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小明批评同桌写作文经常文不加点,错字百出。
B.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年的接力奋斗。
C.海南花团锦簇,南海春潮涌动。4月12日,习近平来到海军某驱逐舰支队码头,登上执行检阅任务的长沙舰。
D.这篇杂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观点鲜明,力透纸背,鞭辟入里,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2、以下文字是张桂梅校长《给年轻人的一封信》节选,将①—⑤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给你们写下这封信,希望从我讲述的经历中让你们感受到一点点温暖,一点点力量。这是我今天正在完成的小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弃和认命是一条没有尽头的“下坡路”。请记住,在任何一个你没有察觉的时刻,包括现在,通过行动去改变命运的机会,一直都存在。
①你也许和我一样,正在完成每天的小目标
②督促她们上好每一节课,抓好每一分,也是我现在每天的小目标
③也许,正在寻找你的那个“大目标”
④我今天还有好多个小目标要完成,比如等会儿我就要去看看孩子们测验的情况
⑤但只要你开始思考、开始行动,你就已经走上了一条必然不易,但也充满希望的路途了
A.①③④②⑤
B.④②①③⑤
C.①③②④⑤
D.④②③①⑤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凿(záo) 女娲(wō) 沐浴(mù) 深恶痛绝(è)
B.着落(zháo) 发髻(jì) 捶打(chuí) 咄咄逼人(duō)
C.棱镜(léng) 吝啬(sè) 抽噎(yē) 铿锵有力(kēng)
D.粼粼(líng) 高邈(miǎo) 镶嵌(xiāng) 不求甚解(shèn)
4、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外交部驻港公署敦促外国政客停止颠倒黑白,停止干预香港事务。
B.老师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时,她矢志不渝地记录着。
C.12月13日,曾经是一个黑色的日子,80多年前,一场惨绝人寰的暴行,将日本侵略者牢牢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D.犯罪嫌疑人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面对调查,百般抵赖,但在大量证据面前,最终如实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实。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哈勃望远镜不但拍摄了大量有价值的图片,从而成为了天文史上最重要的仪器之一。”这是一个病句,关联词语不搭配,应将“从而”改为“而且”。
B.“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作者站在捍卫人类文明成果的高度,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进行了嘲讽和谴责。
C.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双喜、闰土、杨二嫂、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D.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份试卷中第一小题他花了10分钟的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B. 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C.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 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节那天,付思涵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
B.家住回龙村的向代惠,得了偏瘫,被界定为二级伤残,看见施工人员正在为她提供免费无障碍改造服务,喜出望外。
C.管理者应该想方设法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D.对于这个问题,这位年轻人苦思冥想一年不得解,听了禅师的话才恍然大悟。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
(2)遂至承天寺 ___________________
(3)怀民亦未寝 ___________________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脍炙人口的写月名句,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品析。
【4】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其中一个句子,并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5】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三句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夜游的时间,夜游的原因和地点。
B.第四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庭前的清水和皎洁的月光。
C.第五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了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
D.本文包含了各种微妙的情感: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9、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诗。
(2)关于这首诗歌,下列选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中前两句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作慨叹,为后两句作铺垫。
B.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C.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D.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
(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10、综合性学习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
结合上面的材料,用简洁的语言从下面两个图表中,归纳出三条主要信息。
表一: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一览表
表二:留守儿童情况统计表
11、经典诗文默写
(1)夕阳西下,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你感受到新旧事物时序的交替。
12、名著阅读
(1)选出对《昆虫记》相关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A.《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几十年时间写成的科普巨著。
B.作者笔下的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他的后代做出无私奉献,为儿女操降无识别结果来情趣盎然。
C.法布尔研究昆虫的方法独特,他一反常规,把昆虫放在盒子里,浸在酒精里观察,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
D.《昆虫记》除了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社会人生,阅读时我们应仔细加以品味。
(2)结合《昆虫记》选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七月,午后酷热难耐,成群的昆虫干渴难忍,在枯萎打蔫儿的花上爬来爬去,想找点儿水解渴,而蝉却对普遍的水荒不屑一顾,它用他那如钻头般的细嘴,在自己那永不干涸的酒窖中钻了开来。它不停地歌唱着,落在一棵小树的细枝上,钻透那坚硬平滑、被太阳晒得汁液饱满的树皮。它从钻孔中把吸管插进去之后,便一动不动地、聚精会神地、美滋滋地沉浸在汁液和歌声的甜美之中。
……
在这群冲锋陷阵的强盗中,最大胆最坚决的就是蚂蚁。我看见有一些蚂蚁在咬蝉爪。还看见一些蚂蚁在扯蝉翼尖,趁势爬上蝉背,挠蝉的触角。一只胆大包天的蚂蚁就在我的眼前咬着蝉的吸管,拼命地往外拽。
被这帮小蚂蚁如此这般地搅扰,巨蝉没了耐心,终于弃井而去。它在逃走时还向这帮劫匪撒了一泡尿。对于妈蚁来说,蝉的这种高傲的蔑视无伤大雅!反正它的目的达到了,它成了这口井的主人了。一旦再有机会,它们还会用同样的法子再喝上几大口的。
大家都看到了,事实彻底地把寓言臆想的角色给调换过来了。毫不客气,抢劫时绝不退缩的求食者是蚂蚁,而甘愿与受苦者分享甘露的能工巧匠是蝉。
有人说:“《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作品,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你认同这一评价吗?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述理由。
(3)①《寂静的春天》的作者是美国科普作家__________。
②下面是《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中的一段文字:“1972年3月,美国国家宇航局发射了第一个木星探测器“先驱者10号”,1973年4月2号发射了第二个木星探测器“先驱者11号”。在此后的岁月中,他们都出色地完成了考察木星的任务,继续远走高飞”。
选文运用了___________说明顺序。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锔瓷技艺
①锔瓷,是指陶瓷器修补技术。
②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瓷器光亮圆润、坚固耐磨,因而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但瓷器易碎,且无法通过粘合或捆绑复原。在生活水平低下的年代,市场有碎瓷再生的需求。同时瓷器可制成工艺品,有的晶莹剔透,有的大器沉雄。这些作品往往出于大师之手,不可重复,不得再生,只有修补于是,锔瓷技术便应运而生。
③锔瓷需要金刚钻,因为瓷器的硬度非常高,其它金属钻头都无法钻孔打眼,所以民间有“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说法。
④锔瓷讲究精工细作。比如紫砂壶的锔补,因为壶壁较薄,锔钉眼的深度要控制在壶壁的一半,这种精确到毫米的工作,完全靠工匠的手感。用力稍欠,深度不够,则事倍功半;用力稍过,壶壁钻透,則前功尽弃。再如形似订书钉的“锔钉”,两只脚打入钉眼时角度要好,否则难看不说,天长日久就走形了。
⑤在将碎瓷修补完好的基础上,如何使这些再生之器看得上眼,就要讲点艺术了。因为单纯的修补只是匠活,而修复却不觉丑陋,再生而没有缺憾,就接近艺术了。乾隆年间兴起的“锔活秀”,要求锔匠们在修补瓷器时,重视对器具的装饰,能将镶嵌、锻打等工艺融入锔补拼接中。于是对瓷器进行银边、雕花、包口、刻字等修饰工艺便产生了。
⑥“锔以合道”是这项技艺的顶峰,碎瓷的每一条裂纹,每一道缝隙都有它的走势和趋向,工匠的匠心在于通过艺术构思,运用精湛的手艺,在残缺的器物上完成二次创作。 此时的作品雅性自然:破碎的纹络或直或斜,亦曲亦直,状如枝蔓,形似闪电,自然而生, 看似有为却若无为,从而达到“补而不失其真,修而愈增其美”的化境。
⑦锔瓷技艺的起源已无法考证,但《清明上河图》描绘了锔匠做活的一幕,可见它至少跨越了千年历程。销瓷是一门成人之美的手艺,每一次成功修复破损的物件,就像是修复一份破损的感情,但社会在前进,伴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锔瓷技艺日渐式微,昔日穿街走巷的锔瓷工匠,已经淡出人们视野。
【1】从第②段可概括出锔瓷之技应运而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很多瓷器是一种兼具实用和审美价值的器具。
B. 除钻石外的其它金属也能用作金刚钻钻头。
C. 举修补紫砂壶的例子说明锔瓷是一门艺术。
D. 《淸明上河图》可证锔瓷技艺起源于宋代。
【3】锔瓷之技有三个境界,可概括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得上眼,讲点艺术。
(3)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传统民间技艺有七十二行当之说,很多行当与锔瓷技艺一样,渐渐消失,例如爆米花、捏泥人、纳鞋底、弹棉花等,请选择一种,简要说说你对这一技艺的了解。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炊烟里的父爱
尤今
①对于食物,父亲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从骨髓里透出来的款款深情。他爱吃,也爱煮。
②曾经,我们有过家徒四壁的日子。捉襟见肘的生活,贫瘠一如缺水的沙漠,可是,我们的餐桌上却还是油光闪闪的。
③星期日,未等阳光大张旗鼓,父亲便会在温柔的晨曦里,拎着菜蓝,上菜市。囊中羞涩,不能大鱼大肉大蟹大虾,他的脑筋便拐个小弯子,买肥肉、买小鱼、买瓜果、买蔬菜。回家后,把那一大块宛如白玉的肥肉切成细细的小块,然后,起锅,锅热了,便把那堆光澄澄的肥肉一股脑儿地倒进去。
④我站在炉子旁边,饶有兴味地看。(1)肥肉受热,“滋滋滋、滋滋滋”地发出了痛苦的叫声,慢慢慢慢地,溶了、溶了,溶化成一锅金黄色的油;溶不了的,就变成了香香脆脆的猪肉渣。这时,整间小小的简陋的厨房都氤氲着猪油那绵绵密密、浓浓郁郁的香气。
⑤父亲手脚麻利地把猪油渣捞起来,然后,把猪油慢慢地倒进陶钵里。我睁着双眸看,觉得那像是一道金色的瀑布。接着,他用筷子夹起一颗猪油渣,往我口里送。猪油渣在口腔里金碎玉裂,鲜香的味儿在舌面上活蹦乱跳,形成了一生悠长的回味。
⑥接着,父亲用盐把小鱼们腌了,放进猪油里去炸,香味就像爆竹,噼噼啪啪地四处飞溅,我想,就算是患了厌食症的人,味蕾在这一刻也会起死回生吧。
⑦(2)在餐桌上,父亲面前就端端正正地放着那个陶钵,他在每个孩子的饭碗里浇上一大匙猪油,再撒上一圈酱油,仔细地拌均匀。让我们配着炸得酥脆的小鱼和烫得碧绿的菜心,大快朵颐。这样的饭菜,简朴得近乎寒酸,但是,在我们的记忆里,它却绽放出艳艳的花朵。那种被香味紧紧拥抱着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直到今天,我们四兄弟姐妹一看到猪油渣,双眸依然会大放异彩,而一闻到猪油的香味儿,也还是会心驰神往的。
⑧父亲让我们知道,纵是活在贫穷的夹缝里,我们还是能够以丰腴的猪油来安慰饥饿的肠胃,我们也依然能够以亮亮的油光把餐桌的气氛点缀得花团锦簇。
⑨有一个很长的时期,父亲在生活线上走得不很顺畅,极早出极晚归,回来时,早已过了用膳的时间。母亲把他的餐食留在一只大碗里——白米饭压得密密实实,上面有卤蛋、咸鱼和青菜。有时,上面放的是煎午餐肉配蛋花;或者,几大匙香菇肉酱(罐头)配长豆。母亲把饭菜热了,在荧荧的灯火下,看着他吃。不管母亲给他准备什么,他都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浮着的,是感恩惜福的恬然。纵是淡淡的白米饭啊,父亲也能从中尝到饭里沁出的甜味。随遇而安的心态,使一切落入他口中的食物都变得很可口。把碗里的每颗饭粒都扒得精精光光,父亲很满足地长吁一口气,重又有了奋斗的精力和信心了。父亲认为,日子就算过得很困窘,胃囊是不可以被亏待的。当鱼翅鲍鱼伸手难及的时候,青菜豆腐也别有一番好滋味。味蕾,是应该有能伸能缩的耐力的。
⑩在父亲的熏陶下,年纪很小的时候,我们便已经知道,甜有甜的大魅力,淡也有淡的吸引力。鲍鱼固然美味,咸鱼也不赖;燕窝固然细致可口,锅巴也别有风味呀!父亲把食物的香气注入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把快乐的元素掺和在内,镶嵌在我们长长的一生里。
【1】作者细心地描绘了父亲做饭的过程,请简要概括,在空白处填写相应内容。
买肉买菜——_______——炸肥肉_______——腌小鱼——炸小鱼
【2】文章语言精美,描写细致。请你自选角度为以下句子做批注。(二选一)
(1)肥肉受热,“滋滋滋、滋滋滋”地发出了痛苦的叫声,慢慢慢慢地溶了、溶了,溶化成一锅金黄色的油,溶不了的,就变成了香香脆脆的猪肉渣。
(2)在餐桌上,父亲面前就端端正正地放着那个陶钵,他在每个孩子的饭碗里浇上一大匙猪油,再撒上一圈酱油,仔细地拌均匀。
【3】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⑨段画线语句的作用。
【4】最后一段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5、文题
在读书月活动中,老师推荐大家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但你的同桌小津认为经典文学作品晦涩难懂,而网络文学生动有趣,他更愿意读网络文学。
请你写一封信,劝说小津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注意书信格式。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