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图左和图右分别为“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可能是( )
①大量燃烧煤炭②大量使用太阳能③大力开发水能和风能④大量砍伐森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为实现“双碳”目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
B.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增加收入
C.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D.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
2、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冰原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3、下列属于“南南合作”关系的一组是( )
A.埃及、印度、中国
B.日本、巴西、澳大利亚
C.法国、新西兰、南非
D.阿根廷、德国、菲律宾
4、四川省的气候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5、下列四幅图的图幅相同,但比例尺不同。你认为表示河流宽度最大的一幅是( )
A.
B.
C.
D.
6、读四个大洲海拔面积比例及纬度范围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读纬度范围可知:四个大洲中,大致关于赤道对称分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根据海拔面积比例:四个大洲中,地形以平原为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四个大洲中,跨纬度数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而两极地区终年寒冷干燥,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8、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 )
A. 在青藏高原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 古代书籍记载此处是海洋
C. 青藏高原目前正在不断抬升
D. 其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曾是海洋
9、有“世界屋脊”之称的世界最高高原是( )
A.巴西高原
B.青藏高原
C.德干高原
D.埃塞俄比亚高原
10、地球自转是( )
A.绕着太阳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B.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C.绕着地轴自东向西不停地旋转
D.绕着北极星自东向西不停地旋转
11、下列各项中影响空气质量的是( )
A.呼吸
B.阴晴,风,气温,降水
C.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
D.汽车尾气
12、2020年12月23日12时,德州的小明结合亚洲的四至,做了如下描述,其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巴角——太阳已落西山
B.杰日尼奥夫角——烈日炎炎
C.努沙登加拉群岛——银装素裹
D.切柳斯金角——漫长的黑夜
13、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所在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为鞍部
B.乙处为陡崖
C.丙处无河流
D.丁处是陡坡
【2】图中甲山顶的海拔可能为( )
A.510米
B.350米
C.450米
D.400米
14、在道路修建和施工过程中,人们通常选用的地图是
A. 地形图 B. 交通图 C. 政区图 D. 气候图
15、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天舟6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完成下面小题。
【1】天舟6号货运飞船发射时,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2】天舟6号货运飞船发射当天,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有极夜现象
16、2022年国庆假期,家住西安的小明乘火车去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院。在整个过程中,小明使用了四幅地图:①中国铁路分布图,②中国地形图,③故宫博物院导游图,④北京市交通图。据此完成对小明这次出行没有明显帮助的地图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下列关于各国气候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B. 泰国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C. 俄罗斯以寒带气候为主 D. 日本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18、小明在成都时穿羽绒服,到海南岛后穿衬衣,其主要原因是与成都比较,海南岛( )
A.降水更多 B.纬度更低 C.四面环海 D.海拔更低
19、下列关于方向的确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南方
B. 所有的地图都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 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D. 方向可以随便确定
20、下列关于中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中亚,地理位置重要
B.淡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发达
C.石油资源丰富,多分布在红海沿岸
D.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21、气温由赤道向两极地区逐渐 ,低纬度地区气温 ,高纬度地区气温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冬季则相反。
22、根据人类 的不同,世界居民可分为 、 和 三大人种。
23、通常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别称为_____,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为_____。
24、欧洲人酷爱食用_______和______,这与本区发达的_____业有密切关系。
25、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称为 。
26、亚洲东临 洋,南临 洋,北临 洋。
27、由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____________
28、降水量一般用 来测量,世界“雨极”是 。
29、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部分。
30、美国最大的城市是______。
31、烟台市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下列三幅图探究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据图回答问题。
探究过程
(1)读甲、丙两图,中国的农产品主产区主要规划建设在第______阶梯,由此判断,______是影响农业区分布的因素之一。
(2)读乙、丙两图,判断黄淮海和长江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为:______、______。形成这种差异性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______。
(3)读乙、丙两图,判断河套平原的气候类型为______,这里本不适合发展粮食生产,但却是当地重要的小麦产区,原因是这里有丰富的______。
(4)同学们发现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大都是荒芜的沙漠,而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却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读乙、丙两图可以看出,这主要与______气候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关。
基本结论
(5)通过探究,同学们得出中国农产品产区规划主要依据是光、热、水、土等自然因素的结论。对此你同意吗?
(6)从上述探究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双项选择)
A.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B.各地发展农业生产需要因地制宜
C.所有农业区的自然条件都是一样的
D.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是多样的
拓展延伸
(7)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现在无土栽培、生物防虫、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了,大大提高了农业的产量和质量。这说明,______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将越来越重要。
(8)我国的农业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如耕地不足、粮食短缺、产量不稳定等等。请你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32、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岛国,地狭人稠,经济发达。该国的工业发展很有特色,对外依赖十分严重。利用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的管理,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再销往世界各地。读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是________海,D是________岛。
(2)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位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著名的火山有________,山下樱花每年春季盛开,景色迷人。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发展经济所需原料、燃料须大量________(进口/出口),工业产品大量________(进口/出口),形成加工贸易经济。因此,该国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沿岸和________沿岸地区。
33、读“东南亚示意图”(图1)和“东南亚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分配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东南亚处于亚洲和_________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从欧洲、西亚至我国的海上航线,都需要经过东南亚的A_________。
(2)B岛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
(3)C岛属于__________气候(气候类型),图中两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能够反映该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4)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在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请简述其原因_________。
34、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B、C、D、E四地中,黑人集中分布在________地; D大洲人们主要信仰的宗教为_________。通用语言是__________。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位于______大洲西部(填字母),该大洲位于E 大洲的______方向。
(2)甲是D洲、E洲分界线:___________运河。乙是A洲与D洲的分界线:__________海峡。
(3)图中丁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________火山、地震带上。
(4)丙所在半岛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
(5)A洲的东部大部分居民属于______人种;该地人口稠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图中戊地处于平原地区,人口________(稀疏或稠密),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5、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图可知,一年中,太阳光线直射点有规律的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来回移动。
(2)地球公转至丁位置时,为北半球的 _____(节气),此时我们居住的小区房屋内能被太阳光照射到的面积为一年中面积_____ (最大、最小)值,南充的昼长在一年中达____(最大、最小)值。
(3)放“元旦”假,地球公转到图中的_____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图中的_______点附近。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