“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匈奴是指下列哪一个民族?(          

    A.蒙古族

    B.女真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 4、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四大徽班进京献艺,赢得观众喜爱

    B. 吸收众多地方戏优点,又具北京地方特色

    C. 京剧角色行当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D. 《长生殿》和《桃花扇》是京剧传世之作

  • 5、我国经济重心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③所示经济状态相对应的时期是

    A.南北朝

    B.唐朝

    C.五代十国

    D.宋朝

  • 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0世纪,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

    B.11世纪末,阿骨打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C.11世纪,蒙古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D.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 7、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则天武后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臻大治。”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贞观遗风

  • 8、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A. 高度繁荣,影响海外

    B.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 9、北宋最著名的词人是 (   )

    A. 李清照   B. 陆游   C. 辛弃疾   D. 苏轼

  • 10、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       

    郑和下西洋,是在1405年到1433年期间,这个时间内共7次下西洋,到达了亚欧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去到了红海沿岸和欧洲的西海岸。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同海外各国沟通,宣扬国威,促进与他国友好来往。

    A.目的

    B.远航的次数

    C.起止时间

    D.所到地区

  • 11、下列属于明朝科技名著的是

    ①《本草纲目》  ②《天工开物》  ③《农政全书》  ④《授时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2、一持续八年的叛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这场叛乱指(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靖康之乱

  • 13、《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书名的寓意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下列选项中,不可以在这本书中查阅到的是

    A.隋末农民起义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澶渊之盟

  • 14、在中国古代史某专题复习课上,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文成公主入藏”“安西都护府”“唐蕃会盟碑”等史料和信息,这一专题复习的主题应是

    A.民族关系史

    B.中外交往史

    C.经济发展史

    D.文学艺术史

  • 15、“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指的是

    A. 忽必烈   B. 元昊   C. 赵匡胤   D. 阿骨打

  • 16、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七国之乱 B.黄巢起义

    C.八王之乱 D.安史之乱

  • 17、唐朝时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是我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下列选项,符合“浓郁浪漫的情怀”“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天真狂放的艺术个性”“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四个特征的诗人是(       

    A.骆宾王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 18、1684年,清政府设立这一地方行政机构,隶属于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该机构是:(     

    A.台湾府

    B.澎湖巡检司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 19、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是(   )

    A. 荷兰殖民者 B. 英国殖民者 C. 葡萄牙殖民者 D. 西班牙殖民者

  • 20、“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喻为“一面知得失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A.房玄龄

    B.魏征

    C.姚崇

    D.杜如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________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 2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遭到楚王流放的爱国诗人________而产生的。

  • 23、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____”。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____,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_____的发展。

    (2)火药:唐朝时,中国人已发明了火药。到____,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元朝还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____,这比以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____。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_____

  • 24、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的市区等场所进行演出;清道光年间逐渐形成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________,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 25、设驻藏大臣的皇帝是________

  • 26、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______、追求______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_____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_____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 27、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叫________;唐朝时实行________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________;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一个行政区是在________,当时,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________

  • 28、按要求填空。

    请把下列历史人物的对应信息填入括号内,只填字母。

    (1)孔________(2)老________(3)司马________(4)刘________

    (5)张________(6)蔡________(7)贾思________(8)祖冲________

    (9)王羲________(10)杜________

    A.计算圆周率B.书圣C.出使西域D.《齐民要术》E.改进造纸术

    F.无为而治G.仁者爱人H.诗圣I.《史记》J.光武中兴

     

  • 29、589年,隋文帝灭掉________朝,统一全国。1279年,元军灭________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 30、明朝末年,__________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________领导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作者     作品

    罗贯中     《水浒传》

    施耐庵     《三国演义》

    吴承恩     《红楼梦》

    曹雪芹     《西游记》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给下列称号写出他们的名字

    诗仙—— 画圣——   诗圣——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频繁的对外交流中,唐朝推行兼容并蓄、开明开放的政策,在音乐、舞蹈、金银器制造、制糖等方面都广泛吸收了外国文化的有益影响,从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唐代文明。唐文化也给予其他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深刻的影响。中国的丝绸、瓷器、造纸术、印刷术西传,促进了中亚、西亚乃至欧洲文化的发展,对东亚、东南亚诸国的影响尤其明显。

    ——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频繁对外交流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深受唐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两个。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朝、明初对外交往发达的相同原因。

    (4)综上,以古为鉴,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