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昌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八王之乱”是一场内乱,它加速了

    A.西周灭亡

    B.东周灭亡

    C.西晋灭亡

    D.东晋灭亡

  • 2、1926年,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进展顺利。其进攻路线是

    A.广州  武昌  长沙  南京 B.广州  长沙  南京  武昌

    C.长沙  广州  南昌  南京 D.广州  长沙  武昌  南京

  • 3、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中说:“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那么,“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中华民国建立

    C.国民政府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4、小明参加历史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这样问道:“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一个国家?”请你帮小明选出正确答案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

  • 5、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新青年》迁往北京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口号

     

  • 6、“他们离开校园,走向街头,在‘造反有理’的口号下,很快发展到抄家、打人、砸物。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和各级干部遭到批斗。国家陷入混乱。”文中的“他们”是指

    A. “红卫兵”

    B. “走资派”

    C. “四人帮”

    D. “改革派”

  • 7、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废除的标志是

    A.土地革命完成

    B.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

    D.三大改造完成

  • 8、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9、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指(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 10、下列说法中,对下表信息概括最全面的是

    A.一个国家要发展,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B.沿海开放城市使对外开放由点连成了线

    C.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D.至今,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 11、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始自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经历了清朝晚期和中华民国两个时期

    C.中国人民从此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D.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逐渐形成到确立的历史

  • 12、有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外交的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西方外交制度的挑战,中国先是拼命抗拒,继而不情愿地被迫接受与适应中外关系的旧有秩序改变。下面各项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西方列强获得巨额赔款

    D.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 13、如下图是1900年法国《LePetit Parisien》画报增刊的彩色石印画,描绘了义和团拳民围攻教堂,两位中国农民抓住了一个洋人的双手,另有一人将长矛刺向洋人胸膛。法国出版该画的意图是( )

    A.为镇压太平天国寻找借口

    B.为出兵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C.为索取经济赔偿伪造证据

    D.为展示义和团的恶劣行为

  • 14、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洋务运动

     

  • 15、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通邮、通航、通商

    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③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

    ④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16、下图是在海外漂泊150余年终于“回家”的国宝——圆明园猴、牛、虎、猪四大兽首。这为我们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提供了(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述史料

    D.档案文书

  • 17、“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在孙中山这篇《讨袁檄文》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北上讨袁,史称(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护国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 18、清末状元张謇为实现“兴国之梦”而提出的主张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 19、“五四”以前,倡导新文化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五四”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出现的进步社团、研究会约有三四百个。材料说明五四运动(       

    A.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B.促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C.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

    D.推动全国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 20、孙中山认为“洪氏之覆灭,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他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A. 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B. 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

    C. 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D. 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识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图一、二人物领导了_______

    (2)图三的人物是________。他在 _____(地点)领导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

    (3)图四的人物发起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________ 。这次运动中两大口号是 ____________。这次运动为随后爆发的 ________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 22、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_____》。

  • 23、指出下列史实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1945年8月到10月间,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关注点是西安事变。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2)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3)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4)武汉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 24、请你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主要决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文献

    《 共同纲领 》

    国旗

    ②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代国歌

    首都

     

     

  • 2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______;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

  • 26、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运动的口号是____________

  • 27、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是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到_________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28、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在方面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______路。

  • 29、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_____和天津的《国闻报》。《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邹容的《革命军》、_____的《猛回头》和《警示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 30、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民党进攻___________

    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说说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的战术行动是什么?简述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 32、简答题

    (1)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请你说出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 3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前赴后继地进行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有过怎样的探索和救国方案?

    (2)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他这一认知的实践基础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最终开创了一条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

    (3)中共的探索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遭遇了怎样的严重挫折?在生死存亡关头,中共独立解决内部军事和组织问题,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为庆祝新中国成立,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对共和国历史进行了探究。请你一起参与这次探究活动。

    【过渡时期(19491956年)】

    (1)探究问题

    ①在这个时期,我国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了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资料一

    年份

    粮食(亿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

    1.64

    1.30

    0.66

    1.35

    1957

    195

    1.64

    1.31

    5.35

    (2)根据资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与1952年相比,有何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1976年)】

    资料二   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上述材料出自哪次会议,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资料三: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4)资料三是一首悼念周恩来总理的诗,它出现在哪一场运动期间?

    【探究感悟】

    (5)综合上述探究,中国社会主义探索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