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M量分布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M表示个体数量,则食物链为:3→4→1→2
B.若M表示微塑料含量,则食物链为:2→1→4→3
C.若M表示能量含量,则食物链为:2→1→4→3
D.若M表示有机物含量,则食物链为:3→4→1→2
2、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基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环境多样性
3、下列不是无性生殖的是( )
A.嫁接
B.扦插
C.试管婴儿
D.组织培养
4、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苍蝇
B.乌贼
C.蜘蛛
D.蝗虫
5、下列对线形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B.有口有肛门
C.都寄生在人体或动植物体内
D.蛔虫是常见的线形动物,是雌雄异体的动物
6、在红色碧桃砧木上嫁接白色碧桃的枝条,嫁接枝条上的花色将是( )
A.全白色
B.全红色
C.粉红色
D.1红色:1白色
7、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及功能对应错误的是( )
A.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B.阴茎——产生精子和输出尿液
C.前列腺——分泌黏液
D.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8、社会行为是当前动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下列动物群体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苍蝇
B.狒狒
C.白蚁
D.蜜蜂
9、关于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我们食用的主要是它的叶
B.苔藓植物的假根只起到固着作用
C.铁线蕨生活在阴湿的陆地,靠种子繁殖后代
D.苏铁属于裸子植物,花、果实、种子是它的生殖器官
10、动画片《葫芦娃》伴随了两代人的成长,片中有许多以动物为原型塑造的典型“人物”。下列对各角色对应的动物原型描述错误的是( )
A.①蜘蛛精+④蝎子精+⑤蜈蚣精同属节肢动物,体表都具有外骨骼
B.②蝙蝠精体表被毛,前肢变为翼,胸肌发达,适于飞行,属于鸟类
C.③蛇精成为了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
D.⑥蛤蟆精幼体用鳃呼吸,其生殖和发育过程需在水中完成
11、关于科学家“研究涡虫的行为(如下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科学家“研究涡虫的行为”主要采用了观察法
B.①涡虫在光照条件下身体舒展是先天性行为
C.②涡虫被电击身体收缩是学习行为
D.④“光照一电击”多次后,只给光照,涡虫的身体也会收缩是先天性行为
12、如图是已受精的鸡卵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起保护内部结构和进行气体交换作用
B.⑥为卵黄,提供胚胎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
C.⑤为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鸡
D.③为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13、含钾的无机盐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若对下列植物施肥,应适当增加含钾无机盐的是( )
A.地瓜
B.白菜
C.菊花
D.苹果
14、蚯蚓湿润的体壁有利于( )
A.吸收营养
B.散失水分
C.进行呼吸
D.快速运动
15、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做动作如履平地,起作用的主要是( )
A.脑神经
B.脊髓
C.小脑
D.脑干
16、“冰墩墩”以国宝熊猫为原型制作,憨态可掬,惹人喜爱。下列有关熊猫描述错误的是( )
A.体表被毛
B.胎生、哺乳
C.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D.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17、下列有关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的生命都始于受精卵
B.体外受精的动物一定是卵生,体内受精的动物一定是胎生
C.体内受精是动物对陆地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D.成蛙既可以生活在水中,又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故为两栖类
18、2021年底,中科院在华南地区发现了一种新化石并命名为——秀山恐鲎【hòu】(如图),该类动物体形庞大,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 )
A.鱼类
B.线形动物
C.节肢动物
D.环节动物
19、3月28日是中华鲟保护日,中华鲟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下列对中华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
B.用鳃呼吸
C.脊柱支撑身体
D.体温恒定
20、下列有关节肢动物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B.每个个体都有三对足
C.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D.是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
2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都由外壳和内核两部分构成,其中外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依据病毒宿主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动物病毒、__________病毒和细菌病毒三种类型。
22、动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一样,包括物种多样性、__多样性和__多样性。保护动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
23、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 过程把 传递给子代。
24、生物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的底部,______________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5、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A.一次,小明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观察思考后,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B.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小明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
C.小明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D.小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
E.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1)根据上述材料,总结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是____;作出假设是____;设计实验是____;完成实验是___ ;得出结论是___;表达、交流是___。(填序号)
(2)探究的第一步是要对事物作详细的___,然后提出问题;第二步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____ ,尝试对问题的答案提出___。
(3)小明设计实验的变量是____ 。
(4)小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
(5)小明在F步骤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________。
(6)针对你自己的假设,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____。
26、幼年时期,骨能长长和长粗,骨膜内层的 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而骨骺端的 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27、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比较复杂,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几个阶段。
28、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 、物种和 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
29、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___与植物共生。它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____,而植物为它提供___。
30、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将下列生物与其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32、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____)
33、如图是同学们熟悉的五种动物,请看图回答:
(1)A~E五种动物中,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 _____(填字母)。
(2)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的动物是 _____(填字母)。
(3)就身体结构而言,A~E这五种动物的体内都有 _____,在分类上可归为同一类。
(4)将上述动物的所属类群,按照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为 _____。
(5)E曾被认为有害,现在又要保护它,是因为E在维持自然界的 _____中起重要作用。
34、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小江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甲、乙两个同规格的玻璃杯,甲杯中放入潮湿的肥沃土壤,乙杯中放入经烘干的同种土壤,然后在甲、乙两杯中同时各放入10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同种蚯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让你去挖蚯蚓,应该选择的环境是 (______)
A.清澈的小河 B.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
C.湿润的沙子 D.干燥、疏松的土壤
(2)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蚯蚓的(______)
A.体节 B.环节 C.环带 D.刚毛
(3)一段时间后,发现乙杯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然后就不动了,而甲杯中蚯蚓活动正常,该实验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______.
(4)小江向甲杯倒入清水至刚好覆盖土壤,发现蚯蚓都钻出了土壤,这与雨后大量蚯蚓钻出地面一样,都是因为土壤中缺少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